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2.课标要求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3.中考考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斯大林模式。
二、教学思路:1.课前引导学生以学案为主要载体,阅读教材,建立对教材内容的基本认识。
2.课上检查课前预习内容,侧重疑难问题的合作释疑。
3.展示提升:以教材“动脑筋”及《学检》重难点练习为主,重点针对“列宁、斯大林探索措施”提升深化。
4.练习单元知识重点,以《学检》“单元测评”为主要内容,检查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5.查漏补缺,补充历年中考练习。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问题:列宁与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主要措施。
2.问题: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解决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斯大林模式的成绩与不足,课上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分析,逐步总结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国情出发、灵活应变的客观道理。
(2)练习巩固:练习《学检》第9页“学考体验”第3题。
二、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二、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点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二)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教材第4页蓝色小字部分想一想:苏俄在国内战争时期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2.结合教材第8页“列宁论断”,想一想,列宁在战后对上述政策是什么态度?3.结合教材第7页想一想: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4.苏俄开始“新经济政策”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是什么?5.阅读教材第7、8页,识记“苏联的标志”及认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回答: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加盟国?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教材内容分析: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向苏俄提出的新课题。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此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斯大林又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二、课程标准: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闻《关注乌克兰局势:美国务卿威胁制裁俄罗斯》教师:历史再一次将俄罗斯推到了风口浪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_18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阐述了一战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历程。
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并巩固了政权;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壮大了苏维埃联盟。
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壮大了工业和国防力量,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在当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为后来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埋下了祸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二、课标要求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本史实,提升阅读史料、提炼信息、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用图示法,演示说明苏联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唯物史观:列宁提出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2)人文素养: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突破策略:运用史料还原真实的历史,设问追疑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题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时安排共(1 )课时环节一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2新人教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材分析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向苏俄提出的新课题。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此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斯大林又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丰富,已有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
设计思想把课堂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课堂设计强调学习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建构。
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营造问题情景,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引出探究的问题,开展探究。
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汲取信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归类,交流讨论,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本环节如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内容及历史作用;掌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②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③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②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二、新课学习(一)动乱和灾难1.本节内容(1)提问: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答:①加强红军建设;②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PPT播放列宁头像和名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改革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新经济政策>>>PPT播放新经济政策视频提问: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答: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doc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111浙性、复杂性,并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具有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1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稈的了解,结合屮国历史部分屮所学习的新屮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丁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三、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在笫1课学习了世界上笫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示,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冋答略)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的集屮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战争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因此,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成为国内战争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汕头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汕头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汕头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时期: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②、苏维埃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2、经济上: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内容: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注意与P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2)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3、政治上:1922年底苏联的成立。
(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刚成立时有4个加盟共和国,后来扩大到15个.二、斯大林时期1、经济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1940年,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2)、完成农业集体化。
①农业集体化的目的:适应工业化的需要;②农业集体化的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2、政治上: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3、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4、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背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发现新的知识点,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与技能本课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的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
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第一,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根据俄国国情,及时改变经济政策,由原来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调整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实现社会主义,转变成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二,辩证思维的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正确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斯大林模式上。
过程与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既然是探索就必然有失误,有走弯路的可能。
其次,采用根据材料让学生编剧、画漫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讨论新经济政策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地位。
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然后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革命领袖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和成就、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那么,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战争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出示材料: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课件显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列宁的话说明了什么?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2)内容新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呢?(3)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教师补充:到1927年,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教材内容分析: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向苏俄提出的新课题。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此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斯大林又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二、课程标准: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闻《关注乌克兰局势:美国务卿威胁制裁俄罗斯》教师:历史再一次将俄罗斯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让我们想到一个已经逝去的国家苏联,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世纪的苏联,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非常时期,非常抉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非常时期的苏俄采取了怎样的抉择?学生: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这一政策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示: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搜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地……”材料二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与消极影响。
)学生: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
教师: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展示: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展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二、国家危机,历史抉择——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展示: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教师:列宁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展示:新经济政策和共产主义政策比较(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表格内容的填写,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的不同,理解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展示: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学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2、苏联的成立教师:阅读课文,思考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苏联成立的基本情况,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苏联成立前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展示:苏联的成立与发展地图教师:1924年列宁逝世。
苏联的道路该走向何方?展示:1922年列宁和斯大林在哥尔克村教师: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苏联的历史进入“斯大林时期”。
接过接力棒的斯大林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国情?展示: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了解苏联的国情,认识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历史背景。
)三、风口浪尖,再次抉择——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展示:“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斯大林1、社会主义工业化教师:1925年,联共(布)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工业化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
展示:苏联《完成五年计划》(海报)、“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宣传画)教师: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使苏联取得巨大成就。
展示:《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教师:通过以上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教师:苏联在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展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斯大林2、农业集体化展示: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园在田间用餐(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本相关文字,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过。
)教师: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在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展示: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二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
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弊端。
)教师:随着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全国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9页小字部分内容,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斯大林模式特点。
教师:“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它对苏联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影响?展示:材料一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材料二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材料三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且在这模式下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最终导致了斯大林个人专断。
展示:苏联大清洗运动教师: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
苏联的辉煌与消逝,无不与斯大林模式有关。
如何评价这一模式创立者斯大林呢?展示: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国。
——丘吉尔材料二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我们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学生: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回答。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
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并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普京该怎样抉择?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板书设计: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非常时期,非常抉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国家危机,历史抉择——新经济政策三、风口浪尖,再次抉择——斯大林模式测验题目:1、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的贡献有哪些?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2)“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教学反思: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紧扣课标进行,通过大量的史料、图片,使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
针对本课教材,对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将第一课的三年国内战争调整到本课来,作为第一板块的背景;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评价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受经验、阅历、理论水平的制约,对事物往往持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看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有一个辩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