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绪论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第三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第三版)
(八)博客
“博客”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有人称其为“网络 日志”。 博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与手机媒体结合了起来,出现了移 动博客,即利用手机来进行博客更新。
第3节 互联网的应用形式
(九)播客
播客可以视作博客的一种,只是人们在博客平台上发布信息的 手段发生了变化。 与一般的音频技术的区别: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 文件;可以使用RSS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接收端能自动接收、 下载并将文件转移至需要的地方,放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目前的播客技术不仅支持声音内容,也支持视频内容。
现在互联网上的标准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包含以下 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间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四、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某一个网络的用户能访问其他网络 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
实现网络互连需要一定设备,常见的包括:
中继器 网桥 路由器 网关
第3节 互联网的应用形式
一、逐渐淘汰的应用形式
(一)Telnet(远程登录系统) 这是互联网最早提供的服务之一,这种服务可将用户主机与 远程主机连接起来,作为该主机的终端来使用,这样,用户 就可以享有远程主机提供的各种服务。 (二)Gopher(信息检索) 这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1991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 发,当时的目的是,为分布在校园内不同校区的各个系 提供简单而方便的资源共享和传输系统。
广域网(WideAeaNetwork,WAN):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 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有线和无线网络 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区别:是否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 连接。 有线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这些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等。 无线网络则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电磁波 、红外线或激光等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一.1.口头传播 2.文字传播 3. 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5.网络传播二.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五个层次)1.内向传播(自言自语,触景生情)2.人际传播(人与人的交流行为)3.群体传播(社区、论坛) 4.组织传播(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 5.大众传播(印刷或电子媒介,有目的的广度传递)三.网络传播的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2。

信息海量3。

全球性与跨文化性4。

多媒体化5.交互性强6。

个性化7。

超文本与超媒体化8。

检索便捷四.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1 。

信息安全形势严峻2。

侵犯知识产权 3 信息泛滥 4 网络色情犯罪5 银行卡,短信息诈骗6 网络诽谤:地区、高校之间谩骂7 网络恐怖主义8 网瘾症分析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问世。

1954年,随着一种叫做收发器的终端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使得用户终端具备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联的需求。

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资源,也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的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达到计算机共享资源的目的。

典型代表是ARPAnet(阿帕网)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开放式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标准的主体结构,解决了不同类网络互联时的兼容性问题,被公认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以传输速率极高的光纤为传输媒体,建成三网合一(因特网、通信网、电视网)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六。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拓朴结构划分:1。

总线型网络结构(Bus topology)2。

星型网络结构(Star topology)3。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通过网络手段传播的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社会方面的生活,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网络传播定义、网络传播特点、网络传播影响及其发展前景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内容。

网络传播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手段传播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等。

它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互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工具实现传播的功能,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同时,网络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由于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传播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网络传播具有诸多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

一方面,网络传播的速度比传统的传播形式要快得多;另一方面,它的效率也比传统的传播形式高得多,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此外,由于它的可见性较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到任何的信息。

网络传播同样也有很多的影响。

首先,它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信息;其次,它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人们可以轻松地及时地进行沟通;第三,它使传统的传媒受到不断的冲击和变革;最后,它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应对和利用社会资源。

网络传播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它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它的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传播作用,有助于建设网络体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兴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信息的更快传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它产生的影响。

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并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网络传播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基础知识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互动性、即时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网络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文字信息传递到多媒体信息传播,再到社交网络、微博、直播等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传播形式不断创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和传播、信息的加工和利用等。

通过互联网,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传输、加工和利用,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共享。

二、网络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网络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代表性理论包括香农-韦纳模型、传播噪声理论等。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理论体系,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经典理论有传播四大功能、符号互动论、使用与满足论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关注网络传播中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传播对社会群体的影响。

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观众认知、媒介依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4. 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新闻识别和确定的规律。

代表性理论有门户价值理论、认知日程理论、权威信源理论等。

5. 传播伦理理论传播伦理理论研究的是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包括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信息道义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伦理理论包括西方传统伦理理论、公共关系伦理理论以及网络伦理理论等。

三、网络传播媒体和平台1.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基础设施,是利用TCP/IP协议簇相连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移动互联网则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播的新型网络形式。

南京大学7.网络传播概论_业务_

南京大学7.网络传播概论_业务_

网络传播概论绪论,总述。

第一单元(1-3章),基础知识。

介绍互联网的历史、传播原理、传播方式。

第二单元(4-7章),传播学原理。

网络传播的特征、信息使用方法、受众心理、网络传播的革新意义。

第三单元(8-11章),意识形态。

分析网络传播的政治、伦理、法律内涵。

第四单元(12-16章),应用。

网络新闻、出版、广告、文娱、社区发展等。

绪论第一节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也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

信息时代是一种社会环境,以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为主要特征。

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核心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网络。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光导纤维、电脑技术、电脑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因特网等。

网络在整合一系列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最具潜力、国际化的信息传播系统。

并迅速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

●互联网英文Internet,在我国也称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网际网路等。

从互联网发展过程和信息传播的角度看,Internet是媒介。

如相对传统媒介它是新媒介(new media);具有数字化传播特点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因具有广义的媒介平台效应被称为泛媒介(pan media);因诞生晚于报广电三大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媒介。

1995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定义:Internet是全球信息系统。

1是全球性的,网上每台主机都需要唯一的地址。

2主机按共同规则连接,可以进行通讯。

3在前述技术基础上,Internet可以为公众和私人提供信息服务。

●WWW·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eb,是Internet的主干网。

WWW将窗口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为用户提供文本、影像、声音等信息。

是网络信息服务中使用最广、功能最强的信息系统。

·本质上WWW仅是Internet的一个系统。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
2.易于把控的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从传播过程来看,组织可以自身的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数量、时间、对象等等进行自由选择,并可随时展开补充和修正;其次,从传播效果来看,过程的可控性、受众的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使得组织对其的传播的效果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并据此进行传播方案的调整
3.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网络传播的弊端
1.低门槛进入使假新闻泛滥,信息可信度下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
2.长期以来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生活,淡漠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3.网络的开放性使不良信息滋生,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网络传播的分类
从应用角度划分
1.网络信息传播
2.网络广告传播
2.直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分众,一般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行业,而专业和权威也正是垂直网站吸引用户的最重要手段,垂直网站的受众通常是这一领域或行业的爱好者)
按不同传播主体分类
1.政府网站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服务。
第四章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
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网络信息:指通过计算机终端发布和传播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
5.网络暴力
6.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滋生了网上交易中诈骗、犯罪等问题
7.网络传播对公共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
8.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因反复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的产生,即“网络成瘾”
9.数字鸿沟问题严峻(在所有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本篇文章主要对《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一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涉及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实现人们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交流的过程。

2. 网络化社会: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大规模、持续地变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可逆转的。

3. 媒介:指传播或传递信息的工具或途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例如书、报、电视、广播等。

4. 新媒体:指使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媒介的传媒形式,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5. 平台:指提供网络传播服务的基础设施,用于用户之间交换信息和进行互动。

6. 消费者生成内容(UGC):指消费者利用网络途径自主创作或发布的各种内容,如照片、视频、音频等。

7. 微博:指一种基于微型博客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通过用户发布短小的消息实现信息共享。

8.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9. 互联网思维:指以开放、共享、创新的态度,基于多元化的信息、多级的沟通、自由的访问和自主的交互,通过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进行全面协作、开放创新和全球化交流的新型思维方式。

二、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1. 社交网络: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和网络行为,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

2.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3. 群体互动:指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多人之间的交互和协作,提高交互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参与感和主动性。

4. 社交媒体营销: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产品销售和消费者服务等活动。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网络传播学概论》的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讨网络传 播学的发展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第一章:引言
1
背景与发展
了解网络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认
定义与研究内容
2
识网络传播学的重要性。
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定义以及研究领域的
范围和主要内容。
3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第四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变革
1
网络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分析网络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变革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2
网络传播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研究网络传播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与挑战。
3
网络传播对国家与全球化的挑战
探索网络传播对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和全球化进程等方面的挑战。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实践与战略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网络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探讨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 即时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 等方面的特征。
网络传播内容的类型与 特点
介绍网络传播中的不同内容 类型,如文字、图片、音频 和视频等,并分析其特点。
媒介效应在网络传播中 的表现
研究网络传播对用户态度、 行为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探 索媒介效应在网络传播中的 作用。
网络传播的实践应用与案 例分析
介绍网络传播在商业、媒体和政 府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并分析成 功案例。
网络传播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网络传播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讨论制定和执行网络传播策略的 重要性,以及策略制定的关键因 素。
展望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探讨 未来网络传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
结束语
总结网络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展望网络传播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视频、直播等形式。
实时互动
3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实
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 即时评论、转发和分享。
网络视频传播
直观生动
网络视频传播以视频形 式呈现,能够直观生动
地传递信息。
内容丰富
网络视频传播涵盖了电 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短视频等多种类型。
跨时空传播
网络视频传播不受时空 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 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形式和 体验,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
社交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融 合
未来社交媒体将更加融入网络 信息传播体系,成为人们获取 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 化交流和全球传播将成为未来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
互动性强
网络广告传播可以与受众进行实 时互动,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参 与度。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属性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基于社 1
交关系,通过用户之间的 互动实现信息的传播。
分众化传播
4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 需求,实现分众化的信息 传播。
内容多样性
2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
多样,包括文字、图片、
《网络传播学概论》 课件
• 网络传播学概述 •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 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 网络信息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网络信息传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网络传播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以互联网为研究载体,探 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趋势。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标题
网络传播概论:把握新媒体新法则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跟上的新服务,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来源,新媒
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开启新的传播体验。

网络传播概论的学习及理解,是
把握这一新的潮流的一种必备立足点。

网络传播概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互联网传播技术、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

本课程内容聚焦于新媒体上的网络传播、新媒体信息及交互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文化、组织与参与模式,重点整理综合运用网络传播新技术对消息和知识
的传播行为具体环境下的实践,旨在形成新模式的网络传播。

包括类似用户的信息使用,产品的渠道传播,网络世界的分析,营销传播方法,网络公共
关系,调查式研究,以及媒体敏感性和风险分析等知识点。

结合网络信息传播有关技术、
信息理论与管理原理,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网络传播知识,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网络
传播的效率与精度。

网络传播概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的新法则,从而利用新媒体更为先进的
信息传播方式助力企业的发展与增长,实现更好的信息传播整合,有助于企业发挥产品传
播活动的强大作用。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建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网络传播潮流,从
而更加专业技术地把握网络传播新法则,从而发挥信息传播的聪明才智,搭建更好的网络
环境,帮助企业实现全新的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第一节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B. 相关的通信设备;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

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

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

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欢迎阅读网络传播概论主要概念: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 34、P2P 5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

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

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8功9用10、应用(APP):最早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移动平台采用。

一个应用就是一个软件。

有些主要功能室提供新闻或信息,有些是游戏、服务等。

在中国通常称“客户端”。

1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方式。

包括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等。

12、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围绕某个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最终运用一定的形式将这些信息进行逻辑的呈现,从而实现对主题更为深入的揭示。

也就是说通过内容的结构关系来更全面、深刻地揭示新闻的意义。

13、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141516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与现状第三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第四节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复习与作业要求:考核知识点: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辅助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绪论一◆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2.互联网及其发展3.什么是网络传播4.网络传播学研究对象5.网络传播学科属性6.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信息技术的创新----〉信息传播的革命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上◆人类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3个阶段5个时期1、口头传播阶段(自然记忆阶段)特点:主观的,群体记忆少,直接交流,信息流失及推移错漏,亲闻亲知,无文字传递2、文字传播阶段特点:离体记忆,信息多复杂,广泛传播A、个体书写特点:传递内容复杂精确,广泛认同的符号系统,抽象客观,文字权威B、印刷品生产特点:印刷术,信息传播容量与数量大,传播空间广,信息生产加工成本低,文化交流3、电子传播阶段特点:即时性,传播空间无限扩大,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多形式,数字化革命* 各个阶段的比较(…….)2互联网及其发展互联网是美国/苏联冷战的产物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利用通信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按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工作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外设等)相互连接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应用软件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整个系统。

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按网络协议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按所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分类◆按传输技术分类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类型。

●局域网(LAN — Local Area Network)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利用通信线路将纵多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

常用于组建一栋楼(群)、一个校园和一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的组成示例◆广域网(W AN—Wide Area Network)在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内,利用通信线路和网络互连技术,在不改变原来(局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的前提下,将一些同构或异构型的网络互相连接起来,成为统一的通信系统,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广域网可以覆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于全球(如Internet),实现远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广域网的组成示例◆城域网(MAN—Metroplitan Area Network)是一种大范围高速的LAN,它的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与社会服务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需求,实现大量用户、多种信息(数据/ 语音/ 图象)传输的综合信息网络。

LAN 与W AN对比内容LAN W AN范围概述较小范围计算机通信远程网或公用通信网网络覆盖的范围20公里以内几公里—几万公里,可跨国界、洲界数据传输速率1Mbps-16Mbps-1Gbps 9.6Kbps—2Mbps—45Mbps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和公用数据网双绞线,光纤PSTN、DDN、ISDN、光纤、卫星、微波信息误码率低高拓朴结构简单,总线、星型、环形、网状复杂,网状用户安全各单位专用无政府状态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结点和通信链路所组成的几何形状。

◆对于复杂的网络结构,在给定计算机和终端位置及保证一定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条件下,通过选择适当的线路连接、线路容量与线路分配,使整个网络的结构合理,成本最低而引入拓扑的概念(几何分支,图论演变),是建设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

◆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等。

通信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这些规则规定了传输数据的格式和有关同步问题。

若通信双方无任何协议,则对所传输的信息无法理解、处理与执行。

针对不同的问题可制定各种不同的协议。

网络协议的组成语义:“讲什么”;控制信息的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响应;语法:“怎么讲”;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时序:“序速控”;事件先后顺序和速度匹配。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ISO/OSI七层开放式网络互联模型ISO/OSI七层模型中的数据传输TCP/IP◆1.TCP/IP协议◆TCP/IP协议实际上代表了Internet所使用的一组协议,其中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协议即是TCP/IP协议。

◆2.TCP/IP协议所支持的服务(1)文件传输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2)电子邮件E-mail(Electronic Mail)(3)远程登录TelnetTCP/IP的层次结构应用层(直接支持用户的通信协议)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网络层(网际协议IP)网内层(访问具体的LAN)◆关于网络协议的详细内容请阅读:◆实验一:互联网基础及其应用(一)相关部分3什么是网络传播◆传播定义: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学者诗兰认为网络传播具有3个基本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者与发布者,并随时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式与阅读是各种文本之间随意转换,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网络传播是相对于三大传统传播媒体而言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新闻,知识等)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传递。

◆借助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4网络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学科。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分支,是其一个子学科◆研究人类网络的传播活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网络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的交互规律◆网络传播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网络传播各种符号系统的形式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网络传播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网络传播研究层次◆人的内向传播: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写博客、QQ空间…◆人际传播:人与人的交流行为/ QQ等即时通讯…◆群体传播:/ 社区、论坛…◆组织传播: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 QQ群、公告板…◆大众传播:印刷或电子媒介,有目的的广度传递/ 贴吧、网络广告…网络传播--信息的概念◆传播学发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

◆信息的概念:香农·韦弗信息其实是一种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与消除◆网络传播的影响:传播方式,其他社会活动5网络传播学科属性◆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如下:◆根据其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网络传播学是其二级学科。

6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互联网及其发展●网络传播●研究对象●学科属性●相关学科作业◆什么是网络传播?◆结合日常使用网络的清况,谈谈网络传播对您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的影响。

◆试列举实例,分析总结出人类信息传播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1.网络传播的模式2.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的挑战3.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4.社会控制的弱化5.传播效果研究面临的新问题6.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限变得模糊7.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1网络传播的模式人际传播◆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对象十分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一对一,一对多,直接/间接,实时/非实时◆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交互性或者信息的反馈性。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通过传播媒体一次性把众多的信息传播给为数众多,地域分散的广大受众。

◆与人际传播比较区别体现在交互性上,人际传播具有较大交互性,大众传播几乎没有。

◆网络传播融合了人际传播(双向)和大众传播(单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二者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的反馈信息,发表意见。

◆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主动选取,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对多网状传播模式。

2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的挑战◆拉斯韦尔的“5W”线性传播模式◆Who, when, where, what, how, why◆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传者,效果主要改变◆网络传播中传播与接受信息几乎同时完成传播者与接受者在不断角色转换非线性的传播结构传播理论应当研究的方面◆人对人的异步传播:email◆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bbs◆个人对个人,或对不确定多人同步传播:online chat, groups◆多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search/get information3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它的中心思想:◆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在某种意义上说,“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闻研究领域中,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

?把关?◆把关,来源于传播过程的线性,单向传播的方式。

◆把关《=新闻素材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标准◆业务标准:◆事件适合于媒介进行新闻处理的各种条件。

◆市场标准:◆事件能够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诸多条件以及吸引受众的诸多条件。

另外,把关活动最终还受到传媒立场,方针,价值标准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