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2)乎大哉...天地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庄子《天地》原文及翻译
天 地【题解】“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乃是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在下,故而以“天地”开篇。
本篇的主旨仍在于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跟《在宥》的主旨大体相同,表述的是庄子的政治思想。
全文可以大体分成十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无心得而鬼神服”,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基于“道”。
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
这一部分是全篇的中心所在。
第二部分至“大小,长短,脩远”,通过“夫子”之口,阐明大道深奥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要得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
第三部分至“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说明无为才能求得大道。
第四部分至“南面之贼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说明聪慧和才智以及一切人为的作法都不足以治天下,并直接指出“治”的危害就是乱的先导。
第五部分至“退已”,说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什么踪迹。
第六部分至“俋俋乎耕而不顾”,对比无为和有为,说明有为而治必然留下祸患。
第七部分至“同乎大顺”,论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无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
第八部分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
第九部分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出从政的要领是纵任民心,促进自我教化,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
第十部分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借种菜老人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拒绝社会的进步,提倡素朴和返归本真。
第十一部分至“此之谓混冥”,分别描述了“圣治”、“德人”和“神人”。
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誉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
第十三部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
余下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得”和“失”都丧失了人的真性。
【原文】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②;人卒虽众③,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④,故曰,玄古之君天下⑤,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⑥。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1),于小不遗(2),故万物备...天道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1),于小不遗(2),故万物备。
广广乎(3)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
形德仁义,神之末也(4),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5)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6);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7)物之真,能守其本。
故外天地(8),遗万物(9),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出处】本段属《庄子》·天道【注释】(1)大而不终:从大的方面看,没有终结。
(2)广广乎:广阔无垠的样子。
(3)形德仁义,神之末也:形通“刑”。
末,衰败。
(4)大:指责任大。
(5)奋棅而不与之偕:棅,同“柄”。
奋棅,争夺权柄。
偕,同“道”。
(6)外天地:无视天地。
(7)遗万物:弃置万物。
(8)宾礼乐:摈弃礼乐。
(9)为其贵非其贵也: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先生说:“道,从大处看没有完结,从小处看没有遗失,所以在万物之中完备。
它广阔而无所不包,深远而无法探测。
刑、赏、仁、义,是精神的末迹啊!若不是至人,谁又能确定!至人统治天下,责任不是很大吗?但却不足以成为他的负担。
天下人争夺权柄,他不与其同道,他内心清醒,无所凭借而不为利益所动。
深究事物的本真,并能保持根本,所以无视天地,弃置万物,而精神不曾受到困扰。
融通于道,合乎于德,辞却仁义,摒弃礼乐,至人的内心恬淡安静。
”世人所推崇和称道的是书籍。
而书籍没有超越语言,语言自有它的可贵之处,比如它的意义。
而意义的指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世人因尊崇语言而流传书籍,无论世人如何尊崇,而我却不看重它,因为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⑦!今者吾丧我⑧,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⑨,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⑩!”子游曰:“敢问其方⑪。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⑫,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⑬。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⑭?山林之畏隹⑮,大木百围之窍穴⑯,似鼻,似口,似耳,似枅⑰,似圈⑱,似臼⑲,似洼者⑳,似污者㉑;激者㉒,謞者㉓,叱者,吸者,叫者,譹者㉔,宎者㉕,咬者㉖。
前者唱于㉗,而随者唱喁㉘。
泠风则小和㉙,飘风则大和㉚,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㉛。
而独不见之调调㉜、之刁刁乎㉝?”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㉞。
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㉟,而使其自已也㊱,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㊲,小知间间㊳;大言炎炎㊴,小言詹詹㊵。
其寐也魂交㊶,其觉也形开㊷。
与接为抅㊸,日以心斗。
缦者㊹,窖者㊺,密者㊻。
小恐惴惴㊼,大恐缦缦㊽。
其发若机栝㊾,其司是非之谓也㊿;其留如诅盟〔51〕,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52〕,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53〕,不可使复之也〔54〕;其厌也如缄〔55〕,以言其老洫也〔56〕;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57〕。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58〕,姚佚启态〔59〕。
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60〕,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61〕,而不知其所为使。
若有真宰〔62〕,而特不得其眹〔63〕。
可行己信〔64〕,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65〕。
百骸〔66〕、九窍〔67〕、六藏〔68〕,赅而存焉〔69〕,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70〕?其有私焉〔71〕?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72〕?其有真君存焉〔73〕?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天地非常之厚,万物非常之稠。
乃有生之德,故能长物而不劳。
此道难以得之,恶得之也。
庄子曰:“天地者,万物之宗也。
与其育万物,不如退而自守。
故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谓上帝者,撤北斗之势,屈大木之直,段根无所容而枯,是谓上帝之无情。
浮云遮望,飞鸟相趋,猿猴揖让,车辙相通,是谓自然之理。
夫执大象者,往往失足,必有过,而后能成其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谓灵龟者,以为神物,当其指南则北,指北则南,冬夏皆然,神其才也夫!谓大鱼者,已成鲲,而游于江海之间。
【翻译】天地是一切万物的根源,然而天地却没有了解这些万物。
天地的厚度已经达到了极致,而万物则是如此繁杂。
因此,天地具备了生之德,能够长存而不需要劳动。
这条道路难以得到,更难以理解。
庄子说:“天地是万物的归宗。
与其养育万物,不如退而自守。
因此有谚语说:‘天地不和善,看作万物的食草’”。
对于人们所谓的上帝,人们出于敬畏而垂头丧气,去除北极星的力量,弯曲直立的大树,砍掉无法容身的根,让它枯死,这就是上帝毫无感情的表现。
浮云遮避视线,飞鸟相互竞赛,猴子们礼让彼此,车辙轮廓随处可见,自然之理就是如此。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大象的细节,将很容易失去平衡,直到实现平衡之前,我们不断犯错。
光阴荏苒,不分白天黑夜。
谈到灵龟,人们顶礼膜拜,尽管它的头指南后脚却朝北,头指北后脚却朝南,但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冬夏两季都是一样的,它的才华正是因此而起。
大鲲鱼已经长成,仍游荡于江海之间。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题解】跟《天地》篇一样,中心还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
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
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混同万物而变化。
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而尊卑、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
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
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
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
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
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
【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6)。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11);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
《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值得收藏!
《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值得收藏!《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全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道-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节选)》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节选)》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淮南子·原道训(节选) 刘安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原流原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
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
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
甚淖而滒,甚纤而微。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
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
已雕已琢,还反于朴。
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
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
呴谕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硕大,毫毛润泽,羽翼奋也,角觡生也;兽胎不贕,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霓不出,贼星不行。
含德之所致也。
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而弗宰。
跂行喙息,蠉飞蠕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
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蓄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旋县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
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
忽兮恍兮,不可为象兮;恍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霓,游微雾,骛恍忽,历远弥高以极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扶摇抮抱羊角而上。
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
《庄子-天地》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天地》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庄子-天地》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天地本篇主要论述了为君之德,强调古代明君都是顺应天地自然无为的规律行事的,申明了为君者要以德为本,无心无为,让一切成于自然,从而成为天道的体现者。
《庄子-神游物外》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神游物外》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神游物外》《庄子》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①。
其大本②臃肿③而不中④绳墨⑤,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⑥。
立之涂⑦,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⑧狌⑨乎?卑⑩身而伏,以候敖(11)者;东西跳梁(12),不辟(13)高下;中于机辟(14),死于罔(15)罟(16)。
今夫(17)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18)之野,彷徨(19)乎无为(20)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21)斤(22)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庖丁(23)为文惠君(24)解牛(25),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6),砉(27)然响然,奏刀(28)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29)之舞,乃中《经首》(30)之会(31)。
文惠君曰:“嘻(32),善哉! 技盖(33)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34)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35)止而神欲(36)行。
依乎天理(37),批(38)大郤(39),导(40)大窾(41),因(42)其固然(43)。
技经(44)肯(45)綮(46)之未尝,而况大(47)乎! 良庖岁更刀,割(48)也;族(49)庖月更刀,折(50)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51)于硎(52)。
彼节(53)者有间(54),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55)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56),吾见其难为,怵然(57)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58)然已解,如土委地(59)。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60)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61)焉。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原文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
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
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
大小、长短、脩远。
”注释刳(kū):剖开并挖空。
拘(gōu):通作“钩”,取。
漻(liáo):清澈。
脩:同修,高、长。
简解此段再言道、德的作用、性质、功能,以及为道者特点、恪守之规则。
(1)覆载万物,覆即覆盖、包裹,此为物外之道;载即载育、装载,此为物内之道。
物外道物不运化,不生化万物,故谓“覆”,万物无不为之包裹而已;物内道物可以运化,能生化万物,万物从中源源而出,本在其中,故谓“载”,万物无不为之载、装而已。
(2)物外之道即一章之常道,物内之道即一章之非常道,二者合即宇宙道物之全部、宇宙整体,可见宇宙就是道物,道物就是宇宙,故谓“洋洋乎大哉”。
宇宙无限,道物亦无限。
刳心,去掉有为之心志,此心为后天人心,去掉人心才现出先天道心,下面各条性质皆属于先天之道,非是后天人心所能具有。
《庄子·大宗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大宗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知天之所为①,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②,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③。
虽然,有患④。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⑤,其所待者特未定也⑥。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⑦?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⑧。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⑨,不雄成⑩,不谟士⑪。
若然者,过而弗悔⑫,当而不自得也⑬;若然者,登高不栗⑭,入水不濡⑮,入火不热。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⑯。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⑰。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⑱。
其耆欲深者⑲,其天机浅⑳。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㉑,不知恶死;其出不䜣㉒,其入不距㉓;翛然而往㉔,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㉕,不求其所终㉖;受而喜之㉗,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㉘,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㉙,其容寂㉚,其颡頯㉛;凄然似秋㉜,煖然似春㉝,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㉞。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㉟;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㊱,非圣人也;有亲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㊳。
若狐不偕㊴、务光㊵、伯夷、叔齐㊶、箕子㊷、胥馀㊸、纪他㊹、申徒狄㊺,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㊻,若不足而不承㊼;与乎其觚而不坚也㊽,张乎其虚而不华也㊾;邴邴乎其似喜乎㊿!崔乎其不得已乎〔51〕!滀乎进我色也〔52〕,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53〕,謷乎其未可制也〔54〕;连乎其似好闭也〔55〕,悗乎忘其言也〔56〕。
以刑为体〔57〕,以礼为翼〔58〕,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59〕;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60〕,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翻译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翻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能够通晓天地自然的运化之道,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
能够通晓自然运化之理,是顺应自然而知;明白人的行为,是用其智力所能知道的道理,去顺其智力所不能知道的,直到享尽天年而不半途而废,这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虽然这样,其中还是有隐忧存在。
正确的认识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却是不断变化的,何以知道我所说的出于自然不是人为的呢?我所说的人为不是出于自然呢?先有“真人”然后才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
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
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栗,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
这只有智慧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
“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
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
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庄子-郭象注
庄子-郭象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
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
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
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知耳。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
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处心于其间哉。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夫翼大则难举,故搏扶摇而后能上,九万里乃足自胜耳。
既有斯翼,岂得决然而起,数仞而下哉~此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
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此皆鹏之所凭以飞者耳。
野马者,游气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今观天之苍苍,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天知为远而无极邪。
鹏之自上以视地,亦若人之自是天。
则止而图南矣,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
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
若乃失乎忘生之(主)【生】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责天而草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夫所以乃今将图南者,非其好高而慕远也,风不积则夭阏不通故耳。
此大鹏之逍遥也。
庄子《德充符》原文及翻译
庄子《德充符》原文及翻译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坐不议。
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鲁国有一个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叫王骀。
跟从他学习的人同跟随孔子学习的人数量差不多。
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在鲁国跟从他学习的人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
他站着不能教诲他人,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满载而归。
难道真的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
我把他当作老师,何况那些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人,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
像这样的人,他的思想究竟是有多与众不同呢?”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纵使天塌地陷,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
他明察真谛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坚守自己的根本。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肝和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的距离那么远;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万事万物又都是一样的。
像王骀这样的人,就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是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
《庄子》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庄子》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庄子》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央电大文法部吴鸿清( 2004年12月03日)浏览人次997《庄子》选1.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译文】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
吃草喝水,奋蹄跳跃,这是马的天性。
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
等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
”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
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象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象用曲尺量过的一样。
”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
”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
”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2.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
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馀丧矣。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庄子·大宗师》是《庄子》一书的其中一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下面是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
《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导语:《庄子·天地》位于《庄子·外篇》,以篇首二字命题“天地”。
全篇由十四个部分组成,大抵以无为自然为宗旨,代表了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并对海森堡产生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选自《庄子·天地》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
《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庄子·大宗师》【题解】“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全文可以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是之谓真人”,虚拟一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
“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
第二部分至“而比于列星”,从描写“真人”逐步转为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
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
第三部分至“参寥闻之疑始”,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
第四部分至“蘧然觉”,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进一步讨论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气”的变化,是自然的现象,因而应“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只有这样精神才会超脱物外。
第六部分至“乃入于寥天一”,说明人的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而与自然合成一体。
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
第八部分至“丘也请从而后也”,论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
余下为第九部分,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①,其所待者特未定也②。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③,不雄成④,不谟士⑤。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2)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3)焉。
无为为之(4)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5)之谓大,行不崖异(6)之谓宽,有万不同(7)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8)。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9)乎其事心之大也,沛(10)乎其为万物逝也。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11)。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12),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民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
故金石有声,不考(14)不鸣。
万物孰能定之(15)!”。
【出处】
本段属《庄子》·天地
【注释】
(1)夫子:指庄子。
(2)洋洋:盛大的样子。
(3)刳心:刳,剖开挖心。
剔去其知觉之心、排除杂念。
(4)无为为之:以“无为”态度“为之”。
(5)不同同之:使不同的事物回归于同一的本性。
(6)崖异:伟岸,奇异。
指与众不同。
(7)有万不同:内心包含万种差异。
(8)完:完美无缺。
(9)韬:容藏。
(10)沛:水流湍急的样子。
(11)不丑穷:不以困乏为耻辱。
(12)私分:个人分内的。
(13)漻〔liú〕:清澈的样子。
(14)考:敲打。
(15)万物孰能定之:万物的感应谁能够确定。
【译文】
先生说:“覆盖和托载万物的。
”道,是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能不弃除成心、排除杂念。
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叫做自然;无所作为地表达叫做德;给人带来慈爱,给万物带来利益叫做仁;使不同的事物归于同一的本性叫做大;行为与众不同叫做宽容;内心包含了万种差异叫做
丰富,所以,执守自然的禀赋叫做纲纪;以道德去实践就是立身社会建功立业;遵循于道就是完备;不因外物而挫伤志向是完美无缺。
君子若是理解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包含建功立业的远大心志,像湍急的流水一样汇集一处成为万物的归向。
像这样,就会隐藏金子于深山,沉溺珠宝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不趋求贵富,不以长寿为乐,不以短寿为悲,不以通达为荣耀,不以困乏为耻辱,不谋取天下的利益作为个人的私利,不以称王于天下作为显赫的资本。
显耀就是向外彰明,但世上万物终会归于一体,生与死同一,并无差别。
先生说:“道,居住如深渊,清澈而又清流。
钟磬之类的乐器,不合于道,就无法发出声响。
所以钟磬不敲击,它便不会作响,万物的感应,谁能够准确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