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技术 (1)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
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
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
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
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网络传播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输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转型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广播电视传输业逐渐采用了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常用的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并探讨其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传输技术1. IP网络传输技术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传输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利用IP网络进行传输和分发,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扩展。
这种传输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还能与其他媒体进行融合,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2. OTT传输技术OTT(Over-The-Top)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通过OTT技术,广播电视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传输到用户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收看。
OTT传输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有线电视的地域限制,还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电视服务选择,极大地拓宽了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空间。
二、网络交换技术1. 传统交换技术传统的网络交换技术主要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通过建立起连接,将信号按照预定的路径传输,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报文交换技术则将信号分割为报文,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传输。
这两种传统交换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直播节目。
2. 数据包交换技术数据包交换技术是网络交换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为数据包,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可以更灵活地实现信号的分发和处理。
数据包交换技术具有带宽利用率高、容错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广播电视传输业对大容量、高带宽以及多媒体数据传输的需求。
三、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的应用1. 节目传输与分发通过网络传输与交换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被迅速传输和分发到全国甚至全球的用户终端。
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设备随时收看节目,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关于Web2。
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Web2。
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以Web2。
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1。
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网络传播内容也呈现出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2. 快速传播:网络传播的快速特点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
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使得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3. 互动性强: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网络传播中,包括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传播更加活跃和有趣。
4. 虚拟化和数字化:网络传播以虚拟化和数字化为特征,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多为数字化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
在未来,网络传播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频化和移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倾向于视频化和移动化,人们将更多地通过移动设备
观看视频内容和进行交流。
2. 用户生成内容: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注重用户生成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上传、分享和创造自己的内容,从而丰富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3.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依赖于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4. 跨界整合和智能化: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跨界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可能会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智能化技术可能更多地应用于网络传播,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和体验。
网络传播方案
网络传播方案第1篇网络传播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已成为企业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
为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网络传播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定位1. 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 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售业绩;3. 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活跃度;4. 拓展潜在客户群体,实现精准营销;5.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传播过程合法合规。
三、策略措施1. 内容策划(1)结合企业品牌定位,制定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传播内容;(2)注重内容创意,提高内容质量,提升用户阅读体验;(3)紧跟社会热点,把握传播时机,提高内容时效性;(4)定期进行内容优化,提升搜索引擎收录和排名。
2. 传播渠道(1)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有平台进行内容发布;(2)合作媒体、行业平台、社区论坛等多渠道传播,扩大品牌曝光度;(3)利用短视频、直播、音频等形式,丰富传播手段,提高用户互动性;(4)开展线上活动,吸引潜在客户参与,提高用户转化率。
3. 精准营销(1)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目标用户需求,实现精准定位;(2)制定个性化推广方案,提高广告投放效果;(3)优化用户画像,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4)定期分析营销数据,调整传播策略。
4. 用户互动(1)加强用户评论、留言互动,及时回应用户关切;(2)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用户参与度;(3)建立用户社群,提升用户忠诚度;(4)关注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
5. 合规监管(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传播内容合法合规;(2)加强内容审核,杜绝传播不良信息;(3)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应对负面舆论;(4)定期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合规传播。
四、执行与监控1.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2. 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协调资源;3. 对传播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优化传播策略;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传播过程合规可控。
网络传播学详细重点
选择题(30分)名词解释(4-5 20分)简答(4-5 25份)论述(2-3 25分)一、网络传播的概况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已经经过了四次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符号的产生和运用;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
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二、信息社会的概念和特征概念: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特征:1、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2、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3、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4、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三、UGC的概念(用户产生的信息)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四、传播媒介的属性有什么、特征(例:个性化+解释)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是不言自明的。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特征性突出表现为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与网状化。
(一)传播的复合性1、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网络传播与传统的通信网络和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除了提供了一个通信和传播的渠道(channel)以外,还提供了一个公共的空间(space) 。
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传播形态得到了融合。
在传播形式上,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等相互连接、渗透,形成了立体的传播网络。
利: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传播方式的组合以求传播效益最大化弊:由于多种传播形态及形式的复杂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传播者的意图往往未必能得到充分实现,受众对于传播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
2、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趋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网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有关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网络传播学概论1
第一课1.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2.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3.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P1—P71958年:雏形;1969年:阿帕计算机网诞生;1977—1979: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6年:Internet名称正式开始使用;1988年:互联网对外开放;1989年:互联网开始商业运作;1989年:CERN雏形HTML;1991年:商业用户超过学术界用户;1995年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92年: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1996年以后:出现了BBS、聊天室等;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年:网络新闻订阅开始;1998年:克林顿绯闻事件;2003年以后:进入Web2.0时代;2003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4.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1.大众传播传播特点: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大众传播:单向人际传播:双向)2.“新媒体”的界定(书P10)四个角:1度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如楼宇媒体,车载电视缺乏互动性不属于新媒体);2相对的概念(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3国际标准为依据(国人看来是新发达国家早就有了,不能成为新媒体);4宽泛(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第三课1.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Web1.0;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Web2.0。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第一节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B. 相关的通信设备;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
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
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
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网络传播
3.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网络传播的弊端
1.低门槛进入使假新闻泛滥,信息可信度下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
2.长期以来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生活,淡漠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3.网络的开放性使不良信息滋生,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网络传播的分类
从应用角度划分
1.网络信息传播
2.网络广告传播
2.直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分众,一般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行业,而专业和权威也正是垂直网站吸引用户的最重要手段,垂直网站的受众通常是这一领域或行业的爱好者)
按不同传播主体分类
1.政府网站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服务。
第四章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
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网络信息:指通过计算机终端发布和传播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
5.网络暴力
6.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滋生了网上交易中诈骗、犯罪等问题
7.网络传播对公共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
8.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因反复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的产生,即“网络成瘾”
9.数字鸿沟问题严峻(在所有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网络传播学概论》PPT课件
(一)域名(Domain Name)
[提供服务类型.] 组织名称.组织性质域名 [.地理域名]
(二)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
定位器) 用来识别互联网资源的位置
(三)HTML(Hyper Text Mark Language——超文本
标记语言) WWW专用的操作语言
活动的制约。
(二)网络传播中社会控制的弱化
网络传播中,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的垄断地位不 会丧失,但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信息唯一发布者的地位 将会逐步减弱,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1、可自由选取信息,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2、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由受众 自己决定。
精选PPT
16
六、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 中的界线变得模糊
新闻学
心理学
精选PPT
10
第二节 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
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 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变模糊 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
精选PPT
11
一、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
网络传播——融合了 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 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 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 状传播结构。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
3、电视:与广播情况类似;
4、网络:一个汉字两比特,一个G的硬盘可存储5亿汉字。
(二)网络传播的海量性优势主要体现在
1、对信息本身的传播数量十分巨大;
2、对信息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
3、涉及的信息种类范围十分广泛;
4、对信息的历史资料保存相当完整。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Network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050320144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先修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认识网络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社会属性、传播形态、具体形式、传播效果等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目标2:立足智能化媒体时代,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媒体领域的渗透,重点关注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等内容,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关照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手段与新思维;目标3: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发展对传媒业生态和业态的影响,分析网络传播与舆情、舆论、数字鸿沟、媒介素养等社会应用的关系,努力实践网络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目标4: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理论知识和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集体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巩固运用为辅的教学方式。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授网络传播理论、网络传播实务相关知识,重点关注智能媒体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媒体领域的渗透,关注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等内容,分析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关照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手段与新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思考以及创新意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网络传播
Network Communication
目 录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02
网络传播的特点
03
网络传播的类型
04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05
网络传播小贴士
PART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1.1 定义 1.2 研究方向
1.1 定义
定义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 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 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 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 都能够获得信息量的增长,但 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一定 文化的人能够比那些经济条件 差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 鸿沟”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大。另 外,那些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 来接触和应用网络的人有一种 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他们对网 络感到压抑和沮丧,对整个世 界有陌生感和技术恐惧感,甚 至放弃自己的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知识沟”和“数字沟”也 许不但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原 因而缩小,反而拉大了。
的形象。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技巧与在现实中的交流技巧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习惯
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愿望。
3.2 网络群体传播
介绍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
1
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这些人群进而演
网络传播概论课件-1第一章 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公民新闻:
人们在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中有两个共识: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 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 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的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 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察,包括新闻的采集、发 布、整合、传播,也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关于Web2.0:
Web2.0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内容为中心。 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 同时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UGC:
UGC ,用户生产的内容。那些由网民上传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的网 站被通称为UGC网站。其中,美国的YouTube网站被认为是UGC网站的早 期代表。这个网站于2005年2月创办,目的是方便网友们在网上分享视频。 网站一直采用用户自制并上传视频短片的模式,由此聚集了大批用户。此 后,类似的网站在全球大批涌现。
四、网络互联技术
中继器:在物理层上实现局域网网段互联,用于扩展局域网网段的长度。 仅用于连接相同的局域网网段。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来连接相似类型的局域网。 路由器:实现网络层服务。可用于局域网与局域网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之 间的互联。 网关:在传输层以上的层次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不 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
二、从凝固到游移的价值坐标
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是在长期的媒体实践中沉淀下 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已是凝固的金科玉律。 但网络赋予了公众更多的判断与检验传统媒体及其产品的价值的权利,由 此带来了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在这个新的体系的作用下,传统媒体的某些 价值坐标需要重新考量。
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兴起,为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本文将从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定义专业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
与传统媒体相比,专业新媒体具有多样化、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门槛低等特点。
而网络传播则是专业新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传递。
二、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特点1. 多样化: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传播方式。
2. 即时性: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具有实时传播的特点,信息发布和传递的速度更快,可以更及时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 互动性: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可以实现用户与信息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
4. 传播门槛低:相比传统媒体,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传播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多样化。
三、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应用领域1. 新闻媒体: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互联网,新闻机构可以及时发布各类新闻信息,满足用户对新闻的即时性需求。
2. 广告营销: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广告营销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平台,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推送适合目标用户的广告信息。
3. 教育培训: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使用也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等形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4. 娱乐文化:专业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为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网络传播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即时性B. 互动性C. 单向性D. 广泛性答案:C2. 在网络传播中,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A. 互联网协议B. 搜索引擎C. 无线通信D. 云计算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受众通常被称为什么?A. 网民B. 观众C. 听众D. 读者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A. 电子邮件B. 社交媒体C. 电视广播答案:C5.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通常比传统媒体快,这主要得益于哪种技术?A. 数据压缩B. 光纤通信C. 卫星通信D. 无线电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信息量大B. 传播速度快C. 传播成本高D. 覆盖范围广答案:ABD2. 网络传播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A. 信息内容的质量B. 信息传播的渠道C. 受众的接受程度D. 信息的传播速度答案:ABC3. 网络传播中,哪些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A. 加密技术B. 防火墙C. 病毒扫描D. 数据备份4. 以下哪些是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A. 信息过载B. 隐私泄露C. 网络暴力D. 信息传播的准确性答案:ABC5. 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通常包括哪些维度?A. 受众的年龄B. 受众的性别C. 受众的地理位置D. 受众的上网习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单向的,受众无法参与信息的互动。
()答案:错误2.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得信息可以实时更新。
()答案:正确3. 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意味着信息可以覆盖全球。
()答案:正确4. 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
()答案:正确5.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信息的来源无法追溯。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网络传播 名词解释
网络传播资料:一、名词解释:博客:来源于英文Weblog,也称网络日志。
它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按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帖子构成。
网格技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这种技术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这种计算方式就叫网格计算。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云计算: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快速获取和释放。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Internet: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
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
网民:CNNIC最新调查用的是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诞生于1998年7月8日。
(或者“网民主要是一个从网络使用者的行为效果来阐释的概念,并不是所有利用互联网的人就可以被称为“网民”,而是必须在个体自我意识上、对使用网络的态度上、网络活动的特征上以及网络活动的行为效果上等表现出一定特点的使用者才可以被称为“网民”。
”)二、简答: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越发大胆的表达和扩散;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的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硬件:若干台计算机、相关的通信设备和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线路组成。
软件: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节点的分布位置:广域网、局域网*按介质分: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网(微波、电磁波、红外线、激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而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1988年9月从中国学术网络(CANET)向世界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因特网。
新一代互联网主要技术包括:IPV6、网格计算、P2P技术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P2P技术: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
“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
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逐步被淘汰的应用技术:TELNET(远程登录系统)、Gopher(信息检索)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电子邮件、Usenet(新闻组)、WWW(万维网)、FTP(文件传送)、BBS(电子公告板)、聊天服务、搜索引擎、BT下载第二章矢量图:矢量图也称为向量图,矢量图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对象的轮廓线和填充属性来描述图形的。
目前,能够在网页中直接应用的矢量图形只有FLASH动画,其它格式的矢量图形只有转换为FLASH格式才能在网页中应用。
位图:位图也称为点阵图或像素图,它由网格上的点组成,这些点称为像素。
位图是连续色调图像(如照片或数字绘画)最常用的电子媒介,因为它可以表现阴影和颜色的细微层次。
GIF图像格式:优点:1、跨平台显示能力。
2、无损压缩。
3、支持透明底图。
4、可制成动画。
缺点:1、只支持256种颜色。
无法用它来表现超过256色的图像色彩效果。
2、只适合表现图标、按钮等颜色单纯的图像。
JPEG图像格式:优点:1.JPEG可以跨平台操作和显示。
2.支持全彩色模式高倍率有损压缩。
3.支持逐行(non-interlaced)显示模式。
缺点:1.不适合优化颜色单纯的图像,容易使图像模糊。
2.不支持透明底图。
3.不能做成动画。
PNG图像格式:优点:1.无损压缩连续色调图像。
2.支持真彩色图像透明背景。
3.显示速度很快;4.支持监视器的伽码设置修正。
缺点:1.文件存储容量比JPEG格式大;没有GIF格式拥有的动画功能。
2.PNG格式不完全支持所有浏览器。
一、网页动画生成原理1. 逐帧动画:逐帧动画是指动画的每一帧都需要绘制的动画生成方式。
2. 补间动画:补间动画是指动画中重要和关键的画面(关键帧)需要绘制,其它的帧(普通帧)由计算机根据关键帧的变化计算自动生成的动画生成方式。
3. 控件动画:控件动画是指通过编写程序代码,使图形或文字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产生各种变形的动画生成方式。
音频各格式的优缺点:1. MIDI文件MIDI(扩展名为.midi 或.mid)文件只能用于器乐,不能表现自然人声。
MIDI文件并不是一段录制好的声音,而是记录声音的信息,然后再告诉声卡如何再现音乐的一组指令,MIDI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赖声卡的档次。
许多浏览器不需要插件就支持MIDI 文件。
2. WA V文件和AIF文件WA V文件(扩展名为.wav)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AIF文件(扩展名为.aif 或.aiff)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
两种音乐文件的都是无损音乐格式,都可以支持多种压缩算法;声音质量和CD相差无几,都具有很好的声音品质;许多浏览器都支持两种格式文件并且不要求插件;两种文件都具有较大的数据量,常常用于较短的网页音效中。
3. MP3文件MP3文件(即MPEG-音频层-3,扩展名为.mp3)是一种压缩格式,它可令声音文件明显缩小,MP3是现在网络音频文件格式的主流。
MP3音频文件的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
MP3 可以运用流媒体技术。
播放MP3 文件,用户端需安装播放程序或插件即可播放。
4. RealAudio文件RealAudio文件(扩展名为.ra、.ram、.rpm )具有非常高的压缩程度,文件数据量要小于MP3。
RealAudio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带宽而设置不同声音的质量,主要适用于在网络上的在线音乐广播和欣赏。
RealAudio是典型的音频流媒体文件,用户安装RealPlayer程序或插件就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声音,RealAudio在低带宽环境下的传输性能非常突出。
5. WMA文件WMA (Windows Media Audio,扩展名为.wma) 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压缩音乐格式。
WMA的优点是压缩率可以达到1:18左右,且音质要强于MP3格式;WMA支持音频流技术,适合在线播放,并且Windows平台已自带Windows Media Player 软件,无需安装额外的播放器;WMA还内置了版权保护技术,便于正版音乐的传播。
第n章:网络新闻编辑主要内容:•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网络新闻的专题化组织•网络新闻的多媒体整合•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网络编辑思想的表达1.1 超链接与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层次化的新闻是网络新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是以超链接为基础的。
•传统媒体——线性的结构传达•网络媒体——网状结构传达–超链接的作用•利用超链接解释与扩展关键词•利用超链接延伸报到•利用超链接整合多篇稿件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网络新闻的正文应该特别注重文风的问题–文章宜短(不超过两屏大小为宜)–段落宜短(多分段)–句子宜短(控制在20字以内)–文字应该朴实(新闻应该具有可扫描性)网络新闻的专题化组织: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他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
文字直播的策划:•直播主题的确立•直播地点的选择•直播人员的配备•直播基调的定位•直播节奏的把握第n+1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网络中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
通常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危机监测预警阶段2.危机中管理阶段3.危机恢复管理阶段1、危机监测预警阶段危机监测预警阶段包括:1.危机监测子系统2.危机评估子系统3.危机预报子系统网络具体的任务表现为:1.收集与组织直接相关的事实性或意见性信息2.收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及竞争对手的态度与行为等信息。
3.收集与组织发展相关的社会环境变化信息,如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等变化。
监测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制止不利于组织的信息的传播,而是要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以便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从组织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去寻求负面信息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并寻求长久而根本的解决办法,以避免危机发生。
2、危机中的管理当危机发生时,网络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众沟通(网站、论坛、博客)2.反馈监测3.谣言阻止4.话题转移3、危机恢复管理阶段包括:跟踪监测危机的长期影响维持长效沟通机制第n+2章:色彩•红色——热烈、喜庆、激情、辟邪、危险……•橙色——温暖、事物、友好、财富、警告……•黄色——艳丽、单纯、光明、温和、活泼……•绿色——生命、安全、年轻、和平、新鲜……•青色——信任、朝气、脱俗、真诚、清丽……•蓝色——整洁、沉静、冷峻、稳定、精确……•紫色——浪漫、幽雅、神秘、高贵、妖艳……•白色——纯洁、神圣、干净、高压、单调……•灰色——平凡、随意、宽容、苍老、冷漠……•黑色——正统、严肃、死亡、沉重、恐怖……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第n+3章:网络广告定义:所谓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经营性广告特点:1.覆盖范围广泛2.信息容量大3.多媒体综合利用4.兼具实时性与持久性5.定向性强6.可统计性7.个性化8.可以直接与购买行为挂钩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1、旗帜广告:是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通常大小为468*60像素。
2、图标:通常是用来宣传广告主的商标或者特定标志。
3、弹出式窗口:随着网页的载入而自动弹出的一个新窗口。
4、富媒体广告:把包含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的信息组合形式称为富媒体。
5、专栏赞助:它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栏目冠名,通常与栏目名联系在一起。
6、文字链接:以文字为链接的“锚”,点击后出现具体广告内容。
7、电子邮件广告:①将客户广告连同网站内容服务商的信息一起,定期发送到该网站注册会员的邮箱中,他可以携带各种模式的广告。
②提供免费邮箱服务的网站,在用户的邮箱后,自动加上关于本网站的信息或其他广告内容。
8、搜索引擎广告:它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不同搜索引擎在尝试不同的方式,对于广告形式的称呼也不尽相同。
③关键词排名④关键词赞助商广告⑤地址栏搜索广告9、Rss广告: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Rss阅读界面的好处是可以将各种广告排除在外,但他也可以实现分类广告的订阅。
10、网上商店:网上商店是能实现网上销售的最佳位置。
技能宣传自身品牌,又能直接受到订单。
11、隐形广告:把产品与游戏、电子贺卡、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等结合在一起,使广告与相关内容更好的融合。
网络广告销售的步骤:①广告销售的环境分析:a)时机分析b)网民状况分析c)竞争对手分析②网站广告资源的规划:对网站资源进行整理,确定“热点区”③网站广告标准的制定④网络广告资源的宣传⑤网络广告的售前服务⑥网络广告的售中服务⑦网络广告的售后服务下一章:制作多媒体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加密的PDF或网页,如何采集其中文字?←如何获取网络中的视频,尤其当视频地址隐藏时?←如何截图,如软件的菜单,如游戏的画面?←如何录音,如通过话筒,如采集磁带中的音频?←如何获取CD中的音频?←如何获取VCD或DVD中的音频或视频?←如何获取网络中的动画?←如何处理图像、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的软件有哪些?下一章:←网络隐私=个人资料+在线隐私←网络隐私可分为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