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词语分解
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北冥有鱼》《虽有嘉肴》《马说》目录一、考情分析【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篇目1:《桃花源记》 (3)篇目2:《小石潭记》 (6)篇目3:《北冥有鱼》 (9)篇目4:《虽有嘉肴》 (11)篇目5:《马说》 (12)三、方法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探究 (21)四、考场练兵 (2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
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
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
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
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篇目1:《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1.缘:沿着,顺着。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大全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0.表主管的:知、典、主、司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
后来成了同义词。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
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19.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①天街:京城街道。
②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胜:抵得上。
④皇都:帝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①东风:春风。
②镜:照镜。
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④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①无言:默默无语。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一般:一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高。
②闻:听。
③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④缘:因为。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①芳草:暗指故乡。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③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④旅思:羁旅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的重点难点阐释: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期末复习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19篇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文言文阅读梳理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⑫幽邃(suì)⑬。以其境过清⑭,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⑫悄怆:凄凉。⑬邃:深。⑭清:凄清。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续表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续表
【思维导图】_
续表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角度 二 写景特点
4.(教参“问题探究”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写景具有哪些特点? ①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变式提问1: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 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变式提问2: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22河南) 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2(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3.翻译句子。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
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
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9.表监狱的:囹圄、狱、缧绁
1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1.表辞别的:辞、别、谢
1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1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之、适
1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3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没有必藏于己;力恶其没有出于身也,没有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没有兴,盗窃乱贼而没有作,故外户而没有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节选)【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没有为盗,安④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唐纪八》(节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哂: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无偿劳动。
④安:何必。
⑤升平:太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3)使.民衣食有余使:(4)自.是数年之后自: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B.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C.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D.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
(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9.乙文中“海内升平,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一句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个句子?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达到了“止盗”的?请简要概括。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没有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没有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没有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考试备考秘籍(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二、“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中考中这一考点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文中某些信息;有时也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2)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穷:___走__到__…__…__尽__头__________
第22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 词语释义 (3)名词作动词 ①处处志之 ②此中人语云 (4)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
志:____做__记__号_______________ 语:____告__诉_________________
全文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 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 小水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 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青 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 头在哪里。
第23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原文呈现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特殊句式 省略句:此中人语(之/渔人)云:“(此)不足为外人道也。 ”
第23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原文呈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23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志:________做__记__号_____________
第22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 词语释义 (24)及郡下 (25)诣太守 (26)欣然规往 (27)未果,寻病终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常见虚词解释↓↓↓但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
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
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
例: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而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D.表修饰,相当于“地”。
例: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
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耳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
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
例:技止此耳!(《黔之驴》)何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
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乎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一)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师伐我(军队;攻打)②又何间焉(参与)③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⑤对曰(回答)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虚报)⑦必以信(实情)⑧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⑨虽不能察(即使;明察)⑩必以情(以实情判断)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公将鼓之(击鼓进军;音节助词,不译)齐师败绩(大败)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遂逐齐师(就;追击、追赶)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一鼓作气(振作)三而竭(竭尽)彼竭我盈(充满。
文中指士气旺盛)21(○)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22(○)望其旗靡(倒下)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一词多义①故彼竭我盈,故克之(连词,所以)(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②之公将驰之(代词,代齐军)(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③以必以情(介词,按照、根据)(必以分人(介词,把))④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民弗从也(动词,听从))⑤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好处)(弗敢加也(动词,虚报))⑥师可以为师矣(老师)(齐师伐我(军队))⑦伐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齐师伐我(攻打))古今异义①又何间焉间今义:隔开,不连接(古义:参与)②肉食者鄙鄙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古义:鄙陋,目光短浅)③忠之属也忠今义:忠诚(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④小大之狱狱今义:监狱(古义:案件)⑤必以情情今义:感情(古义:实情)⑥衣食所安安今义:安全(古义:有“养”的意思)⑦牺牲玉帛牺牲某种利益(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⑧可以一战可以今义:表示许可、可能(古义:可以凭借)⑨再而衰再今义:指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古义:第二次) ⑩弗敢加也加今义:增加(古义:虚报)虽不能察虽今义:虽然(古义:即使)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2)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其1.(代词)这,那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一狼洞其中。
——《狼》2.(代词)他,他们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问其姓氏。
——《湖心亭看雪》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3.(代词)它,它的则题名其上。
/ 其色墨。
/ 其色丹。
——《核舟记》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飞漱其间。
——《三峡》及其日中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 ——《狼》帝感其诚。
(代词,指愚公) ——《愚公移山》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指狼) ——《狼》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方仲永) ——《伤仲永》并自为其名。
(代指自己)——《伤仲永》亲旧知其如此。
(他,代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代指千里马) ——《马说》其岸势犬牙差互。
(它,代小石潭)——《小石潭记》增其旧制。
(它,代岳阳楼)——《岳阳楼记》醉能同其乐。
(代词,代宾客)——《醉翁亭记》百姓多闻其贤。
(代词,代扶苏)——《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指意。
(代词,代陈胜、吴广) ——《陈涉世家》皆刑其长吏。
(当地的)——《陈涉世家》其乡人也。
(他的。
指曹刿)——《曹刿论战》下视其辙。
(代词,指齐军)——《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代词,指齐军)——《曹刿论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他,代古仁人) ——《岳阳楼记》谓其妻曰。
(他的,指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妻献疑曰。
(他的,指愚公)——《愚公移山》5. 其中不能指其一端。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其一犬坐于前。
——《狼》6.(副词)表语气其真无马邪?(难道) ——《马说》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马说》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强语气,一定) ——《唐雎不辱使命》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愚公移山》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若1. (动词)像,好像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XX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
XX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卑非天质之卑先帝不以臣鄙俗备古人之述备矣。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比其两膝对比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鄙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鄙俗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上使外将兵薄不宜自轻自贱黄昏冥冥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传诚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帝感其诚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称称其气之小大不以千里称也流辈皆称其贤辞蒙辞以军中多务何尝稍降辞色驰愿驰千里足公将驰之到 )计将安出着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得道者多助不足为外人道也得既出得其船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贫乏者得我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故不为苟得也两者不可以得兼余因得遍观群书度不教胡马度阴山度已失约端东坡右手执卷正直不可以指其一端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等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公等遇雨方方七百里方以长方羲之之不行强以仕发野芳发而清香一时齐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谪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霏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奉为妻妾之奉受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赋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顾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故公问其故桓侯故令人问之故余虽愚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广故数言欲亡更即更刮目相待醉则更相枕以卧更上一层楼举杯销愁愁更愁固君子固穷齐人固善盗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苟苟荣华,毋相忘苟全性命于乱世苟无饥渴光以光先帝遗德忧如如有光归云归而岩石暝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过过秦汉之故都及鲁肃过寻阳人恒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号阴风怒号号为张楚命令召三老好汉与皆来会计事故自号曰醉翁也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患且人患志之不立无冻馁之患为村夫所患惠大王加惠汝之不惠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两者之为或认为死,或认为亡极南极潇湘此乐何极加而山不加增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间立有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从不中断见乃入见扁鹊见蔡桓公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见旧事也借每假借于人愿借子杀之借第令毋斩景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一样将出郭相扶将公使驱将惜不得上使外将兵公将战,曹刿请见具不曾识书具各具神态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居面山而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十天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举举大计,亦死举头望明月百里奚举于市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死即举大名耳绝群响毕绝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认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来往而不停者尽林尽水源一食或尽粟一石进效忠言际横无际涯外与于际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寂然就醉苦何必而不平天下苦秦久矣开连月不开天门中止楚江开临临溪而渔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名不可以名其一处名之者谁则题名其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强恩赐百千强项为之强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存者且偷生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八分有奇若若夫霪雨霏霏,月不开曾不若孀妻弱子若佣耕若无德之言,攸之⋯⋯善人之善善哉,吾无攻宋矣敷善蚕桑少少意少舒少醉涉少 j'舍屋舍然便舍船,从口入食酒作食食不,力不足食之不以其道我之死,有子存焉予夫巴陵状臣不受恩感谢使秦王令人谓安陵君使于秦使子为使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属司命之所属,无何如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余作文以记之数又数刀毙之珠可历历数也扶苏以数谏故通初极狭,才通人政通人和,百废俱新中通外直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整个亡河曲智叟无以应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轻轻斯人,吾谁与归微有鼠作作索索坡右足,直左足,各微信然先主曰太守予此之失其本心太守自也芳草美陶后有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信信然必以信愿陛下之信之欲信大于天下修外好,内修睦政理盖桃核修狭者之使君敷秦王色,跪而之曰我曰“明日子在上⋯⋯”秀佳木秀而繁阴蔚但是深秀者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拂乱其所为皆次当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收队,比至陈寻寻向所志寻病终许遂许先帝以以驱驰曳屋许许声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效恐交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一而或长烟一空吏呼一何怒一时齐发上下天光,一碧万倾益增益其所不可以,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不治将益深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遗以光先帝遗德父亲母亲岁有裘葛之遗wei 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因余因得遍观群书夷船背稍夷言和而色夷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已骨已尽矣死者长已矣且壮士不死即已易天下事有难易乎?寒暑易节意目似瞑,意暇甚来宾意少舒意将隧入以攻后来也别有用心不在酒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可以曾贻余核舟一作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作亭者谁 ?此中来往种作一豉作气属予作文以记之指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可以指其一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卜者知其指意卒中常常语,皆指目陈胜志寻向所志诸其西南诸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稍
不敢稍逾(yú)约
略微;稍微(副词)
《送东阳马生序》
逾
不敢稍逾(yú)约
《五柳先生传》
甚
好读书,不求甚解
很,极。
《五柳先生传》
会意
每有会意
领悟,领会
《五柳先生传》
欣然
便欣然忘食
非常愉快地
《五柳先生传》
嗜
性嗜酒
shì,爱好
《五柳先生传》
造
造饮辄尽
往某地去,到
《五柳先生传》
辄
造饮辄尽
就
《五柳先生传》
期
期在必醉
期望,希望
《五柳先生传》
既
既醉而退
已经,…之后
《五柳先生传》
曾
曾不吝情去留
连…都
《五柳先生传》
吝
曾不吝情去留
顾惜,舍不得
《五柳先生传》
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离开(偏义复词,偏在“去”“留”无义
《五柳先生传》
环
环堵萧然
环绕,围绕
《五柳先生传》
堵
环堵萧然
墙壁
《五柳先生传》
萧然
环堵萧然
萧条的样子
《五柳先生传》
蔽
不蔽风日
遮住,遮掩
《五柳先生传》
褐
短褐穿结
hè,用粗麻织成的袜子
《五柳先生传》
字词
例句
意思
课文
俱
风烟俱净
皆;全;都(副词)
《与朱元思书》
共
天山共色
相同,一样
《与朱元思书》
从
从流飘荡
顺,随,随行,跟随
《与朱元思书》
东西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与朱元思书》
许
一百许里
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副词),译为“多”
《与朱元思书》
独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与朱元思书》
缥碧
水皆缥碧
piǎo,丝织物淡青色,浅青色
《与朱元思书》
邈
互相轩邈
miǎo,远
《与朱元思书》
直指
争高直指
笔直指向
《与朱元思书》
激
泉水激石
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与朱元思书》
韵
嘤嘤成韵
和谐悦耳的声音
《与朱元思书》
转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zhuàn。鸟鸣,蝉鸣
《与朱元思书》
绝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与朱元思书》
鸢
鸢飞戾天者
yuān,黑耳鸢,老鹰,一种凶猛的鸟
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一样
《马说》
得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能
《马说》
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哪里,怎么
《马说》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子,用马鞭子打(名词作动词)
《马说》
以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依照,根据
《马说》
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马说》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饲养;喂养;供养
《马说》
材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才干。(马的食量)
箪
箪瓢屡空,晏如也
盛饭竹器
《五柳先生传》
瓢
箪瓢屡空,晏如也
舀水器
《五柳先生传》
屡
箪瓢屡空,晏如也
经常,多次
《五柳先生传》
晏如
箪瓢屡空,晏如也
平静;安逸
《五柳先生传》
自娱
常著文章自娱
使自己在娱乐或愉快的状态中得到消遣
《五柳先生传》
颇
颇示己志
很;甚
《五柳先生传》
示
颇示己志
显现;表示
《五柳先生传》
忘怀
忘怀得失
昼
在昼犹昏
白天
《与朱元思书》
犹
在昼犹昏
如同,好比(动词)
《与朱元思书》
条
疏条交映
小枝
《与朱元思书》
何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什么
《五柳先生传》
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地方
《五柳先生传》
详
亦不详其姓字
清楚地知道
《五柳先生传》
因
因以为号焉
就,于是
《五柳先生传》
以为
因以为号焉
用…作为
《五柳先生传》
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
手自笔录
亲自,亲手(副词)
《送东阳马生序》
以
计日以还
表目的或结果等,来
《送东阳马生序》
大
天大寒
很,太,非常(副词)
《送东阳马生序》
砚
砚(yàn)冰坚
一种石刻的供研墨、调墨之用的文具
《送东阳马生序》
怠
弗之怠
“弗怠之”(不要懈怠它)
《送东阳马生序》
毕
录毕,走送之
完毕,结束
《送东阳马生序》
走
录毕,走送之
跑
《马说》
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理解
《马说》
执
执策而临之
拿;持
《马说》
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
《马说》
临
执策而临之
面对
《马说》
其…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通“岂”,难道(副词)/大概
《马说》
余
余幼时即嗜(shì)学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送东阳马生序》
嗜
余幼时即嗜(shì)学
爱好
《送东阳马生序》
无从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指做某件事没有办法或找不到头绪
《送东阳马生序》
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求取;获得
《送东阳马生序》
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来,表目的或结果等的连词
《送东阳马生序》
每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常常,经常
《送东阳马生序》
假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送东阳马生序》
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介词)
《送东阳马生序》
手
《与朱元思书》
戾
鸢飞戾天者
lì,至,到
《与朱元思书》
息心
望峰息心
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
《与朱元思书》
经纶
经纶世务者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与朱元思书》
世务
经纶世务者
时务,政务
《与朱元思书》
窥
窥谷忘反
观察,侦探
《与朱元思书》
反
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回归
《与朱元思书》
柯
横柯上蔽
kē,树枝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湍
急湍甚箭
tuān,急流的水
《与朱元思书》
甚
急湍甚箭
快,厉害,严重
《与朱元思书》
若
猛浪若奔
像
《与朱元思书》
夹
夹岸高山
处在两旁的(形容词)
《与朱元思书》
寒
皆生寒树
冷,冷清
《与朱元思书》
负
负势竞上
依恃,凭仗
《与朱元思书》
竞
负势竞上
争竞;角逐;比赛
《与朱元思书》
轩
互相轩邈
高,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又有帷幕的车子
像
《五柳先生传》
俦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类
《五柳先生传》
衔
衔觞赋诗
口含
《五柳先生传》
觞
衔觞赋诗
古代盛酒器
《五柳先生传》
乐
以乐其志
使…快乐
《五柳先生传》
欤
无怀氏之民欤
吧
《五柳先生传》
而
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说》
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马说》
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
《马说》
辱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埋没,辱没
《马说》
奴隶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奴仆
《马说》
骈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一车,并列
《马说》
槽
骈死于槽枥之间
四边高起,中间凹入的畜兽饮食器具
《马说》
枥
骈死于槽枥之间
喂马的槽
《马说》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马说》
称
不以千里称也
称呼
《马说》
之
马之千里者
往,到…去
《马说》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或许,也许
《马说》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吃光(形容词作动词)
忘记;不放在心上
《五柳先生传》
终
以此自终
终了;结束,死
《五柳先生传》
以
以此自终
用
《五柳先生传》
赞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五柳先生传》
戚戚
不戚戚于贫贱
忧惧;忧伤的样子
《五柳先生传》
汲汲
不汲汲于富贵
急切的样子。指热衷于富贵利禄
《五柳先生传》
兹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斯,此
《五柳先生传》
若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马说》
石
一食或尽粟一石
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马说》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饲养;喂养;供养
《马说》
是
是马也
这(代词)
《马说》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