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 地理环境组成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3.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天然环境、人为环境。
它们都具有圈层性。
4. 四大物质组成是:岩石、水、空气、有机体5. 地理上的六大要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动物第二章地壳1. 地球内部的组成是:地壳一一地幔一一地核2. 地球外部有三大圈,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 岩石的分类有: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
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沉积岩,重量占份最多的是岩浆岩。
而施工中多用岩浆 _4.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
主要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
5.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有:层理构造6.8. 岩石的意义: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为我们提供资源形成了地貌景观是探索研究宇宙的窗口和研究对象9. 典型岩石景观如张家界,属于砂瑛沉积岩,其特点是层理清晰,纹理均匀。
10. 园林常用石材如:太湖石(岩浆岩),黄石青石(岩浆岩),钟乳石(沉积岩)等。
11. 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背斜是指岩层向下凸曲,但不一定凸起。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凹曲,但不一定凹陷。
12. 断层构造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
13. 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 全球火山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地带,东非火山带。
15. 火山的地理意义:A. 引起污染B. 释放有害物质C. 引起全球气温变化D. 引发毁灭性灾害E. 形成风景名胜F. 提供资源16. 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裂度:毁坏性大小)17. 地震的类型:浅源地震(71%,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25%,震源深度70~100km),深源地震(4%,震源深度超过300km)。
18. 地震的破坏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9. 地震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复习资料(20100508-同啸-整理)第一章1、(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 其原因是①适中的位置;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表面温度为___ 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
(3)时间计算:东 西 。
(加减)地方时:因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
600E 为10时,则700E 为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150/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偏,北半球 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 (选填1、2、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
如 黄赤交角为 度。
如 (选填a 、b )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月为春季、 月为夏季、 月为秋季、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 , 波速度较快,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 米。
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 , 。
《自然地理》考试复习
《世界地理》一、亚洲周围海域1、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西隔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中南半岛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东临南海。
小亚细亚半岛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
马来半岛西临安达曼海,西南隔马六甲海峡与苏门答腊岛相望,东濒泰国湾、南海。
朝鲜半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西奈半岛西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
山东半岛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
隔渤海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
辽东半岛位于辽宁南部,辽宁东南部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半岛。
东北与长白山毗连。
雷州半岛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
东和东南临鄂毕湾,西濒喀拉海。
太梅尔半岛泰梅尔半岛,西及西北濒喀拉海及叶尼塞湾,东和东北临拉普捷夫海,北与北地群岛相望。
楚科奇半岛南濒白令海,东隔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相望,北临楚科奇海。
印度半岛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陆地,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主要岛屿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为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北为南海。
苏门答腊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
本洲(州)岛东北与北海道相对,西南与九州岛为邻,南与四国岛相望,西临日本海,东濒太平洋。
苏拉威西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菲律宾南部。
爪哇岛位于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东南,加里曼丹南方,巴厘岛西面。
吕宋岛在菲律宾群岛北部,东接菲律宾海,西濒南海。
北与台湾相望。
棉兰老岛位于菲律宾群岛南部,南为加里曼丹岛。
北海道岛北与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南与本州岛为邻,西临日本海,东濒太平洋。
斯里兰卡岛印度南面,位于赤道附近,在印度洋之中,东北边是孟加拉国湾。
九州岛日本西南端,东北与本州岛相对,东与四国岛相望,东南临太平洋,西北与韩国为邻。
台湾岛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东濒太平洋;东北与琉球群岛为邻;南与菲律宾相望。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纵波也称推进波或P波。
P波在固态、液态及气态物质中均能传播,而且速度较快,在岩石中可达5.5-7km/s,它最先从震源到达震中或设置地震仪的观测地点,所以又称初始波。
横波也称剪切波或S波。
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速度较慢。
P波的传播比S波快约1.7倍,故S波比P波晚到震中或设置地震仪的观测地点,所以又称次波。
P波与S波穿透地球,合称体波。
面波又称L波,沿固—气、液—气的介面传播,质点的运动兼有P波和S波的特点,近乎做圆周运动,在垂直介面的方向上迅速衰减。
面波,波长长,振幅大,传播速度比横波小约1倍,但其振幅大能使地面建筑物遭强烈损坏。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有两个明显的波速突界面,这两个地球内部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其厚度变化在5-70 km之间。
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 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
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3。
大陆地壳(上地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大洋地壳(下地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因其比重较大,主要分布洋底地壳或大陆地壳的下部。
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
其厚度约2850km。
平均密度为4.5g/cm3。
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
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
此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
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地球一、名词解释✓恒星日: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太阳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交点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与白道两交点之一需时27 d 5 h 0 min 35.8 s ,则称交点月。
✓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称为朔望月,时间是29 d 12 h 44 min 3 s 。
✓开普勒定律:单位时间里,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连线在行星轨道面扫过的面积相等。
✓岁差: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
✓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
这种现象就是极移,实际上也就是地球的自转章动,或按发现者的名字称为钱德勒章动。
✓泛对称性: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面积和高度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可达0.9。
这是泛对称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在海陆分布上的表现。
二、简答1、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分别有哪些特点?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多,叫做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
2、肉眼可看到的彗星大多由哪几部分组成?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绕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两个极点,就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还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在于理解与记忆,细节的记忆需要在平时
多加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轮复,系统性地研究高考地理知识。
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和水圈四个部分。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的变化。
1.2 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天气则指较为短
暂的自然现象。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1.3 植被和土壤
植被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土壤则与植被和气候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对水源的净化和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1.4 地貌和水文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水文则指地表水的循环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都受到大气和水文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复习囊括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气候与天气、植被和土壤、地貌和水文这四个方面。
请同学们复习好笔记,并结合实践多练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差异及其所表现的空间规律的科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综合性: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
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
(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第二章 岩石圈3、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凝而成的岩石。
按岩石冷却地点距地表的深度可分为两类: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流纹构造和绳状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急剧冷却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中含有的水汽挥发留下气泡;杏仁构造:气孔中填充次生矿物而形成。
(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逆变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地球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军事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质作用。
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4、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P22)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自然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1、自然地理系统的特征:一种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唯一场所,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形成演化与发生发展的一个空间。
两种能源:内能与外能。
三相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
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生物圈。
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与土壤。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4、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在天球上的反映。
B.四季的变化:(1)太阳回归运动与四季形成。
(2)太阳高度角变化(3) 极昼与极夜、昼夜长短变化(4)黄道与二十四节气C.五带的划分:(1) 太阳回归运动是地球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五带分为热带、南寒带、北寒带、南温带、北温带。
5、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A.天球的周日运动:天球周日运动的转轴是地轴的无限延长。
天球周日运动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反映。
天球周日运动的周期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反映。
B.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使得昼夜半球和晨昏线也不断自东向西移动,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交替。
C.地球坐标的确定:以地球处转特性为依据。
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各点连成的大圈就是赤道。
而线速度为零的两点则是地球的南北极点。
在地球内部线速度为零的各点连成直线就是地轴。
两极和赤道构成了地理坐标的基本点和基本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地表的经纬线,从而建立地理坐标系。
D.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时区的计算:设:A地的区时为TA,时区序数为NA;B地的区时为TB,时区序数为NB,则有TA-TB=NA-NB时。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要点一选择题部分1沉积岩层的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2.沉积岩的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晶质结构生物构架结构碎屑与非碎屑结构3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杏仁状构造4.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5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弹性6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颜色条痕7七大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8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给水性持水性透水性9沟谷流水地貌典型代表:冲出锥10冲积平原的组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和冲积---洪积平原。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12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3雅丹地貌→风蚀地貌14地质年代单位系统:宙代纪世期15大气的分层: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16全球降水带的分类: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3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高纬少雨带17流水地貌类型: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山麓面18冰蚀地貌典型代表:U型谷冰斗峡湾刀脊角峰19重力地貌:倒石堆20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2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22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在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23干洁大气:除水汽,液体,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4台风→热带气旋25年轻的河流→上落型或折线形老年河流→平滑下凹曲线型26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27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28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9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30日食现象: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若三者处于同一直线时,月亮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亮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
3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32水汽凝结的条件: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有凝结核33地理环境主要的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是太阳辐射34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含义:等温线越密表示温度梯度越大35海蚀柱→海蚀地貌二填空题部分1完整的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生物圈2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3补给形式: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人工补给4大气对太阳辐射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洋流的分类: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潮流6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7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8 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埋藏条件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储存空隙的种类)9基本地貌类型:山地与平原10海的分类→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11冰川的分类→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12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3成土因素学说:土壤是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5锋面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16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17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作用18潮流的分类:回转流、往复流(按潮流流向变化分类)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按潮汐的周期变化分类)19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0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洋中脊带东非裂谷带21,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状况,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22由行星风系可以推论出的三种洋流模式:亚热带环流、亚极地环流、赤道环流23地下水的两种运动形式:层流运动、紊流运动24山地的分类:山岭、谷地、山间盆地三名词解释1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的科学。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多个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的。
从内向外可以分为以下几层:•内核:地球的内部最深层,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的。
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幔:位于内核外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占地球半径的84%。
•地壳:地球的最外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厚度约为35公里,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差异较大。
2.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可以相对运动。
地球上的板块分为以下几类:•大陆板块:主要由陆地组成的板块,如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等。
•海洋板块:主要由海洋组成的板块,如太平洋板块、大西洋板块等。
•转换性板块:位于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交界处,具有向外拉伸或向内挤压的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现象,也为地壳的变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地球的水文系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约70%的表面覆盖着水体。
地球的水文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洋: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地表面积的约71%。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生态等都有重要影响。
•湖泊: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通常由河流、地下水补给。
•河流:地球上的水流系统,将雨水、融雪水等流入海洋或湖泊。
•冰川:地球的寒冷气候区域有大量冰川存在,它们储存着巨大的淡水资源。
水文系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4. 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经纬度:地球不同纬度的区域受到太阳辐射的程度有所不同,导致气候差异。
•海洋暖流:暖流可以带来较为温暖的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了欧洲地区的气候。
•山脉和高原:山脉和高原的存在可以影响气候形成和降水分布。
•季风: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刮向不同方向的风,如印度季风、东亚季风等。
•气候类型: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等。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温室效应大气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作“花房效应”或者“温室效应”。
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
信风环流圈(Hadley环流圈,低环流圈):空气在热带受热上升到空中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气流向东偏转,出现高空西风,然后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两支,一支流向赤道,在低纬地区形成闭合环流,即信风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Ferrel环流圈,):从高空到地面盛行偏西风,地面附近具有指向低纬的风速分量,上层具有指向高纬的风速分量,分别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相结合,构成一个环流圈。
极地环流圈(高纬环流圈):副热带高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以中纬地区形成偏西风。
当到极地低压带时,与由极地高压过来的偏东气流在60°纬度附近相遇形成极峰。
暖流空气沿极峰向极地方向上滑,形成偏西气流,最后在极地冷却下沉,补偿地面流失的空气质量,于是在纬度60°附近和极地之间构成闭合环流圈,即形成极地环流圈。
焚风:气候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气流上升冷却,当空气温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并在迎风坡降落。
气流越过山谷后顺坡下滑,绝热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气温高,从而形成干热的风,即焚风。
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1、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旋涡。
4、地球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从地表或地下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径流,积累到土中或水域,再次蒸发,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7、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运动,就是潮流。
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学、水文地理
自然地理学 要 素 的 自 然 地 成、结构、时空动态
学、植物地理
理学的分支学 和分布等特征和规
学、动物地理学
科
律。
和土壤地理学
等。
把自然地理环境作
综合
研 究 自 然 地 理 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自然地理学 环 境 综 合 特 征 着重研究其整体的
的自然地理学 各组成要素及各组
的分支学科
成部分的相互联系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
答:自然地理环境是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是指在 海陆表面附近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形 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 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牛文元)等。自然地理环境 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
8、地圈的组合形式有 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 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 9、客观物体的边界类型有 突变的鲜明边界 、 渐变的模糊边界 。 10、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 固态的岩石 、 液态的水 、 气态的空 气 和 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 基本 的组成成分。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 主体 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 本地圈: 对流圈 、 水圈 、 沉积岩石圈 、 生物圈 。 11、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 地貌 、 气候 、 水文 、 植物 、 动物 和 土 壤 ,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 能量 的 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 自然地理动态 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 物质 的, 又是 动态 的。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 物质实体 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 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 运动方面 。 1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 独立性 、 整体性 和 区域性 的特点。相应 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 部门自然地理学 、 综合自然地理学 和 区域自然地理 学。
自然地理学_完美考研复习资料全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掌握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概念、区别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
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
3、理解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三重性”:理论地理学研究,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重点阐述;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即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描述。
4、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按照“层次性”观点,自然地理学分科涉及两个层次: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研究自然地理整体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
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
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
根据“三重性”的观点,无论部门自然地理学或是综合自然地理学都需要对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实际应用及具体区域等方面进行研究。
5、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一般较大的河流可分_____河源_____、___上游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下游______和____河口______等五个部分。
2、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____涨潮_____,水位下降叫____落潮_______。
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 ____高潮______;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___低潮______。
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差,称为___潮差______。
3、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_____太阳总辐射______与地面__地面有效辐射________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
4、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___辐射逆温_____。
5、气温的距平值是___该地气温______与___同纬度平均气温______之差值。
6、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流___下沉_______,天气____晴朗____。
7、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___太阳辐射光谱______。
8、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_____地理分布____和__下垫面性质___________进行分类。
9、深水波水质点作运动,浅水波水质点作运动。
10、水分循环的外因是: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和______地心引力___________。
11、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__水分蒸发______、__水汽输送_______、___凝结降水______、____水分下渗_______和____径流______5个环节。
12、由水汽变为水的过程,称____凝结__________。
14、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主要有___气压梯度力____、___地砖偏向力______惯性离心力和____摩擦力___。
1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分为两部分,一是____太阳直接辐射____,二是_____散射辐射____,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16、影响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有___太阳辐射_______、地球自转作用以及____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____。
17、大气中,云滴增长形成雨滴过程的主要方式有___凝结增长__________和_____碰并增长________。
18、人工降水一般是通过影响降水的微观物理过程形成降水,通常有___冷云______催化和_____暖云____催化两种方法。
19、地转风的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___垂直______,平行于_____等压线__。
在北半球背风站立,高压在___右______,低压在____左_____。
20、洋流对降水和雾的影响十分显著,暖洋流沿岸一般多______降水_______,而冷洋流沿岸则多_______雾_________。
21、雪线高度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它取决于__降水量___和____地形_____两个基本因素。
2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水分蒸发__、____水汽输送___、_凝结降水_ _____、____水分下渗___和_____径流______。
23、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___凝结核_______和___空气再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________。
24、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可概括为:___辐射因素_______、____热力因素________、___环流因素_______和__下垫面______的影响。
25、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26、全球性的七个纬向气压带分为四种气压带,即____赤道低气压_带、___副热带高气压_带、和_副极地低气压____带和_极地高气压___带。
27、影响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有___太阳辐射________、地球自转作用以及_____海陆热力性质______。
28、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通常用来表示___________。
29、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取决于太阳高度、日地距离和日照时数。
30、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我国华南、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移动路径主要是向西北移动和、向西移动。
3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递减,递减的快慢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的32、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本身允许水透过的性能,对岩石透水性起主导作用的是和空隙的大小以及连通性。
33、深水波水质点作运动,浅水波水质点作运动。
34、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海陆间循环_______,海洋或陆地局部的水循环称____内循环______。
35、(不重点)全球台风主要发源于8个海区,北半球有:___北太平洋西部________、___北大西洋东部_______、___孟加拉湾____、____北太平洋东部______和_______阿拉伯海_______等五个海区。
南半球有_____南太平洋西部______、____南印度洋西部____和__南印度洋东部_______三个海区。
36、寒潮的爆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___要有冷空气的酝酿和积聚过程___;二是要_要有引导冷空气入侵我国的合适洋场,即引导条件___。
37、由于地下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因此使地下水中溶有各种不同的___离子______、____化合物____以及不同的___气体____成分。
38、波浪按其形成原因分类,可分为:_____风浪和涌浪____、___内波______、_____潮波_____和_____海啸_______。
39、云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其可依据云高、云状和成因将其分为:____高云_____、___中云______、___低云_____。
40、淡水的冰点是___0℃____,最大密度的温度是____4℃____;而海水的冰点和最大密度的温度都随___盐度_____的增大而降低。
41、大气层由下向上,根据其物理特征等变化,可划分为___对流_____层、___平流______层、____中间______层、____暖_____层和___外______层。
42、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______空气过饱和_;二是____要有凝结核____。
43、降水类型按形成原因来划分,有___对流____雨、____地形_____雨、___锋面_____雨、___气旋____雨、____台风______雨。
44、冰成湖依据其形成过程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__冰蚀__湖与__冰碛___湖。
45、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的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有____吸收_____、____散射_____和____反射____作用,使到达地面辐射能量密度减小。
46、降水量按年内变化差异,全球可分为四种类型:__赤道______型、___海洋_____型、____夏雨_____型、___冬雨_____型。
(根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和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将气温年变化划分为赤道型、热带型、温带型和极地型四种类型。
)47、在雨水补给的河流中,雨水补给的特点主要决定于:_____下垫面性质____和____降雨特性_______;而融水补给则决定于_____冰雪量___和____气温__。
48、大气的最下层对流层有三个显主特点,即:_气温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_、___具有剧烈的对流运动__、______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_____。
49、湖泊是指终年蓄积有水,又不直接与海洋相连的____天然洼地_______;它是___湖盆____和___湖水____的总称。
50、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的差别,可将湖泊分为:______外流______湖与____内陆_______湖。
51、沼泽水的存在形式,主要以__重力水______、___毛管水______、___薄膜水_____等形式存在于泥炭和草根层中。
52、肥水就是含有_____硝态氮_______和_____其他可容盐______的地下水。
53、青藏高原的特殊的地形特点,对形成影响中具有明显的动力性作用,其对大气下部流场的_____机械屏障_____作用和__分支____作用十分显著。
54、地下水流系统相比地表水系统的有如下几个特征:____空间上立体性___、____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____、____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__。
55、依据河流水的补给和洪水进行分类,世界河流可分为:___融水补给_______的河流、______雨水补给_______的河流、___融雪及雨水补给__的河流及___冰川水补给__河流四大类。
56、最适宜于承压水形成的地质构造大体上可以分为:___向斜_________构造或___单斜_________构造。
57、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氮__、__氧___、___氩__;此外还有少量的__二氧化碳___、__臭氧___和___氢、氙_____等。
58、沼泽的形成,依据其原有景观的不同可分为:__水体___沼泽化和_____陆地_____沼泽化。
59、通常形成霜和露的有利条件相似,即:一是:___帖地层温度要大____;二是:_有利于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__;三是:地面或地物不利于传导热量,而易于发生凝结 ___。
60、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是,自地表面起至地下某一深度出现不透水基岩为止,可区分为_____饱气______带和____饱和水______带两大部分。
61、波浪可以绕过障碍进入被岛屿、海岬或防波堤等遮蔽的水域,这种现象称为:__波浪绕射_____。
62、降水形成的微观物理过程有二种方式,一种是____凝结增长______,另一种是____碰并增长________。
63、湖泊按其形成过程中内外力的不同,其具有不同特点,在中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主要有:___构造湖______、____火口湖_____和____堰塞湖_____;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主要有___河成湖____、____风成湖_____、__海成湖_______、_______溶蚀湖__________等。
64、包气带水从贮水形式分有:___结合____水和___毛管____水;饱和水带相对应的则是___重力水_____(包括__潜_____水和___承压____水)。
65、降水量按年内变化的差异,全球可分为四种类型赤道型、冬雨型、夏雨型、海洋型。
66、大气圈存在着辐射过程、增温冷却和蒸发凝结等物理过程67、蒸发量的大小和蒸发快慢不仅受气象因子控制,而且还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68、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产生。
69、低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现象分别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瓦克环流70、根据河流干支分布的形状,水系可分为树枝状水系、扇状水系、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格状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