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好玩的发觉》教案1首先说一下教材《好玩的发觉》是苏教版国标本学校语文教材二班级上册的一篇布满探究意味的叙事性作品。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发觉了岛上的昆虫翅膀都不同。

于是,他亲自去岛上观看,最终被他找到了昆虫翅膀不一的答案。

在这篇课文中,达尔文以一个智者的形象消逝,他既是一个科学家,而在学习此文时,对于天真的孩子们来说,他更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科学,走向生活,探究问题答案的伴侣。

此文通过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方面是在赞扬达尔文仔细观看,勇于探究,亲自实践去找到答案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在号召我们的孩子要学习达尔文的这种仔细观看,乐于探究的精神。

当然,课文还传达给孩子的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必需要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

这篇课文一共有四个小节,可以依据这四节分为四部分来教学。

第一部分:(1节):叙述了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其次部分:(2节):讲了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发觉了一个惊异的现象。

第三部分:(3节):讲了达尔文由观看到的现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联系,发觉岛上昆虫的体型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亲热的关系,这就是“好玩的发觉”。

即“适者才能生存”,从而点明题旨。

第四部分:(4节):指出这个好玩的发觉,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争论起了重大作用。

“特殊重要”强调了达尔文后来之所以能在进化论方面进行深化的科学争论,并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与这一发觉是分不开的。

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同学实际状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熟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达尔文事迹的学习,学习他那种仔细观看,勇于亲自去探究,实践的科学精神。

也使同学在脑海中牢记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因此,我将第三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设计在争论教材,钻研教法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孩子们,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什么好玩的发觉吗?”一开头,我会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

2. 第二课时:探索物质的性质(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密度、溶解度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课时:揭秘人体的奥秘(1)引导学生观察人体,发现人体的奥秘,如骨骼、肌肉的作用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调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

4. 第四课时:探索地球的秘密(1)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地球科学实验,如地球引力、地球运动等。

5. 第五课时:身边的科技(1)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2)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或实验,体验科技的魅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五、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有趣的发现》文本,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有趣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生字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词义和读音。

2.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2.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生字词学习,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我也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关注他们的学习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活动(5分钟)活动内容:角色扮演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其他人物和旁白。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探究;(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第2课:《科学实验入门》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3课:《探究力的作用》1. 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小组讨论:学生探讨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彼此的发现。

第4课:《物质的性质》1. 导入: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

2.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5课:《环境与生活》1. 导入:讲解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3. 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并总结科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科学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总结科学规律。

5.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篇一: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第三篇讲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XX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感悟到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

体现了达XX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同时提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全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考察分析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既是文章的主线,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文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有趣的发现中渗透思想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XX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1.尝试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篇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发现”,体现发现过程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XX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

重点: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夏XX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出示达XX像)他是达XX(词语卡片出示)。

对达XX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书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介绍他的。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读、指名读。

)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些什么学生汇报。

有趣发现教学方案,3篇

有趣发现教学方案,3篇

有趣发现教学方案,3篇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1《有趣的发现》选自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能说会道”栏目。

本栏目由口语交际内容、对话框、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步骤三部分组成。

本次口语交际是讲自己“有趣的发现”,主要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发现以及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这一内容既紧密结合本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交际起来有话可说。

交流时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即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还没有被自己认识的事物或规律,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体会发现的乐趣。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1.观察大自然、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

2.玻璃杯、盐水、淡水、鸡蛋。

3.幻灯片。

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知道它是哪吗?生:“死海”师:对,它就是著名的“死海”,知道它神奇在哪吗?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说清楚一点好吗?同学们,说的时候要做到,说清楚。

(板书:说)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对生2:能浮在水面上看书、看报纸。

老师:看多神奇啊!它还神奇在死海没有动植物生存,“死海”因此而得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生:想······师:那请看老师这里,这是二杯水,这是一枚?生:鸡蛋师:请同学们,看好啦!生:噢······(同学们发出了惊奇的声音)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鸡蛋放在第一杯水里会下沉,放在第二杯水里会上浮。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二课时:观察和实验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第三课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四课时:总结和反思1. 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1. 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3. 问题引导: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会用问题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章:团队合作,共同探索1. 学会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2. 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发现科学的乐趣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章:课后延伸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索科学现象。

4. 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工具、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验与验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5. 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文内容框架: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一、板书演示帮助理解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在不断增大,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设计有效的板书,教学《有趣的发现》也是如此。

应该来说,这篇课文的复述更有赖于板书。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了:发现特大翅膀没有翅膀小翅膀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学第三小节,自己去找原因。

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相机板书了:大风吹来结果能顶住生存下来不会飞不大可能被淹死能飞却顶不住逐渐消失再根据板书重述一遍课文内容,显得比较容易,孩子们也理解了刚才的疑问。

二、说话训练加深理解根据板书,让孩子们用文中的“因为……就……”、“因为……也……”来进行表达,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再理解的过程,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情境表演强化理解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我让6个小组的孩子自由选择任意一种昆虫,进行大风吹来时的不同结果的表演,并进行了相关的提示,比如一人表演风,一人解说,其余人表演时注意表情、手臂等,孩子们进行了彩排,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尽情的情境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欢乐,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后记:后来布置孩子们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们都反馈过来,说将得很到位,表述与课文内容相差甚少,而且还有动作表演。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 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
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 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 的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心得。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有目的的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并进而得出科学 结论的方法。
在《有趣的发现》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 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达尔文发现的有趣之处。例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生物的演化过程,从 而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原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掌握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 记忆情况,能否正确运用所学 知识。
实践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 思维如何。
情感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以 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
况。
教师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达到 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营造
思考如何更好地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 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利用
反思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是否有更 好的资源可以利用。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辅
教材
《有趣的发现》(二年级上册)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做出有趣的发现背后的故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做出的有趣发现的理解和探索。

2.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的发现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2.学生对发现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准备:1.图书馆、电脑和投影仪。

2.杂志、报纸或网页上的科学发现和相关材料。

3.电脑和打印机。

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入(10分钟)1.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方式,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科学家是如何做出有趣的发现的?-你对科学有什么兴趣?2.教师介绍科学家们的有趣发现背后的故事,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二、发现背后的故事(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有趣发现的图片或视频,包括但不限于:-牛顿的苹果误打误撞发现万有引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低温燃烧让冰熔化-卡尔文森等科学家在南极发现生命的证据2.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每个发现的背景故事和科学家们的思考过程。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三、实际应用分析(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发现的实际应用,并讨论其对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发现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你认为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3.学生团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有趣发现。

五、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的发现背后的努力。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用词语和句型。

3.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发现。

(2)教师出示课文《有趣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全面覆盖知识、过程、情感三个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反思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5. 教师反思课堂练习是否适量,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师反思课堂小结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有趣的发现》的纸质或电子文档。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生命的做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有趣的发现》,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可以做好标记,待会儿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讨论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3. 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任务。

2. 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在课堂讲解环节,老师能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产生疑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本;(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3)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有趣?(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引导深化理解。

4. 课堂练习(1)用“奇怪”造句;(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收获;(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环境。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是否能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造句;(3)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2.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是否有效;(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3)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学习;(2)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3)教学内容是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活动一: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任务卡上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2)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内容,观察、记录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3.活动二:有趣的实验(1)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瓶子吹气球”。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原理。

4.活动三:生活中的物理奥秘(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热水瓶里的水会沸腾”、“为什么冬天窗户上的玻璃会结霜”等。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5.活动四:珍惜时间,热爱生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呢?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有趣的物理现象。

(2)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物理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了知识。

5.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观察、实验、分析物理现象,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

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

这就是《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句子。

(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1、自读、正音:2、指名读。

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有趣的发现·教案2

有趣的发现·教案2

有趣的发现·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什么是环保,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习使用现代技术,探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观察、发现与探究学习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环保介绍1.将环保的标志和口号展示,激发学生关注、爱护环境的意识。

2.讲解环保的概念,告诉学生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同时也可以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由老师对环保相关的问题进行简单提问,并请求学生踊跃发言,以此增加课堂互动。

2. 垃圾分类1.在介绍环保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垃圾桶,思考不同的垃圾应该扔在哪种垃圾桶内,启发学生分类垃圾的意识。

3.在教学的最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垃圾分类游戏,以检测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科技与环保1.介绍一些现代科技在环保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它们如何帮助人类保护环境。

同时激发学生在科技领域中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

3.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自己上网搜寻关于环保和科技的相关资料,并调查、总结、展示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4. 观察实验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观察。

在实验前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绿叶变黄了?水中的植物会呼吸吗?等等。

2.在教学时,展示各种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考虑问题,并在小组或班级里进行讨论。

3.再由学生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并再现场模拟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了环保的概念,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环保意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组织垃圾分类游戏、与学生们一起去参观实验等,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学习。

本次教学内容涵盖环保、垃圾分类、科技与环保、实验观察等方面,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丰山实验学校姓名:谢裕珠学科:语文
时间:2014年9月27日
课题: 7、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二、三自然段。

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还学会了许多生字和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
有趣考察昆虫翅膀奇怪答案比较研究刮风反复
生存容易英国著名达尔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词语。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达尔文是生活在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哪个国家的?他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学生齐声回答)
3、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达尔文,谁来试试介绍他?用上这样的句式:
课件出示:达尔文是。

明确: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4、“著名”是什么意思?
生答。

对,就是有名,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5、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达尔文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告诉我们,达尔文去了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事?
(生答)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什么叫“考察”?(就是实地观察调查,认真细致地观察)
他考察的是什么东西呢?(昆虫)
3、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3、达尔文觉得很奇怪,奇怪在哪里?(岛上没有翅膀小的昆虫)
4、那谁能用奇怪的语气和表情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5、说话训练:
谁还能仿照句子用“要么……要么……”说一句话?“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

谁会补充?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要么,要么。

5、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达尔文看到了这么奇怪的现象之后,他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找到答案了吗?哪一段告诉我们的?请同学们自己来轻声读一读第三段。

边读边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

在每句话前面标上数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段,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

(生答)
2、为了找出答案,达尔文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呢?
生回答。

3、原来达尔文是这么做的啊!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们比一比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课件出示: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

“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所以,我们知道的那些科学家们会有所成就可不是随随便便说几句话就能来的,而是要认认真真地反复观察反复试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

4、达尔文终于找到了答案,那他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后面的句子。

指名读。

5、达尔文在这一段中提到了几种昆虫?
6、为什么小岛上只有翅膀大的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岛上经常刮大风)(板书)
请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从文中找到答案,然后用上因为所以_____的句式来说一说。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所以生存了下来。

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所以也生存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