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UA与STUN CLIENT互通的新方案

合集下载

SIP交互流程范文

SIP交互流程范文

SIP交互流程范文
一、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交互流程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是一种用于通过 IP 网络建立多种通信会话的应用层协议。

这种协议用于定义建立免费点对点的会议,管理会话和发送媒体。

由于 SIP 定义了用于建立和终止通信会话的信令协议和应用技术,因此它是常用于实现音频、视频和即时消息 (IM)等网络应用的中间件。

1. SIP地址查找:在SIP中,要发起通信会话,客户端首先必须找到对方的地址,这通常是通过Domain Name System (DNS)来完成的。

客户端通过DNS查询对方的SIP地址,并以URI(通用资源标识符)的方式将地址发送给另一方。

2.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SIP会话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确定客户端身份的方式。

双方客户端使用SIP交换消息以确认另一方的准确性,这个过程称为身份验证。

3.建立会话:当双方客户端都验证成功后,SIP就会发出Invite消息,进而建立一个会话。

这个消息包含了要传输的媒体信息,以及附加消息,比如会话参数,支持的协议等。

4.接受会话:一旦收到Invite消息后,接收方将向发送方发出Trying消息,以表明会话正在尝试被建立。

一旦接收方准备接受会话,就会向发送方发出OK消息,以表明会话已经建立。

PSTN(ISUP) NGN(SIP)互通

PSTN(ISUP) NGN(SIP)互通

PSTN与NGN互通研究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信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网络互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承载协议的相互转换。

文章介绍了ISUP 网络同SIP网络互通的呼叫流程,详细阐述了ISUP协议同SIP协议的相互映射问题。

1、概述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不断地涌现出来,同时由于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也在不断地增加。

人们希望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业务,并且对业务的简单化、多样化及通用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希望能够达到固定移动的无缝融合通信。

另外,传统的PSTN技术已经趋于完善,单纯的话音业务一方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支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应运而生的下一代网络,就是希望能够在全网实现无缝通信。

那么各种业务、各个用户群之间要想达到无缝通信,在相互通信的时候就需要保持传输协议的一致性。

2、网络互通涉及的问题IMS是3GPP在Release 5版本标准中提出来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能够同时提供话音业务和各种数据业务,但是IMS毕竟是在移动领域中开发出来的,多数业务也是在移动领域来开发的。

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用户都不希望被局限在移动网络中,毕竟传统的固定网络用户还是比较多的,两种网络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共存。

既然共存,当然要互通有无,这样问题就出现了。

IMS网络基于SIP协议体系,而传统的固定网络则是基于SS7协议体系。

如果存在于这两种不同网络中的用户终端要进行会话,就会涉及到网络协议不一致的问题。

协议互通的关键问题在于网络接口的设计。

所以,要需考虑出口网关和入口网关的设计。

可以考虑在IMS网络和PSTN网络的接口处放上一个转换设备,就像一个翻译器一样,将对应的呼叫消息翻译成适合于在各自的网络上传送的消息格式。

网络接口处的出口网关就可以完成这样一种工作。

3、ISUP终端到SIP终端的呼叫流程虽然呼叫双方所在的网络支撑协议可能不同,但是各种电话终端的呼叫都有一个类似的过程:首先,主叫方发出呼叫消息,若找不到被叫会收到释放消息,若找到被叫,需看被叫是否忙,忙就回一条释放消息,空闲则返回一条应答消息;被叫接听则返回接听消息,开始通话;最后挂机方发出释放消息。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部分_总体要求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部分_总体要求

中国电信SIP协议规范——总体要求(试行)2004年4月发布 2004年4月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接口协议之一,属于应用控制协议。

本标准是以IETF和ITU-T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国电信网络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下一代网络的实验成果制定的。

它是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中引进、测试和研发软交换设备、SIP终端设备以及其他基于SIP协议相关设备的规范和依据。

鉴于SIP协议应用范围广泛,项目组在编写时将整个协议规范分为3个分册:第一分册:《总体要求》第二分册:《协议细则》第三分册:《信令流程》本分册为《总体要求》分册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归口。

本标准2004年4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目录1范围 (1)2术语说明 (1)3参考标准 (2)4符号及缩写 (5)5SIP网络系统结构 (6)5.1 系统框架 (6)5.2 实体说明 (7)5.3 接口说明 (7)5.3.1 NNI接口 (7)5.3.2 UNI接口 (8)5.3.3 其它接口 (8)6实体能力要求 (8)6.1 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 UA) (8)6.1.1 协议支持 (9)6.2 代理服务器(Proxy) (10)6.2.1 协议支持 (10)6.2.2 路由 (11)6.2.3 安全性 (12)6.3 注册服务器(Registrar) (13)6.3.1 协议支持 (13)6.3.2 功能要求 (13)6.3.3 注册及更新 (13)6.3.4 注销 (14)6.3.5 其他要求 (14)6.4 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 (14)6.5 SIP-ISUP互通单元 (15)7SIP网络与PSTN的互通 (15)7.1 网络互通模型 (15)7.1.1 PSTN用户-SIP用户 (16)7.1.2 SIP用户-PSTN用户 (17)7.1.3 PSTN用户-SIP网络-PSTN用户 (18)7.2 SIP-ISUP互通单元能力要求 (21)8业务和应用 (21)8.1 B2BUA (21)8.1.1 定义及实现 (21)8.1.2 呼叫和业务控制 (22)8.2 即时消息 (23)8.2.1 业务体系 (23)8.2.2 协议支持 (23)8.3 Presence (23)8.3.1 业务体系 (23)8.3.2 协议支持 (25)8.3.3 与其他业务相结合 (26)8.4 并行、串行寻址 (26)8.4.1 串行寻址: (26)8.4.2 并行寻址 (27)8.5 SIP用户的呼叫等待业务 (27)8.6 应用服务器和软交换之间的SIP接口 (28)8.7 SIP协议在业务控制方面的应用 (28)8.8 跨域智能业务的考虑 (28)8.9 软交换控制下的IAD用户对局间信令的要求 (29)8.10 语音提示音的播放 (29)8.11 媒体端口打开与计费点启动的考虑 (30)图表目录图 5-1 SIP网络系统逻辑结构示意 (7)图 7-1 PSTN用户-SIP用户 (16)图 7-2 SIP用户-PSTN用户 (17)图 7-3 PSTN用户-SIP网络-PSTN用户 (18)图 8-1基于SIP 的Presence 业务体系 (23)1范围本分册主要对SIP网络系统结构做出规定,对其中涉及到的接口以及相关实体的功能作出简要说明和要求。

针对SIP的STUN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SIP的STUN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L nt 、 o tn— y e和 C na t这 几个 头域 中携 带 e g C ne tT p h otc。
了会 话过 程 的基 本 地 址信 息 , 过 它们 即可 完 成一 通
个 较完 整 的 SP呼 叫 。文 中将 详述 对 这几个 头 域 的 I 改 写 。 F 24 R C 5 3中 对 SP请 求 ( e u s) 定 义 了 I R q et
T aesl f D ho g A C ) 现对 N T的 rv ra o PT ru hN TR3 实 U E  ̄ r A
等 6个方 法 。 过 I VIE、 C B E和 R G s E 通 N T A K、 Y E IT R 等 几 个 方 法 即可 完 成 一个 相 对 完 整 的 SP呼 叫 过 I
I T AC O T ON B NVI E、 K、 P I S、YE、ANC L 和 RE S ER C E GIT
翻译 , 而造 成载 荷 内 的地址 和端 口与 I 头 的源 从 P包
地址 和 源端 口不 一致 ,会导 致 N T外 和 N T内 的 A A
用 户 之 间无 法 从 SP消 息 中得 到有 效 的地 址 信 息 , I 无法 完成 正 常 的会话 建立 过 程 。 为 解 决 以 上 问 题 , 中 采 用 S U Smpe 文 T Nl ( i l 3
行 了详述 。
会 话 初始 化 协 议 ) 的软 交 换 技 术 已成 为 V l 术 oP技 研 究 的一个 新 的热 点 。 ’ SP IT I 是 E F提 出 的 在 I C L  ̄ P网络 上 进 行 多 媒 体 通信 的应 用层 控 制协 议 。 可用 于 建立 、 改 、 结 多 修 终
N T只对 T PU P和 I A C/D P包头 中的地 址 和端 口进 行

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

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华为S系列交换机使用对象产品版本编写部门资料版本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拟制: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2011-09-05 V0.9 初稿完成韩松博2011-10-17 V1.0 根据测试部实测情况修改部分章节,增加互通性分析,修改案例吴炯明2012-10-16 V2.0 增加MSTP与CISCO交换机互通的几个特殊命令详解增加MSTP与CISCO生成树协议的优劣对比增加PVST/PVST+/RPVST+向MSTP迁移的操作指导吴炯明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生成树原理分析 (2)2.1 STP原理 (2)2.1.1 STP基本概念 (2)2.1.2 STP技术细节 (5)2.2 RSTP原理 (6)2.2.1 RSTP基本概念 (6)2.2.2 RSTP技术细节 (10)2.3 MSTP原理 (11)2.3.1 MSTP基本概念 (11)2.3.2 MSTP技术细节 (13)2.4 Cisco厂家支持情况 (14)2.4.1 PVST (14)2.4.2 PVST+ (14)2.4.3 Rapid-PVST+ (15)2.4.4 MST (16)第3章华为与PVST+/RPVST+的互通性分析 (17)3.1 综述 (17)3.2 CISCO报文类型分析 (18)3.3 链路开销算法 (19)3.4 MSTP与CISCO交换机互通的几个特殊命令详解 (19)3.4.1 stp no-agreement-check (19)3.4.2 stp compliance { auto | dot1s | legacy }(可选) (21)3.4.3 stp config-digest-snoop(可选) (21)3.5 测试结果 (22)第4章混合组网案例介绍 (24)4.1 案例一 MSTP互通(推荐) (24)4.1.1 网络拓扑 (24)4.1.2 网络配置 (24)4.1.3 注意要点 (27)4.2 案例二 STP与PVST+互通(透传方案) (28)4.2.1 网络拓扑 (28)4.2.2 网络配置 (28)4.2.3 注意要点 (31)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4.3 案例三 STP与PVST+互通(阻塞口在华为) (32)4.3.1 网络拓扑 (32)4.3.2 网络配置 (32)4.3.3 注意要点 (34)4.4 案例四 STP与PVST+互通(阻塞口在CISCO) (36)4.4.1 网络拓扑 (36)4.4.2 网络配置 (36)4.4.3 注意要点 (38)第5章 MSTP与思科生成树协议优劣对比 (40)5.1 优劣对比(待补充) (40)5.1.1 (待补充) (40)5.2 可替代性分析(待补充) (40)5.2.1 (待补充) (40)第6章 PVST/PVST+/RPVST+向MSTP迁移指导 (41)6.1 (待补充) (41)6.1.1 (待补充) (41)6.2 (41)第7章附录 (42)关键词:生成树摘要:企业网环境常见的几种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方案进行技术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客户和一线员工提供一种互通解决方法及思路缩略语清单:STP, RSTP, MSTP, PVST+, Rapid-PVST+参考资料清单:第1章前言生成树协议是一个用于在局域网中消除环路的协议。

STUN技术及在VOIP中的应用

STUN技术及在VOIP中的应用
以 判 断 出 NAT 的 类 型 。
网 地 址 ,为 了 保 证 公 网 用 户 可 以 注 册 到
i 娄型

长度



VOI P系统中 ,需要在公司路 由器或者边
界 会话 器 等 设 备 中 进 行 NAT 转换 。 在 上述 两种 方案 中 ,均 面临如 何解
NAT 的 安 全 级 别 较 高 。
尽管VOI 技术 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 P 用 ,但在 具体 实施的 过程 中 ,仍普 遍面
图 一
其 中消 息 类 型 分 为 B in d in g
Re e t Bi di g Re p n e Bi d n qu s 、 n n so s、 n ig Er r Re pOns Sha e Se e ro s e r d cr t
Re que t Sha e Se r t s、 rd c e Re p s s on e、
临 很 多 实际 问 题 , 大 多 数 企 业 在 部 署
V0I P应 用 时 ,大 多 采 用 了 以 下 方 案 :
l 、从安全 的角度进 行考 虑 ,一般将 VOI P网络 放 在 公 司防 火 墙 后 面 , 由防 火
1 8 I B 2 4 3 2 4 0 4 8
电话 、I P语音 网关等设备位 于各 自的私 网内 ,通过防火墙 ( ie l)或边 界 F r Wa1
会 话 器 ( BC)公 网互 联 ,与 S S TUN 技
术在具体 应用 中,S u t n客户端会通过 三 种测试方式与 公网上的S u  ̄务器的两 个 tn I P和 p r 进 行 交 互 ,根 据 返 回的 结 果 可 ot
墙 实 施 保 护 。 因此 必 须 考 虑 如 何 让 VOI P

STUN协议解析NAT穿越的协议工作原理

STUN协议解析NAT穿越的协议工作原理

STUN协议解析NAT穿越的协议工作原理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协议是一种用于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环境下的通信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STUN协议进行解析,探讨其在NAT穿越中的协议工作原理。

一、STUN协议概述STUN协议是一种用于实时通信的协议,旨在解决NAT环境下的通信问题。

NAT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下,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导致难以直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连接。

STUN协议通过在NAT设备上运行一个STUN服务器,使设备可以了解其所在的NAT类型,并获取到一个公共IP地址。

这样,通信双方就可以通过STUN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NAT穿越。

二、STUN协议原理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发现STUN服务器:设备首先需要发现一个可用的STUN服务器,以便进行通信。

可以通过配置设备的网络参数或使用STUN服务器发现协议来实现。

2. 获取NAT类型:设备在通过STUN服务器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了解其所在的NAT类型。

通过向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设备可以获得关于NAT类型的信息。

3. 获取公共IP地址:STUN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包含设备所在NAT设备的公共IP地址。

这样,通信双方可以通过公共IP地址进行直接通信。

4. 穿越NAT:设备使用所获得的公共IP地址和STUN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对NAT的穿越。

通过STUN服务器进行通信可以绕过NAT的限制,建立点对点的通信连接。

三、STUN协议应用场景STUN协议在实时通信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STUN协议常见的应用场景:1. VoIP通信:在VoIP通信中,使用STUN协议可以解决在NAT环境下无法直接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

通过STUN服务器的帮助,可以建立点对点的音频和视频通信。

2. 实时多媒体通信:STUN协议也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多媒体通信中,如视频会议、实时游戏等领域。

SIP交互流程范文

SIP交互流程范文

SIP交互流程范文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它允许用户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视频和实时消息交换。

SIP使用文本协议,并且具有灵活、可扩展的结构。

1.注册:当一个终端设备希望参与SIP会话时,它需要先向SIP服务器注册。

注册过程包括发送一个REGISTER请求到SIP服务器,并且在请求中包含终端的标识信息,如用户名、IP地址和端口号。

SI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注册请求存储在注册表中,并分配一个唯一的SIP地址给该终端设备。

2.请求:在SIP会话中,一方终端设备可能需要向另一方终端设备发起请求,如发送一个呼叫请求或邀请请求。

发送方终端设备将创建一个SIP消息,包括请求行、头部和内容。

请求行中指定了请求的方法(如INVITE、BYE、CANCEL等)和被请求资源(如被叫方的SIP地址)。

头部包含了其他一些元数据信息,如发送者的SIP地址、接收者的SIP地址、会话过期时间等。

内容部分包含了多媒体数据。

3. 响应:被请求方终端设备接收到请求后,将返回一个响应。

响应消息包括一个状态行、头部和内容。

状态行包含了响应的状态码和原因短语,如200 OK表示请求成功。

头部包含了与请求相关的信息,如接收者的SIP地址、发送者的SIP地址、会话过期时间等。

内容部分包含了多媒体数据。

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一个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负载,在SDP中包含了会话的参数和特性信息。

4. 媒体协商:在SIP会话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媒体协商,以确定会话中使用的编解码器、传输协议、带宽等参数。

媒体协商通常通过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实现。

在SIP交互过程中的请求和响应消息中,SDP负载部分包含了媒体协商所需的信息。

5.会话管理:在SIP会话中,有时需要对会话进行管理,如修改会话参数、添加或删除会话参与者等。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ip对接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通信会话的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和视频通信系统中,为实时通信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SIP 对接方案则是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之间实现互通和互操作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SIP对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实施方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以及为什么SIP对接方案对于现代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我们还将讨论不同的SIP对接方案实施方法,并总结其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SIP对接方案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讨论点。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SIP 对接方案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SIP协议的简介,然后探讨SIP对接方案的重要性,最后详细描述SIP对接方案的实施方法。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最后给出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脉络,方便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IP对接方案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对SIP协议的简介和对接方案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SIP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通过总结和展望未来,指出SIP对接方案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挑战,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促进SIP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SIP协议简介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维护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SIPUserAgent(B2BUAclient)——pjsip

SIPUserAgent(B2BUAclient)——pjsip

SIPUserAgent(B2BUAclient)——pjsip 1. sip stackspjsip/bell-sip/sofia-sip/libeXosip/libre2. sip user agent and server network architecture3. Installing pjsip on Ubuntusudo apt-get install libasound2-devLinux system has two audio drivers: alsa and oss,oss is old,pjsip supports both,deflaut is oss.如果⽬标系统内核使⽤的是alsa驱动,运⾏例⼦程序的时候会出现以下问题。

alsa_dev.c ! ca_thread_func: error reading data! 解决⽅法修改config_site.h⽂件在pjproject\pjlib\include\pj⽬录下add #define PJMEDIA_AUDIO_DEV_HAS_ALSA 14. cross-compile_install.sh#compiler setupif [[ $1 = 'arm' ]]; thencompiler=`CC=arm-linux-gnueabihf-gcc CXX=arm-linux-gnueabihf-g++`host=arm-linux-gnueabihfelif [[ $1 = 'himix100' ]]; thencompiler=`CC=arm-himix100-linux-gcc CXX=arm-himix100-linux-g++`host=arm-himix100-linuxelif [[ $1 = 'himix200' ]]; thencompiler=`CC=arm-himix200-linux-gcc CXX=arm-himix200-linux-g++`host=arm-himix200-linuxelse:fi#Preinstalled directoryinstall=${HOME}/_install#Delete installed directoryrm -rf ${install}#library pathpkg_config=${install}/lib/pkgconfiglib_config=`CPPFLAGS=-I${install}/include CFLAGS=-I${install}/include LDFLAGS=-L${install}/lib`#Delete compiled directoryfor i in `ls .`doif [ -d $i ];thenrm -rf $ifidonetar xvf alsa-lib-*cd alsa-lib-*./configure ${compiler} --prefix=${install} --host=${host}make && make installcd ..tar xvf alsa-utils-*cd alsa-utils-*./configure ${compiler} --prefix=${install} --host=${host} PKG_CONFIG_PATH=${pkg_config} ${lib_config} --enable-static --enable-shared --disable-alsamixer --disable-xmlto touch ./alsaconf/po/t-ja.gmotouch ./alsaconf/po/t-ru.gmomake && make installcd ..tar xvf pjproject-*cd pjproject-*./configure ${compiler} --prefix=${install} --host=${host} PKG_CONFIG_PATH=${pkg_config} ${lib_config} --enable-static --enable-shared --disable-libwebrtcmake depmake && make installcd ..export PATH=$PATH:${install}/binexport LD_LIBRARY_PATH=${install}/lib:$LD_LIBRARY_PATHexport ALSA_CONFIG_PATH=${install}/share/alsa/alsa.confdong@ubuntu:~/pjsip$ suPassword:root@ubuntu:/home/dong/pjsip# ./_install.sh armroot@ubuntu:~# tar cvf _install.tar.gz _install/root@ubuntu:~# mv _install.tar.gz /home/dong/dong@ubuntu:~$ sudo chmod 777 _install.tar.gz4)如果⽤的海思arm-himix200-linux-gcc编译器,如果报错的话,可能需要将alsa-utils-1.1.9/alsamixer/alsa-utils-1.1.9/alsamixer/volume_mapping.c⾥的三⾏exp10改成exp5)声卡设备验证#查看⾳频设备dong@dong-ubuntu:~$ arecord -l**** CAPTURE 硬體裝置清單 ****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0: ALC255 Analog [ALC255 Analog]⼦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列举出机器所有的声卡dong@dong-ubuntu:~$ cat /proc/asound/cards0 [PCH ]: HDA-Intel - HDA Intel PCHHDA Intel PCH at 0xa4220000 irq 132#列举每个声卡的card number和device numberdong@dong-ubuntu:~$ aplay -l**** PLAYBACK 硬體裝置清單 ****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0: ALC255 Analog [ALC255 Analog]⼦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3: HDMI 0 [HDMI 0]⼦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7: HDMI 1 [HDMI 1]⼦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8: HDMI 2 [HDMI 2]⼦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9: HDMI 3 [HDMI 3]⼦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card 0: PCH [HDA Intel PCH], device 10: HDMI 4 [HDMI 4]⼦设备: 1/1⼦设备 #0: subdevice #0#录⾳dong@dong-ubuntu:~$ arecord -D "plughw:0,0" -f S16_LE -r 16000 -d 5 -t wav file.wav正在录⾳ WAVE 'file.wav' : Signed 16 bit Little Endian, 频率16000Hz, Mono#播放录⾳⽂件dong@dong-ubuntu:~$ aplay file.wav正在播放 WAVE 'file.wav' : Signed 16 bit Little Endian, 频率16000Hz, Mono⼀般alsa设置了⼀个defaults设备,⾳频播放软件默认使⽤defaults设备输出声⾳。

stun 协议

stun 协议

stun 协议Stun协议。

Stun协议(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是一种用于在NAT(网络地址转换)环境中实现对等通信的协议。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NAT会将内部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成外部网络可识别的IP地址,这就导致了内部网络中的设备无法直接与外部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通信。

而Stun协议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Stun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设备发现自己在NAT后面的真实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能够建立对等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Stun协议通常与其他协议(如ICE、TURN)结合使用,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对等通信。

通过Stun协议,设备可以向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自己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从而实现对等通信的建立。

在Stun协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过程:1. Stun服务器,Stun服务器是用于帮助设备获取自己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的服务器。

设备可以向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等连接的建立。

2. Stun请求和响应,设备向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获取自己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而Stun服务器则会对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相应的响应,包含设备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

3. Stun协议的工作流程,设备首先向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获取自己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Stun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包含设备在NAT后面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的响应;设备接收到响应后,就可以利用获取到的信息,建立对等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的来说,Stun协议通过Stun服务器帮助设备获取自己在NAT后面的公网IP 地址和端口号,从而实现对等通信的建立。

在实际应用中,Stun协议通常与其他协议结合使用,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对等通信。

stun 协议详解

stun 协议详解

stun 协议详解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环境下的通信中解决IP地址和端口的转换问题。

本文将详细解释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 STUN协议的背景在互联网通信中,使用IP地址和端口来标识通信的终端设备。

然而,由于NAT技术的广泛应用,私有IP地址在公网中被重用,导致无法直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TUN协议应运而生。

2. 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STUN协议通过引入STUN服务器来实现,其工作流程如下:-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到STUN服务器,请求中包含了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例如IP地址和端口号。

- STUN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返回一个响应,响应中包含了客户端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

- 客户端收到响应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公网地址和端口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3. STUN协议的应用场景STUN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VoIP通话:在VoIP通话中,双方通常通过STUN协议获取彼此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

- 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中,参与者可能位于不同的私有网络中,STUN协议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彼此的公网地址,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视频传输。

- P2P文件共享:在P2P文件共享中,STUN协议可以帮助用户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而无需经过中间服务器。

4. STUN协议的优点STUN协议具有以下优点:- 简单易用:STUN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 实时性好:STUN协议的工作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几毫秒内完成通信地址的获取。

- 安全性高:STUN协议只传输公网地址和端口信息,不涉及敏感数据的传输,因此安全性较高。

5. STUN协议的局限性STUN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依赖STUN服务器:STUN协议需要依赖STUN服务器来获取公网地址,如果服务器不可用或者网络不稳定,就无法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stun 协议详解

stun 协议详解

stun 协议详解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主要用于解决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问题,帮助客户端和服务器在NAT设备后面建立连接。

一、STUN协议的作用STUN协议的作用是为了解决NAT设备带来的问题。

NAT设备通常会对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地址转换,使得客户端的私有IP地址被转换为公共IP地址,这样就导致了一些连接的困难。

STUN协议的目标就是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一些特殊的报文,来获取NAT设备的转换信息,以便建立连接。

二、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1. 客户端发送请求报文:客户端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前,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

这个报文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字段,用于告知服务器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号。

2. 服务器返回响应报文: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报文后,会解析其中的字段,并将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号填入响应报文中,然后发送给客户端。

3. NAT设备的转换:当响应报文经过NAT设备时,NAT设备会对其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转换,将服务器的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将转换后的报文发送给客户端。

4. 客户端建立连接:客户端收到经过NAT设备转换后的响应报文后,会解析其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将其作为目标地址和端口号建立连接。

三、STUN协议的特点1. 简单易用:STUN协议的设计非常简单,只需要发送几个字段的报文就可以实现NAT设备的转换和连接的建立。

2. 实时性强:STUN协议的响应时间非常短,通常可以在几毫秒内完成转换和建立连接的过程。

3. 可扩展性好:STUN协议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扩展字段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支持IPv6、支持多种NAT设备等。

四、STUN协议的应用场景STUN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的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VoIP通话:在VoIP通话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连接来传输语音数据,STUN协议可以帮助解决NAT设备带来的连接问题。

stun协议

stun协议

stun协议Stun协议。

Stun协议(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是一种用于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或防火墙后面的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的作用是帮助在私有网络中的设备与公共网络进行通信,解决了NAT对通信的限制问题。

Stun协议的原理是通过在NAT后面部署一个Stun服务器来实现。

当设备在私有网络中无法直接与公共网络通信时,它会向Stun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请求服务器返回它的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

通过这个信息,设备就可以直接与公共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了。

使用Stun协议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复杂的端口映射和穿透NAT的操作,简化了设备间的通信流程。

而且Stun协议是一个轻量级的协议,对网络资源的消耗非常小,可以快速地完成设备之间的通信设置。

除了Stun协议外,还有一些其他的NAT穿透技术,如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和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它们可以在Stun协议无法穿透NAT时提供备用的通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Stun协议被广泛应用于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和视频会议等实时通信领域。

因为这些应用对网络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而Stun协议可以快速地建立设备间的通信连接,保证了通信质量。

总的来说,Stun协议作为一种NAT穿透技术,为设备间的通信提供了便利。

它简化了通信设置的流程,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稳定性,是现代网络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Stun协议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关于SIP防火墙穿越的汇总

关于SIP防火墙穿越的汇总

关于SIP防火墙穿越的汇总术语和基础知识防火墙一个防火墙限制私人内网和公众因特网之间的通讯,典型地防火墙就是丢弃那些它认为未经许可的数据包。

在数据包穿越一个防火墙时,它检查但是不修改包里的IP地址和TCP/ UDP 端口信息。

网络地址转换(NAT)当数据包穿过NAT时,NAT不仅检查同时也修改数据的包头信息,并且允许更多的在NAT后的主机分享少数公网IP地址(通常只有1个)。

NAT的类型和说明NAT通常有2种主要类型∙Basic Nat一个Basic NAT映射一个内在的私有IP地址到一个公网IP地址,但当数据包穿过NAT时,不更换它的TCP/UDP端口号。

Basic Nat通常是只用在一些具备公共IP地址池的NAT上,通过它可以地址绑定,即代表一台内部主机。

∙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 (NAPT)但是最通常的,当数据包穿过NAT时,一个NAPT检查并修改它的TCP/UDP 端口,那么就可以允许多台内网主机同时共享一个单独的公网IP地址了。

关于NAT 的分类和术语,[NAT-TRAD] 和[NAT-TERM]中有更多的信息。

那些将来分类的NAPT的附加术语在较近的工作[STUN]中被定义。

当一个内网的主机经过一个NAT 和外部进行TCP或者UDP连接的期间,NAPT分配一个公网IP 住址和端口,以便来自外部终端响应的数据包能被NAPT接收,解释,并转发给内网的主机。

这个结果是由NAPT 建立一个(私有IP地址,私有端口)和(公网IP地址,公网端口)之间的端口绑定实现的。

在这个期间NAPT将为绑定的端口执行地址翻译。

一个关于P2P应用的问题是,当一个内部主机从一个私有IP,私有端口同时与外网上的多台不同的主机建立多个连接时,NAT是如何运作的。

Cone NAT建立一个端口,把一个(私有IP,私有端口)和(公用IP,公用端口)绑定后,对于以后来自同一私有IP和端口号的应用连接,cone NAT将重复使用这个绑定的端口,只要有一个连接会话,这个绑定端口就会保持激活状态。

stun协议

stun协议

stun协议STUN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协议是一种用于解决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和防火墙穿透(Firewall traversal)问题的网络协议。

STUN 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允许位于私有网络中的设备与互联网上的其他设备进行直接通信,而无需通过 NAT 或防火墙进行端口映射。

STUN 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当设备位于私有网络中,希望与外部设备建立直接连接时,它会发送 STUN 请求到 STUN 服务器。

STUN 服务器会返回一个包含公用 IP 地址和端口号的响应。

设备收到响应后,就可以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从而建立直接通信。

STUN 协议的方法包括请求、响应和指示。

其中,请求是设备从 NAT 或防火墙发送到 STUN 服务器的消息,以获取公用 IP 地址和端口号。

响应是 STUN 服务器返回给设备的带有所需信息的消息。

指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STUN 消息,它可以通知设备 NAT 映射过程中的任何变化。

STUN 协议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 NAT 检测。

当设备向 STUN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服务器还会检测设备是否位于NAT 后面。

NAT 检测通过比较设备发送 STUN 请求时的源 IP 地址和从响应中获取的公用 IP 地址来进行。

如果两个 IP 地址相同,意味着设备不在 NAT 后面,可以直接建立连接。

如果两个 IP 地址不同,意味着设备在 NAT 后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 NAT 穿透。

在 NAT 检测之后,如果设备位于 NAT 后面,可以使用 STUN 协议的另一种方法来进行 NAT 穿透,即通过使用 TURN (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或 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协议。

这些协议允许设备在 NAT 后面与其他设备进行直接通信,而无需端口映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庆 邮 电大 学 第 四代 移 动通信 联 合研 究 中心 1 ,重庆 4 0 6) 重 室 00 5
摘 要 : 对 SP用 户代理 和 S U 针 I T N客 户端 互通 方案 的不 足 , 出了一种 新 的互通 方案 该方 案设计 了一 个 SP用户代理 和 提 I S U 客 户端都 可 以访 问的配置 文件作 为接 口文 件 , 而使二 者成 为相 互独 立的 实体 。SP用户代 理 不需要嵌入 S U 客 户 T N 从 I T N 端 , 无 需改造 其整体 架构 , 需读取 接 口文件 的 配置信 息来 完成其 系统 的初使 化 , 以文件读 取 的方式 实现 SP用户代 理 也 仅 并 I 与 SU T N客 户端 的互通 。最后 , 实验 验证 了新 方案 的可行 性 。 以
n w c e s ai a e y e p r e t . e s h mei l t db x e i n s v d m Ke r s t v ra ; u e g n ; cin ; n w c e ; mu u l o y wo d : r e s l a s r e t l t e s h me a e t a — mmu i ai n c n c to
KA NG h n — u n , LON G h o h a Z e gg a g Z a -u
(o r eea o bl C m nct n on R sac etr o m ,C o g i nvri f ota d F ut G n r in h t Mo i o mu ia o it eerhC ne R o 1 h n q gU iesyo s e i J n t P snsinit t npo cl SP 是 用 于 建 ( s iai rt o, I) e o ni o o 立 、 改 、 止 多 媒 体 会 话 的 信 令 协 议 。SP以 其 简 单 、 活 、 修 终 I 灵 可扩展 性强等特 点 , 己然 成 为 实 现 V l 统 的关 键 技 术 。I oP系 SP 是 一 个 基 于 文 本 的应 用 层 协 议 ,建 立 多 媒 体 会 话 的 SP消 息 I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设 计 C m u r ni e n d e g 2 1, o. , o 13 o pt E g er g n D s n 0 1 V 1 2 N . 55 e n i a i 3 5
SPU I A与 S U C INT互通的新方案 T N LE
康 争 光 , 龙 昭 华
关 键 词 : 越 ; 用 户 代 理 ; 客 户 端 ; 新 方 案 ; 互 通 穿
中 图法分 类号 : P 9 T 3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007 2 2 1) 513 —4 10 .0 4(0 1 0—550
S h met t a— o c e mu u l mmu iai nb t e I o c n c t ewe n S P UA n T o a d S UN I NT CL E
T lc mmu iain , C o g ig4 0 6 , C ia ee o nc t s h n qn 0 0 5 hn ) o
Ab t a t Ai n tt e d fce c f sr c : mi g a e in y o t a o h i mu u l mmu ia i n b t e T c n c t ewe n S UN l n n I s ra e t a n w c e ei r s n e . o ci t d S P u e g n , e s h m sp e e t d e a Th ss h med sg e i l o fg r to l s tra efl, i c e e ins s c a n u ai n f ea i e f c e wh c a e a c s e y t o io aee t i s S ap c i i n a n i i hc n b c e s db l t n i e : TUN l n d S P w s t ci t e a I n u e g n . I i n e e s r rS UN l n ee e d d i I s r g n dt ea c ie t r f I s r g n lod e o e d s ra e t t s o n c sa y f T o ci t o b mb d e S P u e e t e t n a n a r h tc u eo P u e e t s o s t e h S a a n n t er b i . S P u e g n n y r ai e y tm i a ia in b e d n ec n g r to e s g f h tra ef e S e o s ob u l e t I s r e t l e l d s s a o z e i t l t yr a i gt o f u a i nm s a eo t ei e f c l . oi b c me n i z o h i n i t t esmp ewa c iv t a o h i l yt a h e emu u l mmu ia i nb t e n S N l n n I s r g n y r a i g f e F n l , t ef a i i t f h o c nc t e o w e TU c i t dS P u e e t e d n l . i al e a a b i y h sb l yo t e e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