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考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历史复习中要把握以下理论导向:
一、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追求历史知识的覆盖面。
2、综合性,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比例约为:学科内占80%,学科间占20%。
3、现实性(或称“时代性”),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考试为现实立意。
4、人文性,吸收新课标理念。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古代诗歌、民族文化、人的价值等内容。
5、地域性,分省命题,必然体现出地区性。这是今后分省命题的重要特点。
二、单科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要强调: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史,是政治文明史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不是终极动力;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2、文明演进是历史发展的总纲。强调: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文明演进史,文明演进发展的总纲;文明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付出不可避免。与取得的成就相比,代价是次要的。关联:我国改革开放成就与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贫富悬殊的现象。
3、现代化是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工业化的内涵;城市化;科技化;环保化;信息化;现代化中的三种类型;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
通过以上理论导向的分析,我们预测今年高考历史命题可能涉及如下专题,并建议考生加强这些专题的复习。
一、历史学科内专题(参照新课标)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2、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中外交往。
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古代中国思想史和科技文化史。
5、列强的侵略与晚清民国的政治。
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7、近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8、共和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期成就);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
9、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发展和重大理论成果。
10、世界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1、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1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3、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14、国际关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大国兴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
二、与重大现实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跨学科的“热点”专题
1、科学发展观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观和中印、中俄、中非友好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国家统一大业,国家安全。
6、区域经济问题。
7、环境、能源、资源问题。
8、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立创新型国家(联系三次科技革命)。
9、南亚次大陆印巴和解。
10、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以及联合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