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第13章细胞质和遗传

完整word版,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第13章细胞质和遗传

第十三章细胞质和遗传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相同?答:1)母性影响是亲代核基因的某些产物也许某种因子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对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类效应只能影响子代的性状,不能够遗传。

因此 F1代表型受母亲的基因型控制,属于细胞核遗传系统;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中的 DNA 或基因对遗传性状的决定作用。

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细胞质经常不进入受精卵中,因此,细胞质遗传性状只能经过母体或卵细胞传达给子代,子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系统,2)母性影响吻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是非孟德尔式遗传。

3)母性遗传杂交后代有必然的分别比, 只但是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出现必然的分别比。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答:1)相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是由于,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相同的结构,但质基因与核基因相同,能够自我复制,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拥有牢固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

2)不相同:A.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分子,但是其分布的地址不相同。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经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C.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经过体细胞进行的。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体系,依照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拥有DNA 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体系,是随机分配的。

D.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相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真相同,即母系遗传。

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 A 【(S)rfrf 】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 N)rfrf 】杂交,得单交种AB ,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 S)rfrf 】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 )RfRf 】杂交,得单交种 CD 。

普通遗传学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普通遗传学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PubMed
Entrez
BLAST
OMIM
Books
TaxBrowser
Structure
Site Map Guide to NCBI resources About NCBI An introduction for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the public GenBank Sequence submission support and software Literature databases PubMed, OMIM, Books, and PubMed Central
Figure XU78-1第一个同源连锁群
二、物理图谱
由于遗传图谱的分辨率有限、精确性不 A 高,所以还要构建物理图谱
chal B glkl chal his4 SUP53 leu2 pgkl pgkl pet18 cryl MAT thr4 SUP61 pet18 Cryl MAT thr4 SUP61
四、基因组图谱的应用
1、基因组序列测定 2、基因定位 3、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比较基因组研究
Derivation of genome trees from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omplete genomes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
1、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论方法对蛋 白质及其核酸序列等多种生物信息 采集、加工、储存、传递、检索、 分析和解读,旨在掌握复杂生命现 象的形成模式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植物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
P1 ×P2
选择亲本 P3 ×F1 产生构图群体 遗传标记的染色体定位 F2 三交群体 标记间的连锁分析

第13章 遗传病的诊断

第13章 遗传病的诊断

第十三章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几乎涉及各个临床学科。

它既有与其他疾病相同的诊断方法,也有其特殊的诊断方法。

遗传疾病诊断除了一般临床诊断方法外,还需要用一些遗传学特殊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与体征、家系分析、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基因诊断等。

遗传学诊断方法既可对已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也可对症状前和出生前的患者的进行诊断。

本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并对现症患者的诊断技术、症状前的诊断技术、产前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章还重点介绍了基因诊断学的发展、策略、常用技术、应用、问题和展望等问题。

一、基本纲要1.了解遗传病诊断的常规临床诊断方法。

2.了解系谱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遗传病生化学诊断的基本方法。

4.掌握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5.掌握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6.掌握现症患者诊断、症状前诊断、产前诊断的基本方法。

7.了解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二、习题(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家系调查的最主要目的是。

A.了解发病人数 B.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 C.了解医治效果D.收集病例 E.便于与病人联系2.不能进行染色体检查的材料有。

A.外周血 B.排泄物 C.绒毛膜 D.肿瘤 E.皮肤3.生化检查主要是指针对的检查。

A.病原体 B.DNA C.RNA D.微量元素 E.蛋白质和酶4.症状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是。

A.基因检查 B.生化检查 C.体征检查 D.影像检查 E.家系调查5.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在孕期周时。

A.2 B.4 C.10 D.16 E.306.绒毛取样法的缺点是。

A.取材困难 B.需孕期时间长 C.流产风险高D.绒毛不能培养 E.周期长7.基因诊断与其他诊断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A.费用低 B.周期短 C.取材方便D.针对基因结构 E.针对病变细胞8.当时,可考虑进行基因连锁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A.基因片断缺失 B.基因片断插入 C.基因结构变化未知D.表达异常 E.点突变9.核酸杂交的基本原理是。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 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

SSR或微卫星
■重复序列: ◆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ed sequence),其重复单位首尾 相连,成串排列(Flavell 1986)。 ◆散布重复序列(inter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其重复单位 与其它无关序列或单拷贝序列相间排列。 ■微卫星DNA序列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 SS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sequence repeat,STR),它是 由几个核甘酸(一般1~5个)为重复单位簇集而成的串联重复序 列,可分布在整个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上,而且在基因组中的分 布是随机的。微卫星长度具有高度变异性,并且这种多态性常 常表现复等位性,两端的序列多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因 而可以根据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每个位点的微 卫星序列,从而揭示其长度的多态性(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SSLP)。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组DNA测序: 基因组DNA测序: 测序 人类对自身基因组认识的第一步。 人类对自身基因组认识的第一步。 功能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从基因组信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 从基因组信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 阐明基因组的功能。 阐明基因组的功能。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EST 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 是长约300~400bp的基因表达 序列片段。 EST技术是将mRNA反转录成 cDNA隆,对 其5′或3′端进行一步法测序, 将所获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已 知序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对 生物体生长、发育、代谢、繁 殖、衰落死亡等一系列生理生 化过程认识的技术(Hatey 1998)。

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四、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三)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旨 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 模式,内容包括鉴定蛋白质表达、存在方式、 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等。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全部生物功能 的执行者却是蛋白质, 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 究是远远不够的。
(一) 人类基因组
1.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与曼哈顿原子 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 史上的重大工程。于1990年首先在美国启 动,后有德、 日、英、法、中等国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
人类基因组计划
▲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10月1日正式启动。其总体规 划是准备在15年内 (1990-2005)至少投入30亿美元,分析人类的基因 组30 亿个碱基对。 ▲ 2003年,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 功,HGP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覆盖人类基因组所含 基因区域的99%,精确率达到99.99%,比原计划提前 两年多,耗资27亿美元。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或微卫星(microsatellite )
☆重复序列 ◆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ed sequence),其重复单位首尾相连,成串排列 (Flavell 1986)。 ◆散布重复序列(inter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其重复单位与其它无关序列或单 拷贝序列相间排列。
AFLP反应过程示意图
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遗传信息由DNA →mRNA →蛋白质。 ☆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mRNA分子:5′- U TR ( 5′端 转录非翻译区) , ORF (开放阅读框架) ,3′- U TR ( 3′端 转录非翻译区) ,polyA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第3版)第13章 转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学(第3版)第13章 转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大量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 McClintock于 1951年提出了“ 转座因子”学说。 这些转座因子既可以沿染色体移动,也可以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跳跃 ——又称为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 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中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将基因概念向前推进了一 大步。但这项划时代的成果并未受到当时同行们重视。 直到 20世纪60年代Jacob和Monod的乳糖操纵子模型和基因调控理 论发表后,特别是Shapiro在细菌中也发现了可转座的遗传因子后(图 13-3),这一 成果才被接受。
即:一个拷贝仍在原位,而另一个同样的拷贝插入新的位点。 在该转座过程中,伴随着转座子的拷贝数的增加。
复制转座由两种酶催化:转座酶 作用于原转座子的末端
解离酶 对已复制的拷贝起作用 TnA等一组相关的转座子的移动仅由复制转座机理而进行。 图-复制转座模型
RR
(2)非复制型转座 非复制转座: 转座因子作为一个物质实体(Physical entity) 直接从一个位点移向另一个位点(site), 在 供体位点留下一个双链打断的断口。若不被修复 则将对供体基因组是致死的,插入序列和复合转
13.2.2 转座子
(1)复合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s) 结构:比IS长得多,自身转座基因+其它基因(抗药性基因) 不同的复合转座子的抗性标记不同 复合转座子两端的组件由IS和类IS组成 “两端”我们称为“Arms”, “Arms”可以是同方向的、也可以是反方向的。 一般,当一个复合型转座子两侧组件不同时,该转座子的转座作用主要依靠其中 一个组件的功能(Tn10中,IS10R) 维持复合型转座子的一个主要动力是对中心区所携带的标志的选择。一个 IS10结 构单位自身可以随意地移动,并且比Tn10的移动频率高一个数量级。 但对Tetr的选择可使Tn10维持在一起,因此在选择的条件下,完整的Tn10的转座 频率可明显增加。 IS元件所编码的转座酶的活性负责识别一个靶部位和识别转座子的末端。只有转 座子的末端可以作为转座的底物。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学科。

它们涉及到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基因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变异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变异的发生。

遗传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物质DNA的存在和重要性,推动了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

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中所有基因的集合。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基因组学的发展离不开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人类基因组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遗传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

遗传分析是通过观察个体间的遗传现象来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PCR、序列测定、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基因敲除等方法,它们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生物信息学则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挖掘其中的生物学意义。

四、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应用领域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帮助人们诊断某些遗传性疾病,并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在农业领域,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培育出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在环境保护领域,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总结: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旨在揭示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规律与机制。

通过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遗传变异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联,发展新的疾病治疗手段。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基因组测序技术
单分子测序:第四代测序技术,可以直接对单个分子进行测序,但技术尚不成熟
第三代测序:第三代测序技术,结合了前两代的优点,准确度高,成本低,速度快
次世代测序:第二代测序技术,成本低,速度快,但准确度较低
Sanger测序:第一代测序技术,准确度高,但成本高,速度慢
基因组注释
分子遗传学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发现遗传密码:玛格丽特·萨奇和弗朗西斯·克里克
发现RNA聚合酶:阿瑟·科恩伯格
发现DNA复制机制:莫里斯·威尔金斯和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进化遗传学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了进化遗传学的基础
摩尔根:创立现代遗传学,提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基因组学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人工智能在基因组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数据安全、伦理问题、技术瓶颈等
人工智能与基因组学结合的未来趋势: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智能诊断等
人工智能技术对基因组学发展的影响: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研究成果转化
人工智能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模式识别、预测模型等
农业育种: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
环境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环保措施。
基因组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与治疗
基因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基因检测,提前发现疾病风险
基因组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个性化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遗传学是指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变异的学科。

而基因组学则是研究整个基因组的科学,它集成了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

基因组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学在遗传学领域的应用。

基因是一种遗传信息的单位,而基因组是在一个生物个体中所有基因组成的一份遗传资料,包括基因本身及其相关的非编码区域。

也就是说,基因组是一个包含了基因序列和其他相关DNA序列的完整的DNA分子。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组,这是由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共同传递而来的。

但基因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变异可以造成不同的表型(体现外在形态和性状)和疾病。

因此,基因组学针对的就是寻找基因组中这些变异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来保障人类的健康。

基因组学在研究基因与健康之间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医学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发现的机理,并开发出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基因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多个引起某些类型肿瘤的基因变异,这使得人们可以对这些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并提前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而基因组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基因组学领域已经发展出了几种针对特定病人的个性化医疗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前,医生们会使用体外基因转移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人工合成的DNA导入人体来治疗某些疾病)、干细胞移植和生殖医学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但是,有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医疗行业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医疗时代,可根据基因组中的变异情况,按照个体病理生理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就使得多数病人能够得到长期复苏和治愈。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价格的下降,个性化医疗的实践还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推广。

总之,基因组学的应用为人类医疗保障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它促进了人们对疾病机理的理解,使得治疗方案更为个性化和准确,同时还为精准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分析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分析

遗传学中的基因组学分析遗传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遗传学领域当中,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主要围绕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展开,探讨它在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基因组学分析技术概述基因组学分析技术是指对基因组的分子水平进行界定、分析和研究的一系列分析手段。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通过对基因组水平上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类遗传疾病的成因及其变异的机制,为遗传病首发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基因组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基因组计划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大小、结构、特征等进行全面的总体分析,从而探究人类基因组的基本特征。

第二种是基因组功能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基础特征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人类基因组的生物学功能和特异性。

第三种是分析基因组变异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频率、规律、类型以及变异引起的生物学启示,从而探究人类遗传变异的机制。

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成为了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在遗传学中的应用在遗传学领域中,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广泛,尤其在研究人类遗传疾病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研究力量。

下面我们将就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在遗传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 揭示遗传病潜在的原因在过去,医生和科学家们主要通过观察症状来诊断疾病。

但是,通过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揭示一些遗传病潜在的原因。

例如,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变异对遗传病的影响。

同时,对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CNV)进行分析,也可以对遗传疾病的成因解释提供帮助。

2. 提高遗传病的诊断准确性基因组学分析技术还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性。

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医生和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基因的变异和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出疾病。

基因组学与遗传学

基因组学与遗传学

基因组学与遗传学基因组学与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探索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基因组结构的奥秘。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人类健康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全部遗传信息的科学,它包括了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而遗传学则是研究遗传信息在代际间传递和表达的科学,它关注的是遗传变异、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病的研究等。

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生命现象。

二、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的研究方法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基础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以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快速高效的测序。

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高通量时代。

2. 基因组编辑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其中CRISPR-Cas9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

CRISPR-Cas9可以精确编辑基因组,使得我们能够针对具体基因进行研究和干预,推动了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3. 群体遗传学方法群体遗传学方法通过研究大量个体的遗传信息,揭示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变异。

这些方法包括基因关联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等方面。

三、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的应用1. 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特定基因的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为遗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

2. 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关键信息。

通过分析人类种群的遗传变异,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迁徙和适应能力,推动了人类演化的研究。

遗传学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遗传学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2019/8/2 30
由于SNPs数目大,可用寡聚核苷酸分子杂交法 直接检测,例如,利用DNA芯片技术将不同寡 聚核苷酸固定在芯片上,标记待测DNA,一次 就可测得很多SNPs标记。也可用特异等位基因 动力学杂交方法(dynamic allele-specific hybridization, DASH)检测。这种方法是利 用液体杂交法检测,即在酶标偶联反应 (ELISA)板的96个孔中进行杂交,再用一种 只与双链DNA结合的荧光染料检测。
2019/8/2 21
(2)DNA标记。
基因是非常有用的标记,但并不十分理想。在 高等真核生物中,根据基因绘制的遗传图谱都 不太详细,每个标记之间相距很远。例如,经 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到1985年,水稻基因组 的遗传图谱也仅具有119个基因。另外对于一 些复等位基因位点,也很难全部鉴定标记出来。 因此遗传图谱构建中还需要其他标记。DNA可 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标记,可有以下3种类型。
2019/8/2 12
例如当DNA片段数为n时,各片段之间可 能 的 重 复 数 将 达 到 2n2-2n 。 。 另 外 , 若 基因组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重复序列, 在构建、装配连续DNA分子时就容易出现 错误,会将来源不同区段的DNA片段连接 在一起。因此,仅用鸟枪射击法不适用 于大基因组序列测定。
2019/8/2 34
最后,将5264个标记定位在2335个位点, 因为其中有些标记相距很近而作为一个 位点,所以位点数小于标记数目。据此 构建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的密度为每 个标记599kb。这个图谱密度比预期的每 个标记1000kb要好得多。
2019/8/2 22
①限制性内切酶多型性:若在“基因工 程”一节所述,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饿 切割特异核苷酸序列,DNA序列能或不 能被某一酶酶切,实际上相当于一对等 位基因的差异。

遗传学知识:基因组学

遗传学知识:基因组学

遗传学知识:基因组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命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科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基因组的概念、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基因组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基因组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四个方面来阐述基因组学知识。

一、基因组的概念基因组是指生物个体细胞内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DNA和RNA。

它是生命的基础和物质基础,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稳态的关键因素。

基因组的大小和结构因生物种类而异,小至数百万碱基对的细菌,大至数十亿碱基对的人类,共同构成了生物界广泛的多样性。

二、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基因组由DNA分子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组成的序列排列,而每个碱基对应的是一段含有三个碱基(即一段密码子)的DNA编码。

在这种编码体系内,从一个位点开始的三个碱基被称为一条肽链的氨基酸编码。

一个基因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编码密码子的决定蛋白质序列的DNA 片段。

基因组中的这些基因以特定的顺序排列,组成基因组的遗传信息。

此外,基因组还包括很多非编码RNA(如rRNA、tRNA等)、DNA 区域(如非编码区域、卫星DNA等)和功能未明的DNA。

基因组的结构包括染色体、基因组褶皱和染色质。

染色体是基因组的物理载体,是通过染色体的缩合和解缩合,调控基因表达和遗传物质复制的过程。

基因组褶皱是指在非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处于三维空间中未定向和持续的动态图像状态。

染色质是指除了染色体以外的剩余区域,包括翻译和非翻译RNA,遗传调节元件和起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三、基因组的功能和意义基因组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编码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的继承和传递,它从上层次上决定了一个生物个体的表型。

基因组还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等过程。

同时,基因组还通过其DNA序列为抗菌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1、C值:一个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 C值悖理2、假基因:来源于功能基因但已失去活性的DNA 顺序.3、遗传图 :采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顺序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

遗传图距单位为厘摩(cM), 每单位厘摩定义为1%交换率。

4、物理图(Physical mapping):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将DNA分子标记、基因或克隆标定在基因组实际位置。

5、重叠群:一群相互重叠的克隆或DNA顺序,可以是草图顺序或精确顺序(finished), 包括连续的(内部无间隙)或不连续的(内部含间隙)DNA顺序,未锚定到染色体上.6、序列间隙:指测序时遗漏的序列,这些序列仍然保留在尚未挑选到的克隆中。

7、物理间隙:指构建基因组文库时被丢失的DNA序列,已从已有的克隆群体中永久性消失8、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将基因组打成小片段后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中,然后随机挑取克隆对插入片段测序,并以获得的测序序列构建重叠群。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序列支架,最后以分子标记为向导将序列支架锚定到基因组整合图上。

9、支架(scaffold):一组已锚定在染色体上的重叠群, 内部含间隙或不含间隙.10、作图测序: 按照大分子DNA克隆绘制的物理图分别在单个大分子DNA 克隆内部进行测序与序列组装,然后将彼此相连的大分子克隆按排列次序搭建支架,最后以分子标记为向导将搭建好的支架逐个锚定到基因组整合图上.11、开放阅读框 ORF:指由一系列指令氨基酸的密码子组成,包括一个起始密码子(ATG),还有一个终止密码子(TAA,TAG,TGA)12、基因敲除:将一段无关的DNA片段用来取代某一特定的基因。

13、同源性(homology):基因(序列同源性) 指起源于同一祖先但顺序已经发生变异的基因成员, 分布在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又称直系基因. 同一物种的同源基因则称水平基因, 水平基因由重复后趋异产生.14、一致性(identity):指同源DNA顺序的同一碱基位置的相同的碱基成员, 或者蛋白质的同一氨基酸位置的相同氨基酸成员, 可用百分比表示.15、相似性(similarity):指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中一致性氨基酸和可取代氨基酸所占的比例. 可取代氨基酸系指具有相同性质如极性氨基酸或非极性氨基酸的成员, 它们之间的代换不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学功能.16、异染色质:深色区分布在细胞核的周缘,称为异染色质组成型异染色质:持久性结构,不含任何基因,总是保持致密的组成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2 22
①限制性内切酶多型性:若在“基因工 程”一节所述,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饿 切割特异核苷酸序列,DNA序列能或不 能被某一酶酶切,实际上相当于一对等 位基因的差异。
2019/8/2 23
如有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某一酶的酶 切位点,而一个没有这个位点,酶切后 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就有差异,即多型性 (RFLP)(图9-20)。根据这一等位基因 的遗传,可将RFLP作为标记,定位在基 因组中某一位置上。这同用基因标记的 方法一样。据分析,人类基因组中有 105RFLP位点,每一位点只有两个等位基 因。
2019/8/2 5
2019 年 , 构 建 了 每 个 标 记 的 密 度 为 0.6Mb(1Mb=1×106bp)的人类基因组遗传 图谱,0.1Mb的物理图谱。2000年完成了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构建,并已测定基因 组的大量核苷酸序列,这些研究成果使 人们深信,人类将在不远的将来会彻底 揭示人类自身的全部遗传信息。
2019/8/2 24
但 是 , 用 限 制 性 酶 酶 切 基 因 组 DNA 后 , 会 产 生 很 多 DNA 片 段 。 例 如 , 用 识 别 6 个 核 苷 酸 的 EcoRI(表9-1)酶切的DNA,理论上它可以在 每隔4096bp(46)切割DNA分子,这样,人类基因 组就会有75万个DNA片段,所以内切酶酶切要 结合Southern杂交分析,用特异的杂交探针来 检测差异,或用PCR方法,扩增包括RFLP的DNA 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等位基因的差 异。
2019/8/2 8
由于以人类为对象的研究实际上受到诸 多限制,也受伦理学的约束,所以人类 基因组计划还将对有关的模式生物如酵 母、线虫、果蝇、小鼠、家猪、拟南芥 等进行相应的研究,为研究人类基因组 的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9/8/2 9
目前已有多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已 全部测定。在真核生物中,有酵母、线 虫、果蝇、拟南芥。还有水稻基因组全 序列已接近完成。在原核生物中,有大 肠杆菌等10多种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也已 经测定。人们预计,随着新技术和系统 的不断发展,人类将测定更多基因组的 全部序列。
2019/8/2 30
由于SNPs数目大,可用寡聚核苷酸分子杂交法 直接检测,例如,利用DNA芯片技术将不同寡 聚核苷酸固定在芯片上,标记待测DNA,一次 就可测得很多SNPs标记。也可用特异等位基因 动力学杂交方法(dynamic allele-specific hybridization, DASH)检测。这种方法是利 用液体杂交法检测,即在酶标偶联反应 (ELISA)板的96个孔中进行杂交,再用一种 只与双链DNA结合的荧光染料检测。
基 因 组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基 因 组 计 划 (genome project),大体上可以分为:
①构建基因组的遗传图谱(genetic map); ②构建基因组的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③测定基因组DNA的全部序列; ④构建基因组的转录本图谱; ⑤分析基因组的功能。
2019/8/2 18
(一)图谱的构建
1.图谱标记 2.遗传图谱的构建
2019/8/2 19
1.图谱标记
图谱构建中需要可以鉴别的标记 (marker),在构建遗传图谱中,可用 基因和DNA作为标记。
(1)基因标记。 (2)DNA标记。
2019/8/2 20
(1)基因标记。
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所以也就是利用 可以鉴别的形态、生化等表型性状作标 记,这与前述的连锁交换中介绍的方法 一样。遗传学中最早建立的果蝇连锁图, 就是利用控制果蝇眼睛的一些基因作为 标记,分析各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及遗传 距离,绘制出连锁遗传图谱。这些基本 原理和方法,仍在现在的基因组遗传图 谱构建中广泛应用。
2019/8/2 31
只有当两条DNA分子完全互补配对,形成 双链DNA时才有信号。这种方法还可通过 控制不同复性温度,来鉴别不同等位基 因。
2019/8/2 32
2.遗传图谱的构建
(1)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 (2)植物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
2019/8/2 33
(1)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 建。
2019/8/2 10
一、基因组图谱的构建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终要测定人的基 因组中核苷酸的全部排列顺序。而利用 现有的DNA测序方法,每个测序反应通 常只能得到800个核苷酸的序列,这就意 味着要用很多DNA小片段的序列,才能 装配、连接构成完整的连续DNA分子。 ]
2019/8/2 11
鸟枪射击法(shotgun)是许多小基因组 序列测定中通常采用的途径(图9-25), 利用构建的基因库直接测序,根据片段 之间的重复序列,就可以连接成完整的 基因组DNA。但是随着DNA片段数的增 加,最后对各片段序列的分析连接会变 得越来越复杂。
2019/8/2 14
A:克隆连续序列法(clone contig): 将基因组DNA切割长度为0.1Mb~1Mb的大 片段,克隆到YAC或BAC载体上,分别测 定单个克隆的序列,再装配、连接成连 续的DNA分子。
2019/8/2 15
B: 定 向 鸟 枪 射 击 法 ( directed shotgun):以基因组图谱中的标记为依 据,测序、装配和构建不同DNA片段的序 列。
③单核苷酸多型性:
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基因中的点突变, 存在的数量多,其中有些可产生RFLP, 但多数突变不是发生在酶切位点。据估 计,人类基因组的编码基因只能感有20 万个SNPs,在非编码区的数目可能还要 多10倍以上。这种标记也只有两种等位 基因。
2019/8/2 21
(2)DNA标记。
基因是非常有用的标记,但并不十分理想。在 高等真核生物中,根据基因绘制的遗传图谱都 不太详细,每个标记之间相距很远。例如,经 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到1985年,水稻基因组 的遗传图谱也仅具有119个基因。另外对于一 些复等位基因位点,也很难全部鉴定标记出来。 因此遗传图谱构建中还需要其他标记。DNA可 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标记,可有以下3种类型。
2019/8/2 34
最后,将5264个标记定位在2335个位点, 因为其中有些标记相距很近而作为一个 位点,所以位点数小于标记数目。据此 构建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的密度为每 个标记599kb。这个图谱密度比预期的每 个标记1000kb要好得多。
2019/8/2 6
在美国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后,英、法、日、 俄罗斯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甘落后,也相继启 动了类似的研究项目。如日本于1991年4月提 出了与HGP同等重要的“水稻基因组计划” (rice genome project,RGP),1991年10月 正式实施。通过该计划,将绘制出水稻所有12 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并对全部cDNA进行序列 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基因功能研究。
2019/8/2 13
在进行大规模序列测定之前,构建基因组图谱 是测定但是基因组全部核苷酸序列的重要一环。 基因组图谱可作为序列测定中制定测序方案的 依据,以便先重后轻地分析基因,锚定测知的 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因此,在人类基 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首先用了6年时间构建 高密度的基因组图谱,然后才进入测序工作。 有了基因组图谱之后,基因组序列测定可用下 列两种方法结合型性:
简单序列长度多型性(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SSLP)是一些长度 不等的重复序列。与RFLP不同的是, SSLP可有多个等位基因位点,SSLP又可 分为两种 :
2019/8/2 26
(a)多次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P),也称为微随体 (minisatellite)。这种重复序列长度为 几十个核苷酸。
2019/8/2 2
基因组学强调的是以基因组为单位,而 不是以单个基因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 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弄清基因组包 含的遗传物质的全部信息及相互关系, 为最终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 为预防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提供科学依 据。
2019/8/2 3
2019/8/2 12
例如当DNA片段数为n时,各片段之间可 能 的 重 复 数 将 达 到 2n2-2n 。 。 另 外 , 若 基因组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重复序列, 在构建、装配连续DNA分子时就容易出现 错误,会将来源不同区段的DNA片段连接 在一起。因此,仅用鸟枪射击法不适用 于大基因组序列测定。
2019/8/2 27
(b) 简 单 重 复 序 列 ( simple tandem repeat,STP ) 又 称 为 小 随 体 ( microsatellite ) 。 这 种 重 复 序 列 短 , 常只有2个、3个或4个核苷酸重复单位 (如一个基因具有TCTGAGAGACGC,另一个 等位基因具有TCTGAGAGAGAGACGC)。
第十三章 基因组学
一、基因图谱的构建 二、基因图谱的应用 三、后基因组学
2019/8/2 1
基因组学(genomics)是遗传学研究进 入分子水平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只 要研究生物体全基因组(genome)的分 子特征。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染色体数 目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或染色体组,它 包含了该物种自身的所有基因。不同物 种的基因组大小差异极大,表9-2列举了 几种生物的基因组大小。
2019/8/2 17
物理图谱的构建不需要检测等位基因的 差异,它既可以利用具有多型性的标记, 也可利用没有多型性的标记进行图谱构 建,它将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组中某一 位点。实际上这两种途径都需要利用分 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尽管两种图谱 是分别构建的,但它们可以相互借鉴, 互为补充,作为基因组图谱利用。
根据基因组图谱构建的途径,可分为基 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和物理图谱构建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