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萍乡市芦溪中学吴学琪【三维学习目标】1.明确区位及区位选择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4.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5.培养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重点难点】1. 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含义。

2. 明确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3. 结合案例进行综合运用,提升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运用新闻事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生产,明白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导入课堂;然后以课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农业景观图为例,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通过教材中的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和对农业区位选择实质的理解。

最后,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享受思考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以课文案例引导学生学生理解、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比较,理解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有不同的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运用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学知识中解放出来,提升学习能力,更新学习理念。

【教材板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展示:2011年4月时节,正是北方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可是丰收的蔬菜却未能给菜农带来半点喜悦心情。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条件。

【新知导学】一、相关概念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合作探究】探究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中等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在A、B、C、D、E五处安排甘蔗、荔枝、乳牛、花卉、渔业五种农业类型,如何合理的选择区位并说明理由。

A地_____ __理由:__________ __B地___ ____理由:___________C地_____ __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D地____ ___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E地____ ___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说出下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上海城郊的乳牛、蔬菜、花卉业:______________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_____________;江南丘陵的茶叶:_____________;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____________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_;海南天然橡胶、珠三角三季稻:_____________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_________;冬季海南的瓜果蔬菜被端上北京市民的饭桌_______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____________:分析农业生产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年总日照时数为2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均温11.4℃,年均降水量为58.6毫米。

近年来和硕县开始实施“减白增红”策略,即减少棉花播种面积,增加西红柿、辣椒等红色农业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材料二:新疆和硕县农民马玉民种了十多年棉花,他也许没有想到,原来怎么种植,棉花亩产量也只能达到150公斤左右,可是近两年,他的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实施了滴灌……(1)试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 / 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农业与_______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__________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地形、______、水源等,比较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 在______、社会、______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_____、经营方式、____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土地的结果。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重点难点探究突破探究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发展变化 自 然 因 素气候 (光照、热量(温差)、降水)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水田、旱地、灌溉农业)主要受降水影响。

年降水量小于250mm 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地形 (类型、高度、坡度、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漂洋过海卖山葵的视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并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三代人买草莓的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东西,就是这个,同学们猜下是什么?生:猜并且品尝,确定是芥末。

师:芥末是食用生鱼片这种美食必不可少的调料,但是大家知道芥末是由什么制成的吗?芥末的主要原料就是山葵,而且因为山葵不仅可以去除生鱼片的腥味,还能杀死生鱼片中的寄生虫,所以在日本的市场需求巨大。

那山葵是不是在哪里都可以种植呢?(不是)那它可以在哪种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2【讲授】一、引导自悟,合作学习-----农业区位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评论 .【教师】观看一段视频,思考:山葵在哪种植?为什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云南保山市,有合适山葵生长的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系统的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无论阐释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居住在城市,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都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统的认识。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六个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素》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a)如何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b)在农业发展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c)针对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讨论结束后,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不少于500字。
5.观察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实地考察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观察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民、农村等问题关注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区位问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选择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3.提出问题:什么是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什么是农业?
(2)什么是“农业区位”?
转承:农业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之分,而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读图分析】
课件出示图3.3
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
(1)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2)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思路,利用身边的典型农业生产活动为题材,培养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操作电子白板总结并完成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
高考追踪
课件展示试题
个别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
白板展示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分享各小组搜集的有关红寺堡葡萄生产的资料
解读学习目标
联系学生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自学探究】
课件出示不同农业景观图。
读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景观不同的原因并对比两地的差异;思考:
充分发挥powrepiont 的功能,制作可行性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展示各种地图和材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1、多媒体播放视频:
《中国推介》—红寺堡葡萄酒企业
在葡萄酒行业,素有“三分靠工艺,七分靠原料”之说。红寺堡区能酿出香甜可口的葡萄酒与该地区能生产出优质的原料是分不开的,为什么红寺堡的葡萄味美质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b.请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c.结合家乡实际,谈谈你对农业区位选择优化的看法和建议。
3.情感态度:学生对农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可能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2.地图分析作业:提供一份含有农业区域及相关信息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具,识别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同时,简要说明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作业:选取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区位因素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启示。
3.互动讨论:用时约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学生观点。
4.技能训练与实践操作:用时约25分钟,让学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农业区位选择问题,提高操作技能。
5.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用时约20分钟,小组合作探讨家乡或身边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分享成果。
6.课堂小结:用时约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
3.各个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4.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设计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案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区位因素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较快2.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重难讲解】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照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热量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降水量>800mm水田农业,400mm~800mm旱作农业,200mm~400mm畜牧业地形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土壤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植大豆水源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知识拓展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6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6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农业的区位,另一部分是案例:地中海农业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本节内容主要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把教材第一节的案例放到后面农业地域再进行讲授。

农业区位这一节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

但同时,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3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3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3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学案【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把握阻碍农业区位的要紧因素及其变化。

2.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缘故和主导因素。

一、教材P43活动点拨: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假如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潮湿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专门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适宜进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适宜进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显现洪涝灾难,因此适宜进展鱼塘养鱼业。

由此可见,地势条件是那个地点立体农业模式的主导阻碍因素。

3.一样来说,受市场价格阻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步递增的。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鲜花消费需求增大。

同时,该地区紧邻港澳台,市场需求量大,便于出口。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受市场、价格阻碍外,改革开放政策也是要紧因素之一。

二、教材P44活动点拨:1.(1)随着欧洲工业化、都市化的进展,逐步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进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难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阻碍越来越大。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

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靠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能够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据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第一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要紧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要紧用途等,然后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专门是市场与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要素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要素。

2.理解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及合理改造举措。

3.运用图文信息资料,剖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4.建立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及正确的人地观点。

重难点运用图文信息资料,剖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教课重点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要素:地形、天气(热量、、光照)、、土壤2. 社会经济要素:市场、、科技、劳力、政策、工业基础二、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1.自然要素相对,市场、交通和对农业的影响加大。

.需求,常常决定农业生产种类与规模。

2.对自然要素的改造大棚温室:增添热量培养良种:扩大栽种范围如:耐寒品种将栽种区向高纬推动耐旱品种可减少水分限制浇灌设备:增补水源建设梯田:改造地形三、地区农业的主导要素(一)城郊 ()农业:城市郊区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

兼有农事体验、教育休闲等功能1.产品:蔬菜、花卉、肉蛋奶2.主导要素:市场3.原由:鲜活农产品保鲜运输要求高,城市需求量大(二)绿洲农业:干旱沙漠地域有水源浇灌的浇灌农业。

1.主导要素:。

2.作物:小麦、棉花、瓜果。

散布:干旱沙漠地域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如我国西北。

(三)河谷农业 :在高峰高原河谷地域发展的栽种业。

1.主导要素:。

2.散布:高峰高原的河谷地域,如雅鲁藏布江谷地3.成因:(1)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分(2)水源充分(3)地形平展,土壤比较肥饶如。

(四)立体农业举例1.果木、林下牧草和牲畜放养。

2.我国南方地域的立体农业四、农业区位要素事例剖析(一)东北平原1.自然要素有益(1)天气:温带季民风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严寒干燥。

雨热同期。

耕种制度(熟制):一年一熟。

(2)地形:平原广阔。

(3)水源:充分。

(4)土壤:肥饶。

不利:,旱涝灾祸2.社会经济要素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较四周国家先进,工业基础优秀(二)长三角1.自然要素有益(1)地形 :平原(2)天气:亚热带季民风候 ,冬低温少雨 ,夏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一年两到三熟(3)水源充分(4)土壤:水稻土,肥饶不利:灾祸多2.社会经济要素有益: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不利:人均耕地少板书概要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2.社会经济二、区位要素变化市场、交通、科技重要性加大三、地区农业主导要素1.城郊农业2.绿洲农业3.河谷农业4.立体农业四、区位要素剖析事例东北平原,长三角等稳固练习1.平原地域适合发展的农业是A.栽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2.平原地域发展该种农业的原由是①地形平展②不易于水土保持③水资源充分④土层肥饶深沉A.①④B.① ③C.③④D.①②3.决定以下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要素挨次是()①海南三季稻②新疆小麦③上海郊区乳畜业A.土壤、地形、热量B.热量、地形、市场C.热量、水源、市场D.热量、水源、地形4.对农作物种类散布影响最大的是()A.技术条件B.市场条件C.天气条件D.地形条件填空答案降水水源交通稳固科技市场都市水源热量黑土低温冻害旱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目标】1. 认识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要素及变化;掌握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3.认识农业地区的观点和形成。

【骨干知识】一、农业的观点及其分类1、观点: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种植养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2、分类:狭义的农业是指。

广义的农业包含农(栽种业) 、林(林业)、牧(畜牧业) 、副(副业) 、渔(渔业)。

二、农业区位要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主要区位要素农业区位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散布、复种指依据当地天气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件种、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亲密;不一样生物耕种制度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一样坡度大于 25°不利于发展栽种业;山 ;丘陵发展;自然平原适合发展地自然条件的垂直散布使农作物的分要素布随海拔有所不一样 山地宜发展牧业或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壤的厚度、依据不一样的土壤种类, 发展适合生长的农作物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是干旱、地区发展农业 在年降水量少于200mm 的地方,农业布局在河生产的决定要素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市场的需求量最后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关注市场动向,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件种种类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此类农业一定 园艺业、 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快捷的地方社会 政府拟订相应的政策,直接干涉农业 响应政府决议,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生产经济机械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冷藏技术扩要素技术条件的改良, 经过影响其余条件而影响农大了,化肥、良种的业区位选择使用提升农业的产出散布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劳动力的数目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方商品谷物农业散布在劳动力较少但素质较高 式的地区2、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农业的区位要素不是千篇一律的。

对比之下,比较稳固,社会经济要素发展变化较快,特别是、交通和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梳理】知识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机械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某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稳定,对农业区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变化快。

知识点2 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该国家农业主要是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国土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重难拓展】重难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例1(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疆等地开花结果。

读图完成1~2题。

1.“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A.全球气候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支持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2.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A.光热充足B.土地廉价C.市场广阔D.空气质量好1.D读图可知,“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是通过建设温室大棚,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热量条件,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故选D。

2.C “南果北种”在京津地区发展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京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于南方水果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C对。

新疆塔里木地区深居内陆,光照条件好于京津地区,A 错。

塔里木地广人稀,土地更廉价,B错误。

空气质量好坏对水果种植影响小,同时塔里木空气质量好于京津,D错误。

例2(2019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一5月月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3.C 根据图示,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直接反映了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4.C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

一般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

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生产规模一般会不断扩大,而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缩小。

重难点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例3(2019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中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和浓缩果汁的出口国。

读图完成1~2题。

1.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苹果带的优势条件是()A.土壤肥沃B.降水丰富C.地势地平D.昼夜温差大2.鲁中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多规划种植在山腰地带,其主要原因是()A.有良好的排水条件B.台风影响小C.利于通风散热D.低温、冻害影响小1.D黄土高原相比渤海湾地带,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地势起伏大;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选D正确。

2.D冬季丘陵低地常有“冷湖效应”,产生逆温,半山腰多逆温带,温度较高,苹果种在半山腰可以防止冬季的低温、冻害。

故答案选D项。

例4(2019青海省西宁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3.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A.增加降水量B.提高土壤肥力C.增加日照时数D.改善热量条件3.D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改善热量条件,延长作物生长期时间,D对。

温室大棚不能增加降水量,A错。

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日照时数,B、C 错。

例5(2019河南省鹤壁淇滨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逐渐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

读囤完成4~5题。

4.“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 )A.占用耕地少B.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实现农产品的自给5.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 )A.气候条件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国家政策的变化D.劳动力的转移4.C“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对。

是对土地进行改造,因地制宜进行利用,不是占用耕地问题,A错。

是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B错。

实现农产品的自给只体现出生产功能,不是最主要优势,D错。

5.B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是农民种植作物类型、规模的决定因素,B对。

区域气候条件没有变化,A错。

国家政策、劳动力不是种植作物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C、D错。

重难点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例6(2018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6月月考)下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乳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2.该农业区域主要农产品是()A.羊肉、小麦B.羊肉、奶C.小麦、玉米D.小麦、羊毛3.关于该农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B.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主要农产品满足国内需求D.机械化程度较低1.A根据图示判断,斜线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的分布区,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为主,所以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D由上题可知,图示阴影区域为混合农业。

受地形及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主要采用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方式,小麦和羊毛是其主要农产品,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B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牧羊和小麦种植为主,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C错;混合农业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AD错;混合农业的农场通过种植小麦、放牧绵羊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对。

故选B。

例7(2019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5月月考试)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形崎岖,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

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

”读材料完成4~5题。

4.下列地区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相同是()A.中国三江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湄公河三角洲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5.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①形成良性生态系统②增加农民收入③减少水利工程量④减轻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D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与其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D对。

中国三江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A错。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B错。

湄公河三角洲,属于水稻种植业,C错。

5.B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具有生态效益,①对。

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有经济效益,②对。

为合理控制稻田水量,会增加水利工程量,③错。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有环境效益,④对。

B对,A、C、D错。

【易错辨析】易错点1 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并非相同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

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自然条件往往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2 混合农业并非只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