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历史命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展示出了历史学科内在的深刻意蕴。本文将分析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并探讨其蕴含的意义。
一、强调跨学科的整合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无法孤立于其他学科,故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了命题的重点之一。例如,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互动,将成为新的命题形式。学生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提升了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也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此外,在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对知识的要求愈发百科全书式。以往,历史考试多注重学生对于重要事件、人物的记忆,而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更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动因以及影响,同时还需要考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理解。这种变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同时也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深度与广度。
二、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历史的价值评估
在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知识的联系成为重点考察内容。命题人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记忆,而是更注重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缘,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同时,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还注重历史的价值评估。命
题人鼓励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并借助历史的镜子更好地认识当下社会与自身。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积极思考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共通点和差异,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2023年 高考 历史 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解析》
一、高考历史背景与趋势
高考历史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考历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呈现出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趋势。2023年的高考历史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考历史内容解析
1. 基础知识:高考历史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重点难点:高考历史中的重点难点包括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等。考生需要加强对这些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命题趋势:高考历史命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考生需要关注命题趋势,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备考策略
1. 全面复习: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针对性训练: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如对于时间记忆不好的考生,可以加强对时间节点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分析能力弱的考生,可以通过多读一些历史评论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3. 关注时事:考生需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时评,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1、从命题的目的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下的历史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的转变。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题量只有46道题左右,分散到历史学科只有12—13道题。
如此之少的题量要想覆盖到很多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什么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呢?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时空观,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它是形成历史意识的根本条件。从考试学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可以分为记忆(再认,再现)能力,阐释(理解、分析、比较、评价、论证、归纳、综合)能力、应用(含文字表述)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记忆是前提,阐释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务必要准。而阐释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将阐释能力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即为应用能力。在高考中,通常以解答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
2、从命题的方式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命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一些中心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将这些中心问题考深、考透、考全,从而也就考察了考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历史试题知识覆盖面不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教材主干知识或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常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即一个大题干即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试卷中单科的全部选择题也就只能考查3—4个中心问题。例如,2004年春季高考历史学科12道选择题,围绕“国家统一”和“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抗争”这一中心主题,考查考生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综合能力。对历史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则通过不同性质的材料或设问,回归于同一个问题。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围绕着政治家格提秀斯的言论、国际联盟的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区别其异同,并最终落脚于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的看法。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通过设置几组不同的有关“民族主义”的背景性材料,让学生分析“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不同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并要求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作用作出评价。高考这一命题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与其对知识面面俱到,还不如深入透彻地把握学科中的某几个中心问题,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历史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和备考建议
历史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和备考建议
一、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
(一)试题命置更具灵活性和艺术性
1.命题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点的覆盖面扩大。
2.凸显学科主干知识,淡化与现代文明发展关系不大密切的历史事物。考题涉及的基本是历史主干,中国史主要考查古代经济、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文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关系、新中国建设等;世界史方面,主要考查了美、英、德、法、日等主要国家,内容集中于世界市场、工业革命、二战、全球化。
3. 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标,由教材基础知识转向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命题思路从“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转向“内容源于书本,答案在于理解”。试题富有情境性,大多以材料入题,问题出自材料而不是教材,所给出材料有学者观点、媒体评论、社会生活场景、表格、图片、大事年表等,主要考查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结合特定背景全面、准确的理解和释读情境材料,不仅要正确使用材料、说明使用理由,而且对史料本身进行必要的甄别、判断。
4.以典型事例入题,注重对历史时段特征的考查,凸显学科特色。不少考题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结合在一起,启发考生“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和核心价值。
5.隐性体现热点问题,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6.关注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关注现实生活,突出时代性。不少试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比较开放、灵活。
(二)试题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
1.考查内容突出重点,力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每年均有考题。强调古今中外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网络。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过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素养。下面将从高考历史命题思路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的背景是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这也对高考历史命题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目标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的目标是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素养。具体来说,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和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三、内容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查学生对历史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学生对历史素养的体现情况。包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和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四、方法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高考题做题心得
做题心得假期通过做真题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自己再次对高考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下的历史科高考命题趋势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可以比较明晰的估计新课标下高考命题的一些基本趋势及特点。我认为,新的高考命题趋势大概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注重创新。今后高考将更加注重题目的原创性和题型的创新,试题将体现当前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2)贴近生活。近几年广东的高考选择题中这样的题目已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近年上海历史高考题中图片较多,也体现了贴近生活的新特点。(3)多元开放。根据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多元开放,给予学生答题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可能设计出一些具有多元、多解答案的题目,考生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学科综合。根据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不断加强的趋势,新的历史高考改革将在试题中渗入有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知识,如渗入哲学原理、地理知识等。二、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策略 。那么,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积极备 考,以在未来的高考中争取主动呢?对此,我有以下建议。(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理念 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用心思考高考方案,在教学中体现出高考要求。要再读课标及其相关解读材料,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抽象教学为兴趣教学。
由高考试题走向谈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看, 考题 主 要考 查 考 生 对 于 历 史 问 题 的再 认 、 现 能 再
5 关 注 新课 标 三 维 目标 的考 查 .
■ 孙 亚青
得肯定 , 也存在 着不足 : 但 对过程 与方法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的测量存在虚化现象 。而新课程强调的是三
维 目标 , 是 单 一 的 知 识 与 能 力 目标 。 近 几 年 材 料 不 型 试 题 比重 加 大 , 利 于 扭 转 这种 虚化 现 象 , 而 全 有 从 面 实 现 考 查 目标 , 试 题 由“ 识 立 意 ” “ 力 立 意 ” 使 知 、能 转 向“ 目标立意 ” 。通过采用新材料 , 设置新情境 , 可 以检 测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 查 学 生 多种 能 力 。如 从 材 考 料 中提 取 有 效 信 息 的 能 力 ; 用 相关 信 息 进 行 分 析 、 运 综合 、 比较 、 证 问 题 的 能力 ; 服 思维 定 势 , 立 思 论 克 独 考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新思维 、 创 探究 问题 的能 力等 。三 维 目标 中 难 以测 量 的 过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情 度价值观 目标也可 以通过 引用新 材料 、 置新情 境 设 进行考查 。 二 、 时调整高三复 习备考策略 及 根 据 近 几 年 高 考 历 史 试 题 特 点 的 转 变 , 时 调 及 整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 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 1转 变教 育观 念 , 革教 学 方 式 . 改 把“ 授过程” 成“ 习过程 ”教室 由“ 堂 ” 教 变 学 , 教 变 为“ 堂 ” 在 基 本 知 识 教 学 的基 础 上 , 强 能 力 学 。 加 的培 养 , 行启 发 式 教 学 , 导 研 究 性 学 习 和 讨 论 式 实 倡 教学 ,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 要让学生感受知识 的发 展 过 程 , 悟 科 学 方 法 , 养 科 学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领 培 力 。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做 到启发诱导 、 活思维 。 激 而 思 维 总 是 从 问 题 开 始 的 ,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要 精 心 教 设计 , 紧紧围绕教学 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 启发性 的核 心 是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导 学 生 独 立 思 引 考 , 展思 维能 力 。 发
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
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
继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以后,今年我省也将独立自主命题。尽管分省命题并不改变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但相对于全国统一命题必然会有一些变化。为应对今年的历史高考,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来分省命制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复习。
一、历史高考命题浅析
自1999年起,由于各省选择考试科目的不同,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打破,由此而出现两种新的情况:一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为相关省份单独命题,如2000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浙江、江苏、吉林卷)、2001年历史高考(广东、河南卷)(天津卷)、2002年文理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2003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等;二是上海、北京自行组织的高考(包括综合与分科)命题。这些地域性的试卷与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主要表现在:
(1)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历史高考相比,无论是综合考试,还是分科考试,均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突出对于教学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查。以2003年我省历史高考题为例,就其内容来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综合等类别知识,政治类有农民战争、日本“大陆政策”、民族自治、美国霸权、东欧剧变等;经济类有中国冶铁技术,土地改革运动,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等,文化类有百家争鸣,科举制,延安整风运动等;社会类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的社会风气与观念的变化等;综合类有中国近代化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中外历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问题。
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初期,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几年之后,山东等几个省市都自主的开始了新课程实验教学。当前,大约有超过1/2的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了新课程实验教学。面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我国以前的高考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是依靠高考来展现,这就加大了高考的出题难度,通过何种渠道或者何种题型才能够真正考察出一个学生的能力也是命题专家苦苦探索的方向。关于如何对高考制度以及考试内容题型进行改革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对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试卷的研究,笔者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高考模式做出大胆的猜想。
一、高考历史命题趋向“稳定”状态
第一,高考命题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有利于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利于中学教学”的主导原则不变。第二,基于高考试卷的题型以及分数安排,文科12题48分;历史材料题1题32分,三科综合题历史20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占100分基本成为定式。第三,高考试题的整体难度应当略微下降,注重对学生基础的考察,整体难度应当在0.58左右。
1.高考历史命题体现“综合”能力
不仅如此,当前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素质的提高。高考试题不仅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当能够透过试卷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命题人在出题更多注重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在历史的考试中,放松了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考察,在命题时注重历史对现实的意义与指导作用。在高考历史的试题中,不再仅仅的围绕历史事件进行考察,更多的关注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熟练运用的考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困难。在最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中,都是通过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引入,考察本科目的知识,这也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标准,符合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3年高考蓝皮书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蓝皮书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历年的命题风格,稳定、规范、科学。命题团队在命题过程中,始终把握高考的改革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这些试题的特点。
1. 知识覆盖全面,注重基础与深度
今年的历史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从国内到国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试题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也有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考查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历史认知能力。
2. 强调历史思维,注重分析解决问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历史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一些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历史材料,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或意义,或者要求学生提出对某一历史现象的看法和建议。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要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时事热点,体现时代特征
今年的历史试题也紧密结合了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例如,关于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全球疫情等热门话题都有涉及,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政策方向。
4. 创新题型设计,丰富考试形式
在题型设计上,今年的历史试题也有所创新。除了传统的选择题、简答题外,还出现了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这些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5.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历史科目的复习也成为了考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便是历史命题趋势。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育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将会从高考历史命题趋势的分析以及复习策略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一、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1. 淡化人名事件,增加社会经济、文化命题
在过去的历史命题中,学生们对人名事件的记忆是必须的。但是随着教育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反对重复背诵和应试教育的思想。因此,高考历史命题也逐渐开始弱化人名事件的考察,而更加关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知识。反映社会变化的命题,往往更加容易引发考生的思考和分析。
2. 综合考察、跨区域命题
过去,高考历史命题通常是单一命题,以特定领域的历史事件为考核内容。但是现在,高考历史命题趋向于跨领域、跨区域的综合命题。这也要求学生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并且能够有系统地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强调历史价值观的考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也在发生变化。历史命题中的价值观考核越来越高。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在历史命题中获得高分,就必须对历史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任何时期的人们对于理性、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和信仰,以及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积极评价和继承。
二、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1. 梳理知识框架,重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知识的体系庞大而繁杂,对于学生来说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很难掌握。因此,学生首先要梳理好各时期的知识框架,并且掌握相关的概念和基础知识。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还能提供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近三年来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1-2012学年度常州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第一
次会议交流材料
近三年来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
溧阳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自2008年开始实行“3 + 学业水平测试 + 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方案以来,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凸显新课程理念的命题思路和稳打稳扎、日臻成熟的出题技巧。结合近三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考查趋势的分析,联系历史教学实际,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近三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分析
1、课内向课外延伸
“一标多本”多本的情况下,江苏历史高考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更多的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学生的能力。近三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在摆脱教材限制方面力度越来越大,试题逐渐从更宽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的素材进行命题。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思路。2009年材料型选择题9个,2011年材料型选择题18个。单纯考查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选材普遍新颖,分别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形式呈现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相关内容。如2011年江苏卷第5题,该题通过武汉空战中飞行员陈怀民的妹妹的一封信来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第11题通过三个图片来考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的变革.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基础知识,同时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还要关注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时代特征。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类型题目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知识沉淀。显而易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大方向,也是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历史学科得以落实的着力点。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摘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生活史观如何被融入高考历史命题,并引领历史命题走向新方向。通过注重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强调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引导,历史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文章指出,挖掘社会生活史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为高考历史命题带来新思路。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的关注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历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这种引入社会生活史观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历史教育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历史认知视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历史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生活史观, 高考历史, 命题, 新方向, 人民生活, 社会变迁, 人文关怀, 价值观, 学生素质培养, 深度, 广度, 新思路, 关注意识, 价值判断能力, 历史教育, 活力, 意义.
1. 引言
1.1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
社会生活史观指的是以人民的日常生活、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念为主线,探讨历史发展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在高考历史命题中,传统的题型往往以战争、政治事件等为主,而忽视了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这一精华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近年来高考历史
命题开始向社会生活史观倾斜,注重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历史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这一新方向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
将社会生活史观融入高考历史命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真相,更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挖掘社会生活史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使历史教育更具实用性和现代性。随着历史命题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社会生活史观的引入为高考历史命题带来了新的思路,为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
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
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
引言:
高考是全国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性。其中,历史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查学生综合素养和历史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历史综合题是历史科目中的一种命题方式,涉及广泛面,对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本文将针对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一、历史综合题的命题特点
1.广度与深度兼顾:历史综合题的题目通常涵盖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多个历史事件,要求考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所以,历史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广度与深度的历史知识。
2.材料丰富:历史综合题通常会给出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地图、图片等,这些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材料,进行推断、判断等。
3.综合能力考查:历史综合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判断、推断等综合能力。通过综合能力考察,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
二、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的变化趋势
1.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综合题的命题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对材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因此,考生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2.增加跨学科的内容:在历史综合题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如地理、文学、艺术等。考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
2023湖南历史高考解读
2023年湖南历史高考解读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包括12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共300分。选做题部分包括3道非选择题,每道选做题20分,选做题分值60分。
二、命题趋势与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湖南历史高考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会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如历史意识、文化素养等。
考点分析:根据历年的湖南历史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常考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
中国古代文化;
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国际关系史等。
其中,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是考查的重点,但其他历史时期和领域也会有所涉及。
三、备考建议
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注重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历史意识、文化素养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
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要注重分析试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关注时事热点,将其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新闻、关注时事热点等方式了解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复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进度。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高考历史第三轮复习策略指导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三轮复习策略指导
一、近三年的历史高考命题走向
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基础知识,体现“基础性”。近几年高考从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重视能力考查,体现“能力性”。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之相伴随的是试卷难度骤然增大,单纯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传统的问答题已经彻底淡出,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突出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鼓励学生探究、体现“开放性”。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命题不受教科书以及传统观点的约束,而是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的检视开放和探究更加深入,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如果学生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记忆,在考试中必然是屡战屡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考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历史复习中要把握以下理论导向:
一、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追求历史知识的覆盖面。
2、综合性,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比例约为:学科内占80%,学科间占20%。
3、现实性(或称“时代性”),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考试为现实立意。
4、人文性,吸收新课标理念。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古代诗歌、民族文化、人的价值等内容。
5、地域性,分省命题,必然体现出地区性。这是今后分省命题的重要特点。
二、单科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要强调: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史,是政治文明史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不是终极动力;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2、文明演进是历史发展的总纲。强调: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文明演进史,文明演进发展的总纲;文明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付出不可避免。与取得的成就相比,代价是次要的。关联:我国改革开放成就与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贫富悬殊的现象。
3、现代化是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工业化的内涵;城市化;科技化;环保化;信息化;现代化中的三种类型;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
通过以上理论导向的分析,我们预测今年高考历史命题可能涉及如下专题,并建议考生加强这些专题的复习。
一、历史学科内专题(参照新课标)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2、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中外交往。
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古代中国思想史和科技文化史。
5、列强的侵略与晚清民国的政治。
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7、近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8、共和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期成就);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
9、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发展和重大理论成果。
10、世界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1、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1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3、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14、国际关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大国兴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
二、与重大现实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跨学科的“热点”专题
1、科学发展观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观和中印、中俄、中非友好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国家统一大业,国家安全。
6、区域经济问题。
7、环境、能源、资源问题。
8、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立创新型国家(联系三次科技革命)。
9、南亚次大陆印巴和解。
10、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以及联合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