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心血管麻醉处理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患者数量众多。
然而,围绕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争议。
为了提供更准确、规范和安全的麻醉管理指导,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一、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特点对围绕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管理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类患者的特点。
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如左心室肥厚、心脏功能减退等。
此外,高血压还伴随着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因此,在麻醉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并加以适当处理。
二、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治疗的基本原则1. 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围手术期麻醉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完整的病史记录、身体检查、血液检测以及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在给围术期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药物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避免剂量过大引起血压波动。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此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是关键环节。
合理的液体管理既要满足术中和术后的需要,又要避免血容量过负荷或不足的情况出现。
在血压控制方面,应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低或过高的血压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4. 多学科团队合作围绕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需要麻醉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面且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恢复。
三、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管理的个体化策略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中,个体化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麻醉药物选择、剂量控制、血压控制以及液体管理等。
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危重病人指的是病人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处理不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要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对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继续治疗和支持,尽量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顺利度过手术治疗。
一、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肺气肿、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有血气胸、脓胸、肺结核或支扩、肺脓肿咯血等均可引起肺功能的不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ARDS,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均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麻醉前估计及准备:术前若病情允许可作肺功能测定,可区别其为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及肺顺应性增大,无效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用力呼气肺活量(FVC)>4秒,最大呼气1秒率(FEV1.0%)<80%,正常应>76%,2秒率(FEV2.0%)>89%,3秒率(FEV3.0%)>92%,对判断气道梗阻时比较敏感,余气量/总肺容量(RV/TVC)>4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0.6L/秒,若FVC 1.0<40%,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50%,或呼吸储备百分比为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若<70%为通气功能有严重损害,手术宜慎重。
正常通气储备在93%以上,若低于86%即有通气功能不佳,代偿极差。
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为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和通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增大,肺功能测定有VC% <75%,FVC(用力呼气肺活量)<80%,FEVT(时间最大呼气量)正常或偏高(正常值为FEVL1.0一秒量2.83L,FEV2.0为3.30L,FEV3.0为3.41 L )。
呼吸功能评定以表内三种指标为主综合评定:重度:三项至少有两项达重度损害;中度:三项中至少有二项达中度损害或三项中,轻中重各占一项;轻度:损害均不足中度。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麻醉的具体步骤
1
诱导麻醉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麻
气管插管
2
醉状态。
将气管插管放置到患者气管,以维持呼
吸通畅。
3
维持麻醉
通过药物输注和监测来维持患者的麻醉 状态。
常用的麻醉药物
全身麻醉药物
• 异丙酚 • 芬太尼 • 丙泊酚
局部麻醉药物
• 利多卡因 • 布比卡因 • 盐酸罗哌卡因
麻醉后的监测和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液体管理和疼痛控制。
麻醉后的恢复和注意事项
麻醉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包括呼吸功能、意识清醒和肌肉活动。同时, 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在心血管手术中,麻醉是至关重要的。它为患者提供痛苦和不适的缓解,确 保手术过程平稳安全。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方法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方法有不同的选择,包括全麻、局麻和混合麻醉。根据病情和手术类型,医生会选择适当的 麻醉方法。
心血管手术的常见风险
1 术后意识恢复滞后
手术后可能出现意识恢复滞后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
2 低血压
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低血压的风险,需及时调整血压。
3 血栓形成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凝块形成的风险,需要给予抗凝治疗。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
麻醉术中讨论
麻醉医生与患者和手术团队 进行术前的讨论,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麻醉 方案。
术前禁食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禁食,以 防止手术期间出现呕吐。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心脏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程序,麻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麻醉师,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以下是心脏手术中麻醉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1. 细致的患者评估与手术准备在心脏手术前,麻醉师需要进行详尽的患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现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过敏史等。
这对于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至关重要。
同时,麻醉师还需要准备适当的设备和监测仪器,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心脏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麻醉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包括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必要时的静脉输液和药物调整。
这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减少手术风险。
3. 心脏监测与保护心脏手术需要对心脏进行暂时性的停搏,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其他相关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心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心电图、心脏声音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手段,麻醉师可以了解心脏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4. 控制术中意识状态心脏手术需要深层麻醉,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师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特点,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术中有效的镇静和无意识状态。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给药过量,避免患者过度镇静或术中苏醒的风险。
5. 关注术后恢复与镇痛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监护。
麻醉师需要在这一阶段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镇痛是心脏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的缓解。
总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麻醉师需要在手术准备、血流动力学管理、心脏监测与保护、术中意识状态的控制以及术后恢复与镇痛等方面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麻醉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对心血管患者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 1 研 究对 象
2 0 0 8年 1月 至 2 0 1 0年 l 2月 我 院收治 8 O岁 以上心 血管
患者 9 4例 ,男 6 5例 ,女 2 9例 ,年龄 8 1~ 9 3岁 。其 中冠 心病 2 7例 , 高 血压 2 3例 , 严重 心律 失常 1 4例 , 心衰 1 0例 , 合 并两 种或 以上 患者 2 0例 。手 术分 为 4类 ,普 外科 手术 2 9 例, 肛肠外 科手 术 1 8例 , 骨 外科 手术 3 4例 , 其他手 术 1 3例 围手 术期护 理对心 血管疾 病患 者 意 义 重 大 。本 文选 取 了高龄 心 血 管疾 病 患 者 , 旨在 验 证 这 一重要 意义 之存 在 ,报 道如下 :
情 泵 注丙 泊 酚 。手术 结 束 后待 生 命体 征 基本 平 稳 ,患 者 自 主 呼 吸恢 复 。术 后所 有 患 者送 I C U,计 算 在 I C U 和总 的住 院 时间 ,对 麻醉效 果进行分 析评估 。
采 用局部 麻 醉的 2 0例 ,硬 膜外麻 醉 3 8例 ,全 身麻 醉 3 6例 。
2 . 2 高龄 心血 管疾 病患 者不 同手术 类型 的住 院时 间比 较
不 同手 术 类 型 患 者 年 龄 和 I C U 时 间无 显 著 差 异 > 0 . 0 5 ); 普 外科 和 肛肠 外科 患 者 的总 住 院时 间 明显 高于其 他
性 疾 病 患 者进 行 相 应处 理 。根 据 手 术种 类 、患 者 身体 状 况 以及 病情 特点 ,选 择 不 同麻 醉方式 。神 经 阻滞 选择 利 多 卡 因和 丁 哌 卡 因的 混合 液 ,持 续硬 膜 外 阻 滞按 照 手 术部 位 选 择 相应 的间 隙穿刺 、置 管 ,全麻 诱导 用 咪达 唑仑 、芬 太尼 、 丙 泊 酚 、琥 珀 胆 碱静 脉 注 射 ,连 硬 复合 气 静全 麻 维 持 ,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处理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处理技术(一)外科要点1.概述冠心病的麻醉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原则为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当心肌氧耗增加时,只有通过增加冠脉血流的方式来保证氧供,但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储备能力低,难以完成氧耗增加时的血流匹配而发生心肌缺血。
(1)避免增加心肌氧耗。
①控制心率:围术期心肌氧需增加,通常是由于血压升高和(或)心率增快所致。
心率增快除增加心肌氧耗外,并影响心肌血流的自动调节。
另外,心率增快时左室舒张时间缩短,冠脉血流下降。
因此,围术期心率应维持稳定,避免心率增快,应控制心率在术前安静状态下的水平。
②稳定血压:动脉血压对心肌氧供、氧耗的平衡起双重作用。
血压升高增加氧耗,但同时也增加冠脉的灌注压而增加心肌的血供。
术中、术后血压的剧烈波动对心肌氧的供、耗平衡极为不利,围术期应维持血压稳定。
③左心每搏量与左心舒张末期容积(LVEDV)密切相关,但LV-EDV增加使LVEDP升高到16mmHg以上,则明显增加心肌的氧耗。
除心排血量低下的患者应该维持较高的LVEDP(M-ISmmHg)外,冠心病患者的LVEDP不宜超过16mmHg。
④心肌收缩力对确保心排血量至关重要,但对术前无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尚好的患者,适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力则明显有利于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2)避免减少心肌的氧供。
血压的变化不应超过术前数值的20虬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之间的压差>55mπιHg0尽量维持MAP和HR的比值>1,体外循环前>1.2。
尤其应避免在心率增快的同时血压下降。
2.其他手术技术闭式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通常的诊断冠心病合并3或4级心绞痛(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发生心绞痛)。
(二)患病人群特征1.年龄60-80岁。
2.男:女2:I o3.发病率常见。
4.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教学
.
14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2动脉导管结扎术麻醉
• 动脉导管的解剖
病理生理
左→右分流,左室负荷↑左室肥厚
左→右分流,体循环血↓左室代偿做 功
•
------左心衰
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 麻醉处理
• 关键是控制降压
• 降压时机 导管过带或结扎
• 降压药物 硝普钠 1~2ug.kg.min
---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
1二尖瓣狭窄
1.2麻醉处理 1.2.1术前充分镇静:吗啡5~10mg东莨菪碱0.3mg 1.2.2力避免心动过速:镇静和减慢心率(艾洛10~20mg) 1.2.3降低肺动脉高压(吸氧纠正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1.2.4保持适当的前负荷 1.2.5体外循环后给予正性肌力药和扩血管药如:
1麻醉前评估
1.4特殊检查 1.4.3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测量射血分数
和瓣膜狭窄程度 1.4.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可诊断复杂的心脏畸形和显示阻塞的冠状血管 1.4.5心血管病人的危险因素:心功能差、心脏扩
大、严重紫绀、肺动脉高压、心室流出道阻塞、 复杂畸形以及瓣膜狭窄程度等
.
8
.
9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 心动过缓 654-2 、异丙肾上腺素
.
17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1病理生理 1.1分流 左向右:房缺、室缺 右向左:法洛四联症 1.2血液混合 肺静脉异位引流 1.3血液阻塞:主、肺动脉狭窄 1.4瓣膜反流:三尖瓣下移
.
18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
心血管手术麻醉简要常规
心血管手术麻醉简要常规一、入室前准备:①麻醉药物:力月西、舒芬太尼、顺苯、丙泊酚。
②辅助药物:乌司他丁、氨甲环酸(OPCABG按需)、长托宁、潘南金、艾贝宁等;>4h体外循环手术和夹层手术备甲强龙20mg/kg。
③心血管药物:单次用药--多巴胺20mg/20ml,麻黄碱30mg/20ml,阿托品1mg/5ml,CaCl2或葡萄糖酸钙2支,去甲肾上腺素40μg/20ml,爱倍2支。
异丙肾上腺素40μg/20ml(瓣膜病和先心病专配)。
去氧肾上腺素400μg/20ml(搭桥按需配)泵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kg×0.03)mg/50ml(搭桥专配)多巴胺(kg×3)mg/50ml(瓣膜病和先心病专配)(爱倍20ml,按需)备注:儿童静注药物浓度酌情降低,泵注药物浓度酌情增加。
④液体输注:外周静脉—胶体液和血制品;中心静脉—晶体液⑤麻醉机、气管插管物品、负压吸引器、监护仪、换能器、动脉穿刺物品等二、入室后:观察患者面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同时连接ECG、SPO2,测无创血压,吸氧,开放静脉。
如有不适症状或生命体征异常应及时处理。
无异常后行动脉穿刺测压。
三、手术结束转运:确保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储备电源充足;备氧气源、呼吸囊和便携监护仪,基本监测SPO2和NIBP/IBP。
适当低潮气量快频率控制呼吸。
四、与心外ICU交接:查看各种管路及通道是否通畅;观察各项循环及呼吸参数5分钟;重点交代术中麻醉特殊情况;做好交接记录,签字。
血管活性药物常规配比泵注药物配比浓度高低的原则:浓度越低,可控性越好;浓度越高,可控性越差,但长时间泵入的液体总量越少,故低体重儿童应适当提高配比浓度。
药物配比浓度应保持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一致性。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kg×3)mg/50m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kg×0.03)mg/50ml 尼卡地平米力农去氧肾上腺素:(kg×0.3)mg/50ml硝普钠(避光) 硝酸甘油:(kg×0.6)mg/50ml可达龙艾司洛尔:600mg/50ml垂体后叶素:0.5u/ml;利多卡因400mg/40ml其它:3%氯化钾:1.5g/50ml中心静脉泵注备注:儿童泵注药物浓度应酌情增加。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四)麻醉处理
l 原则:改善心肌氧供与氧耗之间的平衡
– 氧供:冠脉血流、动脉血中的氧含量
– 氧耗:心室壁张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l 监测:EKG、MAP、CVP、CO、RPP
l 注意的问题:
– 药物选择,不抑制心肌或轻微
– 监测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 防止PaCO2过低,造成冠脉痉挛,要有PETCO2监测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l 危险因素
– 年龄大于75岁 – 女性病人 – 肥胖病人 – 术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 – 术前有充血性心衰 – EF<0.4 – 有室壁瘤 – 左冠主干狭窄>90% – 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后急诊手术 – 再次搭桥术 –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肺、瓣膜疾患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 避免疼痛对循环的影响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四节 直视心内手术的麻醉
一、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1.充血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l 左、右心腔间有缺损或主、肺动脉间有通道的 – ASD、VSD、PDA
l 肺静脉充血或体循环血流受阻 –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 主动脉缩窄 – 主动脉狭窄 – 二尖瓣狭窄 – 三房心 – 阻塞性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 冠状动脉瘘 麻醉应根据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患儿发育状况、肺动脉 高压、有无右心衰决定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l 避免心律失常 l 个别手术由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麻醉时在
血流动力学方面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二 尖瓣狭窄病人应-----l 加强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三节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l 临床上高血压见于两类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又 称 高 血 压 病 (hypertensive disease) 另一类为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称 症状性高血压(symptomatic hypertension) 后者病因明确,可由肾、内分泌、血管、颅脑等 方面的病变引起,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但也需适当 采用对症治疗。麻醉前应明确病人属于哪种类型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危险的评估和处理
或非侵入性检查证明心肌缺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高危患者或非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 ➢ 急性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
四. 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
(一)非心脏手术前冠脉血运重建 IIa类建议:
➢ 适合PCI缓解心脏病症状并要在12月内择期非心脏手 术的患者
(三)心力衰竭
应仔细发现心衰并查明心衰原因 心衰未控制者(S3奔马律,湿罗音,肺水肿)围
术期死亡率15% 应积极利尿及降后负荷,但需防容量不足所致
的低血压 满意控制一周后才手术较理想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四)瓣膜性心脏病:
应明确杂音的意义和来源
严重主动脉狭窄:最危险,择期手术者应行瓣膜置换 或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研究提示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断他汀类治疗后合并心 梗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升高,且缓释剂型较其他他汀 类获益更大。提示应首选半衰期长或缓释剂型。
五.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监护
(一)术中术后监测ST段 IIa(B)类建议:冠心病或拟血管手术患者,
术中术后ST段监测可能有益 IIb(B)类建议:单个或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二)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在术中特别是气管插管后血压可明 升高 1-2级高血压:围术期继续使用降压药,尤其
是β受体阻滞剂 3级高血压:权衡优化降压与推迟手术的利弊。
术中低血压比高血压的围术期心、肾并发症更 高。 ACEI、ARB使用者更需注意低血压可能
二. 非心脏手术术前针 对特定疾病的评估
➢ 置入DES且必须急诊手术而要停用噻吩并吡啶的患者, 不可停用阿司匹林,并尽早恢复使用噻吩并吡啶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麻醉操作步骤和技术
1
人工通气
2
使用呼吸机帮助病患维持适宜的氧气供
应。
3
术后病患管理
4
在恢复室继续监测病患,控制疼痛并评 估麻醉效果。
麻醉诱导
通过药物使病患昏迷并进入无痛觉状态。
麻醉维持
持续监测病患麻醉状态,调整药物剂量 以维持麻醉效果。
麻醉后的护理和监测
术后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控制术后疼痛,提高病患的舒适 度。
麻醉对心血管病人的重要性
麻醉保证手术过程中心血管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减少手术期间心脏的负担和压力。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1 详细评估病患
了解病患的病史、用药和过敏史以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2 监测器材准备
确保麻醉设备和监测器材的完好性和准备就绪。
3 团队沟通和协作
与外科团队和护理人员进行密切合作,确保麻醉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病和手术介绍
心血管手术类型
心脏搭桥术
一种用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手术,通过移植 血管接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心脏移植
将健康的心脏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心血管病 患者的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恢复心脏正常的血液流 动。
心脏修补术
通过缝合或修补病变或受损的心脏组织来恢复 心脏功能。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早期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心血管手术中的麻醉风险和并发症
心脏淤血
由于麻醉过程中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而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
低血压
可能由于药物反应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血压下降。
心律失常
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应 的准备 , 选择合适 的麻 醉方法 、 药物 、 监测及调控措施 , 防术 中心肌 氧供 需失衡和心血 管事件发 生。结果 患者均 术前评估手 术 预
风 险及 手 术 时机 和 麻 醉 方 式 , 有 患 者 术 中无 严 重心 血 管 事 件 或 死 亡 发 生 。结 论 所 方 式 、 效 预 防和 治 疗 术后 并 发 症 等 围手 术 期 处理 对 于 减 少高 龄 合 并 心 血 管病 行 人 工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的 患者 手 术 风 险极 为 重要 。 有
肺 功能测定 , 合并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术前 常规监测 血压和血 糖 水平 , 资料完善 后进行术 前准备 、 估和讨 论 。在 纽约 心脏病 评
协会 ( Y A) 定 的 心 功 能 四级 分 类 法 和 G l n多 因 素 心 脏 N H 制 od ma 危 险 因 素 计 分 的 基 础 上 , 肺 功 能 中 、 度 减 损 也 列 为 相 关 危 险 将 重 因 素 ( 5分 ) 行 评 估 , 评 估 得 分 将 患 者 分 为 高 、 、 危 3 计 进 按 中 低 级 。 本组 高 危 2例 , 中危 1 6例 , 做 出 2 低 5例 。 22 术前 准备 . 吸 烟 患 者 在 首 诊 时 告 知 开 始 禁 烟 , 功 能 监 测 肺 示 中 , 度 减 损 的患 者 均 请 呼 吸 科 会 诊 协 助 处 理 , 血 压 患 者 血 重 高
和奇 静 脉 , 而 出 现相 应 的 循 环 障 碍 表 现 。病 灶 压 迫 喉 返 神 经 可 从
致声 带 麻 痹 , 引起 声 音 嘶 哑 ; 迫 气 管 、 气 管 可 致 呼 吸 道 狭 窄 引 压 支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术后并发症是在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期中可能发生的不良状况或异常反应。
以下是一些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术后疼痛:手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疼痛风险、术中及术后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并定期评估疼痛效果。
2.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并及时处理感染迹象。
3.血栓形成:手术后血栓形成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血栓形成风险、术中和术后积极预防血栓形成、活动和床旁护理等措施。
4.术后伤口愈合障碍:术后伤口愈合障碍包括术后感染、裂开、血肿和瘢痕等。
处理原则包括注意伤口清洁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手术修复等方法。
5.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后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术后意识障碍和呼吸抑制等。
处理原则包括避免过度麻醉、积极处理并发症、合理使用镇静剂和止吐药等。
6.液体和电解质紊乱:手术后的液体和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水电解质平衡状态、术中适时补液和调整电解质平衡、监测尿量和血液检查等。
7.呼吸系统并发症: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肺不张和肺炎等。
处理原则包括术中和术后积极监测呼吸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
8.循环系统并发症: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
处理原则包括监测心血管功能、积极处理心律失常、保持循环稳定和适当的液体管理等。
9.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意识障碍、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处理原则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预防性使用神经保护药物和早期康复训练等。
10.消化系统并发症:手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胃肠道出血和胆汁淤积等。
处理原则包括早期康复饮食、避免并处理肠梗阻和出血、合理使用胃肠道保护药物等。
老年心血管病与胆道疾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1 2例 心 血 管 病 患 者 ,因 麻 醉 选 择 合 理 、管 理 谨 慎 ,通 7
下 降,加之有 害心肌 张 力改变 ,使心 肌收缩 与舒 张功 能下 降, 心 排血 量下 降 。一旦手 术刺激 会 使高血压 更加 增 高,另 外短 时 间快 速和 大量输 液均 可导致 心力 衰竭 , 意水 电解 质平衡 , 注 适 当控 制输 液及 补液速 度 ,以防过 多水 分在 体 内储 留,从而 减轻心 脏 容量负荷 ,防止心衰 。特 别要 防止低 钠 、低钾 与酸 血症 。因 为低 钠与 酸血 症,容 易引起心 脏收 缩无 力 、低血 压 , 甚至心 脏骤 停 :低钾 使心 率加快 ,心肌 易 劳损 ,诱发心 率失 常或 心衰 。 临床 只 要适 当控制输 液量 或及 时酌情 给利 尿剂 , 完 全 可 以预 防其 并发 症 。
维普资讯
中华 临床 医药 2 0 0 2年 第 3卷 第 1 3期 J u n l f o r a Chn s Cl ia Me i n , 0 2, 13, No1 o iee i cl n dc e 2 0 Vo. i .3
・6 5・
老 年 心 血 管 病 与 胆 道 疾 病 围 手 术 期 的麻 醉 处 理
确 保 术 中 术 后 患 者 的 安 全 ’ 。
12 麻 醉方法 .
术前用 药 : 鲁米那 钠 0 1 g 东莨菪硷 0 3 g .m , .m
3 2 选 择麻 醉 药 时 应注 意 慎 用 或 禁用 对 循 环 及心 功 能 抑 制 .
较 强 的药物 年 龄 超 过 7 岁 是 围 术 期 心 脏 并 发 症 的 显 著 的 O
其长期 心 电图 S — T T异 常 或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在 4 % 5 以下 , 紧 急 非 或 必 须 做 的 手 术 外 , 一 般 最 好 不 做 , 我 们 对 此 项 高 危 因 素 者 必 须 慎 用 或 酌 情 联 合 用 药 : 密 切 观 察 B 、P 、 S 0 ,使 P 、R P 2 其 血压 波 动 控制 在 手 术 前 的 2 % 内。 0之 3 3 术 中 力 求 血 流 动 力 学 平稳 由于 心 脏 老 化 ,心 储 备 能 力 .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心血管病人可能存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如高血压、低血压等,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03
心律失常
部分麻醉药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01
心肌抑制
某些麻醉药物可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导致心脏输出量进一步减少。
02
血管张力变化
麻醉药物可引起血管张力变化,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并发症预防
03
高血压病人手术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心肌缺血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过度刺激等。
术前准备
对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进行详细评估,了解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同时,要积极治疗和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
麻醉管理
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同时,要合理调整麻醉深度和呼吸参数,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选择合适麻醉药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抗胆碱能药03CHAPTER
术中麻醉管理与监测
通过脑电图波形变化评估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用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且无痛感。
脑电图监测
实时监测肌肉松弛程度,避免肌松药使用不足或过量,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肌松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麻醉深度及循环系统功能状态,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并发症预防
心律失常病人手术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避免使用加重心律失常的药物等。
06
CHAPTER
心血管病人手术麻醉风险与挑战
麻醉科手术中的紧急情况处理
麻醉科手术中的紧急情况处理在麻醉科手术中,紧急情况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科医生需要具备紧急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知识。
本文将从紧急情况的分类和麻醉科手术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处理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紧急情况的分类麻醉科手术中的紧急情况可分为心血管急症、呼吸道急症、过敏反应等几个大类。
其中,心血管急症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等;呼吸道急症包括气道阻塞、呼吸骤停等;过敏反应主要涉及药物过敏等。
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需要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麻醉科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麻醉科手术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处理1. 心血管急症处理心血管急症是麻醉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麻醉科医生在处理心血管急症时应首先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可以通过给予缺血区域的血流支持、静脉注射快速起效的药物等方式进行。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律,及时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呼吸道急症处理呼吸道急症是麻醉科手术中另一个常见的紧急情况,它常常发生在气道阻塞、呼吸骤停等情况下。
在处理呼吸道急症时,麻醉科医生需要先迅速清除气道阻塞物,再进行人工通气。
为了确保通气质量,医生需熟练掌握肺复张技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3. 过敏反应处理过敏反应是麻醉科手术中不可忽视的紧急情况之一,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
在遇到过敏反应时,麻醉科医生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静脉输液等。
同时,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麻醉科手术中,紧急情况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麻醉科医生需要具备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麻醉科医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病历记录的围手术期与麻醉管理要点
病历记录的围手术期与麻醉管理要点手术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医疗行为,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中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详尽的病历记录,并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的麻醉管理。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病历记录和麻醉管理的要点。
一、围手术期病历记录要点1. 患者基本信息记录在病历记录的开头,应该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
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病史概述在病历记录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概述,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病情进展情况、曾经接受的治疗等。
这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在手术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既往麻醉史记录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麻醉史,包括曾经接受的麻醉方式、麻醉反应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4. 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在围手术期病历记录中,医生需要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调整麻醉剂量。
5. 手术安排记录医生应该详细记录手术的安排,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手术地点等。
这有助于医疗团队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管理要点1. 术前麻醉评估在围手术期,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医生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并按照临床指南和安全规范来使用。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通过使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方法来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麻醉科的心脏手术与心血管麻醉
麻醉科的心脏手术与心血管麻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
而在心脏手术中,麻醉科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在心脏手术与心血管麻醉中的关键作用与挑战。
一、引言心脏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而心脏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心血管麻醉的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麻醉科在心脏手术中的角色不可忽视。
二、心脏手术中的麻醉科2.1 术前评估在进行心脏手术前,麻醉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麻醉史、过敏史等信息的获取。
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麻醉科医生能够对患者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
2.2 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在心脏手术中,麻醉药物的选用十分关键,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麻醉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常见的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在选择药物时,麻醉科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
2.3 监测麻醉深度与生命体征在心脏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通过监测,麻醉科医生能够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2.4 管理术中并发症心脏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术中并发症是麻醉科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术中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血压变化、呼吸抑制等。
麻醉科医生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三、心血管麻醉的挑战与应对3.1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往往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此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常有大量的老年患者。
而老年患者的麻醉风险相对较高,对麻醉科医生的要求也更高。
在处理老年患者时,麻醉科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病情,并进行个性化的麻醉管理。
3.2 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情况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繁多,每种疾病都有其特殊的麻醉管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心血管麻醉处理
心肌缺血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郑斯聚
尽管还有一些其它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静脉瘘)可产生心肌缺血,但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本文以冠心病为代表讨论心肌缺心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其原则也基本适用于其它可产生心肌缺血的心脏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冠心病发病率随之增高.因而,在接受手术的病人中冠心病病人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这类病人围手术期期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而其手术死亡率较一般病人为高,麻醉医师应与外科医师、心脏科医师密切协作,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1、手术前评估和准备
通过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可对病情作出判断,对麻醉和手术风险作出估计。
手术前最常采用的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发现普通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近年研究表明,手术前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运动心电图可提供产生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阈值的信息,得即使运动试验银性也不能保证围手术期不发生缺血,因为除血流动力的影响外,围手术期还有一些可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缺血.
对不能作运动试验的病人,双嘧达莫(潘生丁)-铊闪烁显像检查可确定易发生缺血的心肌部位和范围.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总体心室功能,观察有无瓣膜功能异常和室壁局部活动异常,并间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
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还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对手术风险作出估计.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手术风险一般不大,但下列因素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日常生活活动就可诱发心绞痛.(2)平静心电图持续存在ST段下移和T波改变(3)并存高血压(4)心胸比值>0.55(5)LVEF<0.4(6)有频发性室性过早搏动(早搏),二联律或多源性室性早搏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尤其是4周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以及发作频率增加或(和)持续时间增长的所谓急进型心绞痛者,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危险性增加,而一些用于治疗心梗的措施,如溶栓治疗,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在手术后都是禁忌的.因此,只有急诊手术才可施行,对一般手术应推迟施行,进行内科治疗发,待心绞痛稳定后再手术.肿瘤病人虽非急诊手术,但也不宜延误手术,如果条件允许,可先行PTCA再施行手术.
有心梗病史者手术后易再发生心梗,尤其心梗后3个月内手术者发生率更高.既往主张择期手术应推迟至心梗后6个月(至少3个月)以后施行,只有紧急手术才可在3个月内施行.近年来随着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和PTCA的开展,上述原则已有所改变,对于已行溶栓治疗而获得再通效果者,如果心功能恢复良好,可按一般冠心病病人对待,而不必机械地推迟3~6个月.陈旧性心梗病人具有下列5个危险因素中3个者,围手术期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1)有心绞痛(2)年龄大于70岁(3)同时患糖尿病(4)心电图上有Q波(5)有需治疗的室性早搏.但最近研究表明,无Q波的陈旧性心梗者较有Q波者更易发生再次心梗,因为这类非透壁性心梗病人,其心梗边缘区易于遭受缺血性损害.一支冠脉病变已发生透壁性心梗者,再梗塞的机会小,因为易发生缺血的区域已发生坏死,但这类病人由于环死区的存在,易发生心律失常.
冠心病伴主动脉瓣显著狭窄者或并发心力衰竭者可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酯,应常规应用直至手术日晨,以免因突然停药而导致心肌供氧和耗氧失衡.同时应注意到,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对急性失血和低血容量缺乏心率增快的反应.阿斯匹林和双嘧达莫通常在术前7~10天停用,以免增加手术后出血.
手术日晨适当应用麻醉前用药,以消除焦虑,保持镇静,但要避免抑制循环和呼吸功能.通常以选用咪达唑仑(咪唑安定)最为适宜.对高血压病人,也可选用可乐定.该药除有降压作用外,还有抗焦虑,镇静,抗呕吐,止涎
等作用,但有病窦综合症或传导功能障碍者,禁用此药,以免加重功能障碍.
对于常有心绞痛发作者,手术日晨可给予硝酸甘油贴剂,或于麻醉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必要时可预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2、手术中监测和麻醉处理
为了及时了解心血管功能变化,手术中应做好监测常规监测项目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心电图最好同时监测导联Ⅱ和Ⅴ5,既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又利于发现心肌缺血.改良的双极导联CM5或CB5(正极均置于相当于Ⅴ5的部位,负极前者置于胸骨柄处,后者置于右肩胛中心),兼有导联Ⅱ和Ⅴ5的优点,对于估计手术中出血量大和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应直接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对于冠心病病人,一项重要的监测是了解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是否平衡.目前尚无实用的直接测量方法,通常以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作为反映心肌耗氧量的间接指标,要求不超过12000(收缩压以毫米汞柱计算),但RPP并不能准确反映心肌耗氧量.还可监测平均动脉压(以毫米汞柱计算)与心率比值(PRR)RR>1表示心肌无缺血,PRR<1表示有心肌缺血,但也只是大致估测,如果条件许可,重大手术时最好作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可发现室壁节段性活动异常,对检测心肌缺血较心电图更敏感.
对冠心病病人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预定手术范围和麻醉者的实际经验作出决定.对于手术范围小,精神不易紧张的病人,可以采用局部麻醉,神经丛阻滞或椎管内麻醉,对于手术广泛,创伤性大和精神易紧张的病人,则以采用全身麻醉更为安全.对于上腹部的大手术,有人主张采用全订和硬膜外联合麻醉, 不仅可使麻醉更为平稳,而且可防止冠状动脉痉挛,还可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实施术后镇痛.
施行局部或部位麻醉时,局麻药中不可加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采用全身麻醉时,鉴于现有全麻药中没有一个药物是完全合乎理想的,通常都采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以达到各个药物互相补充和扬长避短的目的.一般是选用效能较弱的静脉麻醉药(如咪达唑仑,羟丁酸钠)使病人意识消失,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产生镇痛,肌松药产生肌肉松弛,必要时辅以强效吸入麻醉药(安氟醚或异氟醚).既往认为异氟醚对冠心病病人可产生窃血现象,但最近的临床研究否定了此观点,而且认为对冠心病病人是有利的.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麻醉方法的选择对冠心病病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麻醉管理,冠心病病人的基本矛盾是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麻醉管理的要点是精心维持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的平衡.既要防止减少心肌供氧量的因素(如低血压,缺氧),更应尽力避免增加心肌需氧量的因素(心率增快,心室容积增加,血压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尤其要避免前两个因素,因为不仅增加需氧量,而且心率增快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容积增加时室壁张力增加,影响心肌灌注,均可导致心肌供血减少.
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是麻醉的关键阶段.麻醉诱导不宜选用抑制心血管功能过重而致血压骤降的药物(如较大剂量硫喷妥钠,异丙酚),也不可应用兴奋心血管功能而致血压剧增的药物(如氯安酮).一般可选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加肌松药静注后气管插管.为防止插管后心率增快,可于诱导前静滴超短效β阻滞药艾司洛尔.如插管后血压增高,可静注尼卡地平.
一旦发生心肌缺血,应及时处理,因为缺血扣即使细胞不死亡,也会发生”顿抑(STUNNI NG)”而致收缩功能减弱.处理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是硝酸甘油,先静脉推注25-50ug,继之以静滴.处理时还应考虑伴随的血流动力改变(1)心率快而血压正常,加用艾司洛尔.(2)心率快而血压高,加深麻醉, 加用艾司洛尔.(3)心率快而血压低,给予去氧肾上腺素.(4)心率正常而血压高,加深麻醉,静注尼卡地平.(5)心率正常而血压低,减浅麻醉,静滴去氧肾上腺素,待血压正常后再给予硝酸甘油.(6)心率慢而血压低,减浅麻醉,静注麻黄碱和阿托品,待血压正常后给予硝酸甘油.
对于术中的心律失常,先消除诱因,如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低钾血症,再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详见本期有关文章.
3.手术后处理
手术后处理是的术中处理的继续.冠心病病人手术后心脏情况并不能改善,而且由于手术创伤的打击还可能加重.因此,重点仍是防治心肌缺血,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手术后心梗一般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在术后3天内发生最多,故在此期间仍应加强监测,包括心电图和SPO2.
手术后苏醒期也如诱导期一样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要密切观察.拔除气管导管时也应采取插管时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措施.
手术后处理的要点仍是防止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失衡.通过留置的硬膜外导管或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消除疼痛,以避免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充分给氧,预防肺并发症.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脱水和低钾血症.避免高热和寒战造成耗氧量增加.防止低血容量和其它原因所致的低血压.一旦发生,应针对原因及时予以纠正.防止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可采取手术中相同的措施.
手术后心梗的症状常不明显,约21%-37%为无痛型.当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呼吸困难,紫绀,心律失常或心衰征象时,均应警惕发生心梗的可能性,立即作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以便及时作出诊断, 予以正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