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鼓歌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木鼓歌》汪莉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登录注册客服电话:4008980910[全国]首页优课展示排行榜我晒的课我的已晒20078100课本年度3102753课我要晒课小学音乐>人教2011课标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欣赏>木鼓歌>木鼓歌小学音乐人教2011课标版(简谱)2019年度汪莉指导教师:无地区: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学校: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中心小学发布时间:2019-05-1017:28(0次点评)教学设计我要点评共0学时点评全部(0)教师(0)教研员(0)其他人员(0)我要点评暂无评论教学设计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运行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9518号-3视窗×loading...退出客服电话:4008980910[全国]首页优课展示排行榜我晒的课我的已晒20078100课本年度3102753课我要晒课小学音乐>人教2011课标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欣赏>木鼓歌>木鼓歌小学音乐人教2011课标版(简谱)2018年度汪莉指导教师:姚月波地区: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学校: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中心小学发布时间:2018-04-2814:53辽宁省市级优课(次点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资源我要点评第一学时共1学时教学设计【设计】欣赏《木鼓歌...课堂实录【实录】欣赏《木鼓歌...教学资源【资源】第一学时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运行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9518号-3。
《木鼓歌》教案
木鼓歌教学内容: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
(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木鼓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
二、新课: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木鼓介绍:(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解)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在佤族人民心目中,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和神圣的乐器,一是能驱邪和保佑村寨平安,二是用来报警,山寨发生火灾或遭受外来侵略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来歌舞娱乐,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3、学唱歌曲:采取听唱法。
学生听着录用磁带轻声学唱。
第一遍唱完教师讲解下滑音记号。
第二遍唱完老师提示结束句的换气。
《木鼓歌》作品分析欣赏课《红旗颂》作品分析
《木鼓歌》作品分析《木鼓歌》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示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局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丰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同学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本节课的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丰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木鼓歌》体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
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的引用使得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劳动的节奏,仿佛再现了人民在劳动中一领众和的场面。
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歌曲运用了许多重复的手段,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歌曲特有的味道。
《木鼓歌》教学内容设计一、学唱会歌曲《木鼓歌》,并有感情演唱。
二、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佤族的乐器——木鼓。
教学目标:一、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二、分工合作,将创编的衬词、打击乐合奏融入到歌曲演唱中,生动地表现歌曲。
欢快的情绪和风格。
三、了解佤族的民族风情文化,了解学习民族的鼓文化,增加学生对鼓的认识。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木鼓歌》教学难点:为歌曲创作节奏衬词加入到歌曲中为歌曲伴奏,更好的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鼓,打击乐器、琴等。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是什么民族吗?生:汉族。
《木鼓歌》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说课
《木鼓歌》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音乐说课
《木鼓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地鼓声》中的第二课《木鼓歌》,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以简单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创新理念——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探究、兴趣培养为教学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课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创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个性的展示。
本课课堂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学习方式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
课堂教学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相互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探究节奏感的《木鼓歌》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探究节奏感的教案,教案内容是《木鼓歌》。
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歌曲,让人不禁想要跟着节奏一起摇摆起来。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首歌曲,看看它是如何引导我们发现节奏感的。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以及特点。
2、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能够认真地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了解《木鼓歌》的背景《木鼓歌》是云南省景东县彝族同胞传唱已久的民歌。
该歌曲旋律流畅,旋律含蓄而又深沉,表现出了彝族同胞豪迈、朴实和开朗的性格特征。
该歌曲是彝族同胞在传播文化和交流感情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认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听一段《木鼓歌》的旋律,让学生用手拍打出这首歌曲的拍子。
让学生一起唱起来,让他们感受这首歌曲流畅而平稳的拍子。
同时,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3、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感。
让他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拍打出歌曲的节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同时,让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节奏模式,加强自己的节奏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
第二步:听取歌曲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歌词作者。
第三步: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打出拍子。
第四步:让学生唱这首歌曲,并分析歌曲中的节奏。
第五步:让学生认真理解歌曲中的含义,并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来。
第六步: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五、总结通过这份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了解了《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反思
《木鼓歌》教学反思《木鼓歌》是五年级的一首唱歌综合课,这是一首欢乐开朗的少数民族歌曲,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欢乐、开朗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了解佤族人民的习俗,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心爱之情。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为主,引导学生自主的聆听歌曲,学唱歌曲,自主的为歌曲加舞蹈动作,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我所设计的问题下感受、思考、学唱、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学唱法、合作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深刻的兴趣、喜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在这节《木鼓歌》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观看佤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课,从而了解木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木鼓歌》积极性和对佤族木鼓文化的兴趣,创设欢乐开朗的音乐课堂氛围;二是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主要以“聆听”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音乐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三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在与学生的听唱交流中解决;四、通过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们对歌曲的把握,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五是让学生舞蹈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看、听,让学生了解到热情奔放的佤族音乐、舞蹈,在学唱歌曲时就能很快地掌握歌曲,整个课堂立即呈现出饱满的热情,课堂效果非常好!当然,对于这节课的设计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1、这节课的设计前面的视频观看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学歌的时候稍显仓促,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好的了解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这个环节应该合适的缩短时间。
2、歌曲中的重难点,除了休止符之外,还应关注旋律的民族特色,这首歌曲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代表着佤族人民的热情欢乐。
3、应该让学生们运用打击乐器为《木鼓歌》伴奏,锻炼学生们的节奏感。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木鼓这一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学唱《木鼓歌》,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2)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1)掌握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型。
(2)唱出歌曲中民族风格的韵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木鼓的相关知识和歌曲的背景。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展示节奏的打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节奏。
4、欣赏法: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木鼓歌。
2、知识讲解(1)介绍木鼓: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木鼓的外形、制作材料和用途。
讲解木鼓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2)介绍歌曲背景:讲述《木鼓歌》所反映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
3、歌曲欣赏(1)播放《木鼓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所传达的内容。
4、节奏学习(1)分析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将复杂的节奏型进行拆分讲解。
(2)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练习节奏,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
(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哼唱。
(2)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发声方法。
6、歌词演唱(1)学生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2)针对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如节奏不准确、歌词不清晰等,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7、情感表达(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如欢快、激昂等。
(2)鼓励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8、拓展与创新(1)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如加入和声、改变节奏等。
(2)每组展示创编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9、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木鼓的知识、歌曲的演唱等。
《木鼓歌》教案中的教学重点详解
教学重点详解:“木鼓歌”《木鼓歌》,又名《霜凝月》、《把酒问月》、《青门酒醒》,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它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作于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左右。
该诗创作于唐朝的盛世,是古本小学课本上必学的一首诗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授《木鼓歌》这篇诗歌时,常常会被学生抱怨这是一篇古文,难懂又枯燥。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地掌握了教学重点,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地讲解《木鼓歌》篇诗歌的教学重点。
一、词汇和词语《木鼓歌》中有很多的生僻字和繁复的句子,以至于我们有时会读不懂这首诗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释一些生僻字和句子。
比如,“月明星稀”、“乌啼霜晨”、“醉里挑灯看剑”、“人生得意须尽欢”等等。
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字和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这篇诗歌的含义和韵味。
二、诗歌的意境与表达《木鼓歌》是一首典型的咏月之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着诗人不愿意被俗世的灰尘所侵染,倾向于追求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丽,从而领悟到诗歌的深刻内涵。
三、韵律与格律《木鼓歌》是一首五言绝句,除了意境和表达之外,韵律和格律也是教学重点。
五言绝句的格律是“律相对起,声相应和,韵相同韵,声调平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每个字音的读法之外,还需要重点讲解句话的韵律和格律,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吟诵节奏,领悟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四、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木鼓歌》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得十分繁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介绍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深刻领悟到古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木鼓歌 音乐课件
我们一起走进佤族的生活吧!
•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 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 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木鼓
关于佤族的歌曲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木鼓歌
授课年级:五年级
观察一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我的发现:
• 歌曲《木鼓歌》是( )调,( • 强弱规律是( )。
)拍。
2
歌曲木鼓歌是(D )调,(4 )拍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木鼓歌》人教新课标(2014秋)
《木鼓歌》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生自主视唱部分乐谱、听辨部分旋律、听琴模唱、口型填词、指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感受歌曲风格、融入伴奏、更好地表现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并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木鼓歌》是具有佤族音乐风格的非方整性的一段体歌曲。
具有调式游移的特点,本首歌曲以羽调式为主,在商、角调式上游移。
因此,歌曲有不稳定的调式感。
每个乐句分别采用不同的音乐素材,节奏复杂、多变。
歌词中的“江三木啰”原意指:公正、聪明、伟大的三木落。
江字是佤语中公平、公正的意思;三木,佤族人名,指排行第三的儿子;三木落父亲的名字叫“落”。
按佤族取名的习惯,“三木落”即“落”这个人的三儿子之意。
在佤族传说中,三木落是一个英雄,是人类第一个懂得盖房子住的人。
三十一年前出版的《战地新歌》中,注释:江三木啰:是佤族民歌中常用的衬词,用以表达欢乐、友好的情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图片,了解佤族—木鼓。
出示图片—木鼓导语:同学们好!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学生活动:观看并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佤族特有的打击乐器木鼓。
讨论:木鼓与我们常用的鼓有什么区别?(外形、材料、演奏姿势、音色)(二)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木鼓歌》(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2)了解歌曲内容并为歌曲起名字学生活动:聆听、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演唱乐谱(1)听辨旋律并填空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音准、节奏演唱不准确:适当的放慢速度,进行听琴模唱、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2)完整演唱乐谱3.熟悉歌词,演唱歌曲《木鼓歌》(1)聆听歌曲,关注歌谱词曲对位,并作口型填词。
(2)演唱歌曲第一段词4.填词演唱第二段(1)填词演唱第二段(2)结束句的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值不准确。
解决:教师指导学生划拍演唱。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
今天在教授《木鼓歌》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掌握。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收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学生们对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觉得可以更加生活化,用更多有趣的例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讲授歌曲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高低音的把握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音准训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鼓歌》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节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悉《木鼓歌》的旋律与歌词,学会用简谱演唱。
2.了解《木鼓歌》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木鼓的基本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仿演奏。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木鼓歌》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木鼓歌》,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音乐表现力: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达歌曲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展示音乐形象,提升音乐表现力。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设计3
《木鼓歌》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木鼓歌》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的一首唱歌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很快的对歌谱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歌曲的学习上是容易把握的,五年级的孩子创造性较强,自主意识也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课堂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活跃性,让他们自主的学习歌曲。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首先通过观看佤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课,从而了解木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木鼓歌》积极性和对佤族木鼓文化的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二是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主要以“聆听”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音乐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三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在与学生的听唱交流中解决;四、通过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们对歌曲的把握,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五是让学生舞蹈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旋律音准,多种节奏型准确。
教具准备:木鼓图片钢琴木鼓舞视频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师:“今天要上什么课,生:今天要上音乐课师:音乐课干什么生:音乐课学唱歌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生:56个民族教师播放《木鼓舞》的录象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欣赏一下佤族的文化。
师:刚才的视频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鼓歌》说课稿
兴庆区第六小学 赵 佳
从以下七个方面做以简单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创新理念——说教学理念 二.挖掘分析,把握重难点——说教材 三.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 四.彰显主体,自悟探究——说学法
五.参与活动,丰富体验——说教学过程
六.体现多元,不断创新——说创新点 七.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教学评价
一.领悟课标,创新理念——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 探究、兴趣培养为教学理念,坚持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
革。
二.挖掘分析,把握重难点——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教法
激趣诱导
创设情境
体验学习
听唱法
讨论法
学科综合法
拓展延伸 ……
四.彰显主体,自悟探究——说学法
整体感知 自主练习
自悟探究 小组合作
自信表演、讨论、创造、模仿
五.参与活动,丰富体验——说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感受美 整体学习——品味美 发散思维——创造美 丰富体验——表现美
六.体现多元,不断创新——说创新点
主体性 快乐性 整合性 实用性
七.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教学评价
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
注重发展评价
注重综合评价
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