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2
稻作文化的印记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 高生活水平
民居绕稻田或河流悬空架 设
帮助和协作劳动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1、浙江地区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 那么本地区有哪些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生产呢?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
人口分布密集
粮食丰收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大都盖在稻田边和河流上,屋顶呈“人”字形,分上、 下两层,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既不怕水,又能通风防潮,使人免受潮气,还可以避 免虫子、蛇的危害。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水稻成为湄公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 有哪些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 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地形: 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育秧
插秧
收割
田间管理
精耕细作,人工劳动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袁隆平,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 一人。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袁隆 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是哪个国家?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 高生活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祭毕,农民绕秧田一圈,拔一把秧带回家,挂在门墙上,意为谷神进门。
田间管理
收割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返回
古偈语: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你知道“男”字的由来吗?
日本人曾说,中国是文字之国。文字有助 于我们保存思想,把事物“凝固”起来,然 后再传递下去。如“男”字,造字者的初衷 是想通过会意的方法,把男人所从事的主要 工作反映出来。“田”表示沟渠众横的耕地, 在耕地里劳作是个需要出力的地方。因此, “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和银担中抓出一把把谷种,撒在田里。耕田播种 农耕节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每年到农耕节时泰国都要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举行大典。
湄南河平原居民日常生活有哪些方面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
仪式后,围在广场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涌进田中,
从土壤中挖出种子,连泥土装进塑料袋中,带回
家去。他们相信,这些种子和王家田的“圣土”
人我口们分 这布里密人集们的精神水生活稻: 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因此,“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祭品颇丰,内有20个米桃,在果盘上叠成山形,称为“生盘儿”,取“积谷如山”之意。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农耕节大典始于13世纪,节日由占卜师选择在每年5月的一个吉日举行。 人口分布密集
个吉日举行。主犁官在号角乐声中扶着由两头白 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年,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一天也是一年开
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和谐相处
泰国的重要公节日牛——春拉耕礼的金色木犁耕田6圈,两名挑金担和两名
“那文化”:稻作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
起 源地 之一 。
壮侗 语族 称 “ 田 ” 为 “ ” 稻 那 ,在 云 南 省 文 山 壮族 苗族 自治州 ,保 留着 以 “ ” 命 名 的 5 8个 村 那 1 落 。壮族 人 民 热 恋 “ ” 那 ,早 期 以村 落 附 近 “ ” 那 的形 状 、性 质 命 名 自 己 的 村 落 ,如 深 水 田 称 “ 那 旦” ;干旱 田称 “ 量 ” 那 ;长 形 田叫 “ 力 ” 那 ;圆 形
第2 2卷
第 2期
文山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学报
J OURN F W E HAN T AC AL O NS E HE OI EG RS C 正. E
V0 . No 2 _122 .
20 0 9年 6月
Jn 2 0 u.0 9
“ 文 化 ’:稻 作 民族 历 史 文 化 的 印 记 那 ’
族 )的祖先 ,壮侗语诸族的先 民对 中国最早发明水 稻人 工栽 培做 出 了重 大贡献 。 ”中国江南 是 世界 稻 作 文 明起源 地之一 。 稻作 的起 源 ,就 是 水 稻人 工 栽 培 的发 明 ,栽 培 稻 的前身 就是 野生 稻 ,稻 作 文 明起 源 地 必 然 有 野生 稻 。在文 山州境 的 3 4 6平 方 公 里 土 地 上 ,至 今 是 15 否还保 留有 野 生 稻 ?在 笔 者 的 家 乡 西 畴县 上 果 村 , 村北 面有一 座大 山 ,在海 拔 10 4 0米 的半 山上 ,有 一 片沼泽地 ,那里曾经生长着野生稻 。20 07年 。为拍 大 型壮 族 文化 电视 纪 录 片 《 》 那 ,摄 制 组 两 次 的地名 ,形成 了 “ 文化” 圈。在云 南省文 山壮族苗族 自治州,保 留着 以 那 “ 那” 命 名 的 5 8个村 落 ,是 “ 文 化” 圈 中冠 以 “ ” 地 名 最 密 集 的地 区之 一。在 文 山州布 满 “ ” 地 1 那 那 那 名的古老土地上,可以探索壮族先 民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印记。 关键 词 :“ 文化” 那 ;稻 作 民族 ;文 山
稻作文化的印记
1.人们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 种米制食品。 2.人们的很多文化活动也有稻作生产的印 记。 3.稻作生产时的集体劳动影响着平原上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4.影响着平原上的聚落特色,如特色民居 高脚屋。
内容 地形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生产方式 民居 交通 人际关系
2、湄公河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列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 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C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水分: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日照:充足的阳光
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 5--11月,雨量大。 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水稻
播 种 、 插 秧
收 割
水 稻 的 病 害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湄公河的村落
在东南亚国家,如 泰国、缅甸、老挝、 越南等国,“干栏式” 民居非常普遍。俗称 “高脚屋”。一般 的高脚屋分上、下两 层。上层住人,下层 用于饲养牲口、家禽, 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是亚洲最 重要的跨国水系, 发源于青藏高原,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 境内,称为澜沧江. 流经中国、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 寨和越南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跨泰 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地处热带,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地肥沃。
水稻生产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适宜的温度(高温)
湄公河平原
平原(水网密布)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水田 水稻 人工劳动 高脚屋 不便 团结互助
美国中部平原
思考:为什么中国长江中下游平 原也适宜种植水稻?
家住平原----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4.下列地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 2.美国中部平原 3. 湄南河平原 4.亚马孙平原 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 的是( ) A 1.2 B1.3 C 2.3 D2.3 5、湄南河平原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多雨 D、炎热干燥 6、湄南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梁
异域采风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 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 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 初举行。这一天,耕牛 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 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 保佑农家风调雨调、五 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 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二、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美国中部平原:用机械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 豆等旱地作物;原因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地广人稀(劳 动力少) 湄南河平原:以人工劳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原因降水 多,以水田为主,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计算: 乔治家经营的农场面积达300公顷,美国1994 年小麦的平均产量为2526公斤/公顷,按此计算, 乔治家一年可收获多少小麦?” 757800公斤,约757.8吨 乔治家会怎样处理收获的农产品? 商品性农业 《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的名次》
美国中部农业生产的特点: 高度机械化 商品性农业
合作探究: 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品性农业对乔治 一家的吃、住、行、交往等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便捷的交通是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
大型的机械化作业
储存条件好
阅读教材P74-77,填写下表
湄南河平原 地形
气候
美国中部平原
耕地类型
农作物 耕作方式 民居特点 交通状况 精神生活
纬度位置: 地处低纬
稻作文化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水 稻 生 产 的 条 件
走 近 水 稻 生 产 感 受 稻 作 公河平原的 地理位置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东临南海,西临泰国湾。地跨泰国、越南、 老挝、柬埔寨等国。
湄公河平原具有哪些 有利于水稻生产的条 件?(重要的水稻产 区)
• 6.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 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B ) A.水网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地形 6.自然资源
3.气候
4.河湖(水文)
5.土壤
想一想
根据水稻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来分析,你 认为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比较适合种植水 稻。(从纬度,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
南 亚
东 亚 东 南 亚
☆世界各地的水稻生产集中地 亚 洲: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中国的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的湄公河平原
南亚的印度河平原
我国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原因?
主要是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 原因: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夏 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平原多、河网 密布、土壤肥沃。
4.昨天王杰跟妈妈在超市里用45元买 了一包泰国大米,而一般的大米主有 20元左右。妈妈说:“泰国大米品 质好”是因为( ) B A.稻谷的品种好 B.泰国人精耕细作的方式 C.泰国采用先进科技 D.泰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5.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人们生产、 生活习俗不符的是( C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 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 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 息息相关
稻作文化
稻作生产 兴修水利 人口聚居
人们生活
团结互助 关爱弱者 邻里友善和睦
民居方面——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环 绕着稻田和村庄,民居多为“高脚屋”;
饮食——主食为米饭; 精神文化——众多的文化活动与水稻生产 有关,如“御耕节”、水上木偶戏,崇尚 “稻母”和“谷神”;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稻作文化
章村小学 刘天聪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亚洲的粮食)
∆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 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 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 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明代,《天工开物》 云:“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 壮侗语族的民族视稻米为生命的 象征,做寿叫做“补粮”。年过 半百的老人都有个近一米高的陶 罐,称为寿米缸,生日请巫师诵 经,子孙往缸里加新米,表示延 寿。里面的米平时可以掏一些熬 粥,但再穷也不能掏净,掏净了 就意味生命即将终结,非常的不 吉利。
与稻作有关的物崇拜
∆ 水崇拜 在稻作神话中, 水的意象不断出现。壮族、侗族等都有雷神( 水神) 崇拜。水族、布依族听到雷声必须停止耕作以示敬畏。壮族神话中的第三代 神布伯擒雷公, 争雨水,人间才能种稻谷, 明确提出了雷神、水与种稻的关系。 傣历新年互相泼水祝福的习俗与农时节令有关。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东临南海,西临泰国湾。地跨泰国、越南、 老挝、柬埔寨等国。
湄公河平原具有哪些 有利于水稻生产的条 件?(重要的水稻产 区)
地形
气候
河湖
《稻作文化的印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稻作文化的印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稻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
2.掌握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3.培养学生对稻作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稻作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3.稻作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4.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稻种选择、种植技术、水稻收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稻作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稻作文化产生兴趣。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稻田,了解稻作文化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稻作文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稻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稻作文化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稻田,了解稻作文化的实际情况。
第三课时:讲解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稻种选择、种植技术、水稻收割等。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稻作文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实地考察报告: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对稻作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小组讨论效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出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稻作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还掌握了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稻作文化,为珍爱和发展稻作文化做出贡献。
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
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
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潺潺流水,米香悠长;田野阡陌,稻谷飘香。
稻作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视觉:湛蓝的天空下,层层梯田宛若翡翠长毯,绵延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金黄的稻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颅,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奏响丰收的乐章。
听觉:青蛙在稻田里此起彼伏,奏着夏夜的交响曲。
风吹过稻穗,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流年。
偶尔传来农民们劳作的歌声,淳朴而悠扬,萦绕在田间。
嗅觉: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稻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青草的清香、野花的芬芳,交织成稻田特有的幽香。
触觉:光着脚丫踩在软绵绵的田埂上,感受泥土的温润与湿滑。
抚摸着稻叶,轻薄而柔嫩,似乎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大脑:稻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一。
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更孕育了丰厚的农耕文化。
民以食为天,稻作文化的传承,象征着民族生命力的延续和中华文明的延续。
五感交织,刻画出稻作文化的多彩画卷。
从视觉的壮美到听觉的悦耳,从嗅觉的清香到触觉的柔软,再到大脑的感知,稻作文化的印记深入我们的身心,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七上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了解湄南河平原能满足水稻种植的自然环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片和相关资料,理解水稻生产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尊重并欣赏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教材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为生产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来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为了满足对粮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不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
【教学重难点】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难点: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断。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讲到水稻是南方人的主食,除了水稻,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主食?生:小麦、玉米、青棵······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水稻会成为我们南方主要的粮食,而不是小麦、玉米、青棵等其他农作物呢?这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劳动人民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
那么,水稻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呢?今天,我们就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共同来探讨一下水稻生产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以及水稻生产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探究一水稻为什么会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环节一: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中南半岛,并结合教材图4-1,说明湄南河平原的位置。
学生:在图上指出,明确大概位置。
【老师总结】湄南河平原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湄南河中下游环节二: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水稻会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总结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稻作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农业生产和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还体现在民俗、艺术、文学和历史等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都与稻作文化密切 相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社会价值
稻作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稻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基本 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稻作文化也塑造了人们勤劳、朴实、团结的 品质,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03
稻作文化的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稻作农业技术
耕作技术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
包括犁田、耙田、耘田 等,是水稻种植的基础。
利用水渠、水塘等设施, 合理调节水稻田的水分。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 求,合理施肥以促进水
稻生长。
病虫害防治
采取生物防治、农业防 治等手段,有效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传统农业工具与器械
生态和谐的典范
稻作文化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稻作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稻作文化将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
型。
02
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稻作文化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0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稻作文化的认同感逐渐 减弱,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缺乏对稻作文 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稻作文化的保护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稻作文化进行保护和扶持,确保其 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
在稻作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对传统的稻 作方式、农具、民居等进行保护和修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古代稻作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稻作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5)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探讨了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如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广东的基塘农业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答案:古代稻作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水稻品种的改良、耕作制度的创新、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对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
3. 题型:讨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讨论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答案: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表现在:许多民间习俗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具体案例包括:赛龙舟起源于庆祝水稻丰收,吃粽子源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对学生的反应感到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很浓,也说明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错。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神奇的稻作文化》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稻作文化吗?我以前呀,也不太清楚。
可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稻作文化的知识,我才发现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米饭,它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出现在我们碗里的哟!从一颗小小的稻种,到长成金黄的稻穗,再到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这里面可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故事呢!想想看,农民伯伯们在春天的时候,早早地就来到田地里,弯着腰,辛苦地把稻种播撒下去。
那场景,就像在给大地画画一样,一笔一笔,充满了希望。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点点描绘出心中的梦想吗?然后呀,小稻苗慢慢长大,需要浇水、施肥,还得赶走那些捣乱的害虫。
农民伯伯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们。
“这稻苗长得多好啊!”他们总是这样笑着说。
夏天来了,稻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微风吹过,稻苗们欢快地舞动着,像是在跳一支美丽的舞蹈。
“哎呀,这景色多美呀!”路过的人们都会忍不住赞叹。
终于到了秋天,稻穗变得金黄饱满,沉甸甸的都快压弯了腰。
农民伯伯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拿着镰刀,满脸喜悦地收割着稻谷。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我们吃的每一口米饭,可都是农民伯伯们用汗水换来的呀!这稻作文化,不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印记吗?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和稻作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呢?我们学习知识,就像稻苗吸收阳光雨露一样,一点点成长。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就像稻田里的害虫,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克服,最后也能像稻谷一样迎来丰收的时刻!所以呀,稻作文化可不只是关于稻谷的种植和收获,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勤劳、坚持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情感升华:
结合稻作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稻作文化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稻作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的起源时间、稻作技术的演变、稻作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②稻作文化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稻作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批改作业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你的思考很有深度,加油!”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可以让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测试则可以让我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业评价
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时,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批改关于稻作文化影响的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稻作文化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于是,我通过点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稻作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繁衍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色。
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稻作的种植技术上,更融入了中国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艺术表达和社会风俗。
稻作文化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稻作技术与传承稻作文化始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耕作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稻作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包括了选种、耕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其中,选种技术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地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特性的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拓展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同时,这些稻作技术也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保持了其独特性和持久性。
二、稻作文化的价值观念稻作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活哲学和道德伦理。
首先,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民通过观察天象、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农事时间和方法,以达到丰收的目标。
其次,稻作文化弘扬了勤劳、朴实和坚韧的精神。
农民通过艰苦的劳作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
此外,稻作文化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倡导亲情、友情、邻里和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
三、稻作文化的艺术表达稻作文化的人文特色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中,还反映在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中。
稻谷、稻草等作为艺术材料和载体,被中国民间艺术家运用到了绘画、雕塑、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中。
例如,稻秧画是一种用稻秧的颜料在纸上绘画的独特形式,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效果而闻名。
稻草人也是稻作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将稻草编织成人形,赋予其生命力和形象,展示了农耕社会中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
四、稻作文化的社会风俗稻作文化对中国农耕社会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系列与稻作紧密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例如,农民在播种和收获时会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表达对大地的感激和对丰收的祝福。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家住平原P70-731、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1)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①地形:河流冲积平原②土壤:土壤深厚、肥沃;③气候: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热量光照充足,雨量充沛④水文:湄南河平原水网密布,灌溉方便(2)水稻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①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②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③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3)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4)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①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②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为避免潮湿,避免虫蛇,悬空架设(高脚屋); ③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春耕礼:祭祀谷神、稻母,祈求风调雨顺,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因此对牛特别有感情。
)2、用机器种庄稼:(1)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①位置:北美洲中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②地形和土壤:平原广阔,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气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④水文: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灌溉较方便⑤适合发展农业:热量、降水不如湄南河平原,耕地类型为旱地,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2)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①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原因:当地主要是旱地,气候是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天比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所以不能种植水稻,只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②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而科技水平发达。
③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④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是商品性农业:绝大部分农产品是作为商品输出用的。
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文化的印记用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处于热带地区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 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水文: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地形: 湄公河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 土壤肥沃
水稻的种植需要经过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 还需要定期如施肥、除虫、灌溉
结合这些环节和照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
水稻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2~ 15℃,最高温度为40~46℃。保持浅水对水稻生长有 利。在浅水层下可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光强 促进根系生长。在自然光照下,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 可以运送至根部。
稻化 作印 文记
经纬度位置 103°E-108°E;7°N-17°N 相对位置
(1)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精耕自作: 在农田上细致的耕作
世界人口的分布
生活情况
请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及P59-60图文,想象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说出理由。(可 以从民居、饮食、娱乐、风俗习惯等方面来介绍)
御耕节
柬埔寨传统节日。佛历六 月下弦四日举行。节日的前两 天傍晚要在圣田周围举行祭火 仪式。王宫的国师一边烧火, 一边念咒语。御耕节仪式的男 女主持人分别称为马克王和梅 霍。正式仪式开始时,马克王 和梅霍先要参拜湿婆像,然后 由马克王扶犁在前,梅霍在后 播种。耕完3圈后把马克王的 牛牵到国王的观礼台前,如果 牛吃摆在桌上的庄稼,就表示 丰收;牛喝水表示风调雨顺; 牛喝酒则预示将发生不幸的事。
请你尝试将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地理位置
人 口 密 集
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地形) 水 稻 生 产
民 居 特 色
饮食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米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 “御耕节”里,人们祭 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 以期获得好收成。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 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插秧、打谷等。
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
团结互助 关爱弱者
兴修水利 人口聚居
自然灾害多
邻里友善和睦
敬畏神灵,崇尚 谷神、稻母
抗御能力差
假如你在湄公河平原,看到这里的人 尊重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因为水稻是这 们在进行祭祀谷神的风俗活动,你的态 里主要的农作物,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 度如何? 们的生活,祭祀谷神来祈求好收成 .
水稻,因为长江中下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公河平原的人们在农业 生产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是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动 主要靠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
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水稻生 产需要经历哪些环节?
播 种
育 秧 田间管理
收 割
插 秧
晒谷
湄南河平原上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这与那些因素有关?
1、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
2、水稻高产,也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湄南河水稻的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协作完成
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你知道我喜欢 生活的环境吗?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作物 。
世界上的水稻主要生产区集中在哪里? ——主要集中在 亚洲东南部,占 全世界的90%以上, 其中中国为最多。
自学指导P58-P60
• 1、湄公河平原在哪里(位置)? • 2、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如何(从气候、 河流、地形、纬度等分析)? • 3、湄公河平原符合水稻生产的条件有哪 些? • 4、水稻生产的环节是怎么样?湄公河平 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和原因? • 5、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民 居、饮食、精神文化生活)?
3、下列地区中,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 美国中部大平原 C 、湄公河平原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4、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自然条件上与湄公河 平原有很多相似之处:河涌纵横交错,湖泊星罗 棋布,稻田渔塘遍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 较为发达,农产品种类众多,被称为“鱼米之 乡”。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民选择耕种的主要农作 物是什么?为什么?
稻作文化的印记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水稻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民居特色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自然环境
民居特色
饮食特点
人口密集 水稻生产 精神生活
1、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的自然条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如果我们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不太可能看到的景 象是( ) A、当地人举办“谷神”节 B 、大面积的麦田 C 、悬空木结构民居 D 、密集的水渠
湄公河 平原
15°N
图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 图3-3越南胡志明市的气候与降水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河流】 水网密布,排灌方便。 【地形】 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纬度】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15°N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适宜
水稻生产需要的条件
重要水稻产区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温度适宜、雨水丰富。 水网密布,排灌方便。 【河流】 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地形】 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纬度】 充足的阳光
人工劳动
高产农业
粮食丰收
湄南河平原 上聚集着泰
国87%的人
口。
结合这些水稻生产的环节,说 一说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和 原因?
特点:精耕细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依
靠大量人工来完成生产;许多人相互 协作,共同完成。
原因: 当地的生产水平低下,同时人口稠密,
能够满足水稻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种精耕细作以人工劳动为主的 水稻生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有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 哪些印记?)
民居特色
这种高脚屋有什么好处?
十分普遍。一般只分上下 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居住 安全、舒适等。
俗称“高脚屋”, 在泰国
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产 与生活
充足的水分 民居绕稻田 [水渠和河流] 或河流形成 悬空架设。
米粉
米饭
----以大米为主
粽子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 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 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 行。这一天,耕牛打扮 一新,吃好食,过好日, 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 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 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 植水稻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