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本科学员学校归属感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近年来,学校归属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学校归属感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学生在这个系统中表现出的情感,以及学生对学校有多么重视。
它与学生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学校归属感有助于弥补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表现,增强学生身份认同感,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改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重点探讨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更好地了解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汲取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学校归属感可缩小学术差异。
学校归属感是一种内在的认知和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表现,有助于促进学生学术发展。
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可以提升学生学术表现,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心,并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这表明,学校归属感可以有效缩小学术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增强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实现学生思想发展。
其次,学校归属感可以提高学生身份认同感。
学校归属感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最后,学校归属感可以改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归属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加强教师的教育素质,减少学生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密不可分,是教育中重要的指标。
学校归属感可以缩小学术差异,提高学生身份认同感,改善学习环境,从而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推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思想发展。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褚晓云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7期摘要:学校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积极的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以江苏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心理需求一、引言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理论中重要的心理需求。
大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这里开始接触社会、步入社会,直到走向社会。
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一研究有利于校方的管理,学生的归属感强,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将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归属感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校归属感的概念学校归属感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包克冰和徐琴美指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觉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学校的发展。
杜好强认为学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对学校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知觉均属于学校归属感。
陈红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认同,产生于学校这一客观环境。
学者的界定虽有不同,但大都缘于学生与学校的归属关系,侧重于心理认同和投入。
三、研究过程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自编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某高校的学生,采用分层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所需要的数据。
问卷共24题,随机排列,匿名施测。
采用5点积分法,3分为理论中值,小于3分为不同意状态,反之为同意状态。
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
2.问卷设计(1)问卷的设计与编制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级干部、专业、年级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由于研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便于调查,划分为五个维度,即综合设置、师资教学、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和情感认同。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1. 引言1.1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中归属感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属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认同感和所属群体的归属感,是建立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归属感不仅仅是对学校的认同,还包括对班级、老师以及同学的认同和归属。
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归属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表现、社交关系和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中的归属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尊重、被关怀和被认可时,他们会更容易融入学校环境,更愿意和他人合作,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学校教育中的归属感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2 归属感对学生的影响归属感是指个体对于组织或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受。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属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当学生感到自己被学校所接纳和认他们会更有动力去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归属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在一个具有良好归属感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会更愿意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友谊。
归属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归属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发展。
学校教育中的归属感培养至关重要,值得高度重视和持续加强。
2. 正文2.1 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中最为密切联系的群体,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或班级建设活动,让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共同体验和回忆。
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也是培养学生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如何增强高校学子的校园归属感
关于增强师生校园归属感提案前言:归属感,或称隶属感,隶属,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2.是佛洛姆(E.Fromm)氏理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离开父母后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其不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课堂,也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型与创造型人才的摇篮。
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建立和不断加强南审学子对我校的归属感,在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如何提高我校学子对南审校园的归属感,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校园归属感入手,对南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62%以上的学生提出缺乏校园归属感,28%的同学不愿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近13%的学生则存在较为强烈的孤单感,35%的同学出现忧伤、抑郁等不良情绪时没有适当的情绪排解方式。
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显示,我校的独生子女占到总人数的74%。
而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从小受到父母过度宠爱,自我意识过强,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特点,致使出现了一些诸如宿舍关系僵化、班级凝聚力差的现象和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大阻碍。
2.校园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造成的落差,加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尤以低年级为主)难以适应住宿和集体生活。
生活上的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积极性。
3.学校评价体系的偏向单一化,这与90后大学生追求多元化价值观的心理背道而驰,致使学生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难以得到肯定。
不可否认,随着我校综合素质测评的开展,校方在这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创新,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这种测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由此可见,这样的改变已成趋势。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精)
要的幸福标准。
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
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3)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
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4)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告别了贫穷的“90后”,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
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5)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
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他们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
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
因此,家长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6)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
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
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冲突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
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认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1. 归属感的定义。
浅谈军校学员“学校归属感”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浅谈军校学员“学校归属感”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摘要】对于军校学员来说,只有在接受认可自己的学校,形成对学校的依附和归属感之后,才有可能形成比较健全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有可能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
军校学员“学校归属感”对于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军校学员;学校归属感;战斗精神“此心安处是吾乡”,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寂寞,希望心有所系、情有所牵。
缺乏归属感,则如天地沙鸥、无根浮萍,无所寄托,不知何从。
归属感是指人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所属的团体产生感情,由衷地热爱它,心甘情愿地履行它所要求的规范性义务,从而为所属团体贡献力量。
“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就读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感到自己是学校中重要一员、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1。
一、加强军校学员“学校归属感”的现实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属感的产生出于人的本性需要,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承认和接纳。
归属感是个体的最基本属性。
当具有一定目标的群体接纳个体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在心理契约上必然要求个体服从或认同群体的总体特性,认同群体的总体目标;而当个体被群体接纳后,同样也期望群体将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分子,从而在群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思想理念、行为能被整个群体所感知。
这就产生了群体与个体在归属感上的互动。
这种互动在个体进入群体的初期以及当个体在群体中的各项基本特性甚至于高级特性得以充分体现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当个体在群体的安全、利益、地位、自我实现甚至于思想、策略得以在群体中充分表现出来时,就会使个体产生一种强烈的被感知感,个体会觉得自己在这个群体得到了肯定和在某种意义上的激励,相应地促使个体更加加倍地为实现群体的总目标和利益而努力,进一步使群体的目标在个体的行为与活动、思想中得以稳固地树立和较好地体现。
如果群体中每个个体都处在这种状态,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与向心力,形成一种向上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向心力与团队精神则会加速群体目标的实现。
大学新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
大学新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以西南地区某高校为个案摘要:本次调查采用非概率定额抽样、偶遇抽样、雪球抽样的方法,以西南地区某高校为个案,在此高校各院系的各个专业开展此次调查。
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以及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新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强烈程度来指出其中影响学生归属感的因素并探讨如何建立归属感及建立归属感对大学新生的意义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大新生建立归属感的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学校;归属感;一、导言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里,人们的心灵也需要一个家。
那么刚刚走出父母的怀抱,背井离乡的大学生就更需要一个心灵之家。
况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培育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大学生的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目前,随着高校的增多以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校门,但不是每一个踏入大学的人都对自己的学校感到十分满意,特别是有些大学新生甚至对自己的学校感到厌恶,对自己的将来也失去信心,感到茫然。
而其中,大学新生缺失归属感无疑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而国内学校对归属感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中小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相关研究,取得一定得研究成果,主要指出的是学校类型、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归属感的影响。
然而,对大学生归属感的研究还很少,且大学生与中小学生肯定存在很多的差异。
并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
对大学生来说,来到一个新的学校,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认识、接受这个新环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也只有接受并认可这个学校后,学生才有可能形成比较健全的心理,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学习的投入才能有所增加。
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调查
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调查调查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归属感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卷入,是学生在学校身份适配、情感有依、心灵可栖的状态,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意义生活的获得以及生命效能感的增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运用多种调查方式从多维度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因素,从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帮助大学生增强学校归属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五点计分法①为5分②为4分③为3分④为2分⑤为1分调查单位:蚌埠医学院调查对象:从蚌埠医学院在校的所有本科专业的学生中按不同系别总人数所占全体总人数的比例随机抽取,总和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情况注1:基本情况栏,空格处可直接填写相关信息,有选项请在相关选项的标序上打√。
1.所在学校及院系:大学(学院)学院(系)2. 性别:①男②女3. 出生于年;4. 所学专业:①文科②理科③工科④5. 所在年级: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⑤大五6.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①是,具体是干部②否7.您来自于:①农村②小城镇③中等城市④京外省会城市8.是否独生子女:①是②否9.性格:①开朗外向②稍外向③中性④稍微内向⑤沉默内向10.家庭经济情况:①非常好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⑤困难11.对自己家庭成员融洽、和谐关系的满意情况:①非常满意②较满意③一般④较不满意⑤非常不满意问卷内容(一)学校状况与感受:1.您认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对您人生的重要性如何?①很重要②比较重要③无所谓④不重要⑤非常不重要2.您认为校园影响力/排名对于校园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3.当谈论到自己的学校(或其中某一方面)比同学的学校好时,你的感觉:①非常好②比较好③一般④没有感觉⑤与我无关4.当别人对您所在的学校持否定观点时,您的第一反应是?①很生气,不假思索,立刻反驳他(她)的观点②有些生气,会同他(她)辩理③感觉与我无关,无所谓部分赞同,这个学校曾让我有些不愉快的经历⑤完全赞同,这个学校本来就让我很反感、很排斥5.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对归属感的影响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影响6.学校的治安环境对归属感的影响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7.学校图书资源丰富程度?①非常丰富②很丰富③丰富④不丰富⑤极不丰富8.您对学校所处的城市是否满意?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不满意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9.您认为目前校园教学、食宿等硬件总体水平怎样?①非常好②比较好③一般④较差⑤很差10.您觉得学校硬件配备对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无所谓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11.您认为您所学专业在全国影响力排名情况如何?①极有影响力②比较有影响力③很一般④比较差⑤很差12.您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①非常好②比较好③很一般④比较差⑤特别差(二)学习状况与感受:1.您认为您所就读学校目前师资力量如何?①非常强②比较强③一般④比较差⑤很差2.您认为师资状况对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无所谓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3.整体而言,您对授课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的评价如何?①很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差⑤很差4.整体而言,您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的评价如何?①很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差⑤很差5.您认为授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方式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大吗?①很大②较大③无所谓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6.任课老师不再给您授课,您会主动去看望他(她)吗?①经常去②偶尔去③不知道④不去⑤不愿去7.您对老师的喜爱能影响你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吗?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8.您认为老师对你的评价好坏、态度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9.您对您的班主任/辅导员的印象怎样?①很好②比较好③一般④比较差⑤很差10.您认为好的班主任/辅导员使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怎样?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11.班主任/辅导员的关心对你对学校归属感、依恋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12.您认为师生关系的和睦与否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大吗?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三)校园生活与感受:1.您对班级同学关系的满意度如何?①非常满意②较满意③一般④较不满意⑤非常不满意2.您感觉班级同学关系融洽,使你对所在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3.您平时同除室友以外的同学交流频率如何?①经常交流②偶尔交流③很少交流④没法交流⑤不愿交流4.您觉得同学/室友间的交流对增强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5.请问您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的频次如何?①很高②较高③一般④很少⑤不参加6.您觉得集体活动对校园归属感的影响大吗?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无关7.您所在班级学习/文化氛围如何?①很浓厚②比较浓厚③一般④不浓厚8.您觉得班级、学校学习/文化氛围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9.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10.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11.您是否乐意拥有本班或者本系的班服或系服①很乐意②比较乐意③一般④不太乐意⑤很不乐意12.学校构建的信息交流平台(校园网、图书馆、学术讲座等)对归属感的影响如何?①影响很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一般④影响很小⑤没有影响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问卷者的得分相加,是计量变为计数,然后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
一
李 妍
( 武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外语 系 , 湖北 武汉 400 ) 3 0 0
的 考 对 大 学 生 学 校 归 属 感 几 点 思
大 学生 是 祖 国 的未 来 , 民族 的希 望 。 养 高 素 质 的大 学 是 培 生 . 于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 现 中华 民 族伟 大 复兴 具 有 卜 对 实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德 教 育 是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德 道 道 素质 是 大 学生 应 该具 备 的基 本 素质 之 一 。因此 , 学 生 道德 教 大 育 的效 果 与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效 果 及 人 才 培 养 的质 量 息 息 相关 。 我 校 的具 体 情 况而 言 , 就 我认 为对 大学 生 学 校 归 属感 的 培养 在 大 学 生的 道 德教 育 中具 有十 分 关 键 的影 响和 意 义 。 大 学 生学 校 归 属 感教 育的 必 要 性
一
( ) 义五 5定
所谓 归 属感 ,是 指 管 理 者 率 先 在企 业 内部 创 造 出 一 种 仁
和 的 气氛 , 鼓 励 竞争 的同 时 , 在 同事 之 间又 不 乏 亲 近感 2 学校 归属 感教 育 的 必要 性 . 对 于学 校 归 属感 的定 义 ,我 认 为第 _种 理 解 符 合 对 学 一 校 归 属感 的 要求 。学 校 归 属 感 是 学 生对 自己所 在 班 级 、所 存 系、 所在 学 校 的认 同 、 爱 和 依 恋 的 心 理 感 觉 , 一 种 主 观 感 喜 是
5 8
织 的活 动 , 不 是 缺 少 对 学 校 的相 应 认 同和 喜 欢 , 离 于 学校 而 游 的具 体 建 设 和 活 动之 外 。学 校 归属 感 教 育对 学 校 在 如 今 教 育 发 展尤 为 迅 猛 的形 势 下 . 够 帮助 学 校 保 持 求 同 存 异 的特 色 , 能 使 学校 能够 在 学 生 、 长 和 社 会 巾 形成 广 泛 的 认 识 和 认 同 , 家 进 步形 成 学 校 的 教育 特 色 . 在 信 息 化 时代 , 学 生 道 德状 况 的 主流 虽 然 是 好 的 , 健 大 是 康 向上 的 , 是作 为普遍 年 龄 在 1 岁 至2 岁范 围 内 的大学 生 来 但 7 4 说 . 社 会 尚缺 乏 主 观 的 认 识 , 社 会 在 道 德层 面上 , 对 而 如是 非 、 善 恶 、 丑 界 限混 淆 , 金 主 义 、 乐 主 义 、 端个 人 主义 有 所 美 拜 享 极 滋 长 , 利 忘 义 、 公 肥私 行 为时 有 发 生 , 讲 信 用 、 骗 欺 诈 见 损 不 欺 成 为社 会 公 害 , 以权 谋 私 、 化堕 落 现象 严 重存 在 , 或 多或 少 腐 这 地 会对 大 学 生产 生影 响 。 同时 , 容易 导致 大 学 生 归属 感 的缺 失 , 使 其容 易 陷 于信 仰迷 茫 和 对 个人 缺 乏相 应 认 同 的境 地 出表 突 现 在 : 值 取 向迷 乱 ; 价 责任 意识 淡 薄 ; I = 会公 德 失 范 ; } = 缺少 艰 苦 奋 斗思 想 : 金 主 义严 重 , 少奉 献 精 神 拜 缺 这都 会 影 响大 学生 的 健 康 成长 。面 临这 些 问题 , 大 学 生进 行 学校 归 属 感教 育是 必 对 然 要求 校 归 属感 教 育 对大 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人 生 脱 和价 值观 学 也 有 相应 的 帮助 和 影 响 , 尤其 是 在 大学 生 业 走 上 T作 岗位 之 后 , 能 帮助 大 学生 树 立 对家 庭 、 业 和社 会 的 归属 感 。 也 企 二 、 学 生学 校 归 属 感教 育的 实 施 和具 体 内容 大 大 学 生学 校 归 属 感 教 育 的 主体 是 学 校 和 学 生 ,对 学生 进 行 学 校 归属 感 教 育 , 方 应 该 有个 互 动 的 关 系 。 学 校 方 面而 双 从 言 , 强 学 校 的校 同文 化 建 设 , 加 提高 学 校 硬 件 和 软 件 等 各方 面 的水 平 和 素 质 , 学 生对 学 校 产 生 认 同 和依 恋 ; 学 生 方 面 而 使 从 言, 需要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 值 观 , 价 积极 参 与 到 学 校 的活 动 中 . 步 培 养 对学 校 的 认 问 和 深入 认 识 、 逐 、 1 学校 内部 形 成 大 学 生学校 归属 感 教 育 的 良好 氛 围 . 在 从 简单 意 义 } .学 校 是 大学 生学 校 归 属 感 教 育 的 直 接 : 说 责任者, 加强 学 校 的校 园 文 化建 没在大 学 生学 校 归 属感 教 育 中 占有 重 要 比重 。 校 文化 建设 , 了包 括 对校 周 的基 础 建设 、 除 硬 件 建 设 和软 件 建设 外 , 需要 彤 成 良好 的 文化 氛同 。 认 为 , 还 我 校 训 是 一个 学 校 的 灵魂 。 校 的校 训 只有 简 单 八 字 : 厚德 、 学 、 我 “ 笃 求 实 、 新 ” 字 字都 反 映 出我 校 的 基本 要 求 和努 力 方 向 , 拓 , 困此 , 我 们 需 要将 其 深入 到 我们 的校 同建 设 巾 , 之深 入 人 心 . 使 . 要 进行 大 学 生 归 属 感 教 育 .就 需 要 统 一 令 校 教 职 员 工 的 - 思 想 ,使 全体 教 职 员 工 能 够 自觉 地投 人到 大 学 生 的 归 属感 教 育 中。 一线 教 师 要 为 人 师 表 . 把 课 上 好 的 同 时 , 用 课 堂学 在 利 习和 教 育 吸 引学 生 ,使 之 对 学 习相 应 的专 、 识 产 生 兴趣 和 知 认 同 , 而 E 刮对 专 业 、 从 升 系级 和学 校 的喜 欢 学 1 管 理人 员 .
浅谈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题
感 已成 为一 个重 要 的研究 问题 。
Hale Waihona Puke 个体 的归 属 感是相 互 作 用 的。学 生 与学 校就 是 个体 与 整
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如何使得青年学生建立起学校归属 体 的关 系 ,两者之 间的归 属 感是 相互 影 响 的 。学生 在 学
基础。
【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归属感;学校归属感
问题的提出 识 ,但 它却客 观地 存在 并影 响着 人 的行 为 表现 。 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亚伯拉 罕 ・ 马斯洛在其著名 的 关于 学校归属感 ,目前还未形成 一个统一 的界 定。本
一
、
“ 要层 次理 论 ” 中提 出 : “ 个 人都 有 归属 和爱 的需 文采 用D o 和D k r ( 00 的定义 ,学校 归属感是学 需 每 e s aa 20 ) V c
此外 ,学生在 学 校 的学 习生 活 中 ,还存 有 自我 发展 和 自
从而使他们 更愉快地度过校园生活 ,为将来走向社会和 我 实现 的需 要 ,当学生 能够 借 助学 校 的环 境和 条件 实 现 服 务社会 打 下 良好的基 础 。 自身价值时 ,他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学校这个集
体里得 到 了 肯定和 认 可 。如 果学 生 能拥 有这 样 的心 理 状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态,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并且会逐渐
归属感 ,又称隶属感 ,是个体对 自己有所隶属的一 形成积极的集体精神 ,而这种向心力与集体精神则会使 种心理体验 ,可以简单理解为归于或属于某种事物所产 得学生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加倍努力 ,从而推动学校的 生的情感。换言之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 自己归属于某一 前进 与发 展 。 个 自身认 同的团体 ,并会对该团体渐渐产生亲切 、自豪
学校归属感的研究综述
学校归属感的研究综述文/李晨摘要:学校归属感是学生与所在学校互动过程中,感受到被认可和接纳并愿意融入其中的一种情感,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已有研究证明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论证数据科学精密,但研究领域及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对学校归属感应进行更全面科学的研究。
关键词:归属感;学校归属感;综述;测量心理学领域“归属感”一词最早出现于 Maslow(1943)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对归属感的解释是,个体希望能与他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或隶属于某一个群体,在该群体中被接纳并且有一定地位。
个体的归属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人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会产生对爱和归属的渴望,人们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希望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关注。
学校归属感则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到的支持、尊重,并对学校产生认同的情感。
国外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起步早,理论较系统成熟,而国内对归属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群体有限,且理论系统有待完善。
一、学校归属感的定义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学校归属感进行了相关界定,国外学者如 Albert(1991)用 connect,capable和contribute概括学校归属感,即联系、能力和贡献。
Albert 对学校归属感的界定更加侧重于活动层面,认为学校归属感体现于学生的某种行为或活动。
Goodenow(1992)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在学校环境中,个人感到被他人接受、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
当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中的成员时,就会产生学校归属感”。
国内学者也相继对学校归属感进行了界定,如,包克冰等(2006)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对自己的学校认同并投入感情,认为自己作为学校成员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的感情。
徐坤英(2008)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同时,她指出学生在学校是否能够安心、努力的学习,是否具有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身的学校归属感的影响。
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者:李靖环陈洪震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17期伴随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飞速提高,社会节奏加快,就业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拉大,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冲突,人们的社会压力增加,心理上的困惑层出不穷。
而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一个成长的个体,高校学生心理上面临的困惑随之增多。
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弱、素质较差,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学校归属感建立上,普遍存在归属感较低的现象,例如对学校不认可、班级凝聚力较差、对个人的定位较低,自信心不强等。
而没有归属感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等,表现为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敌视学校、对社会没有积极的信念、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情感冷漠等,如此长期的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势必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为此,笔者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访谈调查,试图分析高校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访谈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分层随机抽取的校本科生138名,回收有效访谈资料122份。
其中大一男生10名,女生52名;大二男生8名,女生52名。
此次访谈使用非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访谈相结合。
研究涉及的因素有班级认可、学校文化氛围认可、核心凝聚力、安全感、个人地位认可、情感敏感度六个方面,并得出如下结果:班级认可、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不愿承担责任与义务。
文化氛围认可、业余生活认可:学校基础建设不全;社团建立不科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科学的辅导,引导力度不够;参与社会程度差。
核心凝聚力、对班委不认可;追求新异;不关注他人,自我为中心。
安全感、局部社会治安较差;师生管理不协调;对个别违法者处理力度不够。
个人地位认可、成就感:生活安逸,无所追求;对自己要求较高,内外条件无法达到;学校奖罚措施不明确,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情感敏感度:虚构想象,满足于小说媒介;不良的价值观;对学校管理的逆反和敌对情绪。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概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日益受到关注。
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认同、尊重和接纳的程度,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研究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将对学校归属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增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我们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学校归属感,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认同和投入。
这种归属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也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国际化等趋势的加强,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学业竞争、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产生疏离感,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研究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内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提高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归属感是指个人对其人格及社会地位的确定性,也就是对自己存在价值和重要性的确认。
归属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是个体在其本质特性中对自身或他人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是指在这个群体中所具有的归属意识。
学生对于学校以及学校内各种事物都有一种归属感,而且这种归属感能够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并激励学生去完善自己的行为。
因此,本课题试图通过探索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来达到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与学校文化之间在情感上形成一致,并使得学生愿意留在这个环境中继续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一、教师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影响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组织日益壮大,各类企业也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它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挑战。
这些新兴的大型企业、公司会注重于培养自己的员工和员工的归属感。
根据实践证明,许多中小学的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制定适合本校的计划,如广州十三中的“成功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成功学子;还有清华附中等学校都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生在社会上做出贡献,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
另外,许多名校设立了一系列奖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自己的专业学到最优秀。
但是有些学校的管理层却仍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这样做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的天性。
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就很难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的需求,无法将学校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当中。
二、教师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三、教师的作用有时比家长和学生更重要四、尊重教师职业和获得老师尊重,可以减少由于不信任造成的人际摩擦。
五、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建立积极的集体氛围。
六、创建班级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在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
七、把握度,尊重学生的隐私,做到不歧视。
八、学校组织班级足球联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及对策
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及对策【摘要】新建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学生的校园归属感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厚、校园环境欠缺特色等。
在影响因素方面,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和校园活动等因素都对学生校园归属感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导师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并对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展望未来新建高校学生校园归属感的提升,指出研究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关键词】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实施路径、总结、展望未来、研究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新建高校的增多,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建高校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并不尽如人意。
校园归属感是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感,包括对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方面的认同和熟悉程度。
一个良好的校园归属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新建高校中,学生们常常面临着校园归属感不强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辍学和逃课现象。
对于新建高校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
本文将就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升新建高校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校园归属感问题的意义在于,校园归属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校园归属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校园归属感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口碑。
研究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问题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大学生归属感,是指一名大学生对其所在的学校、院系以及周围的人事物、学校氛围、校园文化等的认同与关联的程度。
寻求归属是人的一种天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都希望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的群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
只有满足“归属的需要”,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没错,大学生归属感与学生的积极情感、学业成就、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强大的动力。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归属感,这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与自我实现,所以我组决定对大学生归属感进行调查,查明大学生缺乏归属感的原因。
协助大学生克服归属感不足,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二、报告内容:1、调查时间:2010年4月24日2、调查地点:渤海大学3、调查对象:渤海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5、调查人:xxxxxxx6、调查分工:xx,发放大一、大二的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xx,发放大三、大四的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xx,统计问卷数据;xx组织讨论、分析,总结撰写报告;三、报告正文:我们具体的操作是:我们组一共有四人,4月24日,我们组员将我们自己设计的《有关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的调查问卷》100份发放给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并对调查的问卷进行回收、分类,分类依据主要为年级、性别等,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撰写报告。
四、汇总表五、问卷数据分析:(一)性格趋向由图可以看出38%的同学性格趋向于沉默内向,而29%的同学性格趋向于开朗外向,21%的同学性格在外向与内向间徘徊。
同学离开故乡在外求学,可能或多或少在开始时存在防备心理,性格趋于内向,不易与人沟通,但随着大家接触时间的加长,彼此了解,可能性格不会那么内向孤僻。
归属感得到提升。
(二)对学校的环境是否满意从图中可以看出接近86%的同学对学校的环境非常满意,10%的同学对学校环境基本满意,不存在对学校环境不满意的同学,4%的同学认为学校环境的好坏程度无所谓,他们认为来学校是为了学校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坏境的好坏,不在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 r ac t :To e x p l o r e t h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n lu f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t he S e ns e o f S c h o o l Be l o n g i n g o f t h e u n d e r g r a d ua t e s t u d e n t s i n m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i e s, a s a mpl e s u r v e y a n d a n e m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i n wh i c h t he S e ns e o f S c h o o l Be l o n g i n g w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f e e l i n g d e g r e e o f be i n g c a r e d, t h e f e e l i n g d e g r e e o f a d he r i n g t o s c h o o l 。a n d t h e l e a r n i n g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e S e ns e o f S c ho o l Be l o n g i n g o f t h e u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 i n mi l i t a y r a c a d e mi e s i s i n a r e l a t i v e l y l o w l e v e 1 T h e
( T r a i n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P U n i v e  ̄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c a d e t s .T he ma i n i n lu f e nc i n g f a c t o r s a r e t he r e l a t i o n wi t h o t he r c a d e t s , qu a l i t y o f t h e t e a c h i n g
.
S e n s e o f S c h o o l B e l o n g i n g o f t h e c a d e t s w h o m a j o r i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a d e t s w h o m a j o r i n c o m ma n d .T h e S e n s e o f S c h o o l B e l o n g i n g o f t h e j u n i o r c a d e t s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s e n i o r
第3 9卷第 4期
2 0 1 6年 1 2月
高等 教 育研究 学报
J o ur n a l o f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V o 1 . 3 9, N o . 4
Dec . 201 6
军 校本 科 学员 学校 归 属 感 的调 查 与分 析
中图分 类号 :G 6 4 0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8 8 7 4( 2 0 1 6 ) 0 4— 0 0 6 9— 0 5
A Su r v e y a nd a n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e ns e o f Sc h o o l Be l o n g i ng
o f t he Un d e r g r a d ua t e S t ud e n t s i n Mi l i t a r y Ac a d e mi e s
Z HAN G P e n g ,Z HANG Hu i 一 1 3 1 ,Z HAO J i a n, S HI We n, YU Yo n g
张 鹏 ,张会 如 ,赵
( 解放 军理 工大 学
俭 ,施 雯 ,喻
南京
勇
训练部 ,江苏
2 1 0 0 1 4 )
摘
要 :为探 究军校本 科 学 员学校 归属 感 的 现状 特 征 及 影 响 因素 ,将 学 员 学校 归属 感 的 构
成要 素分 为关怀 感 受度 、 内心依 附度 和 就 学 满 意度 ,开展 了抽 样 问卷 调 查 和 实证 分析 。调 查 结 果表 明 ,军校本科 学员学校 归属 感 有 待提 升 ,技 术 类 专业 学 员好 于指 挥 类 专 业 学 员、低 年 级 学 员好 于 高年 级 学 员。影 响 归属感 的 因素依 次为 同 学关 系、教 学质 量 、 学 员管 理 、专 业 兴趣 ,而 设施条 件等硬 件 环境影 响较 小 。 关 键词 :归属 感 ;军校 ;本科 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