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修改后
【学案】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教师寄语: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人生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人生之笔去描绘,只有认真书写者,白纸上才会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整体了解,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1、诵读法2、练习法3、合作研讨法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通读全篇3到5遍,掌握文章内容。
2、利用资料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作者和贝多芬的情况,二、自主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槛()邃()喃()颅()磐()踌躇()()2、“客人”是访问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过程:主要事件:3、仔细地研读文中关于贝多芬的语句,按要求说话。
(1)我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巨人”。
课文是这样写的:(2)我也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常人”。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三、合作释疑:(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
”应如何理解?4、“请看一看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应如何理解?四、迁移延伸:(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五、质疑交流:(学贵有疑!)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共同解决。
我的困惑:解决:我帮同学解决的问题:六、直击中考1、《贝多芬传》是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课设计一、导课1、师:今日我们学习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齐读课题。
你认识贝多芬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师: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磨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相同令人崇拜,今日让我们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生活又是如何?2、出示教课目的1、理清思路,感知全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要达成三个学习任务:2、领会音乐家的人品魅力。
3、学习人物容颜描绘技法。
生齐读二、感知内容1、师:本节课,老师想采纳小组合作的形式,依赖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行吗?要求:①、四人小组合作朗诵课文,消除字词阻碍。
②、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虑: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2、成就显现①、出示生字,生注音、齐读。
②、沟通问题妙点提示:女佣依据不一样的视角,梳理文章构造访客贝多芬师:课文从不一样的视角,逐层深入,显现了贝多芬的独到个性。
设计企图: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掌握文章的脉络。
三、感悟人品魅力1、出示导学纲要自读目标品尝语言,感知人物自读指导感知人物,要有根有据,精读时要联合文中的详细语句从用词、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认真推测,再剖析其写出了什么例句:我喜爱“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中闪光”,它运用神情描绘写出了贝多芬是一个平庸的人。
2、学生自由勾勒,四人小组议论,全班沟通。
师:他有着和常人相同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相同孤单、愁闷、浮躁、甚至无望。
当有人来拜见他,并希望认识他时,他会感人得哭泣;当无端被打搅时,他相同会表现出不耐烦。
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难免惋惜,感觉脆弱。
但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面对恶运,不当协,敢于向命运挑战,高呼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四、写作训练1、师: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心里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认识”,他的容颜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要修业生:跳读全文,勾勒对于贝多芬的容颜描绘的句子,并谈谈这些表面的描绘反应了贝多芬如何的心里世界。
设计企图:培育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抓住主要词语正确地描绘人物容颜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 习
时 习
点拨:肖像描写能反映 1. 跳读全文勾画关 一、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 人的性格特点,要抓住典型 于贝多芬的外貌描 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 写的句子,分析内 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 特征去描写。 1.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 心。 内心世界。 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 2. 外貌描写方法总 二、外貌描写之写法指导 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 结。 三、实践:人物速写 (选取同 脸 谱化。 3.人物速写练习。 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 2. 外貌描写后要加上提示 可,不提及姓 名,文成朗读大家 性格特点的语言。 4.交流—评 价 一起猜,你写的这个人是班上的 3.进行外貌写作可用修辞, 哪位同学。 要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 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 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切忌脸谱 表现人物性格。 指导—评价 化。 1.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你能举例说说吗? 2.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3.推荐阅读《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 4.推荐欣赏曲目《英雄》 、 《田园》 、 《欢乐颂》等曲目。
评价时注 意外貌描写 和内在品质 的紧密结合 ; 注意学生真 情实感的流 露;同时注意 语言的训练。
贝
板 书 设 计
内心孤独 善良可爱
善良可爱 生活简单 善良可爱 热爱生活
遭受苦难 坦荡真诚
坦荡真诚 充满希望 坦荡真诚 不屈不挠
神态 语言 (描写) 外貌 衣着多 芬Fra bibliotek教 学 反 思
第 13 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导学目标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 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文章的语言描写及意义。 课 型 现代文略读课 课 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预见性问题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及对策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 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3.作者介绍:何为,笔名晓芒、夏奈蒂等,著有《第二次考试》成为当时中学语文正式教材,并被翻 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行世界各地、 《织锦集》 、 《 临窗集》 、 《小树与大地》 、 《闽居纪程》等散文集多部, 备 习 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4.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字词。 5.本文的体裁。 6.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 独立思考;对子间 注 意 言 必 有 备习检查(交流) 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板书课 互问互答;学生交 据。 复 题) 二、 检查预习情 况(板书 流查阅到作者何为 情境导入 习 课题)出示检测 学案。 和贝多芬的有关资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料。进行报告。 一、初步感知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 初步感知学习 注 意 引 导 学 初读 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提 目标。 生倾听,并按 课文,感知 内容 1. 速读课文。 示:课文写的是“客人”访 默读课文。 要求进行评 全文内容。 (不出声,每分钟不 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基本上 对子交流, 价。 少于 500 字。 ) 是按时间顺序。 ) 组内交流, 注意过程的 2. 理清“ 客人”访 巡视指导—组织报告 组间交流。 完整性,抓住 研 习 问贝多芬的全过 评价指导---明确答案 代表报告,其他 主要事件。 程,说说其间写了 倾听学生的质疑, 理 出 同学补充评价。 哪几件事。 研习思路。 备习中的质疑, 三、在备习过程中, 小组内交流后提出 有哪些疑问,请提 来,供研习交流。 出来。 一、勾画关于贝 引导把握主要情节, 分 1. 边 默 读 边 圈 引导学 精读 多 芬 的 描 写 的 句 析贝多芬形象特点。从课文 画重点词语。从课 生 通 过 理 解 研讨,理解 子,用几句话概括 中找出评价贝多芬的语句, 文中找出评价贝多 重 点 词 句 感 课文主旨。 一下课文中的贝多 结合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芬的语句,结合外 受形象。感受 芬的形象。并想想 动作描写等,归纳出贝多芬 貌描写、语言描写、 形 象 的 过 程 动作描写等归纳出 中 理 解 课 文 重 点 研 读 你 是 怎 样 看 出 来 的主要性格特征。 的? 指导学生结合人物特点 贝多芬的主要性格 主旨。提升分 研 赏析对贝 二、文中贝多芬 句式特点深入理解贝多芬 特征。 2. 组员互相 析理解能力 习 多芬的描 的哪些话深深触动 写。 的话。形象分析:独立而骄 说说对这些词句的 了你,你是怎样理 理解。3、组内探究 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 解的? 关键语句,谈感受。 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三、从他的身上 4.报告-补充-评价 我 们 得 到 哪 些 启 献身音乐。 巡视—指导—评价 --- 明 示? 确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3.“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训练
学习过程及内容
备注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荷()深suì()门槛()喧嚣()
pán石()下颏()chóu躇()
2.解释下列词语
(1)杂乱无章:
(2)不见天日:
(3)惹人注目:
(4)零乱不堪: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其中一共写了哪些事情,试加以分析并概括。
2、出示学习目标。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写一个人物的肖像,反映其个性特点,字数150字左右。
【整理收获】
1.小心翼翼()2.零乱不堪()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A.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B.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C.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学科:七年语文李金义
一、预习导学
学生搜集课文相关材料,并查生字词,预习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初读文章,请同学们思考“客人”是怎样拜访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细读文章,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从1到5自然段中,找出女佣口中描写贝多芬的语句,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孤独、坚强、不拘小节、热爱音乐的人。
②、精读第6—9段,说说“客人”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③、品读11—27段,看看贝多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
b.“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d.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三、训练巩固、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出色的外貌描写足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形象,我们趁热打铁,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不说出姓名。
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看谁写得最传神。
2、不向命运屈服的贝多芬,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巨人。
那么,你还知道其他遇到不幸的人通过坚强的意志和与世抗争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四、拓展延伸:
选择身边一个同学或老师,通过描写人物外貌来体现人物性格,约150字。
五、反思感悟:。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主备人范永英参备人2016年4月1、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
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
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
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杂乱无章:(略)
惹人注目:(让人注意)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参考答案:
2、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杂乱无章:(略)
惹人注目:(让人注意)
3、(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主要事件:女佣接待“客人”并简单介绍贝多芬;“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个性化设计:。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贸描写,体会从外贸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分写作方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学习他面对逆境坚强乐观的精神。
教学方法:交流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何为:当代著名作家。
原名 ,祖籍浙江定海,1922年4月出生在定海状元桥旁边的横堂弄,中共党员。
194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45年参加歌名工作,1937年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路》,课文主要通过对贝多芬肖像和语言的描写,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着重表现他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重荷( ) 愁苦( ) 深邃( ) 踌躇( )巴望( ) 锁闭( ) 磐石( ) 喧嚣( )惹人注目( ) 杂乱无章( ) 女佣( )2、解释词语踌躇:喧嚣: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小心翼翼:2、客人怎样拜访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1)快速阅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贝多芬分形象。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3)在文中画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1)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3)“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同步导学。
2、课下自己写一篇小练笔1、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13.音乐巨人贝多芬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13.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做的基本规定,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结果所提供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体会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心境,外面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体会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由欣赏乐曲《献给爱丽丝》导入导语:这首旋律优美亲切、婉转如涓涓清泉的乐曲,是著名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听着这优美的曲调,你能想象得到其作者能够用音乐倾诉他的情感、思想,却始终不能聆听的痛苦吗?二、学习新课1、资料展示台(1)由学生介绍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及资料来源。
(2)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贝多芬,大家准备的资料充足、全面,资料来源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2、课文自由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完成投影提示要求:(1)读准字音(2)体会情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理清脉络。
3、请你来体验(1)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为了更好滴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艰难,教师播放一段无声音的优美电影片段,让学生谈一谈只能看到画面不能听到声音的体会i。
(2)过渡到贝多芬:教师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罗曼·罗兰的评价。
(3)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体会贝多芬的音乐语言。
(4)学生讨论发言。
4、探究与领悟(1)找出文中对贝多芬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语句体现了她耳聋后怎样的心境。
(2)找出对贝多芬外面描写的句子,说一说这些语句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性格。
(3)走进贝多芬。
讨论后找同学口述,两名同学上黑板书写。
(4)总结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本课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现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其余还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方法。
3.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一、目标定位1、理解文章结构,分析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贝多芬的话的含义。
3、学习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二、课前预习字词疏通: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磐.石(pán)喧嚣.(xiāo) 深邃.(suì) 重荷.(hè) 门槛.(kǎn)2、解词。
重荷:沉重的负担。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关注。
不见天日:指看不到光明。
大意疏通: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三、课中探究重点讲解:阅读本文的重点应放在与苦难作斗争的精神上。
贝多芬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一方面尽可能独立地处理日常杂务;另一方面坦然面对耳聋所带来的孤独与寂寞,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冲动,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人生,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
难点突破:准确把握贝多芬这个人物形象的多重性。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仅他是一个音乐家。
“他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丰子恺)。
聋疾的痛苦直击他的灵魂,因而往往表现得专撞独断,藐视一切,表情显得冷酷,种种强顽暴怒的习气,都是因为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
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经历的磨难,因此,学习中应注重分析贝多芬与苦难斗争的毅力上。
四、课后巩固五步点击:1、认识一个字:重荷的“荷”重荷的“荷”,读作(hè),负担的意思,注意与荷花的荷(hé)相区别。
2、掌握一个词: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贬义词,近义词有“零乱不堪”、“横七竖八”等。
3、品味一句话: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四、课内精读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
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6、贝多芬为什么经常拒绝客人探访?7、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8、假如你此时双耳失聪,请描述一下你的心情。
五、拓展延移忆冼星海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新课标)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目标一、以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彼此切磋;二、在熏陶感染中培育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三、阅读方式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心里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述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述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
此事颇难以想象,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1。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进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进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旧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
用几句话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顽强,严肃而仁慈,酷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诞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语气归纳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
选几组代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同窗生一路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睬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①彼此帮忙,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忙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②各组之间彼此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入耳出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张海迪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结构,分析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贝多芬的话的含义。
3、学习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磐.石()喧嚣.( ) 深邃.( ) 重荷.( ) 门槛.( )
2、解词。
重荷: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二、理解探究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三、合作释疑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
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
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
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
“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新课标第一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
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
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
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
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
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
“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
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
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
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
150个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