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预习案
一轮复习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013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之九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3、能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
一、预习部分:(-)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以“记”为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 ”的旷世胸襟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负。
(2)《醉翁亭记》作者是—文学家_____________ 「字_________ ,号 _________ 晚年又号 _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____ 。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_________ 所作,它的姊妹篇是 ___________ 。
二、展示探究(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越明年越:明年:(2).横无际涯涯:(3)、朝晖夕阴晖:(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5)、南极潇湘极:(6)、薄暮冥冥薄:■(7)、春和景明景(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9)、山行六七里山:<10).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 • •(11)、名之者谁名: (12).饮少辄醉辄:(13)晦明变化者晦:明:•(14)野芳发而幽香芳:发:• •(15)杂然而前陈者陈:•(16)觥筹交错交错:(1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18)太守谓谁谓:■(二)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极(1)南极潇湘()(2)漁歌互答,此乐何极()(3)感极而悲者矣()2. 一(1)而或长烟一空()(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3.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云归而岩穴暝()(3)微斯人,吾谁与归()(三)重点语句翻译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3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3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紧接着,作者将〝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
如此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
〝水声潺潺〞〝峰回路转〞〝有亭翼然〞数语,写水,写山路,写亭,都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大山深处引出一亭,仅用几十个字,可见文笔之简练。
醉翁亭既出,写景也暂告终止,转而为叙事抒情。
作者用两个短句,自咨询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前一咨询答,明白无疑;后一咨询答,隐约其辞,为进一步讲明讲明留有余地。
行文至此,〝太守〞出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
下文讲〝醉翁〞雅号的由来,也言简意赅。
〝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年又最高〞,又暗含了一个〝翁〞字。
两者合璧,遂有〝醉翁〞之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确实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解在宴饮之中。
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
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管。
在写景中,又包蕴着事理的逻辑关系:因为〝日出〞,因此〝林霏开〞;因为〝云归〞,因此〝岩穴暝〞。
如此,静态的描写又表达了动感,丰富了表现力。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同样的句式,却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错落之美。
《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壑.( )尤美伛.( )偻.( )提携树林阴翳.( )觥.( )筹.( )交错宴酣.( )之乐山肴.( )野蔌.(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醉翁亭记》作者,自号,又号,代文学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山间的四时风光的句子是:;写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二、课堂导学1.背诵全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翼.然(2)名.之者(3)林霏开.(4)云归.而岩穴暝.(5)野芳发..而幽香、(6)佳木秀.而繁阴(7)伛偻....(8)提携(9)颓然..(10)阴翳.(11)交错..(12)临.溪而渔.(13)四时.(14)杂然而前.陈者(15)太守之乐.其乐也(16)野蔌.3.译句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⑸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⑺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⑻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⑼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⑽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问题研讨(1)本文以字贯穿全篇,文中描绘了、、、,4个场面,表达了作者。
文中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现在表示。
(2)你如何理解本文中作者的“醉”与“乐”?(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当堂反馈丰乐亭记(节选)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①,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④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预习指导(考点精讲+要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预习指导一、考点精讲【原文】环滁②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考点][环滁皆山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译为: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动词,环绕。
[其]代词,指代“滁州”,译为“它”。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解析]壑:山沟,山谷。
尤:尤其。
再如成语“欲壑难填”,意思是:欲望像深山沟一样很难填平。
形容贪得无厌,不能满足。
欲:欲望。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
译为: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解析]蔚然:茂盛的样子。
成语“蔚然成风”,意思是: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
之:代词,指代琅琊山。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考点][山行]在山中行走。
山:在山中,是名词作状语。
[闻水声潺潺]听到潺潺的水声。
[解析]这是定语后置句,是“闻潺潺水声”的倒装。
潺潺:读作chán chán,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潺潺”在这里是作后置定语,修饰“水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而得名,即琅琊泉。
[解析]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泻出于两峰之间”是状语后置句,“于两峰之间”是状语,被放到后面了,翻译时放到前面,译为“从两峰之间泻出”。
于:介词,这里译为“从”。
【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飞鸟张开翅膀,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28.《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28.《醉翁亭记》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晦明觥筹饮少辄醉琅琊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
他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__ 、_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 、_____ 、______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____ 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_______ 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12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 》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12《醉翁亭记》【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有欢喜又有淡淡的悲伤。
【自主预习】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林壑.琅玡..辄.醉穴暝.伛偻..酒洌.山肴.野蔌.弈.者觥.筹阴翳.二、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7—1072),字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史学家,列“___________”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1)翼然临.于泉上:(2)野芳.花而幽香:(3)杂然而前陈.者:(4)苍颜..白发:(5)树林阴翳.:(6)太守谓.谁:(7)负者..尤美:..歌于途:(8)林壑四、阅读理解1.结合注解,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梳理文章的层次,概括大意。
第26课《醉翁亭记》学案
《醉翁亭记》学案【目标导学】1、掌握常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重点)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难点)【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2、写作背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是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
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如诗如画,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基础梳理1、欧阳修,字,自号,晚年又号,代家,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预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醉翁亭记预习新知1.生字环滁(chú)琅琊(1ángyá)林霏(fēi)开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弈(yì)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重点实词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2.琅琊: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5.意:情趣。
6.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7.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9.秀:茂盛、繁茂。
10.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1.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2.伛偻:腰背弯曲。
13.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蔌,菜蔬。
14.陈:摆开。
15.酣:尽兴地喝酒。
16.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7.弈:下棋。
18.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19.苍颜:脸色苍老。
20.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3.谓:为,是。
2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重点虚词1.至于: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
(至于负者歌于途)2.若夫:句首发语词,往往用在一段之首,用来表示提起另一事,“像那”之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乎:相当于介词,在。
(颓然乎其间者)4.已而:时间副词,表示在某事之后的意思,译为“后来”。
(已而夕阳在山)古今异义1.时古义:季节。
(四时之景不同)今义:时间。
2.从古义:跟随。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今义:介词,表时间或处所。
醉翁亭记预习学案
第六单元第三课《醉翁亭记》第一课时设计人:许兴强班第合作学习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作者欧阳修生平简介。
2、正确诵读课文,背诵学过的段落。
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学习重难点】诵读课文,翻译课文。
难点:判断句式【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任务一:知道作者欧阳修《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任务二:正确诵读课文1、正字正音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辄( ) 霏( ) 暝( ) 蔌( ) 弈( ) 翳(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2、正确断句任务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翻译课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译文: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醉”与“乐”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复杂情感。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
文学上,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后世文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任期间实行宽政,与民同乐,当地百姓生活安定。
本文就是他在滁州时所作,描绘了滁州的山水美景和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字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林壑(hè)辄醉(zhé)林霏(fēi)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阴翳(yì)2、词义(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6)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7)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8)饮少辄醉: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9)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10)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13)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预习学案
一、初读课文,把握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注意文中“也”“而”的作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成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试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字词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滁.壑.琅琊
..潺.僧.辄.暝.伛偻
..洌.蔌.弈.觥.筹.翳.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环.滁皆.山也⑵蔚然
..而深秀
..者
⑶山.行六七里⑷伛偻
..提携⑸饮少辄.醉
⑹杂然而前陈.者名.之者谁⑺非丝.非竹.
二、课文朗诵指导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2.再读读出节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学生练读,掌握朗读节奏。
3.三读课文,疏通文句,旨在读得通顺、有感情。
三、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号,晚年又号,北宋卓越的、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实绩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四、预习疑惑,写下来,课上交流。
1。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27醉翁亭记(欧阳修) 精品获奖
27.醉翁亭记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4.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难点)5.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难点)二走近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三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课堂探究步骤一:对照译文原文:环①滁皆山也。
其②西南诸峰,林壑③尤④美。
望之蔚然⑤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⑥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⑦路转,有亭翼然⑧临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⑩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⑪之者谁?太守自谓⑫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⑭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⑮不在酒,在乎⑯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⑰之心而寓⑱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⑲开,云归⑳而岩穴暝○21,晦○22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23发○24而幽香,佳木秀○25而繁阴○26,风霜高洁○27,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用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那么婉约优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专门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二、六一居士传〔节录〕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那么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咨询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三、«醉翁亭记»本领两那么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
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能够免税。
──«滁州志»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
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讲‘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四、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差不多上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专门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2.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预习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
①临于泉上者:②泉香而酒洌:③杂然而前陈者:④觥筹交错: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⑥宴酣之乐:⑦云归而岩穴暝:⑧名之者谁?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⑩醉翁之意不在酒2.熟读成诵,把文下注释批注在课文中,能够理解文意。
并翻译下列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感知内容,把握情感思考:贯穿全文线索的是哪个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醉”与“乐”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抒人生之感想】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就像陶渊明;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像柳宗元;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就像范仲淹。
28醉翁亭记-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学生用)
28 醉翁亭记(预习案)预习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3.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容: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文忠是他的谥号。
主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2.背景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仲淹一样。
他支持仲淹的政治改革,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太守,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3.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 ) 林壑.( ) 琅琊..( ) 饮少辄.( )醉岩穴瞑.( ) 伛偻..( ) 酒洌.( ) 山肴.( )觥筹..( ) 射者中.( ) 弈.( )者胜颓.然( )阴翳.( ) 潺.( ) 野蔌.( )4.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临于泉上者: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者:觥筹交错:阴翳: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宴酣之乐:野芳发而幽香:云归而岩穴暝:翼然:颓然:(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秀: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谓: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 )溪深而鱼肥(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今义: )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今义: )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 ) (5)成语积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预习案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联系课文下面注释,运用手中的工具书,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1、通假字
2、多义词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三、试译文章,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品读探究
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
读第二段思考: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2.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是写景的总结性的句子,这些美景和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读第三段思考:
1.第三段都写了谁的“乐”?
2.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
读第四段思考:
1.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第四段中乐有哪三中情境?
2.下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