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论3《论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王充《论衡》的文艺思想
《论衡》必读篇章 《自纪》 《超奇》 《艺增》 《对作》 《齐世》 《佚文》
一、疾虚妄——《论衡》立论的针对性
1、
关于谶纬(史书记载) 2、 关于谶纬(释义) 3、谶纬与虚妄学风、文风的关系
1、关于谶纬(史书记载)
。《汉书·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曰:“……
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 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 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 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 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 。
关于谶纬(例一)
孔母梦交黑帝,“生丘于空桑之中,故曰玄
圣”(《春秋纬· 演孔图》),其形象不同凡 人,头顶中央凹下,象“德泽所兴,藏元通 流”(《礼纬· 含文嘉》),“长十尺,大九 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 如斗”,又“斗唇,舌里七重”,“虎掌”、 “龟脊”、“辅喉姘齿”、“海口,言若含 泽”,甚至胸口还有“制作定世符运。” (《春秋纬· 演孔图》)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之 薄渥,万世若一。 (《论衡· 齐世》) 上世之人,所怀五常也;下世之人,亦所怀五常也。 俱怀五常之道,共禀一气而生,上世何以质朴?下 世何以文薄?彼见上世之民饮血茹毛,无五谷之食, 後世穿地为井,耕土种谷,饮井食粟,有水火之调; 又见上古岩居穴处,衣禽兽之皮,後世易以宫室, 有布帛之饰,则谓上世质朴,下世文薄矣。 (《论 衡· 齐世》)
3、现实——等古今的文章史学观
1、世俗之所好 2、等古今之文章史学观
3、反复古,求独创
(1)、世俗之所好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 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何则? 上世和气纯渥,婚姻以时,人民禀善气而生, 生又不伤,骨节坚定,故长大老寿,状貌美 好。下世反此,故短小夭折,形面丑恶。此 言妄也……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 (《论衡· 齐世》)
出现,如《诗推度灾》、《尚书帝命验》、《易乾凿度》等。这些纬书 把儒家经典神秘化。“谶”、“纬”互通,纬书中往往夹杂谶语,“谶” 有时也依托于经。西汉后期谶纬得到王朝支持,王莽和汉光武帝都利用 图谶“符命”作为“改制”或“中兴”的根据。由此谶纬更为泛滥。东 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讨论五经异同,会后班固整理成《白虎通义》, 谶纬经学杂揉,更使儒学神学化。谶纬受到唯物主义者王充等人批判, 在东汉末期渐趋衰微。到隋文帝、炀帝正式禁毁后,基本绝迹。现存 《易纬》一种,已不完整。有些纬书只有片断散见于其他书中。纬书虽 然大部是迷信,但在天文、历数、地理、博物等方面保存了某些科学史 料。如纬书《尚书考灵曜》就有地动说,与以往天动地静说不同。明代 孙壳编《古微书》,保存了部分纬书资料。
(2)、对夸张的看法
“九虚”“三增”:《书虚》《变虚》《异虚》
《感虚》《福虚》《祸虚》《龙虚》《雷虚》 《道虚》;《语增》《儒增》《艺增》 言审莫过圣人,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 增过其实。增过其实,皆有事为,不妄乱误 以少为多也?然而必论之者,方言经艺之增 与传语异也。 (《论衡· 艺增》)
(3)、表里一致的创作要求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有根株於下, 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文 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 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 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 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於体。苟有文无 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论衡· 超 奇》)
(2)、等古今的文章史学观
周有郁郁之文者,在百世之末也。汉在百世之后, 文论辞说,安得不茂! ……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 今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 非。” (《论衡· 超奇》)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论衡· 案书》) 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辨伪以实 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 王不殊业也。(《论衡· 自纪》)
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
非,辩然否之实。虽文如锦绣,深如河、汉, 民不觉知是非之分,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 (《论衡· 定贤》)。
文章之用的评价:劝善惩恶、有益于国、明
知是非
王充所主张的为世用,主要有两层意思,其
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他认为文章并非 “徒调弄笔墨为美丽之观”,而是应达到劝 善惩恶之目的。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 统治者歌功颂德,他说,“周秦之际,诸子 并作,皆论他事,不颂主上,无益于国,无 补于化”(《论衡· 佚文》)。王充主张文章 应当“为世用”,对当时皓首穷经之辈,信 伪迷真之徒,有着积极的针砭意义。无庸讳 言,其中也显然包含着迂腐片面的看法。
关于谶纬(例二)
禁惠王食寒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 “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 其罪乎?是废法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国人闻之也;谴而行 诛乎?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 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 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 惠王之后而蛭出,及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 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有 不肖之行,天不佑也。何则?惠王不忍谴蛭,恐庖厨监食法 皆诛也。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 谴 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 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 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 (《论衡· 福虚》)
关于谶纬(例三)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於秦,不得去,从秦
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 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 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 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 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此言 虚也。燕太子丹何人,而能动天?圣人之拘, 不能动天,太子丹贤者也,何能致此? (《论衡· 感虚》)
(2)、对夸张的看法(例”言鹤鸣九折之泽,声 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言〕其闻 高远,可矣;言其闻於天,增之也。( 《论衡艺增》)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 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 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 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 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 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 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於道路,无 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 儒增》)
重要主张
1、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要求文章的内容与
形式统一。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 但形式也不是可有可无。内容须凭借形式而 展示。 2、提倡创新,反对模仿因袭。 3、主张书面语与口语一致,用明白晓畅的语 言写文章。
从总体上来说,是对先秦儒家诗论的继承,
但又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他的思想中最有价 值的是他对真实的强调,这是王充有别于其 它理论家的独特之处。虽然其中有过火的地 方,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以后,这一思想都 曾产生过影响。比如刘勰论《楚辞》就有与 王充相合之处。另外他对文学独创性的强调 也影响于后人,产生过积极影响。
3、谶纬与虚妄学风、文风的关系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 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 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 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於心。闻一增以为十,见 百益以为千。 (《论衡· 艺增》) 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 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 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 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 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不绝,则文载竹帛之上; 不舍,则误入贤者之耳。 (《论衡· 对作》)
2、关于谶纬(释义)
主要是中国汉代(公元前206-211年)流行的宗教迷信。“谶”是巫师 方士编制的一些隐语,用来预言吉凶祸福,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纬” 是方士儒生附会儒家经典杜撰的众多虚妄之作。谶纬起源于古代河出图、 洛出书的神话传说。谶纬与此前董仲舒等的经传有重要联系,较之今文家的
经传,谶纬更集中、更鲜明、更突出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核心理论,并更多 与星象、历法、鬼神迷信等合流,使儒学进一步宗教化。董仲舒之后纬书大批
(3)、反复古,求独创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 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 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故夫鸿儒, 所谓超而又超者也。 (《论衡· 超奇》)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非徒讽古经、续 故文也。论发胸臆,文成手中,非说经艺之 人所能为也。 (《论衡· 佚文》)
对王充真实观的评价
评价:求真务实;为圣者辩;否定神话。
王充这种疾虚妄,务实诚,倡真美的现实主
义文学观,是对当时谶纬蜂起、怪说布彰的 社会风气的勇敢挑战。为了坚持“尚然”、 “贵是”,王充敢于问孔刺孟,敢于“谲常 心,逆俗耳”,期待着“华伪之文灭,则纯 诚之化日以孳矣”。(《论衡· 对作》)
2、实用——文章的功用论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衡· 自纪》) 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 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 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 佚文》) 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 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论衡。 对作》)
(2)、对夸张的看法(评价)
王充对语言作品中“增”的现象基本持否定
态度,但对《尚书》、《易经》、《诗经》、 《论语》、《春秋》的经书中的"增"却多加 肯定。他的"增"有两种涵义:一是妄增,相 当于作伪造假;二是妥增,约相当于虚实之 虚。前者是说假话,后者是在不悖事理前提 下,作一点夸大其辞的修饰,很像是文学中 的夸张手法。王充肯定后者,是看到文学创 作中修饰的用心,涉及到了如何看待生活真 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二、王充唯“实”主义文艺观
1、真实 ——文章的创作论 2、实用——文章的功用论 3、现实——文章的史学观
1、真实 ——文章的创作论
(1)、对虚妄的批判
(2)、对夸张的看法
(3)、表里一致的创作要求
(1)、反对虚妄
《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论衡· 佚文》 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 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 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 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 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其本皆起人间有非, 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论衡· 对 作》)
《论衡》必读篇章 《自纪》 《超奇》 《艺增》 《对作》 《齐世》 《佚文》
一、疾虚妄——《论衡》立论的针对性
1、
关于谶纬(史书记载) 2、 关于谶纬(释义) 3、谶纬与虚妄学风、文风的关系
1、关于谶纬(史书记载)
。《汉书·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曰:“……
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 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 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 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 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 。
关于谶纬(例一)
孔母梦交黑帝,“生丘于空桑之中,故曰玄
圣”(《春秋纬· 演孔图》),其形象不同凡 人,头顶中央凹下,象“德泽所兴,藏元通 流”(《礼纬· 含文嘉》),“长十尺,大九 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 如斗”,又“斗唇,舌里七重”,“虎掌”、 “龟脊”、“辅喉姘齿”、“海口,言若含 泽”,甚至胸口还有“制作定世符运。” (《春秋纬· 演孔图》)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之 薄渥,万世若一。 (《论衡· 齐世》) 上世之人,所怀五常也;下世之人,亦所怀五常也。 俱怀五常之道,共禀一气而生,上世何以质朴?下 世何以文薄?彼见上世之民饮血茹毛,无五谷之食, 後世穿地为井,耕土种谷,饮井食粟,有水火之调; 又见上古岩居穴处,衣禽兽之皮,後世易以宫室, 有布帛之饰,则谓上世质朴,下世文薄矣。 (《论 衡· 齐世》)
3、现实——等古今的文章史学观
1、世俗之所好 2、等古今之文章史学观
3、反复古,求独创
(1)、世俗之所好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 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何则? 上世和气纯渥,婚姻以时,人民禀善气而生, 生又不伤,骨节坚定,故长大老寿,状貌美 好。下世反此,故短小夭折,形面丑恶。此 言妄也……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 (《论衡· 齐世》)
出现,如《诗推度灾》、《尚书帝命验》、《易乾凿度》等。这些纬书 把儒家经典神秘化。“谶”、“纬”互通,纬书中往往夹杂谶语,“谶” 有时也依托于经。西汉后期谶纬得到王朝支持,王莽和汉光武帝都利用 图谶“符命”作为“改制”或“中兴”的根据。由此谶纬更为泛滥。东 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讨论五经异同,会后班固整理成《白虎通义》, 谶纬经学杂揉,更使儒学神学化。谶纬受到唯物主义者王充等人批判, 在东汉末期渐趋衰微。到隋文帝、炀帝正式禁毁后,基本绝迹。现存 《易纬》一种,已不完整。有些纬书只有片断散见于其他书中。纬书虽 然大部是迷信,但在天文、历数、地理、博物等方面保存了某些科学史 料。如纬书《尚书考灵曜》就有地动说,与以往天动地静说不同。明代 孙壳编《古微书》,保存了部分纬书资料。
(2)、对夸张的看法
“九虚”“三增”:《书虚》《变虚》《异虚》
《感虚》《福虚》《祸虚》《龙虚》《雷虚》 《道虚》;《语增》《儒增》《艺增》 言审莫过圣人,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 增过其实。增过其实,皆有事为,不妄乱误 以少为多也?然而必论之者,方言经艺之增 与传语异也。 (《论衡· 艺增》)
(3)、表里一致的创作要求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有根株於下, 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文 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 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 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 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於体。苟有文无 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论衡· 超 奇》)
(2)、等古今的文章史学观
周有郁郁之文者,在百世之末也。汉在百世之后, 文论辞说,安得不茂! ……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 今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 非。” (《论衡· 超奇》)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论衡· 案书》) 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辨伪以实 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 王不殊业也。(《论衡· 自纪》)
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
非,辩然否之实。虽文如锦绣,深如河、汉, 民不觉知是非之分,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 (《论衡· 定贤》)。
文章之用的评价:劝善惩恶、有益于国、明
知是非
王充所主张的为世用,主要有两层意思,其
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他认为文章并非 “徒调弄笔墨为美丽之观”,而是应达到劝 善惩恶之目的。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 统治者歌功颂德,他说,“周秦之际,诸子 并作,皆论他事,不颂主上,无益于国,无 补于化”(《论衡· 佚文》)。王充主张文章 应当“为世用”,对当时皓首穷经之辈,信 伪迷真之徒,有着积极的针砭意义。无庸讳 言,其中也显然包含着迂腐片面的看法。
关于谶纬(例二)
禁惠王食寒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 “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 其罪乎?是废法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国人闻之也;谴而行 诛乎?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 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 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 惠王之后而蛭出,及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 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有 不肖之行,天不佑也。何则?惠王不忍谴蛭,恐庖厨监食法 皆诛也。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 谴 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 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 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 (《论衡· 福虚》)
关于谶纬(例三)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於秦,不得去,从秦
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 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 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 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 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此言 虚也。燕太子丹何人,而能动天?圣人之拘, 不能动天,太子丹贤者也,何能致此? (《论衡· 感虚》)
(2)、对夸张的看法(例”言鹤鸣九折之泽,声 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言〕其闻 高远,可矣;言其闻於天,增之也。( 《论衡艺增》)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 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 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 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 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 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 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於道路,无 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 儒增》)
重要主张
1、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要求文章的内容与
形式统一。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 但形式也不是可有可无。内容须凭借形式而 展示。 2、提倡创新,反对模仿因袭。 3、主张书面语与口语一致,用明白晓畅的语 言写文章。
从总体上来说,是对先秦儒家诗论的继承,
但又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他的思想中最有价 值的是他对真实的强调,这是王充有别于其 它理论家的独特之处。虽然其中有过火的地 方,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以后,这一思想都 曾产生过影响。比如刘勰论《楚辞》就有与 王充相合之处。另外他对文学独创性的强调 也影响于后人,产生过积极影响。
3、谶纬与虚妄学风、文风的关系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 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 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 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於心。闻一增以为十,见 百益以为千。 (《论衡· 艺增》) 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 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 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 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 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不绝,则文载竹帛之上; 不舍,则误入贤者之耳。 (《论衡· 对作》)
2、关于谶纬(释义)
主要是中国汉代(公元前206-211年)流行的宗教迷信。“谶”是巫师 方士编制的一些隐语,用来预言吉凶祸福,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纬” 是方士儒生附会儒家经典杜撰的众多虚妄之作。谶纬起源于古代河出图、 洛出书的神话传说。谶纬与此前董仲舒等的经传有重要联系,较之今文家的
经传,谶纬更集中、更鲜明、更突出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核心理论,并更多 与星象、历法、鬼神迷信等合流,使儒学进一步宗教化。董仲舒之后纬书大批
(3)、反复古,求独创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 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 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故夫鸿儒, 所谓超而又超者也。 (《论衡· 超奇》)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非徒讽古经、续 故文也。论发胸臆,文成手中,非说经艺之 人所能为也。 (《论衡· 佚文》)
对王充真实观的评价
评价:求真务实;为圣者辩;否定神话。
王充这种疾虚妄,务实诚,倡真美的现实主
义文学观,是对当时谶纬蜂起、怪说布彰的 社会风气的勇敢挑战。为了坚持“尚然”、 “贵是”,王充敢于问孔刺孟,敢于“谲常 心,逆俗耳”,期待着“华伪之文灭,则纯 诚之化日以孳矣”。(《论衡· 对作》)
2、实用——文章的功用论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衡· 自纪》) 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 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 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 佚文》) 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 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论衡。 对作》)
(2)、对夸张的看法(评价)
王充对语言作品中“增”的现象基本持否定
态度,但对《尚书》、《易经》、《诗经》、 《论语》、《春秋》的经书中的"增"却多加 肯定。他的"增"有两种涵义:一是妄增,相 当于作伪造假;二是妥增,约相当于虚实之 虚。前者是说假话,后者是在不悖事理前提 下,作一点夸大其辞的修饰,很像是文学中 的夸张手法。王充肯定后者,是看到文学创 作中修饰的用心,涉及到了如何看待生活真 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二、王充唯“实”主义文艺观
1、真实 ——文章的创作论 2、实用——文章的功用论 3、现实——文章的史学观
1、真实 ——文章的创作论
(1)、对虚妄的批判
(2)、对夸张的看法
(3)、表里一致的创作要求
(1)、反对虚妄
《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论衡· 佚文》 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 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 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 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 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其本皆起人间有非, 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论衡· 对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