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

合集下载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

德育三分钟优质教案传统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传统礼仪与道德”,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德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内涵,认识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循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德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德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德育的内涵,阐述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德育问题,讨论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来解决。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内涵2.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3. 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传统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认识。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圣贤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如《弟子规》中提到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德育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言行举止中,成为具有道德修养的人。

2. 课后实践:开展“寻找身边的德育榜样”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并学习身边人的优秀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德育的内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德育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教学理念与目的:本节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永不停息的思考,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定位,主动地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和涵义。

教学难点是如何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将采取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场景呈现、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在课程导入环节,我们将播放___事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以此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将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形形色色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和挑战,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视频: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比如春节,强调家庭团聚、尊重长辈、感恩父母;清明节,强调孝道、敬老、爱亲;端午节,强调忠诚、勇敢、团结;中秋节,强调家庭和睦、友谊互助、感恩之情。

3)内心信念(良心)良心是道德行为的重要指引,它是人内心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判断,是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

良心的作用是引导人遵循正义、善良、公平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点评:道德的依靠手段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和保障,社会舆论、传统俗和良心信念是道德的重要来源和指引。

加强道德修养教案

加强道德修养教案

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课时授课计划表
授课日期:2019 年9 月28日授课班级19高职班
科目德育第 4 课时授课教师袁晓峰、郭璐、任娜娜
课题《加强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目标:知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了解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内涵。

技能目标:提升学生心灵体验,逐步学会评判道德现象、辨析道德事件,提高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并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仪器、设备等:PPT、《德育》课本、《德育练习册》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 页
板 书 设 计
1.道德的含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
教研室审核: 年 月 日
教务处审核: 年 月 日
加强
道德
修养。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

初中传统美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激发学生传承中华美德,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与内涵。

2. 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4. 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与内涵,让学生对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传统美德的责任。

3. 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方向。

4. 讲解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激发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传承中华美德方面的感悟。

4. 激励法: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传承中华美德的认识。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评价自己在传承中华美德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美德案例。

3. 视频资料:播放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初中教案

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初中教案

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书画、戏曲等。

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道德教化、精神寄托、审美娱乐等。

4. 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确自己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

2. 教材:思想品德教材。

3. 网络资源: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等。

4. 课外读物: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杂志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
《传统美德_源遥流长》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传统美德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内涵;
3. 能够运用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导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二、观点诠释:讲解传统美德的观点及其来源,包括孝顺、诚信、礼仪、忠诚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五、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恪守传统美德,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六、教室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传统美德的文章,包括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价值;
2.掌握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守信等;
3.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二、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学PPT、黑板、书籍材料等;
2.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环境整洁、温馨、和谐;
3.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
4.教学者的准备:确保教师熟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同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传统美德的一些基本知识,
并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步骤二:新知讲授(20分钟)
1.给学生讲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内涵和特点,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守信等,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实例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理解和消化。

2.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讲述一些传统美德的
典型故事和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就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步骤三:活动探究(30分钟)
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分析一些具体社会问题,例如如何应对
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等。

要求学生根据传统美德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小组报告。

2.每个小组依次发言,展示小组报告,并得到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美德的解决方法。

步骤四:拓展延伸(2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传统美德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关于该传统美
德的论文或演讲稿,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汇报。

初中思想品德文化教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文化教育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文化教育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思想品德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如孝道、礼仪等。

2. 各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经验。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教育、艺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如书法、剪纸等。

2. 各组动手实践,展示传统文化技艺。

四、分享与交流(10分钟)1.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经验。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总结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教学理念与目的:1、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永不停息的思考,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定位,主动地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2、教学目的: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能力方面:在特定的道德场景讨论和思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形形色色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和挑战,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和学生自觉实践使学生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自觉践行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和道德的涵义。

2、教学难点:道德学习的关键是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也就是如何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利用特定道德场景分析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试图消除以往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枯燥无味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向内自我观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实践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现实的道德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采取课堂讲授、场景呈现、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课程导入(10分钟):小悦悦事件再次拷问我们的道德良知。

播放:小悦悦事件(视频:3分钟)思考:如何看待小悦悦事件?(学生发言:2分钟)点评: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教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案

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教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案

【教学设计】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教材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要求,在前后两个框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以及它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明荣知耻”的中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学情分析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科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重点学习另外一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学习3、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表彰大会。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精讲点拨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问题:这样的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你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

中学思想品德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

中学思想品德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

中学思想品德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中学思想品德教案主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第一部分:引言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始终渴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当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栋梁之才。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能够正确理解其与道德修养的关系;2. 培养学生尊敬、包容、诚信、勤奋等良好品质;3. 能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品或者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

2. 知识输入2.1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文化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书法、音乐等形式表达;2.2 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如仁爱、智慧、勇敢等,可以指导个人的行为和判断。

3. 价值观培养3.1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大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指导,使其能够应对现实生活的困境。

3.2 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古建筑、博物馆等场所,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舞蹈、书法、茶道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道德修养的实践4.1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道德困境案例,让他们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正确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4.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服务、亲情关怀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教育一、引言道德修养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高中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传递的道德理念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论语》中的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论语》中的经典说法和思想- 掌握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道德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内容1. 《论语》中的道德修养- 孔子的思想及其对道德修养的影响- 《论语》中关于诚实、正直、仁爱等道德品质的论述- 弟子与师长之间的道德关系2.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 道德修养的方法-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态四、教学过程1. 开启活动:引导学生观看一段与道德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道德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学习《论语》中的道德修养-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孔子思想对道德修养的影响;- 分组分享小组在《论语》中找到的与道德修养相关的经典句子;- 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论语》中关于品德修养的篇章,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理念。

3. 讨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修养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学生分组展示对不同道德价值观的理解,进行讨论,形成个人观点。

4. 探究道德修养的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就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展开研究;-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道德困境下的解决方案。

5. 教师总结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鼓励学生对《论语》中的道德理念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传统文化立德为先教案

传统文化立德为先教案

传统文化立德为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立德为先的重要性,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立德为先的重要性。

3.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为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教学重点:强调立德为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写标题、重点内容等。

2.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3.教学软件:展示PPT,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对立德为先有更深入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为先。

3.示范法:通过展示正面榜样,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立德为先。

4.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强调立德为先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立德为先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为先的短文。

6.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

7.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缺点,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 教案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 教案

教案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教案一、引言1.1礼仪文化的重要性1.1.1礼仪是文化传承的载体1.1.2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1.3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关联1.1.4礼仪教育的必要性1.2道德修养的内涵1.2.1道德修养的定义与特点1.2.2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1.2.3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联1.2.4道德修养教育的意义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1.3.2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1.3.3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1.3.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知识点讲解2.1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1礼仪文化的起源2.1.2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2.1.3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2.1.4礼仪文化的现代转型2.2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2.2.1传统道德观念的演变2.2.2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2.2.3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2.2.4道德修养的实践应用2.3礼仪与道德的关系2.3.1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2.3.2礼仪与道德的相互促进2.3.3礼仪与道德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2.3.4礼仪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3.1礼仪文化的教学要点3.1.1礼仪文化的概念与内涵3.1.2礼仪文化的表现形式3.1.3礼仪文化的实践应用3.1.4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2道德修养的教学要点3.2.1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3.2.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3.2.3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3.2.4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3.3教学方法与策略3.3.1案例分析法3.3.2讨论与互动法3.3.3实践体验法3.3.4反思与评价法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4.1.2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3能够运用礼仪与道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2.2通过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2.3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2.4通过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4.3.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3.4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和现代转型5.1.2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5.1.3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5.1.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2教学重点5.2.1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5.2.2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5.2.3礼仪与道德教育的实践应用5.2.4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评价5.3教学策略5.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3.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3.3强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5.3.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案例6.1.2教学课件,包括PPT、视频等6.1.3教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6.1.4教学辅助材料,如书籍、文章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6.2.2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6.2.3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和马克笔6.2.4反思与评价所需的问卷或表格6.3教学环境准备6.3.1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6.3.2舒适的座椅和充足的光线6.3.3适合小组讨论和活动的空间布局6.3.4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存放空间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7.1.2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7.1.3提供教学资源和材料7.1.4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7.2课堂讲解与讨论7.2.1讲解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7.2.2讨论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和现代转型7.2.3讲解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7.2.4讨论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7.3实践活动与体验7.3.1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与道德7.3.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反思实践过程中的问题7.3.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实践经验和感悟7.3.4引导学生将实践体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7.4反思与评价7.4.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7.4.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7.4.4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和提升能力八、板书设计8.1礼仪文化板书设计8.1.1礼仪文化的概念与内涵8.1.2礼仪文化的表现形式8.1.3礼仪文化的实践应用8.1.4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8.2道德修养板书设计8.2.1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8.2.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8.2.3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8.2.4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8.3教学目标板书设计8.3.1知识与技能目标8.3.2过程与方法目标8.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九、作业设计9.1礼仪文化作业设计9.1.3调查并分析现代礼仪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趋势9.1.4探讨礼仪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9.2道德修养作业设计9.2.3调查并分析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和挑战9.2.4探讨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9.3综合性作业设计9.3.2设计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涵盖礼仪与道德修养的多个方面9.3.3调查并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9.3.4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10.1.2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10.1.3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补充和拓展10.1.4教学环境和氛围是否良好,是否需要改善和优化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礼仪与道德修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10.2.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0.2.3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视野10.2.4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本教案以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为主题,通过引言、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十个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教案

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教案

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教案教案: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提升道德素养与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一、修身养性的概念及来源1. 解读“修身养性”概念,理解“修身”的内涵。

2. 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3. 探究《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对于修身养性的阐述。

二、道德观念的内涵与发展1. 分析国学经典的道德观念,如“仁爱”、“忍让”等。

2. 国学经典中道德观念的变迁和演进。

3. 探索《孟子》、《中庸》等国学经典对于道德观念的表达。

三、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的现代意义1. 利用国学经典中的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进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分析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与当代社会的对应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用一句国学经典中的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思考其含义。

2. 引导学生谈谈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二、讲授修身养性的概念及来源(20分钟)1. 讲解“修身”的内涵,提醒学生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

2. 介绍国学经典中修身养性观念的起源和渊源,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3. 分析《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对于修身养性的精彩阐述。

三、讲授道德观念的内涵与发展(20分钟)1. 分析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如“仁爱”、“忍让”等,引导学生思考其深刻内涵。

2. 简要说明国学经典中道德观念的变迁和演进,如《孟子》对于仁爱观的发掘。

3. 引用典型的国学经典,如《中庸》中的“中立”观念,探究其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四、分析修身养性与道德观念的现代意义(30分钟)1. 以具体的社会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恶势力”、“环境保护”等。

9加强道德修养教案

9加强道德修养教案

方法一、导入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这样说:“这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道德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一节的内容——加强道德修养。

教材上说:“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的含义中包含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道德的作用形式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比如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的话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和批评,这就是社会舆论的作用,或者一个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很痛苦,很煎熬,这就是他内心信念在起作用;第二,它的作用方式是对人们进行善恶评价;第三,它的存在形式是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

道德是行为的规矩和做人的根本,道德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道德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二、新授课题:§3.1加强道德修养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寻找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在原始社会中,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类个体自身能力的限制,人们必然要结成群体一起劳动,在群体劳动中必然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样也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等,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是道德的存在形式,所以可以说劳动为道德的起源创造了第一个历史条件。

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道德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只有人们有了社会关系才需要道德来调节和规范。

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

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

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第一篇: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一、教材分析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道德和文化的含义。

理解: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能力目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学情分析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

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学习3、学案导学六、重点研讨1、你认为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吗?2、我们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试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4、道德失范的原因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6、我们应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七、探究案例【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郭明义,当代“雷锋传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平凡朴实的言行在震撼着人们心灵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周围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

/ 7某校高三(3)班同学以“走近郭明义,学习郭明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共同参与。

【了解郭明义事迹】1996年起,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1990年起,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起,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别人便宜。

德育三分钟教案传统文化(2)

德育三分钟教案传统文化(2)

德育三分钟教案传统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统文化》教材的第三章“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具体内容包括: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德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育的内涵与外延,认识到德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学会从中汲取智慧。

3. 培养学生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教学重点:德育的内涵与外延,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德育的内涵与外延,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德育问题,讨论如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内涵与外延定义:道德教育外延:家庭、学校、社会2.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儒家:仁、义、礼、智、信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3. 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家庭: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学校: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德育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德育。

答案示例:德育是培养我们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

在生活中,我将以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为指导,尊重长辈,关爱同学,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传统文化相结合;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逻辑性与结构性;6.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一、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一、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背景介绍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历代人民的努力和传承,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珍贵财富,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了解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情感认同。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2.通过学习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尊重;3.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5.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公德心和志愿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了什么是传统美德。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授课,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它的历史和地位。

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反思当下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美德。

3. 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引导学生认识与现代社会结合的传统美德,学生讨论传统美德是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探究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达到更好地贯彻传统美德的目的。

第二课时1. 实地参观活动开展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近距离体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可以选择参观中国古代文化名胜、博物馆、名人故居、廉政文化馆等。

2. 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武术、民族舞蹈、茶文化体验等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同和理解。

3. 集体文艺活动开展集体文艺活动,设计大型文艺晚会、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等。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平台。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三课时(导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三课时(导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三课时(导学案)前言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美德被赞颂,并且由于历史的长河,这些美德的价值也得到了长久的锤炼和升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其特有的价值,相反,这些价值观念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并且影响我们的行为与思想。

通过学习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念。

正文一、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我国古籍中,孝道一直都是崇尚的品德,先帝曾经说过:“便可色,扁鹊必讳不可訾,子路便曰难,颜渊必讳。

”就是说只要孝道存在,即使一个人不善良,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孝道,即使他再优秀,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之间流动的是信用,一个诚实可信赖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诚实守信可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获得更多的机会。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我们的文化中,老师被尊崇为教育的权威代表,他们实施的教育政策和方式,决定了社会未来的精英人才的素质,而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尊师重道的态度不仅需要在学生时期有所体现,也应该贯彻于一生。

四、勤劳节俭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勤劳让我们充满活力,主动积极,失败时我们会变得坚强,成功时我们会变得更加快乐。

节俭让我们保持节制,避免浪费,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

五、友善互助友善互助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中得到认可和接受,友善互助能让我们建立起稳定的社交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六、廉洁从政廉洁从政是对公职人员廉政要求的具体体现。

作为公职人员,他们必须始终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责使命,保持廉洁自律的态度,做到清正廉洁,以保证公众的利益和权益不受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导学案一、教材分析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道德和文化的含义。

理解: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能力目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学情分析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

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学习3、学案导学六、重点研讨1、你认为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吗?2、我们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试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4、道德失范的原因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6、我们应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七、探究案例【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郭明义,当代“雷锋传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平凡朴实的言行在震撼着人们心灵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周围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

某校高三(3)班同学以“走近郭明义,学习郭明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共同参与。

【了解郭明义事迹】1996年起,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1990年起,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起,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别人便宜。

其实他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好事,但好得太持久,太纯粹,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相信。

问题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郭明义的事迹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哪些启示。

【弘扬郭明义精神】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我心中的雷锋向郭明义学习”主题征文活动。

问题2:请运用《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的知识,在主题征文中说明弘扬郭明义精神有什么意义。

探究点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消费,然而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为了“面子”,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4%。

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其实这是一种文化自卑现象。

要获得真正的尊重,生活得更加幸福,需要提高自身的精神内涵。

问题: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年轻人要生活得更加幸福,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精神内涵?八、训练案【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一)、选择题1.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人的支撑,文化人的创作不仅需要艺术的内涵和技能,而且需要在艺术劳动中融人自己的良心标尺,作者品位的高低形成了其作品品质的高低。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必须()①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④把提高文化人的品位作为文化创新的动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据报道,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

如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

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3.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其毕生的工作,殚精竭虑,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钱老的一生告诉我们( )A.要增长才干,以建设祖国,繁荣祖国为己任B.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C.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D.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4.因家里穷、没钱给重病的母亲看病,一对很孝顺的兄弟铤而走险劫持人质,作案时被警察当场抓获。

法院判定两人一个有期徒刑5年6个月,另一个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该事件被报道后,打动了很多人,许多人捐款帮助他们的母亲。

这启示我们()①必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②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缺乏科学文化素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④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

人们通过读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属于()的重要内容。

A.科学文化修养B.思想道德修养C.中华民族精神D.基本道德规范6.“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成语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体现了(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B.一个人的高尚品行对他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人的高尚行为比其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更重要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7.当前大学生就业依然存在困难,但一些“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总能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这就要求应聘者要(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C.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D.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大意就是“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这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至善的人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个人道德修养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于知善恶,更在于为与不为的行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如和煦的春风,吹散心中郁积的疑惑;似夏日的阳光,照亮阴霾笼罩的心灵;是成长的阶梯,铺就实现梦想的旅途;是智慧的加油站,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和力量!读书,一次通透的心灵体悟,一次魅力无穷的美的享受,一次人生旅程的智力加油。

”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C.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10.“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

”这一比喻表明()A.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B.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C.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D.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了11.某重点学校的高一学生,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某病毒的代码进行改进和加密,升级为“混客绝情炸弹”。

在短短 40天时间内,全国有十余万台电脑受到攻击,引起网民的恐慌。

该事例表明(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并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危害社会D.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12.上题中的事例从反面表明,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应该在于( )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③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立德才能立人。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每个人实现理想抱负、创造社会价值、为祖国和人民谋福利的根本。

立德就是要(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2012年,山东省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等活动,以推动本省的思想道德建设。

为响应这一活动,青年学生应该( )①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优先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

”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

”请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共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板块,描绘了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典礼接近尾声时,14位“美德少年”代表走上舞台郑重宣誓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美好,懂得了勇气、信念、善良、诚实和真爱。

今天,接过你们传递的火炬;明天,我们亮出担当的肩膀广我们宣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他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示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

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投身到“做道德模范、促文明建设”活动中去。

Ⅲ.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参考答案【探究案】Ⅱ.探究点一问題1:①郭明义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启示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徳目标要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郭明义严于律己、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精神,启示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问题2:①弘扬郭明义精神就是弘扬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弘扬郭明义精神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可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提髙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弘扬郭明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可以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探究点二问題:(1)提高科学文化修养,自觉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