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会化历程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基本形式
强制性再社会化 主动性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


再社会化
抛弃已有的社会化, 形成新的社会化 方向和内容与原先不 一致 思想、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发生基本的、 急剧的、迅速的改变, 不适应感强烈


继续社会化
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 上发展、提高、完善 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 原先一致 逐渐的、部分的变化,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 行

(三)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
3、社会化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使人们接 使个体学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所接受 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并按照公众认可的社 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会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即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使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 的过程。 个体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 意识和精神,按照法律制度调节自己 1、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与之相符行为的规范,按照社会的 行为的过程。 获得某种民族社会意识,使个体尊重自己 2、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的过程。 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 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 自豪。 4、性别角色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5、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
现代社会的青年期个体越来越
推迟了
在心理上与经济上独立的时间
3、成人期的社会化
成人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 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的

第二章 社会化(简)

第二章 社会化(简)
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 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素。
社会化理论小结: 社会化理论小结:
决定因素(遗传?环境?) 研究对象(人格?认知?行为?文化?) 方法(思辨分析?观察、实验?)
(三)学校
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 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 制度化机构。 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特点: 1、系统性、目的性、强制性。 2、具有独特结构的次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的 雏形。 3、通过教材、教师人格、教育方式、教学活 动、学生的各种组织对学生的社会化产生影响。
(四)同辈群体
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 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特点:无计划性;平等性;自愿性;开放性; 区别性的价值观;满足社会性需要。
(五)大众传播媒介
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 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网络。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正常成熟论
主要观点:
1、人格由本我 本我(id)、自我 自我(ego)与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superego)三部分组成。 2、超我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社会化的理想结果是人格的三部分平衡发展) 3、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二)埃里克森的观点
1、注重自我的作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2、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3、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 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内容:
1、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2、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 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费方式、发式、服饰----亚文化群体); (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极少带有强制的性质(在社交、安全、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我的社会化历程

我的社会化历程

我的社会化历程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社会中,开始了他的社会化历程。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

由于人类是由动物发展而来,所以人有自然属性比如:食、性、休息等内在生理需求,有遗传和变异等自然生物特征。

而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通过社会形式表现出来,人有社会属性比如: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结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一个人仅凭生而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生物本能是不能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须通过社会化途径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和规范。

因此,人类通常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作为哺乳期的婴儿培养以后结成个体间关系上社会化演变所必需的素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如果脱离这段时间,则社会化是不可能的,将来这个个体就不能与同种其他个体产生正常的个体间关系,比如狼孩就很难重新回归人类社会。

而从我本人的经历来说,我是完全不记得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的,只能从父母口中知道一些。

比如,我很喜欢吮吸任何放到我嘴里的东西,总是要妈妈抱,我先会说话后会走路。

我还找出了一些小玩具,就像是小木马,洋娃娃,手推车上的小吊坠和小轮盘之类的。

而也正是父母和这些玩具开启了我对世界的认识。

我也很难说清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记事的。

我记得的也许是发生最早的事情之一是有次我想要买一样东西(具体不记得了),在地上打滚耍赖,结果被我妈妈当众打了一顿,怎么哭都没用。

后来我看见别的孩子也想这样打滚哭号,父母就遂了他的心愿。

我又疑惑又羡慕,但是却怎么也不敢再来一回了,甚至后来在超市里我都不会太积极地要东西。

结果,我发现当我不表示自己要买东西的时候,大人常常会变得比我自己要积极,甚至会许下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承诺。

渐渐地,我就自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克制往往比贪婪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持续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社会化的意义:人在被社会化的同时,又在参与创造社会。

人必须适应社会,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被塑造成为具有特定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和行为的社会群体的一员,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确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行为方式。

其次,人在适应社会和被社会塑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动创造能力,根据自己的社会需求从事改造社会的活动,维持社会的运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从个人角度分析1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不要前提。

作为正常的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错过了这个过程,就如我们发现的狼孩一样,永远也成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那么作为社会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什么?社会劳动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婚姻家庭形式,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时代的变迁,迫使我们不断的改变观念,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以前,可能我们靠11路就可以走遍天下,当时我们去达濠那边爬山的时候,就有一个同事比较老,就说以前他们没有那条马路,是从东湖,绕过青云岩,然后到达濠赶集,然后再回来,几乎一天的时间久过去了。

那么现在呢,从东湖去达濠,也就是10分钟不到的时间,如果你还处于以前的那个阶段,也就是说你甚至都不去坐车,不去开车,不继续社会化,那么你就只可能生活在古代社会之中了。

社会化,人生必修过程

社会化,人生必修过程

社会化,人生必修过程小明从托儿所回家委屈地告知妈妈,同学都不理我,我明天再也不要去上课了。

而且连着几天,都不情愿上学。

妈妈发觉事情不太对劲,立即拨电话与学校老师联系,经彼此沟通后才发觉,由于小明是独生子,特殊受父母疼爱,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养成他霸道、任性的共性;而在托儿所中,小明也宠爱霸占玩具,不愿与其他小朋友共享,导致其他的孩子渐渐的不宠爱和他一起玩,小明在学校没有朋友,所以才不宠爱上学。

看了小明的故事,我们发觉,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必需进展成熟,才能与人和平相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人所接受。

若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自我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等行为,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因此父母应留意宝宝在进展过程中是否有偏颇,如此才能针对不适应处,准时补救和改正。

社会化——人生必修过程“社会化”指的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生活习惯、行为、语言、思考模式与道德行为等,往往受到周遭的人,及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个从自然人蜕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需且确定要学习的事情,其中有些重点项目,是绝不能遗漏的,妈咪可要瞧仔细啰!·当地文化所认可的行为在每一个文化下,都有几套商定俗成的玩耍规章,如不能任凭动手打人、不行口出秽言等,这些都是必需经由成年人的教育,才能学习到的,假如宝宝学习的成效愈高,代表其社会化程度愈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愈合宜、愈能被社会上其他人认可。

·扮演当地文化所赞同的角色人从小到大,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就会学会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才能符合社会期盼,例如怎么当一个好同学、怎么成为一个称职母亲等。

·进展圆融的社会关系社会化的过程中,人须与其所生存的社会,进展出圆融的关系,才能活的拘束、欢快。

举例来说,当一个人能发自内心与旁人接触,人际关系愈佳,就愈简洁获得自我满足。

搞定宝宝的8种社会行为当宝宝开头进展社会行为时,会有那些难缠行为,妈咪你都知道吗?假如不清楚,也别着急,跟着专家老师来一趟深度之旅吧!如此一来,面对宝宝怕生、爱仿照、宠爱和妈妈作对时,才不会感到困惑,或是措手不及喔!难搞行为One:大方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受的进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看幼儿可以发觉,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简洁大方,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喔!破解法:宝宝大方,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假如大方过头,父母就得找出问题所在,并乐观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大方的缘由有二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
Copyright © 2013
S
O
C
I
O
L
O
G
Y
4.大众传媒:19世纪初期开始,新闻报纸、期刊杂志 在西方博兴。20世纪印刷材料成为主流大众传媒。 之后,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和录像机成为热门媒 体。美国80%电视剧包含暴力镜头,平均每小时出 现7.5个暴力镜头。儿童卡通片的暴力行为在所有节 目中出现频率最高(1979年)。儿童不是被动看电 视,而是有着自己的解读。网络媒体出现后,儿童 社会化空间进一步拓展了。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二、儿童社会化发展理论
儿童与其他动物相比,最独特的性质之一就是人类的自觉 (self-aware)。 儿童在两岁后才开始使用“我”、“自己”和“你”的概 念。自我的形成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儿童是如何思考自身 及其环境的。 1.米 德:符号互动论。婴幼儿首先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动 发展为社会存在的。从玩耍(play)到四五岁时的游戏( game),再到“客我”(agent)。个体通过以他人看待自己的 眼光来看待自己,发展起自我意识。到八九岁时开始理解社 会整体价值与道德。
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或成年早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或成年期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第二节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成年人和父母对性别有不同的反应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形成社会规范:社会化是个体形成社会规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遵守社会规范。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结构、 家庭文化等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等
添加标题
添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 理念、教育内容等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家庭消 费、家庭财富等
添加副标题
人的社会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03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因素
04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 内容
05 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和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行为模式等

老年期:与同 龄人的互动学 习社交技巧和 规则形成自我
意识
社会化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成长: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有助于个体的成 长和发展。
建立社会关系:社会化是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 关系。
适应社会环境: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
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扮演
社会角色:个 体在社会中的
地位和身份
定位:根据社 会规范和期望 确定自己的角

扮演:按照角 色要求进行相 应的行为和表

角色冲突:当 角色要求与个 人意愿或价值 观相冲突时如 何解决和调整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人际关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维护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于个人社会化的思考

关于个人社会化的思考

关于个人社会化的思考个人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学会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

个人社会化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个体建立自我身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适应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开始于个体的童年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模仿学习,逐渐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和语言能力。

与此同时,个体也开始与其它亲属、邻居和学校的同伴接触,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了解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适应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的基石,它们规范着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个体需要了解并接受这些规范和价值观,遵循公共道德和行为准则。

例如,个体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知识产权,对待动物和环境保持友好和谨慎的态度。

通过适应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另外,个人社会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它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个体还需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解决冲突和危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个体能够扩大社交圈子,拓展个人才能和兴趣,提高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个体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自我与社会化人际关系与社会过程

自我与社会化人际关系与社会过程

《社会学教程》第四讲自我与社会化人际关系与社会互动一、自我与社会化1、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内容包括:生活技能谋生手段社会规范明确目标培养角色2、生物的遗传与环境因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存在冲突环境:隔离的影响遗传:根植基因的观念。

社会生物学专门针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他们认为人类显示的许多文化特性(如对女性的普遍期望就是希望她们教养孩子而丈夫则是养家糊口)虽非经由学习的过程,却根植在基因里了。

3、自我自我是一个与其他人明确区分的定义。

威廉詹姆士在100年前提出自我是个人心里宇宙的中心。

自我是个体所拥有的有关自己的整体信息。

库利:镜中我。

强调自我是我们与其他人社会互动的产物。

发展自我认同与自我概念氛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设想在其他人面前如何表现自己。

第二阶段我们想象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第三阶段别人的印象会使我们产生某种感觉。

米德:自我的阶段。

预备阶段、戏剧阶段、游戏阶段。

预备阶段:儿童模仿身边人,随着儿童不断长大,越来越适应用符号来与人沟通。

象征是形成人类沟通的最基本动作、事物与语言。

戏剧阶段:儿童开始扮演别人,成为不同的角色。

角色扮演是通过大脑想象成为他人的过程,使之能够从想象观点中有所反应。

游戏阶段:在8~9岁时候不再扮演角色,开始考虑真实的挑战及存在的关系。

在此发展中,儿童抓住的不只是自己的社会地位,还关注别人在他周围扮演何种角色。

经历这个阶段之后,儿童从此可以对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扮演有所反应。

概化的他人:代表儿童的行为会考虑社会整体的态度、观点以及社会整体的期望。

重要他人。

戈夫曼:自我的呈现。

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都试图传递给他人我们是谁的这个印象。

印象管理:为了表现良好,满足某些人的期望,个人会倾向于注重自我的表现,这个自我表现的改变即印象管理。

对自我的心理学研究(1)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 (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人格发展五个时期。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
的途径。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社会文化不断延续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生存技能 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2、传递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泳
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2、自主能动性 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一、社会化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3、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4、库里的“镜中我”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初创
米德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 、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 己看法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占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 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 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 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际互 动中实现的。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论 。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心得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

社会化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经验中逐渐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从而逐渐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首先,教育在社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都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从小到大,个体接受各种教育和训练,逐渐适应并掌握社会准则。

教师、家长和社会角色的引导和教育都对个体的社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态度价值的表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有效地沟通。

其次,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是社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将会影响其社会化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思考自己的角色、身份和价值观,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和互动,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

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认同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康的社会关系。

再次,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遇到来自家庭、同伴、教师和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和观点。

在面对这些冲突时,个体需要思考和选择。

他们需要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同时尊重他人的看法。

个体还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社会化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个体自身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和训练,个体可以逐渐掌握社会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发展自我概念和认同,同时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时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积极的教育和自我发展,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社会学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社会学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四)工作单位 (1)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
关系,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 (2)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 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3)工作单位代表国家或社会对职工进行 价值教育,但职工对此教育有一定的选择 性。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一)儿童期 (二)青年期 (三)成年期 (四)老年期
三、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获得人格和自我 2、培养社会角色 3、实现文化转移 4、完成世代交中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三)代差(双向教育问题) 所谓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
成人世界做准备。 (3)培养组织纪律性,学习与人交往以及如何
克制自己,接受社会控制。 (4)学校在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具有
培养教育作用,而且还起筛选作用。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三)同辈群体 (1)在宽松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社会化。 (2)在无意中社会化。 (3)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4)注意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生存能力要靠学习才能获得。与动物相比,人的生 存本能要差得多,而人的需要又复杂得多,因此,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借助 语言的运用和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掌握必要的生活 知识和劳动技能, 学会与他人合作。

社会化过程与社会认同

社会化过程与社会认同

社会化过程与社会认同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处于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中。

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学会并接受社会规范、角色和价值观,并形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联。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与社会认同是彼此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它们在个体的成长和社会贡献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家庭、学校、朋友、媒体等各种社会的力量来认知和适应社会。

首先,家庭是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成员教会个体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后,学校是社会化过程的主要阶段之一,通过学校教育,个体学会社会交往、学习、合作和领导等技能。

此外,朋友圈也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朋友是个体与社会相互关联的桥梁,他们分享和塑造着个体的价值观和观念。

最后,媒体也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媒体传递着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引导和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

与社会化过程相辅相成的是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个体确认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寻找自我认同感,并与社会的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

社会认同是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通过认同社会价值观和群体,个体感受到了集体的归属感,并形成了社会的凝聚力。

社会认同还可以帮助个体与社会中其他成员建立起共鸣和互信,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然而,社会化过程与社会认同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冲突。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文化冲突,个体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接受到的价值观和观念可能存在差异。

当个体面临与自身观念不符的社会价值观时,他们可能会面临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此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和社交网络的信息泛滥,可能导致个体难以建立真正的社会认同。

为了促进社会化过程和社会认同的发展,个体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个体方面,他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从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认同。

孩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

孩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

孩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居住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

这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同文化、语言、宗教和价值观念,从而形塑了他们独特的社会化过程。

多元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既带来挑战,也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多元文化环境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常常需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他们可能会感受到身份认同的困惑,需要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此外,多元文化环境也会带来语言、宗教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孩子需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二、家庭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也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道防线。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家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父母需要教导孩子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开放思维。

家庭的文化传承也会对孩子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将在家庭中学习到怎样尊重自己的文化,并将这种尊重延续到多元文化环境中。

三、学校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学校是孩子除家庭外最为重要的社会单位,也是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接触到不同文化、学习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主要地点。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孩子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中自由成长。

四、社会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塑造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力量。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社会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也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孩子需要学会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中融合,从而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包容、开放思维的全球公民。

五、孩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社会化策略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孩子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社会化策略,以应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多种语言、参加跨文化活动、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等方式来增进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社会化历程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导,是因为我们发现并拥有了文明。

人从出生到死去,都是一个不断接触,学习,运用人类文明的过程。

“狼孩”的故事证明,脱离社会,没有经历人的社会化,将是无法正常在社会上生存的。

就好比在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一头狮子天生就没有锋利的牙齿一样。

关于我的社会化历程,根据埃里克森在《童年和社会》一书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的理论。

到目前为止,我的社会化历程已经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现在正处于青年期。

在幼儿期,我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指导下学习走路;学习吃固体食物;学习说话;学习大小便的方法;懂得脾气的好坏,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与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感情;学习区分善恶。

这些幼儿期的学习是有关于我们一生的成长的,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称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幼儿园老师,或者幼儿时期的启蒙者。

埃里克森的理论中还提到,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

因此,每个意识发展期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社会化历程发展非常重要。

经历过幼儿期,进入儿童期之后,我会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同事拥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在这个阶段,我开始培养对自己有机体的健康的态度;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发展日常生活必要的概念:发展道德性及价值判断的标难;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对于社会各个单位和团体的态度。

我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我所处的这个小环境,小社会。

我开始渐渐意识到社会和群体对我的期待,如父母期待我努力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社会期待我形成良好的“三观”,不做对社会或者他人有害的事。

进入青年期,我在努力去学习,去具备实现父母和社会对我的期待的能力。

这个阶段中,我学习与同龄男女的新交际;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从情绪上独立于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准备选择职业;发展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知识与态度;寻求并实现负有社会责任的行动;这个阶段我也面临许多的选择,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时候我基本上确定了独特的自我,能对自己和社会负责,开始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这个阶段,我在为我所追求的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目标而努力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