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农村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起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开启之前都有一个农业革命时期。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没有经历农业革命、农业基础薄弱时就仓促发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结果导致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放弃了对农业剩余的榨取,开始转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篇 结 构 转 变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 第八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三、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各种表现
(一)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生产要素不平等交换主要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上;现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换上
第三节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尽管近几年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
而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城市偏向战略,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偏向城市居民。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平等
虽然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显著提高,但是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明显高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6年,城镇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98.4%,农村投资额只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7%。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大学课件】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大学课件】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二)进口替代战略
(三)出口替代战略
(四)工业赶超战略
(五)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ppt课件
1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区域定位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
ppt课件
17
三、区域资源、条件评价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评价,主要 应在下列几方面进行:
(一)绝对量评价 (二)平均量评价 (三)需求量评价 (四)综合评价
ppt课件
18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 确定产业结构和选择重点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的中心任务。
(一)产业结构的确定
(二)重点产业的选择
ppt课件
19
五、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
六、案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
ppt课件
10
三、能源的建设与发展 (一)能源生产及能源结构
1.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指能源生产的年增长率与GDP的年 增长率的比值
2. 能源结构及变化趋势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以固体能源为主的状况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二)电力生产与电力结构 (三)电网建设
ppt课件
11
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走势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变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的,发展中国家不可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国情,选择适宜的 发展道路。
(二)廖什及艾萨德对中心地理论的补充
1.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2.艾萨德对中心地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艾萨德在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人口密度不平衡对 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修改、完善了廖什的中 心地模式。其研究成果如图所示。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我国以往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以单个城市的 合理发展为目标制订的,城市发展的区域研 究常常被忽视,因此,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 带来了许多问题。大量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 识到就城市论城市的城市规划不符合城市发 展规律
二、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发展
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期。 城镇体系原始的或早期的思想是由英国霍 华德在他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花园城市》 一书中所提出的。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Christaller)提出著名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次把区域内的城市系统化。提出了城 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被后人公认为城 镇体系研究的基础理论。
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
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 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这就要求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 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如研究山西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山西在全国地域分式中 的地位,山西城镇体系在全国、在环渤海经济 带、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山西的发展, 同时还要理清与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经 济区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什么是城镇体系? 二、 为什么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三、 城镇体系规划做哪些事情? 四、 怎样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 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 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 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 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城镇总体规划学习教材PPT课件

城镇总体规划学习教材PPT课件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 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 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 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 大小。在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国 家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确定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 地标准 根据气候条件将国土分为四个区,用地标准由60平米 每人到120平米每人。(与现状用地情况有关)
城市用地调查及用地评价
调查: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对 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 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 行标注,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用 地分类大、中、小,中为主。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城市 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性评价。 这三方面在许多方面也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而不是 孤立的,因此必须以综合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进行评 价。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报上级审批。直辖市报 国务院审批,省会、特大城市及重点城市,也由国务 院审批;市、镇、县城和工矿区的总体规划由所在省、 市政府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级审批前,必须提请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样就具有一定的地方法 规性质。一般在初步编制完成后,要召开总体规划的 评审会,邀请有关技术人员与兄弟城市城规部门和专 家们参加,进行审核讨论,根据评审的意见进行补充 与修改,然后再由上一级城市规划部门主持进行技术 鉴定,然后送审。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1
课程介绍及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节选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目录 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2
课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主要讲授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发 展演变;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条件,经济基础分析及城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结构)的 确立;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工作程序等内容。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赫希曼等人的“极化增长学说”、罗斯托(1960)的“经济 增长阶段学说”、弗里德曼及阿隆索的“核心一边缘模式”及其模 拟的城镇体系形成运作过程、佩鲁(1955)的“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提出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
20
3、研究的高潮与转折
1977年哈格特从Internaction、Network、Nodes、Hierarchies、S urfaces、Diffusion等六个角度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运作的过程
§1.1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1、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2、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3、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4、城镇体系的类型 5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译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 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7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 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
按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相应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 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
8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 城镇体系类型;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1绪论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1绪论
2020/8/8
1.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 4.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5.区域系统研究
1.改变了区域资源的观念 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 3.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9
二.区域科学
1.区域科学的定义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 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 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 科。
第三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 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 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2020/8/8
14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基础性 :区域规划应该是在对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
认真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的;它的制定同时可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可供作为依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三章 区域经济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分析 第五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环境规划
2020/8/8
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崔功豪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6;
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吴殿廷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区域经济规划,孙久文编著,商务印书馆,2005;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顾朝林著,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20/8/8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2020/8/8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 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 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 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 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 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 农 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 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学问题、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 发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 三、 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
(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 基本生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 需求和一般经营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设落 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 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逐步缩小 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九章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第九章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15
3、行政原则
• 在交通偏僻和自给自足地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分布首 先受制于行政管理和政治控制的需要,低级中心地完全被 包围在高一级的中心地之内,以消除行政上摸棱两可的可 能。市场区和行政区是一致的,高级中心地可以管理7个 低级的,即K=7,1、6、42……。
•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国家的城镇分布可能出现的等 级体系:一级城市1个,二级城市2个,三级城市6-12个, 四级城市42-54个,五级城市118个。
10
4、六边形
• 屠能圈所认定的圆形的缺陷:有一部分接受不到 服务,或者接受重叠的服务。
• 其变换过程一般从分散的服务面,到服务面粘连 以及服务面重叠,最后形成六边形市场区,
• 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11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体系
12
三、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
13
1、市场原则
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 • (1)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 • (2)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整
• 对某一地区进行纵向考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 呈现正相关。好的基础环境设施,使企业或某一单 位内部的经营成本降低。这种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支 付任何成本,由大家共享,即具有外部经济效益。
22
2、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
• 城镇等区位点特殊的有利条件,运费和劳动费的 最低。
• 城镇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 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集中程度随着经济 实力的增强而提高,是区域内高质量的点。
39
3、创新的条件
• (1)单个企业不能操纵技术创新的全部过程和创新所需 的各种要素,个人或单个企业无法闭门造车。
• (2)高新技术所需的合作创新,市场或等级组织都无能 为力;一方面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创新所必需的知 识难以交易或交易费用很高;另一方面单个企业不能控制 全部的创新过程,它必须跨越组织边界。因此,实现技术 创新必须通过众多企业的合作,造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 特殊的文化氛围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讲课文档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讲课文档
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28.4%
第三阶段:1950-1990
全世界基本实现城市化,世界城市人口到1990年达50% 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力量
2/21/2022
26
第26页,共46页。
世界城市化全面扩展的 特征
进程加速趋势
从1800年开始,0.08%;0.14%;0.29%; 0.46%;0.63%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2000年,36.4%;2006年,43.9%
城市用地比重
平均城市化速度=(p1-p0)/n
综合指标法
城市化成长系数(多指标)
2/21/2022
15
第15页,共46页。
城市化成长系数
选择如下10个指标:总人口、地方财政支出、制造业从业人员 数、商业从业人员数、工业产品销售额、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 销售额、住宅竣工面积、储蓄余额、电话普及率等。
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 透和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 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 变化,告别自给自足,摆脱小富即安,追 求文明进步,崇尚开拓进取;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 统一。
2/21/2022
13
第13页,共46页。
城市化的实质
2/21/2022
31
第31页,共46页。
城市化的拉力机制
巨大吸引力:资金、技术、就业机 会、高收入、良好社会环境、物质 文化生活条件
城市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区域发展对作用。
城市空间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近邻效应 分工效应 结构效应
2/21/2022
32
第32页,共4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四、中心地理论作用和局限性
17
1、理论作用 城市布局和城镇化的选址依据。
18
2、 缺陷
• (1)静态一般均衡。 • (2)许多因子如资源、地形等会引起城市区位的变异。 • (3)一个国家和区域内城市体系往往是在一个、几个枢
纽、中心的刺激下经过许多历史时期形成的,在这个过程 中,消费者的行为原则是会发生变化的。 • (4)现代消费者行为常常受到广告左右,所以城市的商 业职能不再取决于它的地点位置,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商家的活动本领。
第九章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
城镇的经济效应 城镇职能 城镇体系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第一节 中心地理论
3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
25
5、聚集经济的来源
一种外部经济
• (4)为了前两种服务的聚集,如房地产、建筑业、宾馆、 饮食、商店和娱乐,家庭服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4
4、聚集的效益来源
• 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集中 管理。
• 如果某区域的聚集效益的增加引起的生产成本的 降低>运输费用+劳动费用,更多的企业将聚集 该点。
• 聚集效益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有一定的限度。 拥挤后下降。
大生产区。 • (6)人们总是从最低、最近的中心地购买商品和劳务,厂
商规定其产品的出厂价格,运费由消费者承担。
6
二、理论内容
7
1、中心地
• 一个经济活动区域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这些核心由若干 大小不等的城镇组成。
• 城镇具有商业、娱乐、教育、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城镇 大都位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心部位,被成为中心地。
的低级中心地(6/3),即一个较高的中心地的市场区正 好是下一级市场区的3倍,即K=3。 • (3)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正好是低一级的3倍。 • (4)等级体系中,市场区系列为1,3,9,27,81;1、2、 6、18……
14
2、交通原则
• 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一般是沿着交通线进行, 较低级的中心地会在两个较高级的中心地之间的 中点发展起来,导致较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是下 一级的4倍,即K=4。1、3、12、48……
10
4、六边形
• 屠能圈所认定的圆形的缺陷:有一部分接受不到 服务,或者接受重叠的服务。
• 其变换过程一般从分散的服务面,到服务面粘连 以及服务面重叠,最后形成六边形市场区,
• 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11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体系
12
三、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
13
1、市场原则
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 • (1)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 • (2)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整
19
第二节 城镇的经济效应
一、聚集效应 三、优位效应 五、辐射效应
二、规模效应 四、创新效应
20
一、聚集效应
21
1、运输成本
• 节约运输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 和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是生产场 所与市场的集中。
• 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的集 聚,会使供求信息更加对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 增加,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 市场区是中心地理论的地域细胞,一切市场系统均建立在 这一细胞及其组合的图形之上。
8
2、市场门坎
• 能够满足中心地生存下去所必须获得的基本收益的市场区 的范围。如果市场区小于这个范围,中心地就不能生存下 去。
• 门槛人口:商业服务活动中的每一行业内,其活动和规模 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服务范围。一定规模的商 业服务,由于接受服务人次数的限制,其市场区是同居民 平均光顾次数呈反比的。
• 对某一地区进行纵向考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 呈现正相关。好的基础环境设施,使企业或某一单 位内部的经营成本降低。这种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支 付任何成本,由大家共享,即具有外部经济效益。
22
2、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
• 城镇等区位点特殊的有利条件,运费和劳动费的 最低。
• 城镇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 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集中程度随着经济 实力的增强而提高,是区域内高质量的点。
4
1、中心地理论
• central place theory
• 理论基础:屠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5
2、假设
• (1)均匀的平原,生产所需的资源特征是均匀分布。 • (2)运输条件在任何地方都可行,且运输距离各处都相等。 • (3)人口均匀分布,他们的偏好都相同。 • (4)投入物和技术等的获得成本相同。 • (5)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生产者尽可能扩
9
3、等级分布
• 中心地的大小和排列具有规律性,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为 等级。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服务功能越多,中 心地的级别越低,数量越多,服务功能越少。 根据门槛人口原则,可将各商业、服务行业分为高、中、 低不同级别的序列,把各种行业的序列按地域再进行归并。
• 市场区结构和分布就是一个由大小经贸点和市场区交错叠 合而成的市场网络。任何一个经贸点(城市、村镇、商业 服务点等)均在网络中占有一定位置,具有相对固定的市 场区,从而整个市场网络形成典型蜂巢状体系。
23
3、聚集的次序
• (1)原始聚集,农产品的流通交换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 生产和交换。
• (2)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的聚集。聚集:单个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类工厂的集中――不同产业的 集中。
• (3)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聚集,管理、金融机构、法律 组织、技术咨询、通讯交通、研究机构、高校。
15
3、行政原则
• 在交通偏僻和自给自足地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分布首 先受制于行政管理和政治控制的需要,低级中心地完全被 包围在高一级的中心地之内,以消除行政上摸棱两可的可 能。市场区和行政区是一致的,高级中心地可以管理7个 低级的,即K=7,1、6、42……。
•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国家的城镇分布可能出现的等 级体系:一级城市1个,二级城市2个,三级城市6-12个, 四级城市42-54个,五级城市11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