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紫外诱变育种及抗逆速生优良品系的选育
龙须菜延长采摘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龙须菜延长采摘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22-01-10T05:33:00.38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1期作者:谈近强[导读] 龙须菜又名佛手瓜,是葫芦科瓜类作物,因其嫩梢鲜甜、爽脆、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属于亚热带气候,平均气候19-19.5C,拥有得天独厚优势自然气候,非常适合栽培龙须菜种植,该蔬菜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田间有固定收购点,市场前景广阔,不愁销,全镇种植面积达13800多亩,产值达2亿元以上,五年来驻村时间,摸索出驻地龙须菜延长采摘期的高产技术要点,仅供大家参考。
中山市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中山 528463摘要:龙须菜又名佛手瓜,是葫芦科瓜类作物,因其嫩梢鲜甜、爽脆、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属于亚热带气候,平均气候19-19.5C,拥有得天独厚优势自然气候,非常适合栽培龙须菜种植,该蔬菜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田间有固定收购点,市场前景广阔,不愁销,全镇种植面积达13800多亩,产值达2亿元以上,五年来驻村时间,摸索出驻地龙须菜延长采摘期的高产技术要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龙须菜: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佛手瓜有绿皮种和白皮两品种。
当地农户一般选择白皮品种为主,该品种特性,蔓细短,结瓜少,光滑无刺,以采收嫩茎为主,种瓜要求个头肥大、饱满、无虫眼为害、充分成熟。
2.气候土壤选择:2.1.气候、土壤:龙须菜喜温暖而雨水分布均匀的气候,不耐高温和严寒。
0℃时茎叶出现冻害,20-25℃适合生长,夏天月平均气温超过30℃就生长缓慢,需要遮光网进行适当遮光降温。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较深、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砂壤和粘壤土,没有种植过龙须菜的土地。
2.2.种植季节:肇庆市广宁地区宜在11 月下旬催芽,12~1 月播种育苗。
3 田间管理方法3.1. 种瓜育苗;当秋瓜充分成熟采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将种瓜浸泡10分钟左右凉干备用催芽。
特色山野菜-龙须菜促成栽培技术
特色山野菜龙须菜促成栽培技术龙须菜生长在灌木丛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部分山区有分布。
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攀援植物,藤长可达2米以上。
地上茎叶秋季遇霜枯死,以地下根茎越冬,根为须根系,夏秋季在地下根茎上形成营养芽,春季发芽。
1第一阶段多年生营养根茎培育1.1 选地龙须菜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攀援作物,以根茎在20cm 以下土层里越冬。
龙须菜对土壤条件的要求:1、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2、地势较高,排灌水条件好,终年不积水。
人工栽培时需要搭架,要求地块整齐、平坦。
1.2 整地施肥于4月下旬进行全圃深翻,起60cm左右垅,隔垅开挖深40-50cm,宽60cm定植沟,亩施15m腐熟厩肥作底肥,施入底肥同时回填,肥和土要上下搅拌均匀。
定植沟填平之后灌水沉实。
沉实之后作好垅型。
1.3 定植多年生营养根茎培育栽培实行大龙双行定植,垅距120cm,垅面宽60cm,小行距30—40cm,穴距25cm,每穴3株,每亩13320株。
定植时,在作好的垅上,间距30—40cm,开深20cm,宽15cm的沟,间隔25cm定植3株,成苗定植深度要求20cm,顺垅水平摆放,定植当时培土10--15cm,浇定植水,水渗下后封按。
出苗以后随铲地逐步回填,直至填平。
回填土要疏松、富有有机质,以利于萌芽顺利出土。
1.4搭架龙须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失去攀援对象,会乱做一团,影响光合作用,株内通风不良,易患叶面病害,影响次年产量。
龙须菜不会缠绕,卷须短小,攀援范围小,枝叶重量较轻,对架面强度要求不高。
架型为篱架。
每垅1架,按间隔3-4m埋设立柱,立柱地上高度100—150cm,架面材料最好选择10cm×10cm网眼的尼龙绳网,把尼龙绳网上下两边用10#铁线串好,拉直绷紧,固定在立柱之间。
1.5 日常管理定植当年在缓苗后,667m²施N15P15K15三元复合肥20kg,8 月中旬再追三元复合肥肥1次30kg第1次施肥在垅面两行中间,第二次追肥在两行外侧,开沟施入。
龙须菜_Gracilarialemanei_省略_rmis_高温逆境代谢产物的G
第40卷 第2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40, No.2 2009年3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Mar., 2009*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IRT073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876073号;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 2007R10038号。
徐年军, 博士, 研究员, E-mail :xunianjun@收稿日期: 2008-02-25, 收修改稿日期: 2008-04-23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高温逆境代谢产物的GC-MS 分析*徐年军 何艳丽 唐 军 严小军(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 宁波 315211)提要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龙须菜在高温逆境中可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最优分析条件为样品60℃平衡30min, 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纤维头(PDMS/DVB)顶空萃取吸附25min, 在210℃下解吸附5min 后对解吸物进行GC-MS 检测。
结果表明, 从龙须菜中检测到5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 在高温逆境条件下主要有烯烃(61.67%)、醛(22.47%)、酮(5.98%)、烷烃(1.92%)、卤代物(0.65%)、醇(0.41%)、酯(0.37%)、其它(1.34%)。
比较了常温和高温逆境培养条件下龙须菜中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 高温胁迫下E-2-戊烯醛等7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减少, 三氯甲烷等4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增加。
其中E-2-庚烯醛、E,E-2,4-庚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和三氯甲烷可能与龙须菜高温逆境生理有关。
本研究可为龙须菜抗逆生理和抗高温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龙须菜, 高温逆境, 挥发性代谢产物, GC-MS 中图分类号 Q946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是红藻门、杉藻目、江蓠属海藻,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黄海、渤海低潮带或潮下带海滩, 是重要的产琼胶江蓠品种。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
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537-2004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2004-04-12发布 2004-05-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537-2004前言龙须菜(Gracilaria Verrucosa)系江蓠属中的一个优质品种,是生产琼脂的主要原料。
我市2000年首先引进试养并获得成功,为了加快推广与普及龙须菜养殖技术,使其养殖生产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辉、严志鸿、陈惠霞、林锦煌、林志强DB35/T537-2004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须菜浅海养殖的海区选择、筏架结构设置、养成、病敌害防治以及收成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龙须菜浅海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52-2001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 海区选择3.1 底质以平坦的泥沙或沙泥底质为宜,软泥次之。
3.2 水深水深8m以上,20m等深线以内,具有一定避风性能并在大潮干潮线下能保持2m以上水深的海区。
3.3 海水流速要求潮流畅通,海流的流速在0.15m/s-0.7m/s之间。
3.4 水质养殖区应设在无工业废水、农业或生活污水排放的海区,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的要求。
养殖季节内海区盐度应保持在25‰-32‰。
4 养殖浮筏的结构、设置及安全措施4.1 浮筏结构4.1.1 浮绠、横绳浮绠、横绳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纤维。
直径可根据海流风浪情况进行选择,一般为 1.5㎝-2㎝,浮绠长度为60m-70m,横绳长度75m-100m。
龙须菜增养殖试验
2)必绳 法
作如 F分析:1. 体球 的 赶度:a.1q
.
① 主要材料:I :径 为 1.5 c·m和10.5 Ill 袋 法 的 藻 体 球 宽 度 从 血 径 n生 K剁
的尼 J宅绳 、小桩 、泡沫 浮子等 ②制 作 最 大 24.5era;h.火绳 法 的 体球 从 宽
惠 尔 洲 洋 鼠 洲 附 近 海 域 , 方法 :存 血 径 1.5f 的尼 龙绳 I 串好 泡 度 5.5 rIll L长 到最大 30rll11
① 【l:j=测项 rI:水 表 温 度 ,I1H值 ,
的 “投 饲 型 ” 向 “环 境 友 好 型 ” 发 展 , 惠 东县 水产技术 推广站 广 东省惠州 市
(3)养殖筏 的制 作 1)挂 袋 法
盐度 ,透 明度 ,螈测 点 的藻体 径 监测频求 每周 一次 ⑧ 实验仪 :钢 .
策的牛 长
, 浮 l『能 使 央 着 种 的 尼 坨绳 浮 在 83.5c,m;② 央 绳 法 的 6号藻 球 K度 从
60
27¨11 K 到 最 _人 87¨l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份 始, 』亡其 ’ L-,卷清除 杂藻 ,以免影
I卅袋法 的 最 人宽 度 fItI=m 现 存 吊 养
响海 的,1i K:L 大型海 藻作 乃海 币=
每洋与 渔业
201 8
水 的表 ; 直 为 0.5t·In的J 龙绳 串藻 体 , 尼绳 l51'm~20¨n就 通 过旋 转J 尼绳把 种 灾好 , 种 以 f 度 17(-111~20er a.宽 度 5l·in(冈 2)
三 ,增 养殖 管理 与指标 记 录
(I)增 养 许
龙须菜紫外诱变育种及抗逆速生优良品系的选育
龙须菜紫外诱变育种及抗逆速生优良品系的选育【摘要】: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是我国重要的产琼胶红藻,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继海带和紫菜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海藻。
野生型龙须菜自然分布在我国的山东半岛的潮间带,其最适的生长温度是12-23°C。
随着龙须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耐高温性、生长速率及琼胶含量仍亟待提高,以扩大其栽培地域并延长栽培时间,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更具应用价值的新品种。
本研究首次以龙须菜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做为材料进行紫外线辐射诱变,以耐高温和生长速率作为主要性状筛选抗逆速生突变体,就高温胁迫对突变株与981和野生型藻体的生理和分子特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旨在探索适于龙须菜的遗传育种方法,建立一套耐高温品系的筛选方法,为选育龙须菜的高产抗逆品系,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诱变育种是龙须菜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选择放散刚附着在平皿中的四分孢子(单倍体)和果孢子(二倍体)作为紫外诱变的材料,确定了其紫外诱变条件分别为20W紫外灯,照射距离为30cm,照射时间为45s和48s。
建立了龙须菜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紫外诱变技术方法。
实验中观察到了单倍体四分孢子和二倍体果孢子的紫外诱变效果的差异,四分孢子紫外诱变后,观察到细胞出现了色素凝集现象,而诱变后的果孢子没有;四分孢子紫外诱变后,经高温胁迫筛选到了6株色素突变体,而在诱变后的果孢子中没有获得色素突变体。
研究结果显示,刚放散附着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均为单个细胞,是紫外诱变的良好材料。
本实验成功建立起了一套龙须菜耐高温藻株的筛选方法。
针对龙须菜在不同发育阶段耐高温性可能会不同,设置了在其不同发育阶段都进行高温胁迫筛选。
配子体的耐高温筛选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四分孢子发育到盘状体期(诱变2周后)、直立体期(诱变6周后)和成熟藻体(海上挂养采回)时,在培养箱中经35°C高温胁迫72h,经过三个时期筛选后最终存活的藻体,被初步确定为耐高温配子体。
南方地区龙须菜周年设施栽培技术.doc
南方地区龙须菜周年设施栽培技术龙须菜为佛手瓜的嫩梢,在我国广西、福建、云南等多地均有栽培。
龙须菜富含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且配比合理,口感极佳,在闽南特别是漳州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当前,龙须菜生产上不能实现周年供应。
为延长龙须菜的采收期,增加产量,笔者进行了多年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龙须菜周年设施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1.品种选择选用种皮深绿色、无刺的佛手瓜品种,如福建漳平、徳化地方品种。
2.培育壮苗育苗时间:闽南地区种植佛手瓜需尽早在温室内育苗,宜在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
种瓜选择:选择授粉后30天左右、肥壮、单瓜重250-500克、表皮光滑、蜡质多、微黄色、茸毛不明显、芽眼微微突起、无伤疤、充分成熟的前中期瓜作种瓜。
播种育苗:闽南地区一般在秋冬季用整瓜播种育苗,种瓜于9月下旬放在阴凉避雨的室内保存,室温以15〜20°C为宜。
在种瓜储藏期间不补水, 即使表皮起皱也不能补水。
也有地区在春季用茎扌千插育苗。
3.育苗营养土配制:用栽培黑木耳的腐熟下脚料作基质。
整瓜播种育苗:在温室内进行。
佛手瓜种子无后熟和休眠期,果实成熟后只要条件适宜,种子就会在瓜中发芽。
先将种瓜催芽,1周左右瓜缝开裂,幼芽露出果皮。
将发芽的种瓜平放在盛有营养土的塑料袋内(袋长20〜30厘米),覆5厘米厚的细土,浇足底水,每袋播1个瓜。
在20〜30°C 条件下保温育苗。
抒插育苗;整瓜播种育苗不足时,可在4月上旬,利用佛手瓜长根的分藥茎直接定植或用茎段打•插育苗。
将老熟茎条剪成带2~3节的茎段,将每段基部浸入200毫克/公斤的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后插入穴盘,保温保湿促根育苗。
4.整地定植定植时间:佛手瓜易受冻害,必须要环境温度稳定在15°C后定植。
温室栽培宜于2月初定植;露地及庭院栽培宜在4月移栽。
整地施肥:定植前1周整地,每亩施入2500公斤充分腐熟的黑木耳栽培下脚料、2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作基肥。
龙须菜的栽培及应用前景的研究
龙须菜的栽培及应用前景的研究龙须菜简介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属于红藻门、Array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海藻。
藻体黃绿色或紫紅色,多肉软骨质,直立圆柱状,高6~10公分,直径0.3~0.4公分,互生或不规则分枝,分枝多弓状弯曲,分枝基部不盈缩,主轴基部变细,具有盘状固著器。
藻体內部为单轴型构造,顶端有一生长细胞,成熟藻体无明显中轴构造,中间髓部由大的薄壁细胞組成,皮质细胞小,呈圆形、长圆形或方形。
喜生长在有淡水流入和水质肥沃的内湾中,龙须菜为温带性海藻,尤其在风浪较平靜、水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较清的港湾中,生长较为旺盛,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黄海,以及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南非等国家,在我国产于山东半岛沿海,生长在向阳、海水洁净、底质为沙质的低潮带。
[5]龙须菜藻体呈直立圆柱状;鲜藻呈紫红色,干燥后变黑;丛生,最长藻体可达1米以上;分枝较多,互生或偏生。
它富含海藻多糖、维生素及碘、铁、钙等多种矿物质和有特殊功效的生理活性物质。
长期食用龙须菜能降血压、降血脂、平衡血液酸碱度、预防动脉硬化。
龙须菜能促进消化和排泄体内积聚之废除废物,排毒养颜,是一种新兴的海洋蔬菜,是新一代海洋绿色食品。
2000年,汕头大学南澳海洋生物实验站为了科研的需要,联合县科技兴海办公室从山东青岛引进龙须菜进行小面积试养。
经过二年多的攻关,获得成功。
它用途广泛,不但能有效地改善海区水质,还可当新鲜蔬菜食用,还是鲍的极佳饵料,特别是含胶量十分突出,是饮料、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因而广受福建、广东及周边地区饮料和食品行业生产厂家的青睐。
龙须菜的栽培一、栽培模式1.筏式单养龙须菜。
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2.龙须菜与海带筏式轮养。
9月--12月栽培龙须菜,12月--翌年4月栽培海带,4月--7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7月--9月也栽培龙须菜。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须菜(Asparagus)浅海筏式养殖的海区选择、养殖浮筏设置、养成、常见病害防治以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省龙须菜的浅海筏式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T 5057—2001 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规范3 海区选择3.1 底质以平坦的泥沙、沙泥或礁石底质为宜。
3.2 水深20m等深线以内,最低水位保持5m以上水深的海区。
3.3 海水流速水流畅通,养殖周期内50%以上时间的海流流速在0.1m/s~0.7m/s。
3.4 水质养殖区应设在无污水排放的海区,盐度保持在25~33,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
4 养殖浮筏设置按NY/T 5057—2001中6.2执行。
5 养成5.1 养成期每年5月~10月,水温在15℃~26℃。
5.2 苗种5.2.1 苗种来源宜为人工重新选育的无性品系,或养殖海区中挑选的继代无性品系。
5.2.2 质量要求应选择生长良好、鲜活饱满、次生分枝多、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藻体末端部分作为苗种。
5.2.3 苗种规格每株长10cm~40cm。
5.3 苗绳5.3.1 苗绳材质及规格苗绳为聚乙烯纤维混纺绳,均为三股合成,直径约为0.55cm,松紧适宜。
5.3.2 苗绳处理夹苗前3d,苗绳应提前处理。
新苗绳用海水浸泡1d即可;旧苗绳需经消毒、洗净、浸泡至中性后即可使用。
5.4 夹苗5.4.1 夹苗温度当海区水温升至15℃以上时,可进行龙须菜夹苗养殖。
5.4.2 夹苗方法单簇夹苗法。
夹苗量为100g/m~400g/m苗绳,每隔5cm~10cm夹一簇苗,每簇10g~40g左右,应夹在苗中部。
5.5 挂苗将夹苗后的苗绳两端与相邻浮绠上的吊绳相连接,进行平挂养殖。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选育品系及其野生型的ISSR指纹分析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选育品系及其野生型的ISSR指纹分析李文红;姚建亭;王继成;王如才;段德麟【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05(36)3【摘要】采用ISSR标记对龙须菜一个野生型群体和选育品系两个不同年代的栽培群体,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构建了龙须菜选育品系的指纹图谱.通过实验从2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引物,可以产生清晰稳定及可重复的带,共扩增出118个位点;野生型和选育品系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7301、0.7189,选育品系的两养殖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率为0.9375;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证明,龙须菜选育品系与其青岛野生型亲缘关系很近.7条引物产生的12条特异片段可用于龙须菜选育品系的种质鉴定,每条引物都能将龙须菜选育品系和其野生型分开;根据引物S848扩增的位点构建了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龙须菜选育种群及野生种群.【总页数】7页(P241-247)【作者】李文红;姚建亭;王继成;王如才;段德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广西大学水产系,南宁,53000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5【相关文献】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无性繁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苏小华;李文红2.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选育品系遗传背景的RAPD分析 [J], 李文红;毕蕾;夏鹏;王秀良;王继成;王如才;段德麟3.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多种植物激素的GC-MS检测及对氮胁迫的响应 [J], 蔡西栗;邵旻玮;孙雪;徐年军4.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高温逆境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 [J], 徐年军;何艳丽;唐军;严小军5.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组成研究 [J], 卢佳芳;杨文鸽;颜伟华;周星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须菜“2007”
龙须菜“2007”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培育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6年栽
培的“981”龙须菜四分孢子体为基础种质,利用化学诱变处理,经高温培养筛选,以生长速度和耐高温为选育指标,于2007年获得的龙须莱新品系。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一个生产周期内,直径比野生龙须莱粗45%,比“981”龙须莱粗33%;平均亩产量比“981”龙须菜提高17.7%;可耐受27℃高温,比野生龙须莱提
高4℃,比“981”龙须菜提高l℃~2℃;琼胶含量比野生龙须莱提高20.6%,比“981”龙须莱提高14.2%,凝胶强度比野生龙须莱提高36.0%,比“981”龙须菜提高11.5%。
【总页数】2页(P59-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温度对龙须菜“2007”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钟志海;陈伟洲;杨雨玲;陈佩;黄中坚
2.龙须菜生物脱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J], 杨超;梁璋成;林晓姿;苏昊;何志刚;郭京波;李维新
3.基于围隔实验研究虾夷扇贝与龙须菜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肖雪艳;刘毅;牛鹏丽;陈欣;冯志华;王晓敏;江涛
4.山东青岛成功培育水产新品种——龙须菜“2007” [J],
5.昆明市东川区龙须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J], 刘申喜;舒兴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须菜杂种优势株的筛选及AFLP分析的开题报告
龙须菜杂种优势株的筛选及AFLP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龙须菜是一种珍贵的海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龙须菜的自然种群数量很少,从野外采集龙须菜的成本较高,不利于龙
须菜的推广和开发。
因此,通过对龙须菜的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
的龙须菜株,成为龙须菜开发的重要途径。
然而,龙须菜的繁殖方式为
孢子繁殖,难以进行常规的杂交育种。
本研究拟采用AFLP分析技术,对龙须菜杂种优势株进行筛选和鉴定,以达到培育高产优质龙须菜株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AFLP分析技术对龙须菜杂种优势株进行筛选和鉴定,寻找到高产优质龙须菜株,为龙须菜的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内容:
1. 采集龙须菜杂交生殖材料,制备DNA样品。
2. 设计AFLP引物并进行PCR反应。
3. 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进行图谱分析。
4. 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进行杂种优势株的筛选和鉴定。
5. 对筛选出的龙须菜优势株进行生长和产量测试,评估其质量和产
量优劣。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龙须菜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杂交育种培育
高产优质的龙须菜品种,提高龙须菜产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此外,本研
究采用的基因分析技术也可为其他海藻类植物的繁殖与育种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须菜紫外诱变育种及抗逆速生优良品系的选育
【摘要】: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是我国重要的产琼胶红藻,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继海带和紫菜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海藻。
野生型龙须菜自然分布在我国的山东半岛的潮间带,其最适的生长温度是12-23°C。
随着龙须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耐高温性、生长速率及琼胶含量仍亟待提高,以扩大其栽培地域并延长栽培时间,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更具应用价值的新品种。
本研究首次以龙须菜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做为材料进行紫外线辐射诱变,以耐高温和生长速率作为主要性状筛选抗逆速生突变体,就高温胁迫对突变株与981和野生型藻体的生理和分子特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旨在探索适于龙须菜的遗传育种方法,建立一套耐高温品系的筛选方法,为选育龙须菜的高产抗逆品系,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诱变育种是龙须菜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选择放散刚附着在平皿中的四分孢子(单倍体)和果孢子(二倍体)作为紫外诱变的材料,确定了其紫外诱变条件分别为20W紫外灯,照射距离为30cm,照射时间为45s和48s。
建立了龙须菜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紫外诱变技术方法。
实验中观察到了单倍体四分孢子和二倍体果孢子的紫外诱变效果的差异,四分孢子紫外诱变后,观察到细胞出现了色素凝集现象,而诱变后的果孢子没有;四分孢子紫外诱变后,经高温胁迫筛选到了6株色素突变体,而
在诱变后的果孢子中没有获得色素突变体。
研究结果显示,刚放散附着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均为单个细胞,是紫外诱变的良好材料。
本实验成功建立起了一套龙须菜耐高温藻株的筛选方法。
针对龙须菜在不同发育阶段耐高温性可能会不同,设置了在其不同发育阶段都进行高温胁迫筛选。
配子体的耐高温筛选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四分孢子发育到盘状体期(诱变2周后)、直立体期(诱变6周后)和成熟藻体(海上挂养采回)时,在培养箱中经35°C高温胁迫72h,经过三个时期筛选后最终存活的藻体,被初步确定为耐高温配子体。
四分孢子体的耐高温筛选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孢子发育到5cm长幼苗期(诱变8周后)时,采用41°C水浴高温胁迫30min,将存活的藻体经海上挂养至成熟藻体时(海上挂养采回),再经过在培养箱中35°C高温胁迫72h,经过两个时期筛选最终存活的藻体,被初步确定为耐高温四分孢子体。
通过高温筛选,初步获得了具有耐高温、生长快速等优良性状的雌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突变株各两株,比较了突变株与981和野生型藻体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包括它们在海上和实验室内的日平均生长速率(SGR),在32°C热胁迫下藻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热激蛋白基因(hsp70)表达等方面的变化,测定了藻体的琼胶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两株雌配子体在实验室内和海上的日平均生长速率与
981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野生型,四分孢子体突变株的日平均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981和野生型,推测四分孢子体可能因为二倍体的原因,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热胁迫后,配子体和四分孢子突变体MDA含量和增加的幅度均明显低于野生型,SOD活性高于野生型,脯氨酸含量的累积高于野生型,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显示了明显的抗逆性。
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四株突变藻体比野生型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和耐高温性。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龙须菜耐高温品系的选育。
研究发现,不同耐热性的藻体在整个热胁迫过程中各种生理和分子指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热胁迫下,藻体的MDA含量一直处于升高的趋势,由于MDA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热胁迫导致细胞膜受到损害的程度增加。
所有的藻株SOD活性在第一天内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活性降低。
热胁迫后较短的时间内SOD活性升高,有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胁迫的伤害。
推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细胞受损害程度增加,导致胁迫过程中MDA含量的持续升高。
脯氨酸在非酶促抗氧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热胁迫后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显示了在胁迫初期能够有效地提高藻体的抗逆性。
藻体经4h高温胁迫后,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hsp70基因快速响应,大量表达缓解高温胁迫带来的伤害,产生更强的耐热性。
通过高温胁迫后藻体各项生理和分子指标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揭示龙须菜耐高温机理提供参考,为其耐高温品系的快速选育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