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统治者,民间表现)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过程及结果,实质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3)影响:
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2、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 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影响。 3、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前沿视 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 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 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B
)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统治者,民间表现)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过程及结果,实质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3)影响:
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2、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 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影响。 3、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前沿视 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 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 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B
)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色,直到江户时代,一直是重要的统 治工具。
资料卡:日本的 旧文明皆由中国 传入,五十年前 维新诸豪杰,沉 醉于中国哲学大 家王阳明的‘知 行合一’说。
第7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资料卡: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 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 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 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 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 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 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 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 (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和道教挑战,出现危机。
(2)政治:国家分裂与战乱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北宋重
文轻武,形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格物致知”
二程 后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道德联系起来
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 “存天理,灭 “格物致知” 资料卡: 学者指出:“随着封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会
第8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即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资料卡:日本的 旧文明皆由中国 传入,五十年前 维新诸豪杰,沉 醉于中国哲学大 家王阳明的‘知 行合一’说。
第7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资料卡: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 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 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 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 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 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 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 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 (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和道教挑战,出现危机。
(2)政治:国家分裂与战乱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北宋重
文轻武,形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格物致知”
二程 后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道德联系起来
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 “存天理,灭 “格物致知” 资料卡: 学者指出:“随着封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会
第8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即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4张PPT)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程朱理学 小结: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 “三纲五常” ③“存天理,灭人欲” 4、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小结:(2)程朱理学的影响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 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 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 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 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 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 “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男方死亡以自杀 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 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 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 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 好!”——这样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 场。
3、“知行合一”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 自己的行为实践,使自己的“知”和“行” 统一。两者统一才能称得上善。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世界的本源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是世界的本源
“理”在何处 求“理”的方法
外在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反省、致良知、知行 合一
补充: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2、“致良知”---核心思想
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但容易被私欲所蒙蔽、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的 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 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 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道德修养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东汉末年,神仙 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 了道教。道教尊老子 为教祖,奉《道德经》 等为主要经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自 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 同泰寺,三次舍身入寺院 为僧。
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隋朝时,儒学 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唐朝时,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道的发展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为理学 的出现奠定基础。 2、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尊 儒读经。 3、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57张PPT)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上帝的意志。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反映: 目的——从哲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社会上——儒学家高伦度理论道证德专,即 三纲五常。 制统治和君臣 灭人人欲身上”—。—人父 的性子合,等理“级性存秩。天序理,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四德” ——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 道德规范, 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 需要,根据“ 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 的规范要求。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 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 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 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 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局限 认识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 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吸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吸收佛、道思想, 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 足和缺陷,简言之,理学使儒学成为可解释万事 万物的哲学,只是这种解释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 使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所用。
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 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 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 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 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 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打击异教
提升儒学
老聃像
三教图
悬空寺 是 国内现存的 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 合一的独特 寺庙。始建 于北魏后期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 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
外阅读内容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程朱理学
发展:陆王心学
影响
代表人物
二程
观点
哲学思想: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 物 伦理观:认为“仁”是“天理”的核心 和 修养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地位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朱熹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气浑然一体。 客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格物致知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他们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 “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 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CU/ZUO)侍 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 雪深一尺矣。”
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 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 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朱 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 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著作。元朝曾将该书作为科举考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 收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 和更新; A.哪三教?
儒教, 道教,佛教!
B.合一的含义? 这里的合一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 而是指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曹操主张: 唯才是举,淡化道德
儒家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材料二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老子》
佛教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 之分,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 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指出儒学与佛道相比自身理论上的缺陷。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 广为流行?
①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 ②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两宋社会矛盾激化, 需要儒学复兴。 3、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③儒学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三、理学的成熟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1、“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主要的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理学的创立
ü北宋五子
ü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2、主张“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①佛教盛行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 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兼容并蓄、“和 ”
1.阅读第一子目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3)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 弥漫在各个领域。
儒儒学学本本身身的在思缺辩陷性:和理汉论唐性儒方面学存,在无着法严重控的制不人足。心儒
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 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 明”。
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核心是 “仁”
程颢(1032一1085年)字伯 淳,号明道,称明道先生,北 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 颢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合 称“二程先生”,因二程长期 居于洛阳讲学,故其学称“洛 学”、“新儒学”。
程颐(1033-1107),字正叔, 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 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 “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 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 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 的创始人之一。
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 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 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 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 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 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 源”,“中国第一古刹”。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 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 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 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 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
“存天理,灭人欲”
Ø重忠孝、廉耻、气节的社会氛围大增 Ø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Ø带有其阶级、时代局限 Ø影响后世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礼、义、仁、智、信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2、主张“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 “存天理,灭人欲”
Ø重忠孝、廉耻、气节的社会氛围大增 Ø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Ø带有其阶级、时代局限 Ø影响后世
儒(根本)
(目的)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 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⑵可能性 :①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
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运动)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 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 岩庙。
三教合一
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 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 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三、理学的成熟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1、“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主要的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理学的创立
ü北宋五子
ü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2、主张“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①佛教盛行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 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兼容并蓄、“和 ”
1.阅读第一子目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2)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3)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 弥漫在各个领域。
儒儒学学本本身身的在思缺辩陷性:和理汉论唐性儒方面学存,在无着法严重控的制不人足。心儒
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 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 明”。
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核心是 “仁”
程颢(1032一1085年)字伯 淳,号明道,称明道先生,北 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 颢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合 称“二程先生”,因二程长期 居于洛阳讲学,故其学称“洛 学”、“新儒学”。
程颐(1033-1107),字正叔, 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 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 “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 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 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 的创始人之一。
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 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 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 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 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 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 源”,“中国第一古刹”。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 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 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 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 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
“存天理,灭人欲”
Ø重忠孝、廉耻、气节的社会氛围大增 Ø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Ø带有其阶级、时代局限 Ø影响后世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礼、义、仁、智、信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2、主张“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 “存天理,灭人欲”
Ø重忠孝、廉耻、气节的社会氛围大增 Ø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Ø带有其阶级、时代局限 Ø影响后世
儒(根本)
(目的)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 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⑵可能性 :①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
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运动)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 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 岩庙。
三教合一
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 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 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