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材分析 (1)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第1课时优秀教案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大最公因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教学难点选择正确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方格纸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王叔叔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正忙着设计装修呢?今天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铺地板。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生说)同学们的设计真是多种多样,我们来看看王叔叔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谁来说一说王叔叔有几个要求?生说:边长是整分数,正方形地砖,把地面铺落,使用的地砖是整块),按王叔叔的想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生思考)2、新课学习1、操作实验师: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来完成。
师出示课前为学生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方格纸,纸上每个方格代表边长是1dm 的正方形,这张纸就代表王叔叔家的贮藏室地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再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看看可以选择边长几分米的地砖。
2、小组交流①可以选择边长1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16块,一共铺12行。
②可以选择边长2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8块,一共6行。
③可以选择边长4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4块,一共3行。
课件演示每种正方形铺满地面的长和宽的过程。
3、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①观察:1、2、4、这三个数字,它们与16有什么关系?与12有什么关系?②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开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容易出现混淆或遗漏的情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入和具体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向学生出示同分母分数的“拼图”,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之间具有相等的单位长度,并引起学生对分数之间比较大小的思考。
(二)讲解1.老师通过举例说明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地巩固相关知识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题目。
(三)练习在讲解环节后,教师鼓励学生分成小组,在同伴间讨论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题目,并交由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和解答。
(四)讲解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弥补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一些漏洞和错误。
(五)实例演练在学生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后,教师通过板书实例对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体验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三、教学效果评价(一)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效果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对于教学的反应,如是否在听讲和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等。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四、教学注意事项1.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配合examples的演示,并对学生的提问和疑惑进行及时的回答和解释。
2.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动力。
3.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包括让学生自己探究法、情境引导法和演示法等。
4.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关注他们的整体表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了解到对于学有不足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资料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
在整套青岛版教材里共安排七个单元的学习其中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五年级下册三个单元,五年级下册三个单元,六年级上册三个单元,可见本册教材有关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的第二个循环,它上承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下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册教材在在数学代数这个领域中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
可见分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安排的重点知识。
本单元分数加减法一是对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延伸和拓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做了充分的铺垫。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信息窗,本节教材信息窗3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约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信息窗1、2所学内容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第五单元信息窗4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做好铺垫
1。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一)》知识点汇总
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一、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作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公因数的方法。
用列举法找公因数:先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最小的因数1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
3.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可以先列举出每个数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也可以先列举出其中一个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的因数,即它们的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2)短除法:用两个数的公有因数依次作除数去除这两个数,除到只有公因数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3)口算法: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4.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因数是针对一个数来说的,公因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有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指公因数里面最大的........那一个,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离不开因数。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计算结果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约分常用的方法: (1)逐次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经过几次约分,直至化成最简分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依次用1、2、3、4、5……去除这个数。
在能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不能整除时,除数和商都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警示: 公因数一定是自然数,而且几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两个数或几个数的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警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一定要除到所得的两个商是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优秀教案第2课时2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课前准备课件学具 8等分的圆纸片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1、3/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9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个1/12是7/12 , 5/8 里有()个 1/8。
4、3个 1/29 是(), 4/9是4个()。
师:你们对分数单位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轻松、愉快的度过这节课。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将分数的意义在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二、新课学习1、引入例题师:同学们,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前几天,小红过生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
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课件演示)。
随后出示: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
师: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2、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应怎样列式?板书: 3/8 + 1/8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师说明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相同。
师:你们会算出结果吗?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后用课件演示:3个 1/8 +1个 1/8 =4个1/8 = 4/8板书: 3/8 + 1/8 = 4/8 4/8 = 2/4 =1/2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
师: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3、明确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师:谢谢你们帮XXX同学解决了一个问题,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爸爸和小红一共吃了4/8个蛋糕爸爸吃了1/8个,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尝试独立列式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板书:4/8-1/8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加减数之和或差的分子与分母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进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注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特点。
2. 讲解1.根据教材的内容,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提示同学们注意“求和”或“求差”时,需先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同分母分数。
3.示例分析:例:3/4 + 1/4 = 4/4 = 1 (同分母,直接加分子)例:2/5 - 1/5 = 1/5 (同分母,直接减分子)例:2/3 + 1/4 = (2×4 + 1×3) / (3×4) = 11/12 (先通分后相加)例:2/3 - 1/4 = (2×4 - 1×3) / (3×4) = 5/12 (先通分后相减)3. 练习1.以小组练习为主,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2.老师在组内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师生互动1.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讲解运算思路。
2.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5. 课堂总结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强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提醒学生多练习,掌握更多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
2.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
六、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使用示例:1.3/4 + 1/4 = 4/4 = 12.2/5 - 1/5 = 1/53.2/3 + 1/4 = (2×4 + 1×3) / (3×4) = 11/124.2/3 - 1/4 = (2×4 - 1×3) / (3×4) = 5/12七、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掌握该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加减运算,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律,进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速度。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复习旧知:1、口答:①什么是分数单位?②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③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个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5个(),4个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是()。
2、举例说明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3、举例说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自学课本104——106页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例1和例2各用什么方法计算?2、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3、请同学们比较例1、例2的计算过程,试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0分钟)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
(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单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我们想将它们相加,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 例题讲解:我们在黑板上写出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然后进行相加,得到4/4,也就是1。
我们解释这是因为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只需将分子相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8/9+2/9和5/83/8等。
4. 练习题讲解:我们选取几道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六、板书设计我们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我们将板书设计得简洁明了,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2. 小明的妈妈做了5个蛋糕,小明吃了3/5,小红吃了1/5,他们一共吃了多少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此环节中,我选择了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进行相加,以直观地展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含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教学设计中的重点细节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的核心,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和后续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需要对这个重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 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含义,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优秀教案第3课时1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与计算方法,提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交流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计算方法中的不同思路,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中计算的重要性,感受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及学生收集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并制成表格。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少儿节目吗?课前老师让学生调查了我市电视台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同学们收集好了吗?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他时间分配师:你能从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呢?还可以提出并解决哪些更重要的数学问题呢?就请同学们从本节课中寻找你满意的答案吧!(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2分钟)二、新课学习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投影出示并一直保留)设计意图:准确把握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2、学生默读并牢记学习目标3、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投影出示并一直保留)设计意图: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认真把握自学指导后看谁能通过下面的自学准确快速的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巡视。
(6分钟)学生认真看课本,学习教材例3中的内容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确保每位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
师: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下练习题,看谁自学的更好。
5、尝试练习,完成107页做一做、108页第3题。
(8分钟)教师指名演板,下边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重点巡视后进生情况。
设计意图:有效的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议一议(8分钟)①更正演板习题。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的练习题,有没有错误的地方,错在哪里,应怎样纠正?做得好,好在哪里,请指出来和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理解算理,概括算法。
无论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算理:只有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二)根据分数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学生拿到一道题目,不是埋头就做,而是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根据题目中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三)展示多种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展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学会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所讲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7—101页。
“合作探索”中红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和约分的意义。
小电脑问题是探索约分的方法,认识最简分数。
绿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了解约分、最简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约分。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新点分析: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计算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个阶段完成。
随着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计算逐步展开。
分数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计算的最高阶段。
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是这最高阶段开始。
2.学习这部分知识,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联系;是后继学习分数计算的基础。
3.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同时要将分数加、减计算纳入整数、小数加减计算的系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小学数学_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圆形纸片、彩色笔等教学过程:一、复习:老师准备一张纸让学生观察,看能发现什么?用数学的眼睛有发现是长方形,有发现单位“1”的。
把纸对折再对折,再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分数1/4,2/4....及分数表示的意义;再引导学生这些是同分母分数,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概括:同学们已经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那么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相加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上星期小红生日的那一天,妈妈买回了一张大披萨饼,小红可高兴啦。
一家人坐在一起分吃大饼。
把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小红吃了2块。
爸爸吃了这块饼()张?妈妈吃了这块饼()张,小红呢()?(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3)学生独立列式解决,然后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4)全班反馈学生反馈:3/8+1/8=4/8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爸爸吃的饼的张数+妈妈吃的饼的张数=两人共吃的数量,所以用加法。
)(5)研究如何推导出结果。
方法一:从分数的意义上考虑,1/8是1个1/8,3/8是3个1/8,它们合起来就是4个1/8,也就是4/8。
方法二:借助学具圆形纸片,用彩色笔涂出爸爸和妈妈吃的部分,直观看出爸爸和妈妈共吃了4/8张饼。
提问:1/8和3/8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
2017-2018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资料《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情境图从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意在引导学生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合作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问题口袋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将合作探索中获得的新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来。
整节课的流程就是由生活走进数学,再由数学走回生活。
(让学从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在进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再从利用新知解决问题中由数学走回生活。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1.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类推新知的能力以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2.数学思考: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有理性的思考3.问题解决:能够熟练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算理,掌握其算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运算,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经验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信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约分已有生活经验将一个物体平分之后,可以先取一份,再取两份三份,这些为本节课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算理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鲤鱼跃龙门”的教学模式。
鲤鱼跃龙门是指学生在旧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同时能够一跃而起获取新知,即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自主地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通过迁移推理解决三分生的新知识的过程。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课前自学:发现新知联系旧知学生通过自学找到本节课中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并根据新知识,来确定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学生自己做好探索新知识的2.课上探索:明确新知构建平台自主探索以旧换新合作交流寻找方法巩固新知反思升华3.课下回顾 :总结反思构建体系四、教学设计根据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一)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 (5分钟)在本节课一开始,承接上一个信息窗剪纸的话题,创设本节课作品统计信息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从生活中抽象出以前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从而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并根据问题板书课题。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
3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
⏹教学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这节课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
在这个信息窗小电脑部分标示的问题“你会把1218约分吗?”,引出对约分方法的探究,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约分的方式,并揭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
至于用哪种方法去约分,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27和98和942和542.49+29=518+71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解法、最简分数,复习最大公因数,为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进行铺垫。
(二)探究新知:1.约分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把1218进行化简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预设。
生1:我把121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就得到了1218=12÷218÷2=69.这位同学约分到69,还可以继续约分吗?生2:前面的同学的还能再化简69=6÷39÷3=23生3:我是这样想的,先找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然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就得到23。
……师: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做法。
师板书:生1、2生36221218=18=23121818=23933分步约分一次性约分师:约分可以写成上面这样。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资料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中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本第29、30、31页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
本单元隶属数与代数范畴。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接下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在利用学生熟悉的剪纸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编排体系是情景图——合作探索——问题口袋——自主练习——课外实践。
在教学中,这部分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学了没什么用处。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彻底突破了这个难点,它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第二课时
4 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减的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同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到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会同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 16 +56 +16 59 +29 +89712 -212 -312 1-13 -1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1.学习自主练习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读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列综合算式:1-825 -925 = 1-(825 +925)= 比较这两个算式,结合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 完成自主练习独立完成自主练习5、6、8、10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第10题是个填空题,在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等式一边的结果,然后减去(或加上)一边的结果,也有的可能根据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列加减混合算式进行计算,只要方法合理,都要鼓励,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
3.自主练习7,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4.自主练习9,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指名说出如何正确的填出括号里的数,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总结。
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合理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运算能力。
2.帮助学生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2. 教学设计(1)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幅图画,画面上有三份粉色的蛋糕,问学生如果三个人要平分这三份蛋糕,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鼓励学生用分数表示答案。
然后再假设有两个蛋糕,也让三个人平分,如何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份额?(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讲解1.定义概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指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的方法。
2.计算规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直接把分子加减起来,分母不变。
3.例题研究:通过白板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帮助他们理解整个计算过程。
(3)实例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实例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渐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计算能力。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引入新知识、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践:通过实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际运算能力。
五、教学手段•课件。
•白板。
•教辅材料。
•课堂小测验。
六、评价方法课堂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通分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特点?(2)学生尝试计算,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师生共同验证计算结果,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2)学生尝试计算,并总结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验证计算结果,明确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黑板右侧: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巩固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进行实际操作和巩固新知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资料
资料主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
在上一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
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分吃圆形大饼)为素材,引入分数加法的学习。
这样选材有以下用处:1.体现分数加法的计算式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2.用圆形中的某些部分表示分数相加的直观图形,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07页例3则是例1、例2的延伸,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后,计算分数连加、连减就很容易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