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
冲刺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突破
•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会兴 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 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 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 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 矣。”……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 奄至城下,纵兵大掠……俄而贼卢明月众十余万, 将寇河北,次祝阿,须陀邀击,杀数千人。寻将 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 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 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 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 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桐城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 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 (于是)秀发修筑 城墙、疏通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谋划。恰逢金人派出 的间谍来到,秀发捉住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 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桐城),桐城得以保全。事情 平定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身上产生的,就上奏 (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人的间谍)是非法的,(叶秀发 因此被)降职为迪功郎。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职。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
•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景德元年,契丹寇河 北。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 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 壮其言。……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 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 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 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 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 进尚书右仆射。
• 翻译: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 第一名,授官修撰, 累积功劳任官学士。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 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 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谋反,知 县顾佖把这件事禀告王守仁。王守仁急忙赶往吉安,于是召集众 人商议说:“贼军如果出长江顺流东下, 那么南都不能保全。我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仅供参考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原 句子结构。 则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
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021/1/19
直 译
留
删
换
六
字 法
调
补
对
2021/1/19
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021/1/19
机动 练习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话。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
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
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
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2021/1/19
参考译文: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 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第二式: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 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通用词 语,2021皆/1/19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不少大考中,都有学生在文言文翻译这一项失分,语文文言文翻译要掌握技巧,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扩,就是扩展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高考冲刺文言文翻译技巧二1.替换法将文言词语替换成现代词语,这是翻译的关键,因为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这种方法,适合有单音节词需要替换成双音节词的试题。
翻译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要学会联想出它在文言文里常用义项的双音节词,如“爱”,文言文里就有“喜爱”“宠爱”“仁爱”“爱护”“怜悯”“吝惜”“爱惜”等义项,然后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意思进行替换。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缺乏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依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看原文词义。
意译有肯定的敏捷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改变,句式也可以改变。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缺乏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详细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存。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方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留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按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认真,逐句对比,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2021-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
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柴思渊背景:考试中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总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失分严重目标:通过总结梳理文言文翻译中的十大误区,让学生明白出问题的地方,进而避免犯类似错误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纲中的必考题型,分值在10分左右。
此考点涉及到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方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做题时也是错误百出。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
以下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个误区,给大家作为参考。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
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
以下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个误区,给大家作为参考。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策略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项目。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除了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高考的一个必考项目,本文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策略进行阐述。
一、了解考试内容,全面夯实基础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要想取得高考的胜利,就必须在平时全面认真地复习,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不仅要全面还要有针对性,考试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不一定就不需要学习,而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需要掌握的内容却绝不能遗漏。
不少学生总说自己看了很多遍书,却在考试时发现这也没看那也没看,其实就是因为他对考试内容不熟悉,有些内容复习了很多遍,有些内容却被忽略了。
尤其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不少学生对考试内容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哪些虚词和实词的解释是必须记熟的,也不清楚。
因此,在进行文言文复习之前,笔者首先将高考必须掌握的内容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按照这个纲要进行复习,并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这个大纲来检验自己是否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好,有无遗漏。
例如,高考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十八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复习时,学生会将老师在复习课上讲解的内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笔者会要求学生先按照大纲要求将这些需要掌握的内容结合老师讲课内容全部记下,在日后的复习遇到易错点或难点时再补充进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并逐渐补充,使其日益丰满。
像“乃”字,就有以下内容:1、(代)你(的);你们(的)。
《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代)这;这样。
《齐桓晋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9、(连)于是;就。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这些例句往往都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即便学生将这些释义都背下来,也并不是这个词出现在任何句子中都能完全解答正确,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或者考试中遇到比较难解的句子都记录在相应的词后面,时常翻阅。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技巧(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校订,做到实词、表意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不尽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句子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精确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遵循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中文名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维持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崔亮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王劝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中译定语后置句等英语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方法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文言文快速提分方法介绍(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
以下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个误区,给大家作为参考。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3:误译文言虚词【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4:漏译省略成分【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
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
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
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
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5:语言不合规范【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
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
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
“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误区6:不辨感情色彩【例6】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误区7: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1.单句【例7】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
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考生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
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
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2.复句【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正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译为“利用”。
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关系。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
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注意把握“特殊句式”误区8:不懂文言修辞【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
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
考生从“实”的角度理解,没有译出比喻意义。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
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考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误区9:不懂古代文化常识【例10】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司马迁《鸿门宴》)[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正译]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分析与对策]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
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
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高考复习中,考生要留意此类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
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
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误区10:误译原句语气【例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正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分析与对策]译文处理为一种陈述语气,尽管从意思上来看是对的,但它改变了原文的语气,仍然不够准确,违背了文言文翻译“忠实”原文的原则,会被“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