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 %:“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 %;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

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34.23 %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5.34 %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0.43 %。

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

78.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 %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

约1/3 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 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2%,无意向的人占38%;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

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

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

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3 )有被动法律意识,欠缺主动法律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在我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宪法和法律的这种权威。

培养大学生宪法、法律至上权威性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做到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时刻放在心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
犯罪行为,让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并且对宪法和法律规范有着明确的认识;二是改善我国的法治环境,将依法治国的国策贯彻到底,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落实到实处。

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对我国的法治发展有信心,能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进而了解法律的内涵,尊重法律的权威,能够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自觉维护法律的执行,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和爱法。

提高高校法学教育的水平。

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法律观念的形成要以深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而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获得系统法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因而,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素养,就要对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的质量做严格的要求。

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法律基础课的开设以及教学的水平,保证授课教师的水准,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保证课时量。

其次,要重视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工作,因为法律的清理、更新工作很快,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根据国家的立法计划及时更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法律讯息。

最后,要注意授课方式。

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并且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万千,因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向学生详尽分析其中的法律法规以及法理精髓,提高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净化社会环境。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其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开创一片明净的天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到实处,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坚决杜绝“权大于法”现象的出现。

二是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严惩一切凶杀、暴力的犯罪案件;禁止发行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相关书刊、音像制品;坚决取缔非法网站对大学生的毒害,强化社会治安,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

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

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

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

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

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

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

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问卷
1.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
• A. 国家宣传
• B. 自己阅读书籍
• C. 亲身经历
• D. 其他
2.您认为法律的作用是?
• A. 保护公民权益
• B. 说不清
• C. 规定公民义务
• D.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
• E. 打击非法犯罪
3.宪法一词您理解吗?
• A. 基本明白
• B. 了解不多
• C. 听说过,不了解
• D. 没听说过
4.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 A. 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
• B. 略有不平等,对某些人没有保障
• C. 非常不平等
• D. 不知道
5.你认为法律能够切实维护您的利益吗?
• A. 能,我有信心
• B. 不能,法律成为了有钱有权人的代表
• C. 不好说
6.您觉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
7.• A. 非常重要,没有法律无法解决问题
• B. 比较重要,我有时会运用法律
• C. 一般吧,我不得已时不会找法律
• D. 根本没有用
7.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
• A. 自我保护
• B. 隐私保护
• C. 经济保护
• D. 其他
8.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 A. 教育不完善
• B. 老师家长没尽到责任
• C. 社会发展不够
• D. 自己不关心
• E. 其它
9.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 A. 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 B. 用武力解决
• C. 通过关系解决
• D. 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10.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
• A. 清官难断家务事
• B . 法律自身的不完善
• C.人们的法律意识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