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程第四章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第一节 工程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 工程的本质和特征
1
随着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的系统工程也应运而生。
2
第一节 工程的本质和特征
2.工程观的变迁 科学、技术二元论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
在传统的科学、技术二元论的 理论框架下,工程常常被理解 技术活动在实践领域的延伸, 被理解为科学、技术在实践中 的应用。
(2)近代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蒸汽机开始广泛使用,其它生产机械不断发明和应用,随着大企业开始出现,机械工程得到发展。 1765年J.瓦特制作了一台试验性的有分离凝汽器的小型蒸汽机; 1776年瓦特与M.博尔顿合作制造的两台蒸汽机开始运转; 1783年,威尔金森工厂最早使用瓦特蒸汽机驱动蒸汽锤; 1785年,纺织厂开始采用蒸汽机做动力,随后织布厂、磨粉厂、铁工厂等大量应用了蒸汽机; 1800年,英国已拥有了321台蒸汽机; 同期,生产机械也在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纺纱机、织布机、机床等的发明和应用上;机械工程理论也取得了突破,主要表现为热力学和机构学的创立等方面; 1847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了机械工程师学会,标志着机械工程作为工程的一个独立领域得到正式承认。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化学工程
通信工程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生物工程
——把天然矿物或其他化工原料,利用化学反应 来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而生产多种化学产品
——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
——利用有生命物质作为手段来参与改造自然 现象的实践过程
按其它方法分类: 根据工程活动的对象:依此把工程分为:获取、变换和加工物料的工程;获取、变换和加工能量的工程;获取、变换和加工信息的工程 按照工程方法论:正向工程、反向工程、横向工程和重新工程 按照工程规模:大型工程、中型工程和较小型工程 按照复杂性:极其复杂工程、中等复杂工程和简单工程 按创新性:完全创新工程、部分创新工程和较少创新工程 按风险性:高风险工程、中风险工程和低风险工程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03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 业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
展的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科学发展历程及影响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自然哲学为主,通过观察和思辨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实证方 法揭示自然规律。
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多学 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文 化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 学的本质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科学本质概述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 •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与机制 • 科学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 总结: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

PART 01
科学本质概述
科技在解决资源短缺 问题中应用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 约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技创新,科技有助于缓解资源短 缺问题。
科技在维护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中应用
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动 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等科技创新,科技在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ART 06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 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4章(2018新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4章(2018新大纲)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所以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
“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
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
——马克思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there are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CONTENTS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三种 模式;从具体创新方式上可划分为经验探索和对已有技术的延伸、科 学理论的引导两种。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
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走向职业化
国家科技体制的形成
科学的社会建制化始于17世纪。1645年,英国产生了“无形学院
”,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皇家学会。学会成立时,著名科学家胡克 为学会起草了章程。章程指出,皇家学会的任务是:靠实验来改进有关 自然界诸事物的知识,以及一切有用的艺术、制造、机械实践、发动机 和新发明。自此,科学成为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建制。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飞跃发展,除了传统工业,还发 明了发电机、内燃机和合成燃料等,建立了新兴的电气工 业、内燃机工业和化学工业,因而在德国发生了第二次科 技革命。这也是德国利用英、法科学技术成就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41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直觉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直觉思维在科研创新中是不可缺少的,
• 爱因斯坦对科研认识过程的阐述:“从特殊到一般 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性 的。”
• 例如: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关键:直觉地形成了时间 和空间概念,然后再用演绎方法
4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感性具体 (科学事实)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理论)
分析
综合
抽象的规定
(科学概念,符号、思想模型)
9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
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 开普勒三定律)、科学假说等
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 理论体系
10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由此及彼,由部分到整体:从基础出发,将各 种属性关系综合起来,从而将事物的本质整体 地体现出来。
1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抽象: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经验 材料的比较与分析,去其次要因素,抽取 本质因素,形成科学概念或科学符号,以 达到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 的思维方法
2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模型和思想模型
一.模型:
利用实物或数学形式构造的对原型的相似物或本质 属性的相似物.
二.思想模型:
科研中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 想事物(如原子模型、DNA模型)。广义上,思想模 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三.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 性,又具某种限制特征的理想客体或理想事物(如 数学点、线、面,质点、刚体,理想黑体、理论循 环等)。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第四章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1、什么是科学问题、课题、选题?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科学问题:在一定时代下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解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目的、求解的应答域。

例如: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提出“葡萄球菌是不是被它周围的绿霉所具有的某种作用杀死的”。

问题指向:葡萄球菌致死原因,问题应答域:绿霉的某种作用。

作用: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真正起点。

科研选题:从狭义上来说就是选择研究课题,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课题两个方面。

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重要性:它关系到科学研究方法、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发展前途。

①选题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②选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总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科研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战略意义。

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和总结。

2、什么是科学问题的应答域?科学问题的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提出的解必定是在这个域限之中。

3、举例说明科学问题的来源是什么?科学问题作为客观事物内部矛盾的反应,它的提出存在各种不同的途径,最常见的有:①来源于现有的理论和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A新事实同就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新的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能量连续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了量子论。

B根据理论推出的逻辑结论同明显客观事实相矛盾;例如:卢瑟福为了解释阿尔法大角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根据经典电动学理论与原子的稳定结构相矛盾促使玻尔提出其半量子化轨道理论即氢原子理论。

②来源于理论体系之间矛盾的产生;A同一理论体系内部包含的逻辑矛盾;例如:罗素悖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一切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身”;B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17世纪末至19世纪对光的本性问题存在着微粒说和波动说争论,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论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认为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将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统一起来;C 不同科学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例如: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的演化是自发的向有序增加、熵减少的方向增加;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是向着有序度减少、熵增加的方向变化,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发展;③来源于现有的技术条件与人们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例如: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生活与保健的需要,都提出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为应用和开发的研究课题,它们的解决不仅标志着技术的进步,而且对于验证和发展理论都有重大意义。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两种语言
观察语言:或O-语言(用LO表示),包含逻
辑语句与O-语句,无T-词。 理论语言:或T-语言(用LT表示),包含逻辑 语句、O-语句和T-语句。

理论的两种假设
理论假设(T-假设):理论的规律,它们是
纯粹的T语句。 对应假设(C-假设):即对应规则,包含T词和O-词的混合语句。

预言的功能
预言:从规律推出未来的可能的事实。 模型:同解释。 科学规律应当具有预言的功能。预言力强 的规律是好规律。

(3)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 规律组成的复杂的结构,其中表现出事实、 规律、理论的递进层次关系。 科学理论是一个由原理、逻辑演绎方法和 可检验的推论组成的逻辑系统。
而不是指称一类或一部分事物。 科学事实是经验性的认识成果,其内容具有 感性的成分,它的真实性通过实践直接验证。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记录数据)和事实Ⅱ (数据概括的陈述)。
科学事实的特征
个别性:科学事实指称具体的单个的事物。 精确性:科学事实要求数量的精确性。定 性与定量的概念在科学事实中的作用。 可重复性:公共的经验与私人的经验。这 是科学事实的重要的特征。

(2)科学规律
实证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尽可 能精确地表达某种重复性或规则性事件的 陈述。”——卡尔纳普。 本质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对事物 运动变化的本质的反映。

必然规律
必然规律:在所有时间和地方都被观察到 的规则性。 逻辑形式: (x)(PxQx)(任何一个x ,

规律的功能
解释功能 解释:从规律推出已有的事实。 科学的解释用于说明事件为什么发生。 没有给出一个规律,就不能给出一种解释。 事实解释是伪装的规律解释。 演绎的解释模型: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创新工程方法
01
创新工程方法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方法,通过创新思维和创 新实践来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02
创新工程方法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创
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文化的建设。
创新工程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
03
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
03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的应 用
缺乏系统思维
传统的工程方法论往往只关注单一问题的解决,缺乏 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思考和协调的能力。
创新性不足
传统的工程方法论往往遵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缺乏 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合作
未来的工程观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综合运用不同领 域的知识和方法,以解决复杂性问题。
系统思维
未来的工程方法论将更加注重系统思维,从整体和全局的 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的工程观和方法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平衡经 济效益和环境、社会的影响,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程观和方法 论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 工程实践的效率和精度。
特点
工程观强调工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注重工程实践的综 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关注工程与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关系。
工程观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工程观
以经验为主,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缺乏理论指 导。
近代工程观
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验和实证,追求技术的先 进性和经济的效益。
现代工程观
强调系统性和复杂性,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 合作,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修改稿)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修改稿)

第一节
一、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科学、技术、工程的伦理规范 三、技术分类 四、技术的构成 五、技术体系及其特征 六、科学和技术的划界 七、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人工自然主要是通过技术从天然自然改造而来的, 要了解技术的本质和特点,必须从人工自然的形成入手。 一、技术的本质 在技术本质上的多种观点:“技能说”、“劳动手 段说、“知识应用说”等。从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 系出发,可以探索技术的本质。天然自然是各种“非常 态”的集合体,需要把它们引入到‘常态’环境,这就 必须创建人工自然。技术是创建“人工自然”的手段, 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这就是技术的本质。它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 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一、科学的伦理规范
科学伦理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科技界出现了某些作伪、剽窃、制造学术泡沫、 以不正当手段争名夺利等违背伦理原则的现象。这些伦理问题 属于科学工作者的职业伦理范围,可以称之为科学界的“学 术伦理”,在国外也被称为“研究伦理”。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本身就带来许多伦理 问题,特别是核物理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带来的伦理问题。
4、技术的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由于人工自然的规律属性,决定技术具有自主性。技术的自主性是指技术 是一个相对独立与自主的系统,有其内在的动力与自我发育与自我增长的 特点。人是技术的创造者,技术的起源和生成,必然与人、与社会密切相 关。但技术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甚至技术塑造人类 发展,而不是仅仅屈就于人类的目的。对技术的这种相对自主性的夸大是 技术决定论等思潮的根源。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独立的或自主的 力量,是依照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造社会、影响社会发展的。 由于人工自然的人工属性,决定技术具有社会建构性。技术的社会建 构性是指技术是一种由社会建构的产物。的确,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 定性影响,技术总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的,都会受到社 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 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过程。因此,技术的起源必须根据它的特定的社会背景 来理解。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3、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报 告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 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这四项任务中,前三项任务的完成都与“推动科学技术进 步,实现经济转型”紧密相关。
2、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保证
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 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 全面、自由的发展。
第一,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劳动生产方式从手工化走向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所有这些不仅大大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 效应器官,而且还大大延伸了人的思维器官,使人类摆脱繁 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 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转型;变革了生产关系, 增进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进入发 展的新阶段;产生了异化现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 题,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从正反两个方 面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

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③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体系的。

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法、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

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2.科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构成及其特征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有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循证医学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循证医学

产生背景
8.因果关系认识的发展
传统的观念疾病与病因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观 念是人们在对传染病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
单因 论
多因 论
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很难用一种病因去解释所 有病例的发生,而是多病因的协同作用。
9.重新定义治疗效果
长期以来,判断疗效是根据实验室或仪 器检查结果(中间指标),忽略了临床 最终结局(终点指标),误认为中间指 标的改善代表着一种治疗是否有效。
流行病学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 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 实验等。
流行病学
“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区、 不同人群的分析。
“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有物理、 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
“健康状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 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反应以及健康服 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
传统医学
循证医学
不同地区临床实践差异极大:
如:美国四个州的16个社区,颈动脉内 膜切除术使用率的差异达20倍;
病因的多样化,使得疾病的发病机制、病 理表现、临床治疗、临床预后等个体间 相差很大。
因此仅靠传统的经验医学去进行临床诊 治是不可靠的,而是需要获取最新的临床 证据,针对具体病例作出切合实际的临床 决策。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实践基础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实践基础
➢临床医生参与 ➢患者参与 ➢可靠的信息来源 ➢现代化装备保障
临床医生参与
实践基础
无论是传统医学模式还是循证医学模式,临床
医生永远是临床实践的主体,但是循证医学模式对
临床医生的素质要求更高。
循证医学时代需要 什么样素质的临床 医生?
传统医学模式主要是以医生的医学理 论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为临床 实践基础的。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1831年科学界普遍用
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 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 自己的研究 。1833年创造出 新词“科学家”(sciencist)
用来称呼探索自然奥秘、增
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达 尔 文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事实与规律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 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的知识体系。”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是什么?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的scio, 本意是“知识”、“学问”。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17世纪中叶,当西方科学传 人我国时人们就把science译 为“格致”。
“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 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 於老死而或不遇。”
“科学:运用范畴、定
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
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 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
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
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
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德莱曼 Leon M.Lederman : 科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或者与科 学知识的发展相一致的价值信念。对科学本 质概括为:非道德性;创造性;发展性;简 约性;可检验性和同一性。
伪科学: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的学派在科学划界问题上
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从一 元标准到多元标准,从静态标准到动态标准,标志着 划分科学与非科学和伪科学事业的进步。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 在生活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游动迁徙和农
业经济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工业经济时代的 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9
• 在交往方式方面,交往手段的变革发生了
巨大飞跃,特征之一就是交往手段的符号 化转向数字化的趋势。 • 在思维方式方面,从渔猎经济时代的直观 思维方式,农业经济时代的形象思维方式, 工业经济时代逻辑思维方式或分析性思维 方式,走向整体性思维方式。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与 文明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6
• 第三,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增加的体制。
• 建立科学技术共同体交流与合作的各种学会, 创办期刊、杂志、会报,发布研究报告,通 过同行评议、专家评审、发表论文、评奖, 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增长。完善科学技术中 介服务体系,高风险的研发投入(风险投资) 更需要通过社会化中介机构来推进。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0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甚至国家 创新体质的根本形成,都充分体现了对科学 技术的依赖。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1
• (二)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8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
• 在生产力方面,生产技术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自然辩证法 第4章

自然辩证法 第4章

二、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两点:
其一,承认大自然拥有独立于人类利益的“内在 价值”。其二,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权利”。 1、自然价值 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从人出发只关注人的价值,不 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其实,自然界首先是价值之 源,其次,才是一种资源。自然界的价值是自然 界的属性,是由自然系统或自然物质的结构决定 的。当自然价值以和谐的生态关系表现时,可以 有两个层次的价值,一是生物学层次,即生物与 非生物环境的自然关系价值,二是文化层次,即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价值。也就是说,自然界不仅 具有以人为尺度的价值,即工具主义的价值,而 且具有以它自身为尺度的价值,即非工具主义的 内在价值。
一、自然生态观的转向
近代的自然生态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 生态观。它将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 道德评价的依据,并且只承认人的价值主 体地位。其核心观点包括:
①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有意识 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 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 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 义”。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是以人为尺度的价值, 大约有十种:
①经济价值,②生命支撑价值, ③消遣价值,④科学价值, ⑤审美价值,⑥生命价值, ⑦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 ⑧确定性与自发性价值, ⑨辩证的价值,⑩精神价值。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指自然界以自 身为尺度的价值。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主要 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②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 是目的的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 一命题的是康德,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 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
③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 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 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人类中 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 为最高目标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动 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名词 理论语言 理论陈述
理论语言由理论名词(不可观察的,如电子、电荷、 夸克、电磁场)和理论陈述(“所有的物体都相互吸引, 吸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而它们之间的距离 平方成反比”)组成。理论语言必须借助一个解释语义 的语义规则系统,从观察语言获得其意义。
逻辑经验主义者相信,观察语言是不 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因为理论语言的意 义依赖于观察语言。 在没有从观察语言中获得经验内容之 前,理论语言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中性观察者忽视 了观察主体的理论结构对观察活动的深 刻影响。
27
3、历史主义的“观察渗透理论”
1958年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在《科学发现的模 式》中认为,持不同的理论观点的人可能会对同 一对象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如开普勒和第谷看 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太阳。这是因为:
• 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刺激而形成视网膜印象,这 是物理过程,而“看到”是一种观察经验,属于心 理过程,它已把外来刺激与过去认识(包括理论和 经验)溶为一体。 • 人们对感觉材料首先的反应,是有意无意地以一种 概念模式去套,使它适用于自己过去较为熟悉的材 料,从而使各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有各种程度的差 异。类似于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假 说
检验 归化
理 论
收集科学事实
4
三、西方科学哲学简介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 对科学进行反思的哲学学科,它萌芽于古希腊, 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哲学兴起于何时? 对此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主张20世纪 逻辑实证主义的形成才标志着科学哲学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跻身现代科学之林。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现代物理学革命的 推动下,伴随逻辑实证(经验)主义、维也纳 学派的建立,科学哲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引起 哲学界和科学界的普遍重视。
23
1、古典经验主义的“纯观察说”
培根认为,观察是一种纯粹的感官反应活动,它不受任 何理论因素的影响,在观察中也应该排除任何理论的影响, 纯粹客观地进行观察。 培根在 《新工具》中认为,人类当务之急是清除扰乱 人心的“四种偶像”,使“理智完全得到解放和刷新”。 “种族的偶像”(把人的本性加于自然事物,如目的论) “洞穴的偶像”(人所受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及个人习 性形成的偏见) “市场的偶像”(在交往中,语词流行的庸俗用法产生的 歪曲) “剧场的偶像”(盲目信仰权威、教条、传统的哲学体系 和方法)。 其次是改善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手段,采用实验归纳法。 自然的奥秘在实验中往往比在自然发生时更易暴露出来, 因此,在获得知识方法,要靠观察和实验,而在整理和 发展知识方面,需用归纳法。
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 悖论:无穷小悖论、康托悖论、麦克斯韦妖佯谬、 薛定锷妖佯谬、光度佯谬、引力佯谬
从不同学派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 日心说/地心说;渐变论/灾变论;熵增与熵减
从社会需要与现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 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 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健康、战争与军备
13
4、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2
3、学习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
(1)、可以提供科学认识途径上的启发和借鉴; (2)、可以提供科学技术研究方向上的指导; (3)、可以提高科学素养,增加才干,培养科学鉴赏 力; (4)、可以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3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科 学 始 观察渗透理论 于 问 题
观 察 实 验
逻辑和 非逻辑思维
(3)、精确性
科学事实比较精确、系统。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4)、可靠性
科学理论具有变动性,但科学事实尽可能精确、稳 定。如第谷的观测资料、加热氧化汞。
21
3、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 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黑体幅射、固体比热、光电效应——量子理论 贝纳德花样、化学振荡、激光——自组织理论
11
2、问题的结构 问题指向
指任何一个科学问题都是针对一定的具 体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求解目标
为了科学的发展或社会的需要或个人的 爱好兴趣。
应答域
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 定所提出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域限之中。
12
3、问题的来源
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 水星近日点摄动与牛顿理论的矛盾;电子发现与原 子不可再分的矛盾;光的干涉、衍射与光波动说。
5
西方哲学有三次大的转向(turn): 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学 弗雷格、罗索、维特根斯坦 逻辑经验主义:石里克、卡尔纳普 亨普尔 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 历史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 劳丹、夏皮尔 (新历史主义学派)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后现代科学哲学
6
科学哲学研究内容 科学本性、科学划界、科学语言、理论 结构、理论评价、认知程序、论证模式 等静态逻辑模型; 科学发现、知识增长、动力机制、进步 与革命、作用与趋势等动态规律。
32
4、科学事实的发现有赖于科学理论背景的转换 ———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
我们承认观察渗透理论, 我们承认观察渗透理论,就必然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决 不能脱离理论背景而抽象的看待科学事实的发现。 不能脱离理论背景而抽象的看待科学事实的发现。 氧化说 • 瑞典药剂师舍勒1773年首先通过分解硝酸盐、氧化 物、碳酸盐等制得了氧气。由于坚持燃素说,他认 为燃烧是空气中的这种“火气”与燃烧物中所含燃 素相结合的过程。 •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独立分解出氧,但命 名之为“脱燃素空气”。 • 拉瓦锡:摆脱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发生 化合的反应,于1777年正式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库恩认为,在哥白尼之后的天文学家, 库恩认为,在哥白尼之后的天文学家,由于理论框架不一 他们实际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样,他们实际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 视而不见与先入之见。
17
第二节
科学事实
一、科学事实 二、关于科学事实发现的几个理论 三、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观察与实验
18
一、科学事实
1、什么是科学事实?
人们通常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事实”这个概念。 一种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客观存在的、被观察到的事件、 现象和过程。我们可以把这种含义的“事实”称之为“事 实1” (或“客观事实”)。另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 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 断。我们可以把这种含义的“事实”称之为“事实2” (或 “经验事实”)。经验事实一般可分为两类(如图): “科学事实”这一概念一般是在“经验事实”的意义上 使用。但并非是一切观察陈述都是科学事实。
事实Ⅱ 对观察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既与客体的本性、仪器的设 置,也与人运用描述事实的 概念系统有关。同一事实在 不同的概念系统中的描述可 以不同。
20
2、科学事实的特点
(1)、个别性
来自于感性活动,是关于个别存在的陈述,如“铀 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
(2)、可复核性
重复实验的压力可以排除错觉和假象,消除谬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 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 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 真正进步。
14
二. 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 解决的课题。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 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 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科研成果的水 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因此,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更关键。
科学技术方法论
引言
一、科学技术方法论 1、科学技术方法论
方法就是人们为探索客观世界而采用的手段或行为方式。 方法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科学技术方法论 的理论体系,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 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尔
理论先于观察 • 波普尔认为归纳主义的科学始于观察与科学发展实 际不符,因为漫无目的的观察并不存在。观察是有 目的的选择性的,如1919年爱丁顿观察日蚀,其目 的是检验广义相对论。 • 在观察中必须有理解:如格式塔中的鸭兔实验。 科学始于问题 • 理论是对大自然的普遍性猜测,大胆猜测。
爱因斯坦
7
参考书目
洪谦:《逻辑经验主义》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劳丹:《科学与价值》、《进步及其问题》 夏皮尔:《理由与求知》
8
第四章
科研选题与科学事实
科研选题 科学事实
15
1、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 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
避免重复研究和他人的错误,并确定研究起 点。 估计选题的社会价值,并考察已有条件是否 能够顺利进行研究,如经费、科研力量、实 验设备等。
提出课题。 初步论证及可行性研究。 评议及确定课题。
16
2、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第一节 第二节
9
第一节
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 二、科研选题
10
一、科学问题
1、定义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 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 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 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库恩常规科学时期,按照范例,解难题活动, Paradigm,Puzzle solving,Example
1
2、科学技术方法的分类
科学技术方法种类繁多。按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区分 为三类: (1)、适用于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如光谱分析方 法、条件反射方法等; (2)、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如观察实验方法、假说方法等; (3)、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 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方法等。 自然辩证法学科主要研究第二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