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9《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 、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2)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 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1)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 为中心环节。
(2)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措施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试行:安徽和四川首先实行生产责任制。
B.特征:在 基础上,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期。
知识点二:国有企业改革知识点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主干梳理图解识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史料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3.意义 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②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集团。
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历程 ①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②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层点拨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深化探究 ①21世纪初,中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
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回顾】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确立的标志?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根本目的、目标和实质?3、从管理体制、所有制和分配改革方面三个角度分析国企改革?4、简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思维训练】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核心内容及结果:土地改革:①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①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②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①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
②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②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3)认识: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高二历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主干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1)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图示图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 农村⎩⎪⎪⎪⎨⎪⎪⎪⎧⎩⎪⎨⎪⎧①背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政策: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 式的责任制。
③作用: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发 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 城市⎩⎪⎪⎪⎪⎨⎪⎪⎪⎪⎧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
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专题复习教案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专题复习教案》,供⼤家学习参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复习专题近代中国(1840—1949)社会经济的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该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该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封建⾃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近代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概况1、旧民主主义⾰命阶段中国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1840—1919):①鸦⽚战争后,西⽅列强利⽤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阶段,封建⾃然经济虽然不断⽡解,但始终占主导地位,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等封建反动势⼒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②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在通商⼝岸开办船坞和⼯⼚。
(是中国⼤地上出现的最早的使⽤机器⽣产的近代企业),由此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批近代军事⼯业和民⽤⼯业,由此出现洋务经济。
④19世纪六七⼗年代,由于⾃然经济开始⽡解,并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技术的诱导(民族⼯业即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民族⼯业兴起,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发展举步维艰。
2、新民主主义⾰命阶段(1919—1949):这⼀时期,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封建⾃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
①官僚资本主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帝国主义⽽存在的落后经济,既有封建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发动派的统治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的消长概况:A、以四⼤家族为⾸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于1927年,是以蒋介⽯为⾸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压在中国⼈民⾝上的三座⼤⼭之⼀。
B、抗⽇战争时期,四⼤家族依靠国家政权,推⾏战时体制,⼤肆搜刮,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探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后以失败告终。
(3)苏联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证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单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
(3)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的局面,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目标导航]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3)思想: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内容3.评价(1)作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战争基本结束后,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破坏了经济,激化了矛盾。
[思维点拨]战时共产主义作为应对危机的非常措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则是一种失败。
[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知识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但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因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②要求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特征:包产到户。
(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发展乡镇企业(1)开始: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图解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易混易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二、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深化:1992年,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4)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思维点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2.影响: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文档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1.了解中共意义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巩固目标】22′要点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农村首先要进行体制改革呢?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怎样的改革呢?确立了方向,农村实行怎样的体制改革?要点二:国有企业改革国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有企业改革有什么作用?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我们发现,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和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总结: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者主要区别是一个是市场,一个是计划那么它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市场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可以进行改革。
历程:1、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专题十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知识整合1.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方针,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改革内容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 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_企业。
(3)意义①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国有企业改革(1)历程⎩⎪⎪⎨⎪⎪⎧①开始:以 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②展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目标:1992年,“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 目标——建立 制度(2)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增加了国有资产, 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①提出: 1992年, “十四大”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 1993年, 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创新: 2019年, “十五大”指出: “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影响:解放了生产力, 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重点深化主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乡镇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3.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4.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难点:如何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请同学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改革开放)由此导入新课:经济体制的改革。
【讲述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曾作出明确的规定。
(投影出下列资料)“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资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主要是指经济体制。
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发民生产力的关键是要有适应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经济体制。
高三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复习学案
COOLEDIT应用基础(转)一、一览有余1.1cool edit 简介录音软件可以以单轨录音和多轨录音为分界线。
单轨录音,顾名思义就是指同时只能进行一个声部(音轨)的录制,要想进行多声部录制只能分别多次进行。
而多轨录音则可以同时对几个声部进行录制,并能对音乐和人声进行合成处理。
单轨录音虽然对多声部录制会比多轨录音带来更多的不便,但在编辑、修改单独的一个音频文件时却显得十分简单,其编辑功能也普遍比多轨录音软件强大许多。
因此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应该在录音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录音方法。
当然目前很多软件都能同时进行单轨和多轨录音,然而在单轨录音软件中,Sound Forge 以强悍的功能和完善的技术驰名。
而在多轨录音软件中,Cool Edit 的人气最佳,它的优势在于集合了单轨录音和多轨录音两种模式,也就是说通过简单的一个按钮就可以进行单轨和多轨模式的切换,并且在两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
虽然在录音质量,运行环境,操作难易等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它的全面性赢得了巨多的用户。
它能在多媒体制作、人声录制、视频配乐、后期合成等各种音乐环境下都发挥出良好的状态的,当之无愧的获得用户的青睐。
总之,使用 Cool Edit 是与广播台的专业化水平相适应的。
Cool Edit 自出现以来经历了一些版本,目前见到最新的是Cool Edit pro2.1 ,就是广播台目前用的版本哈。
虽然不同版本之间差别不是非常巨大,但是专业版和非专业版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建议大家从办公室的电脑上拷贝安装程序,版本一样,这样才易于交流。
现以 Cool Edit pro2.1 为例向大家介绍该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1.2Cool Edit pro2.1 安装首先要明确安装的步骤: 1 安装 Cool Edit pro2.1 英文版 2 注册 3 汉化4 安装插件。
看起来似乎比普通软件麻烦些,所以要一步一步来,不然以后会更麻烦。
1 运行cepsetup ;2 运行“注册机”文件夹中的cep2reg ,注意在该文件夹中的“使用说明”文档中有序列号,运行 cep2reg 前要复制一下,运行中要用到的;3 运行cooleditpro2.0_hh , 进行汉化;4 解压三个压缩包,安装插件,插件要装到你自己在 Cool Edit pro2.1 文件夹新建的 DX 文件夹中。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导学一、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材料二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时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一中涉及此政策的哪些内容?从材料一看出此政策实行的目的有哪些?(2)材料二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政策“新”在哪里?此政策的实施会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吗?(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二、“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活动与探究注:(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1922~1928年、1928~1940年两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向,并简述政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工业发展的状况,这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苏联在1928年以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并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混乱;后者则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对“斯大林模式”的思考(1)积极影响: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短期内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高二历史下学期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导学案 岳麓版
A.人民代表大会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A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A4.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的法律是
二、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后实行和平赎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
三、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1、中共八大的内容: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的需要与社会现实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发展经济,尽快把中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合作探究: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过程及结果。
(2)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取得的最大成果。
C.1982年宪法的颁布
D.1999年4月,《行政复议法》的颁布本文
C12、右图是漫画《摘棉花》。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习目标】1′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达成途径】1′1.阅读课本64-65页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史实,2.阅读课本65-66页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15′【巩固目标】27′要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讨: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要点二:新经济政策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何处?2.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要点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梨,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精品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学习导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各国不断采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来适应这一变化,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再也不能一统天下了。
在一战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成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
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锐意改革,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
单元重点知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2.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及其影响;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4.凯恩斯主义及其实施;5.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政治后果。
单元难点问题: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比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3.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的认识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5.理解凯恩斯主义。
单元学习方法提示:⑴学习本单元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各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罗斯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复习学案主干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1)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图示图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 农村⎩⎪⎪⎪⎨⎪⎪⎪⎧⎩⎪⎨⎪⎧①背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政策: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 式的责任制。
③作用: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发 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 城市⎩⎪⎪⎪⎪⎨⎪⎪⎪⎪⎧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
②所有制: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③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经济 体制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 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轻巧识记 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深化探究会后)史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
上行下效。
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
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
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导读 史料说明旧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表明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
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导读 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练史料史料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探究: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答案 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主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讲史料史料一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欲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需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导读 史料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史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导读 史料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练史料史料 (2012·四川高考,改编)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招商局创造“辉煌”的原因并予以说明。
答案 (1)面对困境,求变求强。
“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
(2)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3)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读背知识点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92年确立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巩固训练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2.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4.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
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下图是被誉为“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的悦宾饭店开张图片。
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创办人李桂仙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从农村全面转向城市B.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同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