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n America & East Asi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国别经济》第三次作业

关颖怡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10国贸1班101042077

试比较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异同

什么是东亚模式?

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制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强力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建设意识和强大的导向作用;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具有许多要点,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升级和调整的产业政策,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政府公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合作,以及政府同企业界的密切联系与协调、技术引进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倡导文化多元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一种文化模式,即认为东亚工业化地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是“制度模式”,表现为:东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是它们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政府理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

度安排并有效地予以实施的结果,制度是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

以上诸多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东亚的经济奇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有些观点和分析还相当深刻而精辟。笔者认为,这些模式都强调了政府在“东亚模式”中的核心作用,即政府要想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实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战略,就必然要制定一套保证高速增长的制度安排,若想行之有效,要求政府高度理性。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政体和相应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理性和自律是相当脆弱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东亚模式”必然也是一种制度模式,“制度模式”的说法只不过更多地强调了成功的制度因素而已,其核心还在于权威政府。因为,短期内完成这样的制度创新,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大规模地调动生产资源用于经济增长目标。因此,“东亚模式”可以表述为一种制度模式,但最根本的是“强政府”,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性的集权政府。

东亚模式的特点:

1. 经济高速增长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日本、“四小龙”还是东盟国家和中国, 都实行赶超型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是它的优点。缺点是大多实行拿来主义, 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不足, 本国和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少。

2.实行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

这与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不同。30 年来的经济发展业绩表明, 这种战略是成功的。金融危机的事实同样表明, 必须对这种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

3. 较强的政府干预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是东亚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东亚国家普遍都在政府指导下制定产业政策, 主动引导企业的发展。正因为有了政府的作用, 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才能实行赶超型发展战略; 因为有了强政府的作用, 总体竞争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发

展外向型经济。但这就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决策的质量, 如果政府宏观决策错误就会影响全局, 造成的损失决非微观决策错误可比。

4. 内部积累和积极引进外资相结合

东亚地区的储蓄率长期以来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多数国家一直保持在40% 左右。吸引外资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996 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为1 290亿美元, 其中, 流入加勒比和拉美地区的外资为390 亿美元, 流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达到800 亿美元

以上, 仅中国就达到420亿美元。

5.重视科技和教育

这是东亚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保证, 也是今后经济继续增长的基础。儒家文化圈内的地区在历史上就很重视教育, 特别是家庭教育。经济起飞以后, 富裕家庭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学, 掌握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东亚地区若不改变基础研究薄弱的状况, 要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很困难的。

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并没有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消失。无论如何, 亚洲人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创造了亚洲奇迹。他们也一定会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 使经济在今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再创造出一个对人类更有意义的经验来, 那就是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很好地管理

金融事业的发展, 再次证明原来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迅速发展经济, 也有能力跟上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步伐, 使国家顺利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

什么是拉美模式?

拉美模式是指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在强调民族主义的基础上,采取加强政府干预,实行企业国有化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拉美模式的特点是经济依附发展,全面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坚持进口替代的贸易发展战略,军人干政导致政局不稳等。

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19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是天经地义的。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素。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第四,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

2. 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幼稚工业”加以高度保护。(2)向“幼稚工业”提供刺激性优惠。(3)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在一些“战略性”部门和私人投资者无力进入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部门中直接兴建国有企业,或在对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后,将其改造为国有企业。(4)大力吸引外资。(5)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6)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货和先进技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拉美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货和技术。

3. 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东亚选择市场经济之路并成功起飞的示范效应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劳工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且,在进口替代时期拉美引进技术尚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些干预和保护不复存在,拉美的科技发展对外依赖越发严重。自由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资的严重依赖的一个结果就是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不同。在拉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1980年以后的20年间一直都在下降,而农业以及矿业、能源等资源密集型工业的产值则明显增加。

拉美“技术依赖”形成的原因在于:

1. 本土研发努力不足。第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2001年,拉美的研发投入是115亿美元,占全球投入的1.6%,仅多于大洋洲。北美的总支出是拉美地区的20倍;欧洲和亚洲是拉美地区的18倍。同年,拉美国家的研发支出约占GDP的0.61%,其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

2.2%)、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2.5%)、欧共体(1.9%)。第二,研发结构不合理。拉美的R&D集中在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西的研发总支出的55%用于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33%用于服务业部门,只有12%用于制造业部门。80年代末,阿根廷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研发开支仅占4%,而用于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支出占64%,用于服务业部门的支出占33%。这一特征无疑与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