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一、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概括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鄂教版一、阅读目标、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二、目标链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2、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②.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③.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本文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又是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富有文学趣味;排比铺陈,气势恢弘,排偶句的大量使用,使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阅读过程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带答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朗读练习1、听示范朗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后师生齐读。
注意要点: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三、文章内容概述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四、疏通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表转折,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翻译下列句子。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19 鱼我所欲也教师寄语: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
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资料助读。
5分孟子,名,是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孟子》是记录的一部著作。
课文阅读1、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2分二者不可得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5分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阅读感知。
8分①在孟子看来,熊掌比更珍贵,义比更有价值,“义”是“羞恶之心”,即后世所说的“”,“能勿丧”义的人是。
②、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语句是③文中体现“人不能见利忘义”思想的语句是④、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⑤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组长签名:小组评价:【课堂探究】一、【情境导入】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初步感知】听示范课,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
4、师生齐读。
注意要点: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部编版
19 鱼我所欲也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释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舍生取义”的主旨;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表达的观点?2、再读课文,仔细思考你读懂作者的观点了吗,他到底想传达什么思想?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孟子,名_______ 字_________ 邹人,思想家、________家,是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___________”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统一天下。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苟.得( gǒu )一箪.食( dān )一豆羹.( gēng )弗.( fú)蹴.而( cù)不屑.( xiè)3、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鼓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2)不辩礼仪而受之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4)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
(1)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________ 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 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4)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 (5)则凡可以得生者____________ 得之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 (8)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 (9)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 发于声__________(10)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2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课题鱼我所欲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过程方法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备注第二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三、四题。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题和写作特色。
1、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
本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以“生亦我所欲”至“故患有所不避也”):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
第三层(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至“所恶有甚于死者”):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先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说明,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祸。
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
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
于是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确实存在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第四层(本段最后一句):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
第二部分(2、3):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6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概括本文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19鱼我所欲也、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释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舍生取义”的主旨;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表达的观点?2、再读课文,仔细思考你读懂作者的观点了吗,他到底想传达什么思想?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孟子,名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邹人,思想家、 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___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统一天下。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苟得(g d ) 一箪食(d m ) 一豆羹(g aig ) 弗(f u )蹴而(c u ) 不屑(xi e )3、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______ 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辩礼仪而受之_____________ 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 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为生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 同4、一词多义。
①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 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③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9 of grade 9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2、篇章2:鱼我所欲也范文(通用版)3、篇章3:鱼我所欲也例文(2020版)4、篇章4:鱼我所欲也文档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本文中重点的文言词汇含义。
2、会正确解释翻译重要词句,了解课文大意。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难点:2、对论证方法及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法提示】1、诵读法2、讨论法3、品读法【学习过程】课前学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蹴()尔而与之嗟()来之食乞人不屑()死亦我所恶()3、朗读课文: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恰当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如使..人之所欲()③蹴.尔而与之()④乞人不屑..也()⑤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⑥乡.为身死而不受()⑦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不可以已.乎()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⑩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翻译下列句子。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同伴评价:二、当堂学习用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我的问题】学科长评价:评价日期:《鱼我所欲也》问题展示解决——评价单班级:组名:姓名:设计教师:刘文书审核教师:戚明亮【生成问题】1、2、【预设问题】1、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3、归纳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学科长评价:【当堂检测】1、本文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斥责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文档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一、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概括本文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 19 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内容预览: 19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 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 的语言特色。
2.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 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 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 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 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1/9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 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 为名声,生为正义。
)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 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 有不下。
”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 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外授)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 懒。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2 新人教版 教案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
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
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夏明翰)
三、提炼中心论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要点)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学生分组讨论,而后解答)
明确: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这里其实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第二句紧接着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
第二层(从开头至“亦不可以已乎”):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首先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个排比句作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问,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相呼应,又回到“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善”的本性。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6.提问: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7、联系课文,谈谈他们各自的价值取向(名句简写)
材料一:富贵。。。。。。此之谓大大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匈牙利裴多芬)
统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下册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9 鱼我所欲也课题鱼我所欲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课前预习相关人物介绍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恢宏并长于论辩。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读准字音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植物)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好处今义:增多)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放弃今义:已经)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动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名词,恩惠,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感激)文言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1、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
不管是分别来看各部分,还是纵观全文,都会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假设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一层紧扣一层,严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深入,前后相贯,密切呼应。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7、联系课文,谈谈他们各自的价值取向(名句简写)
材料一:富贵。。.。。。此之谓大大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匈牙利裴多芬)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夏明翰)
三、提炼中心论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要点)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鱼我所欲也》 精品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word版)(打印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年班学生姓名制作人:语文组教务处审批鱼我所欲也《孟子》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写法。
二、资料链接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习”,即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们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
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三、自学指导与检测四、巩固诊断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蹴尔而与之:()乡为身死而不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入则无法家拂士:()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乡为身死而不受:()不足为外人道也:()由是:由是感激:()由是则生:()由是先主遂诣亮:()苟:苟富贵,无相忘:()故不为苟得也:()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宫室之美:()五、作业布置:第一课时:完成《读练考》P151~152 课前自学+课内训练第二课时:完成《读练考》P152~153 课后巩固+课外文言文阅读1篇五、堂堂清、日日清记录堂堂清日日清今日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⑴通假字。
⑵一词多义。
3、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标出疑难词句。
4、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当堂评价】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不为.苟得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B、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舍.鱼而取熊掌也/便舍.船,从口入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请写出与下列各句有关的成语。
①舍生取义者也__________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
③君子不怨天,不尤人__________
④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__________
【拓展提升】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课后检测】
1、熟读背诵课文。
2、完成《高效课堂》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
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当堂评价】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拓展提升】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检测】
完成《高效课堂》中该课的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