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论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盖西伯拘羑离,演《周易》;仲尼厄陈、 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而 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 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 思来者。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 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 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 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Fra Baidu bibliotek俗。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四、“六义”说
• 《毛诗大序》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 结,其中,风雅颂是对“诗三百”的分 类,赋比兴是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归纳。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 1、最早作出评价的是贾谊《吊屈原赋》, 肯定屈原的文人,赞扬其高尚精神,但认 为他不该“自沉”,应该“隐处”,远离 “浊世”。 • 2、刘安《离骚传》给予极高的赞誉。第一, “怨刺”的思想内容;第二,出污泥而不 染的人格精神;第三,寄托深远的比兴方 法。 • 3、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更突出其“怨” 的特点,赞扬其对黑暗现实的怨愤激情和 “直谏”精神。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发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白:哀怨起骚人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 欧阳修:诗穷而后工 陆游: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 李贽: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 龚自珍:泄天下之拗怒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与西方文论的比较
最甜美的诗歌就是那些诉说最忧伤的思想的。 ——雪莱 真正的诗歌只出于深切苦恼所炽燃着的人心。 ——凯尔纳 最美丽的诗歌就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的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四、《毛诗序》选读
《毛诗序》又称《毛诗大序》, 其作者问题前人考证纷纭,大体上 说应是西汉时期的著作,并非出自 一人之手。这篇文字的理论内容较 为丰富,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的地位很高,是中国第一篇系统全 面的诗论著作,几乎可以说是后世 两千年封建社会正统文学的理论纲 领。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二、重要理论家及学术论争
• 1、西汉前期的道家文艺观: 《淮南子》 • 2、司马迁:儒道结合 • 3、封建正统文艺观的建立:《礼记· 乐记》到《毛诗大序》 • 4、儒家定于一尊:杨雄、班固 • 5、东汉反传统的进步文艺思潮:王充 • 6、文学批评的进一步经学化:王逸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第三讲
两 汉 文 论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一、两汉文论的总特点
两汉王朝(前 206 ~ 220 )登上政治舞台之后, 逐渐形成了全国大一统的强盛的封建大帝国。 这样的政权,自然需要选择和建立一套与之想 适应的思想文化系统,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 自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儒家思想被逐渐神学化,并改造成为官方的统 治学说、指导思想,也成为指导文艺的方针政 策。可以说,我国两千年的封建正统文学思想, 就是在两汉时期正式确立的。
•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 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三、司马迁文论选读
“发愤著书”说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 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 述往事,思来者。 ——《报任安书》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发愤是创作的动力 作家借助创作能排遣不平之气,获得 暂时的安慰。
• 真个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 可怜也不可怜!所以只得逢场作戏,没紧没要, 做部小说。……发抒生平之气,把胸中欲歌欲 哭欲叫欲跳之意,尽数写将出来。满腹不平之 气,郁郁无聊,借以消遣。——周楫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予生忧愁之中,处落 魄之境,自幼至长, 自长至老,总无一刻 舒眉。惟于制曲填词 之顷,非但郁藉以舒, 愠为之解,且尝僭作 两间最乐之人。 ——李渔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发愤说的艺术效果:隐约 其辞。
写怨妇思绪之怀,寓孳子孤臣之 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 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 须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 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陈延祚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1、“情志”说(论诗歌本质):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 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 之蹈之也。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2、“发乎情,止乎礼义”(儒家文论的 标志)
•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 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 6、王逸《楚辞章句》 • 把《楚辞》提高到“经”的地位加以肯 定,给予了高度赞扬。从正统儒家观点 出发,认为屈原的为人及其作品完全符 合儒家思想,《离骚》从思想到艺术都 是继承《诗经》传统的。在文学史上重 新确立了屈原及其作品的崇高地位。使 之与《诗经》并驾齐驱,意义巨大。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3、 “美刺”说(论诗的作用)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 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 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 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 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 怀其旧俗者也。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贯穿两汉的关于“屈原及《楚辞》”的评 论

中 国 古 代 文 论 选 读
• 4、杨雄《反离骚》从儒家君臣之道出发, 认为遇不遇是命运决定的,臣子不该对 君上表示不满,自恃才高并以死抗议, 都是跨越了臣道的言行。认为其作品 “过以浮”,不符儒家经典的特点。肯 定其人格。 • 5、班固《离骚序》对其作了异常激烈的 批评,认为其“露才扬己”,是对君的 不敬,违背了君为臣纲,而沉江而死表 示与君王的决裂,更是不允许的。批评 《离骚》中的神话传说既不见经传,也 不合法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