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经验与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经验与思考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需要记住教材中的知识点即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实用性和拓展性。
精品课程建设及实施这一概念便因此产生,并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一、精品课程要素精品课程不是靠简单的更新教学材料或加入新的科目就可以建立的。
它需要富有情感力、深度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领域内专家的专业指导、并在不断试错和反馈的过程中,持续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以下三个要素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注重将学生、教学以及教材这三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者应该将课程设计为一系列流畅、融合的学习项目,从而帮助学生轻松追踪课程进度,并且可以逐渐从基础阶段到较复杂的学习阶段。
2. 教师获取的支持实现精品课程的目标需要工具、技能和资源。
精品课程建设聘请领域内的专家来为课程提供指导,通过对课程进行不断地反馈和修改,以达到课程的最佳效果。
3. 教学评估和反馈现代教育不再是被动的传授,而是一种主动的、双向的互动和沟通。
课程设计者需要收集学生、教师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
二、精品课程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望文生义,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非常注重“精”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制订的课程必须独具匠心和创意,不考验学生的记忆技巧和单纯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并通过学习激发出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2. 激发学习热情教育环境、教学和教师精神才是一扇窗户,能够吸引学生进进出出。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注重的是优秀教育环境的培育、课程的优化和老师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找到学习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立在创造性、独特性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玩转实际问题,变得更有创造力。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精品课程的含义、特征、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精品课程问题措施一、精品课程的含义与特征精品课程是指经过长期精心打造而成的,教学水平高、特色突出的优质品牌课程。
它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精品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水平高。
即教学水平应达到“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效果。
髙水平是精品课程的主体,是基础条件。
2、有特色。
特色是精品课程区别于其他同类课程精华之经典概括,也是精品课程的灵魂,是作为精品课程的必备的充分条件,而且要求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始终。
3、可示范。
精品课程必须是优质的,在同类课程建设中,它处于领先地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被社会认可。
另外,精品课程的示范性,还在于广泛的适应性,其精华所在,并非某些具体做法,而是精心凝练、提升而成的课程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是精品课程的基本品格。
4、能推广。
精品课程必须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起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为便于推广,精品课程一般应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而且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共享平台。
这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直接目的。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塑造髙素质的教学团队再好的课程没有优秀的教师来传授,它也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因此精品课程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強、教学特色鲜明,教学团队责任心強、团结协作精神好、人员结构合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2、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课程内容设计必须知识结构合理、注重学科交叉、引入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及教改教研成果,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解与体会
Abta tE tbi i a o a— vl o —u i ore ni p r n cmpn n e“ uly r et f sr c: s lhn n t nl ee t q a t cuss s o a t o o et f h Q a t P o c”o a s g i l p l y ia m t ot i j
有 了质 的 飞越 。本 文通 过对 国家精 品课 程 内涵的理 解 , 结合 我校 的成 功 经验 , 出了高校精 品课 程 建设 提
的几点 体会 。
关键 词 : 国家精 品课 程 建设 ; 资培养 ; 学 内容 师 教
中图分 类号 :6 2 0 G 4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7 9 2 1 )4— 6 1— 10 2 6 ( 0 0 0 0 5 0 4
西 北 医学教 育 21 年 8 第 1 卷 第 4 00 月 8 期
NRHET EI L DC ̄ N 20 v18 o OTW SMD A UA O Ag 0 。1 . C E . 1 . N4
对 国家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理 解 与 体 会
叶 晓 龙 , 满 江 谢
20 09年 , 四军 医 大学 又 有 《 验 诊 断 学 》 《口 第 实 与 腔解剖 生理 学》 2门课 人选 国家 精 品课 程 , 得我 校 国 使
家精 品课程 已达 到 5门 , 在 了军 医大 学 的前 列 。 自 走 从 20 0 3年教 育部决 定 在全 国高 等 学校 中启 动 高 等 学 校教学 质量 与教 学 改革 工 程精 品课 程 建 设 工 作 以来 , 第 四军 医 大学不 断完 善和优 化 教学资 源 , 教 学 内容 、 在 教师 队伍 、 教学设 计 、 学 手段 、 学 管理 与 教 学 效果 教 教 等各方 面 有 了质 的 飞 越 。特 别 是 我 校 “ 施 精 品 战 实
关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还有 课程 论文 、 辩 、 机对话 、 堂 表现 、 答 人 课 实 化 。尤其像血液 的流 动 、 心脏瓣膜 的开闭 、 肌肉的 收缩 等均无 法 试与 口试相结 合 , 等等 通过大侔标本来演示 这 一过程 , 改变解 剖学 实验 的这 种局 限 际操 怍, 要 时于护 学 科专业 人体解 剖学教学改 革的探 索与实践 还 性, 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 , 把解剖学 的形态变化 具体 、 形象 、 动 我们将 以实现护理教 育的现代 化 , 培养“ 识 、 知 能 态地展 示给学 生 , 使尸体 标本 与 i维 动画及有 关 护理操 作技 术 处于萌芽 阶段 , 索质” 并重 的商素质护 理 人才 为宗 旨, 不断 地促进 教学 改革 , 的视频 有机结 合 , 将解剖学 实验室变成能看 、 听 、 能 能动 , 与静 动
2 0 , l 1 ) l 3 一 l3 . 0 5 2 f 4 : 9 1 0 2
[] 杨憬武 . 3 张志钾 , 水林 , .人体形念学》 孙 等 《 网络教 学中护生 实践能
力及创 折精神 培 养 的研 究 l . 理 研 究 , 0 4 1 ( A) 18 J 护 2 0 , 8 9 : 5 8—
18 5 9.
作者 简介: 倪秀片( 95 , , 17 一) 女 江珏省 句 人 , 础部 副 土任 , 基 辨帅 :6 3 9 哈尔 滨 科 大学 夫 13 1, 吠
还包括对基础理论进行融会 贯通后提 出『题 、 订 分析 问题 、 J 解决 问 题的综合能力 。可 以采 用无标 准答 案 试题 , 着重 考核 学 牛的思 维方法 , 考思路 、 考见解 。总之 , 试 内容 以学q 的 个性 发展 为 考 t m发点 , 充分 考虑个性特 长的发 挥 , 给予 较 大的选 择 问 , 引导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2.构建研究型教学新模式
将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讲授型教学向研究型 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通过课堂教学、撰写科技综述小论文、讨论 课、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和项目训练,以知识 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 式方法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设置设计型与研究型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学 和查阅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 搭接实验装置,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 象,发现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 相应对策,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答辩。 项目训练(Project)
通过设置场景和人机交互,调动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进程,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发挥多种媒体的综合优势,介绍学 科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培养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是工程教育的核心。
二、课程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 核心
课程内涵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评价 体系的建立,它们构成了精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
二、课程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1.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构建研究型教学新模式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1.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 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 径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师资队 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1.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 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证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问题思考
精 品课程建设 的 内涵 与问题思考
刘德华 , 刘志森
( 长 江大学 石 油工 程学 院 ,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3 )
摘要 : 随着教 育信息化的发展 , 国家精 品课程在我 国高校得到 了快速发展。本文对精品课程建设的 目的、 内容要求 进行分析解剖 , 针对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 中存在的 问题展 开分析 , 阐述 了 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 提 出几点建议 , 以期 能够为 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如何建好精品课程和提 高精 品课程推 广应 用和辐射效果的途径进行探讨 。
各 国高校以及教育组织纷纷效仿,以各种形式在教育资源 开放与共享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这对提高大学水平有重要 作用。我国2 0 0 3 年 以来已建立 1 4 4 4 6 1 ' ] 校级 、 省级和国家级 的精品课程 , 已经有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但是 , 精品课 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建设好并提高精品课程推广 辐射使用效果 , 对今后精品课程发展有重要启迪作用。
导员 由于受到内外部 的双重压力 , 从而使 自己的工作负荷 较大 , 而安全感相对低一些 ; 学历对职业压力是有着一定 的催化作用的, 因为学历越高者面临的科研 以及其他工作 压力较大, 致使工作压力较大。而从总体上的经济 收入职 业压力的影响来看 , 中等收入的辅导员在所有方面都显示 出了较大 的压力 , 超过 了其收入层次 , 从而导致 了较大的 压力表现。
质量 和教学改革工程” 的重大举措 , 从2 0 0 3 年开始实施建 立 以来 , 已经形成国家 、 省级和校级的3 级精 品课程建设体 系,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推出对整体提高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 、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起到重要作用。1 9 9 9 年, 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提出了“ 开放式课程项 目” ( O p e n C o u r s e Wa r e , 简称 0 c w) 的概念 , 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无偿提供世界级 的优秀 课程资源。 此举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日本、 法国、 英国等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后阐释了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高校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这一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许多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升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反思。
一、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一)强化了高校教学的中心地位高校,无论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科研型大学,只要是学校就要以培养学生为己任,而培养学生的最重要的渠道无疑是教学。
但是,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一度成为高校比较普遍的现象。
有关数据表明,在教育部所属的高校中,有1/3的教授和l/5的副教授没有承担相应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其中几所高校竞有70%的教授、副教授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
在高校教师评职晋级的考核标准中,原则上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多靠主观判断,而科研成果却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在这样的考核标准引导下,教授尤其是名教授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以致出现了所谓“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学”的说法。
强化精品课程建设,很多高校将“是否是精品课程”作为教师评职晋级的一个砝码,尤其是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激发了教师对课程建设的热情,将那些陷在科研课题里面、忽视课堂教学的骨干教师拔出来走上本科课堂的讲台,大师、名师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交流,传道解惑,使学生受益匪浅。
这样,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教学逐渐回归到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二)改善了一批课程的教学条件由于对精品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各省教育部门及各高校都加大了投资力度,添置或更新教学设备,使一大批课程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培养了一批名师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个人的工作,一门课程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包括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但每门课程都要有一个学科带头人,而且更注重后续师资力量的培养。
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陈金 江
模 跃 居 t 界 第 一 位 ,高 等 教 育 毛入 学 率从 98 H = .%提 高 到
1 %,高 等教 育 从 精 英 教育 阶段 进 入 到 了 大众 化 教 育 阶 7
科大 类 和不 同学 校类 型 ,并 逐 步 实 现 了优 质 教 学 资 源 的 全 国 网上 共享 在 此 背景 下 , 推进 国家精 品课 程建 设 进 对
程 建设 的成果 , 精 品课程 建设 , 推进 本期 我们邀 请 并专访 了几位 参与 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教 育 管理部 门、 学校与 企 业相 关
负责人 , 从教 学 资源 建设 管理 模 式 、 资培训 、 师 校企 合作 等 不 同方 面 对精 品课 程 的建设 进行 交流与探 讨 , 下期将 对 国 家、 省级 以及 学校 的精品课 程 网络 共享 平 台建设 , 行专 题研 究 , 进 欢迎 广 大读 者积极 参 与。
维普资讯
精品课程建设
《 国教 育信息化》编辑部 : i o.d . 中 ms e eu e @m n
编者按 : 国 家精 品课 程 ” “ 建设 项 目是 “ 高等 学校教 学质量 与教 学改革 工程 实施的 重要 举措 之 一 , ’ 在推 动优 质课 程和 资 源建设 , 实现优 质教 学资 源共 享 , 促进 高等教 育协 调发 展 等 方面发 挥 了积 极 的作 用 。为 了更好 地展 示精 品课
否 达 到 了国家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 目的 、实施 办法 与步 骤 是 否保 证 了 目的 的实现 ,将 会使 我们 更 好 地 开展 国家 精 品
课 程 项 目的 建 设
一
是 师 资 短缺 , 1 9 从 9 8年 到 2 0 0 3年 , 然我 国高 校 的专 任 虽
从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体会谈课程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 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 改成果。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 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 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二 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
一)概况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的资源,需要 建设公共课程平台,将各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 源共享课程。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 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高厅[2012]2号),开始实施将国家精品课程转 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工作。
拓展资源:练习册、习题册、同步辅导、解题 指南、试题及评分标准库、名词检索系统、教学成 果展示……
我校在爱课网上的高等数学资源真实展示了我校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实际教学的水平。
上线后敬请大家上网选择性查阅、观看并指导 !
三 集成创新课程的一些初级想法
一) 课程建设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课程的教学和学 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中! 我们很多老师由于很少参加教学会议,还在 按照传统的方式埋头上课和做教学研究,完全不了 解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但我们校长、 院长和系主任们可不能不去了解、研究,否则,必 将被时代淘汰! 近年来国外大规模免费上网公开课(MOOC) 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2012年被称为美国MOOC年。 全球上网通过MOOC学习的人数急剧扩张。
2012年第一批申报,在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 已批准建设立项的资源共享课程1011门(不含教师 教育和网络教育),其中本科课程675门,高职课 程336门;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摘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是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形成了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示范性课程。
为保证我国精品课程稳步发展,本文简要阐释了课程建设及运用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精品课程稳步发展内容改革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开放和共享”的精神,旨在建设一批集合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精品课程的特点是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精品课程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这无疑会推动高校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2003年以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已经颇具规模,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8·第十七期(总第38期)高等教育研究动态·2·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为两期,第一期1500门,第二期3000门,截至2007年,已建设1678门,其中本科1270门,专科408门。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选拔一批高质量的课程,实现资源的共享。
截至2008年,国家精品课数量已达1678门,但离“高质、共享”的初衷尚有较大距离。
主要表现为:1.高校中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申报成功之后,普遍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基本上还是申报时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部分教学内容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一些精品课程质量相对下降,已经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因此点击率低,几乎无人问津。
2.资源共享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教育部已经连续3年发文件,要求精品课程网站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精品课程无法自由访问。
此外,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单位担忧发生知识产权、版权的问题,当申报成功之后,立即拆掉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使得进入名义上的精品课程网站之后,未能访问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教师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达到的效果还只能是浏览许多优秀资源而已,不能马上为他建自己课程网站所用。
主要原因有:(1)精品课程建设的结构化程度不高,内容覆盖度不足,还不能为各层次学校、各类专业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2)资源的颗粒度太大,不能提取精品课程中的小颗粒度资源,重构一个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课程网站。
(3)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共平台,以支持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内容。
4.精品课程经费支持不足。
如2004年的精品课程经费每门仅30000元。
拍摄课堂录像价格是600元/小时,30000元仅够支付录像之用。
持续建设困难还由于相当部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拨,无省拨,学校经费支持也很少;国家一次性下拨,有的已经用完,今后建设将无经费支持。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王昆欣)
不当之处,谨kx@
适度的趣味性
一个案例:《市场营销》 栏目设置 专有栏目:以章划分 公共栏目:不分章节
专有栏目:
学习指南 答疑解惑 自我检测 视频课堂
公共栏目:
焦点话题
案例擂台
资料室
交流馆
模拟测试
工具箱 趣味营销 教师园地 教学辅导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了解规则 掌握方法 充分准备 做好网站 保证畅通
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自我元素”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王昆欣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10年4月1日
主要的话题: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何谓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
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具
有影响力、示范性 精品课程就是:通过建设精品课程的导向, 促 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 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 精品课程就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对于推进 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
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 点的示范性课程。 通过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全国范围内 的高等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深化高等教育的 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改革,提升我国高 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途经:
1、经省教育厅评选的省级精品课程中 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2、经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推荐 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旅游类2006~2010年的配额(30+3)门
年份 2006年 入选门数 4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4 8
4
余额
10+3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
对 精 品 课 程 的 理 解
1 .精品课 程应该定位于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 ,符合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和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进 步 的 需 要 , 够 促 进 学 生 的 能 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 应该集科学 性 、先 进 性 、教 育 性 、 整 体 性 、 有 效 性 和 示 范 性 于 一 身 。 2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是 一个 统 一 的 整 体 。 首 先 ,精 品 课 程 包括 了教师 、 学生、教材、教学技 术手段、教学制度等 要素。 因 此 ,精 品课 程就 不单 指教 材 或 书本 ,也 不 单 指 教 师 ,更 不 单 指 教 学 技 术 手 段 。在 考 虑 精 品 课 程 建 没 时 , 须 要 有 整 体 必 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 。 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 质 量 的 教 材 ,而 不 同 时 考 虑 教师 教 育 ,不 同 时 提 高 教 师 的 素 质, 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建 设 就 收 不 到 应 有 的效 果 。其 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也 不 单 指 高 校 教 学 计 划 内 的课 程 ,还 包 括 学 校 非 正 式 、非 正 规 的 课 程 ,即 潜在课程。因此 ,精 品课程建 设要树立大课程意 识。 3 .精 品课程是分层次 、多样 化的。水平层次上看 ,重 点大学、 一般大 学、 高职 高专也都有 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 , 所以应 该存 在不 同层 次的精 品课程序列 。 精品课 程不是高水 平 重点大学 的专利 , 门高水平 重点大学 的精 品课程 ,是适 一 合 其 高 水平 重 点 大学 教学 需要 的标 准 , 若将 之机 械 地 搬 到 一 般 大学 或高职高专层 次,很难 称其为 “ 精品课程 ” ,反之 也 如此 。一 个 高 水平 教师 与学 生群 体 使 用 的 教材 ,挪 到 较 低 水 平 的教师和学生群体 中, 可失去了精品的示 范指 导性 和适用 性。 各个学校师资力量 、 学生素质 、 培养 目标等都各不相 同, 在精 品课课程建设 中应该实事求是 , 量力而行 ,既不 要盲 目 攀 比,急功近 利,也不 能妄 自菲薄,毫无 作为 。精品课程 是 长期教育教学实践 中形成 的, 是哪个人 自封 的, 不是外 不 也 部 力 量 强加 的 ,因 此 ,必 须坚 持 长 期 的 自我 建 设 原 则 ,不人 为拔高 、不人 为干涉 ,要 自然成 熟。另一方面 ,要给 予政 策 和经济等各方面条件支持 , 加快其成长成熟 的步伐 , 能通 才 过精 品课建设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的。 二 、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理解 1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支撑 。如 何 将 学 校 教 书 育 人 的 理 念 贯 穿 在 课 程 教 学 的 各 个 环 节 中 , 课 使 程 的灵 魂 具 有 时 代 的 气 息 , 变 教 师 的教 学 理 念 是至 关重 要 改 的 ,也是课程 建设的核心支撑。首先 ,教师应 改变在课程面 前具有过度权威 、课程留给学生空间太小的现状。其 次,应 革 除 过 去 将 实 验 ( 践 环 节 ) 作 为 理 论 课 附 庸 的 旧观 念 。要 实 课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 2 .教 师队伍 的实力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条件 。精 品 课程建设要与培养名师相结合 。 教师是构成教育条件 的首要 资 源 , 师 便 是 优 质 资 源 。 师 队伍 是 否 具 有 一 流 水 平 是精 名 教 品课程建设的根本。 课程尤其是精 品课程 的建设是 需要一 定 积 累 与 沉 淀 的 , 力 雄 厚 且 相 对 平 衡 、团结 协 作 的师 资 队伍 实 是不可缺少的。 3 .教 学体 系的构架 是精品课程建设 的关键 内容 。课程 体系与教学 内容改革是课程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 也是 课程建设的关键 内容 。明确不 同时期 、 同阶段课程体系与 不 教学 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 , 是将人才培养 目标与人才培养模
论文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
在这个理念中,始终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贯彻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如果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环节,不仅让专业建设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使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的分析1.所谓“课程”即:(1)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2)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3)某学科的教学进程;(4)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所谓“精品”,即最精美的物品,即优中之优的物品或事物。
2.“课”和“课程”其意义是不同的,“课”是指(1)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2)在规定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3)指一门或一类课程,如语文课和数学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也指教材组成的数量单位,如一学期语文教材分为若干课。
因此,所谓“课”应该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
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最精美的、最优秀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计划、内容、结构、进程安排和教学实施过程。
“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
资料:教育部计划在二〇〇三年到二〇〇七年建设一千五百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吴启迪表示,目前中国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对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3)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样板,带动了一大批课程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探索、在建设。无疑,整体提高了课程的平均水平和质量。
此外,在教材建设中应强调建设电子教材,将多媒体元素融于网络教材中。提出精品课程的教材体系必须包含理论教材、辅助教材、实践教材等,注重教材体系化建设。开发适应高职高专实践教学需要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教材应有综合性、实用性、延展性、灵活性等特色。一方面,实训教材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不能偏深、偏难;另一方面,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同时要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地编写到教材中去,把不合时宜的内容删除。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精品课程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具有撞击作用
传统的教学理念把知识当成定论,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学和练的统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但是知识是灵活的,不是教条,学习也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具有撞击作用。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从教学理念上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实践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课程成绩评定采取校内成绩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际操作能力。
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
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2021年5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向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自此,由国家教育部主导的精品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大幕。
2021年以来,由国家教育部主导、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广泛参与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到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在这九年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各个高校积极争取,也使得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即将进入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由原有的精品课程改变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更加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显示意义。
教育部的这一次改革其实酝酿已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改革试点,与其说是一次改革,不如说是一个深化或者叫转型升级,十年的精品课程发展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共享,教育教学成果更加易于传递。
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大力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
精品资源共享,这本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以此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来,实际上是网络由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这一举措更大地降低了教育教学成本,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充分。
让教有所长,学有所用变得更加真实有效。
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条件与建设内容1.申报条件。
推荐2021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须按照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求,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及时反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科技发展成果,课程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得到广大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实用性强,适合网络公开传播共享;课程建设机制科学合理,保证课程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建设与更新。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3) 关于学习: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 构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熊蕊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1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和资源情况 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Contents 3 我校各类课程平台建设情况 4 需求与思考
2
“本科教学工程”中: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将以质 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
网上视频课堂
交互式Flash课件
动态电子教材 纸质教材
掌握重点和难点
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全面掌握基本内容 达到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的相互关联 提升思维能力
实现 从知识积累
视频 课堂
交互式 自习教室
动态电子教材
纸质教材
到 思维能力培养
33
网络教学——学习的多过程指导和督学
34
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我们还在探 讨和试验中。。。
对教师有利的部分:大纲、 课件。(利弊-)
对学生有利的部分:习题解 答、试题解答。(利弊-)
授课视频的效果-(不好,除 了评审专家几乎没有人看)
学生自主学习最需要的“在 线答疑-(互动性差,不如聊 天系统)
习题解答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作者:吴爱华邹永松陈金江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年第07期编者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展示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本期我们邀请并专访了几位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从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不同方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下期将对国家、省级以及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多的历程,其总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覆盖了所有学科大类和不同学校类型,并逐步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全国网上共享。
在此背景下,对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全面回顾,去追问为什么要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否达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实施办法与步骤是否保证了目的的实现,将会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
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及其内涵2003年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主要背景是:第一,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用什么来培养人,而现代大学的理念就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可以说,人才培养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和大学的中心问题,该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知识创造,而如何将创造出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服务于社会,这便是课程所固有的使命。
因为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体现、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质量水平及其评价的标准,而且课程的内容又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证,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抓住了课程问题就是抓住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纲”,提纲可以挈领。
第二,高等教育领域中优质教学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998年至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从116万人增长到425万人,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由850多万人提高到1900余万人,高等教育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17%,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因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更严重的是师资短缺,从1998年到2003年,虽然我国高校的专任教师人数从40.73万增长到72.47万,增长幅度超过77.9%,但这仍然不够,师生比达到1∶26.2。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高等教育的质量生命线、保障教育质量能同教育规模增长保持相应的水平就成了关键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外,当务之急的突破口在于如何有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全国的广大师生创设一个教学和学习的网络平台,尤其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氛围。
此外,由于重点大学和一般院校、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发展的不平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以及大师级教师授课总能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包括做人做事等方面的影响。
于是,自2003年起,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解决高校教学工作中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学水平普遍提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007年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06-2010年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在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规模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3%的情势下,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更是意义深远重大。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全国示范性课程,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实施。
本科课程以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为主,适当增加量大面广的专业课,高职高专课程要体现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特色。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调动地方和高校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建立各门类、各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引导高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实现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料全部上网,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推动高等学校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全面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可以说,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办大事,既抓住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纲,也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应用情况1.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精品课程建设五年来,已累计评审出国家精品课程1798门,其中本科课程1275门、高职高专课程414门、网络教育课程4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91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西藏外)的456所高校。
国家精品课程的产生遵循二级学科小同行评议、分类指导(向地方院校适当倾斜)、优先鼓励不同课程入选、保护小学科等原则,逐步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课程体系。
按照分类体系,已评选产生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全部覆盖了本科的13个一级学科门类(11个学科加文化素质教育类和两课类),70个二级学科,课程分布情况为:哲学12门,经济学50门,法学45门,教育学40门,文学109门,历史学22门,理学243门,工学397门,农学77门,医学135门,管理学101门,文化素质类课程22门,“两课”类课程22门。
据粗略估算,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累计带动起1万门以上的省级精品课程和数量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各门类、各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此外,教育部积极开拓精品课程建设的新领域,推动校企合作,将行业部门的最新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完成了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评选出63门课程并给予支持;完成了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评选出40门课程并给予支持;完成了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选出27门课程并给予支持;完成了教育部—Sun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选出10门课程并给予支持。
2.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情况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初显成效。
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公布了已评出的国家精品课程网址和课程资料,该网站目前日均点击量超过了20万次。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系统”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截至目前,《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规范》已初步完成。
共享服务信息平台集信息发布、课程展示、课程检索、网络搜索、课程评价、网格技术应用以及流媒体服务于一体,一期目标已经完成,全部功能预计在2010年完成。
现在,1200多门国家精品课程和2000多门OCW课程已经可以在网上展示。
除了国家层面的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外,北京、河北、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等省市先后建立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专题网站。
很多高校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门户网站(挂放在学校网站首页),将本校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集中,供全校师生查阅和浏览,并立专项课题从经费上给予支持,来研究精品课程共享机制和研发共享平台。
为了促进国家精品课程的开放共享,教育部每年还组织开展各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高级研修班和培训班,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思路、方法和经验,促进高校教师来建设与应用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全国师资网络培训中心,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推广培训,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务处负责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鼓励高校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组织编辑出版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料汇报》,宣传和推广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组织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年度检查,将网站是否连通、内容是否更新、课堂录像是否全程上网等作为重要检查内容,逐步在技术上进行远程监控,并将最后结果同各个省市的分配名额挂钩;组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国家精品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3.国家精品课程应用的效果现有的国家精品课程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网络共享、形式和内容融合等特征,能较好体现不同学科的特点,代表不同学科的总体水平,能为使用者提供形神兼备的丰富教学资源,能使高校、教师、学生、社会受益。
高校受用。
国家精品课程作为示范性课程,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在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下,加之一定的激励机制,也希望自己的课程能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于是投入较多精力开展教学改革,组建教学团队,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打破了唯科学研究至上的局面。
这增强了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高校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对教学工作倾斜,比如把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学校的教学改革重要课题,予以重点支持,以此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前期基础,很好地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授上讲台及讲好课。
就整个学校层面而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有助于教学中心地位的日渐形成。
教师受用。
上好每一堂课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一个高校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要经历收集资料、备课、预演、上课、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
国家精品课程可以为每一个学科的教师上好一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提供示范,教学资源任由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
因此,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就会参考本门相近的国家精品课程。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与应用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教师最希望参考的资源依次是课件、教案、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授课录像、考试与测验、参考文献目录等。
这为大学教师师范性的养成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对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而言,通过资助学术交流、组织听评课互动、安排相关研究课题的方式,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对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青年教师而言,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研读课程网站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反思和比较,对其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和师范性的养成不无裨益。
学生受用。
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各种渠道已逐渐为高校学生所知晓,学生访问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站,出于个人兴趣、任课教师推荐、选课参考等动机。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与应用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学生最希望得到的课程资源依次是讲稿、习题、课外推荐书目、教学录像、课程大纲等,他们利用最多的是文档,更多地愿意采取下载至本地硬盘使用或在线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