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课后习题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练习四⼀、解释下列名词:疏读为读若衍⽂句读正义⼗三经注疏古⽂辞类纂答:疏,是指古⼈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经)之外,还给前⼈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称作做“疏”,⼜称“注疏”“义疏”。
读为,是古⼈注解古书常⽤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释义。
读若,是古⼈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是注⾳,有时也⽤来说明假借字。
衍⽂,是校勘学术语,⼜称“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字。
句读,是⽂⾔⽂辞休⽌、⾏⽓与停顿的特定呈现⽅式。
古⼈读书在句末⼀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称作“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加⼀个点,称作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称作“疏”“注疏”“义疏”,是⼀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称之为“正义”。
⼗三经注疏,是古⼈对⼗三部儒家经典的解释。
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的注⾳合刊成⼀部书,即《⼗三经注疏》。
这⼗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正义》(汉·⽑亨传,郑⽞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论语 公冶长》《左传 哀公十一年》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材料二:十一年春,齐为鄎①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
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②守,二子从公御诸竟。
”季孙曰:“不能。
”求曰:“居封疆之间。
”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
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
一子帅师,背城而战。
不属者,非鲁人也。
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
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
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
”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
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
”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
”退而搜乘③,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
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
季孙曰:“须④也弱。
”有子曰:“就用命焉。
”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
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
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
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
”如之,众从之。
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瓘、陈庄涉泗。
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
”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
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
”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
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
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
泄曰:‘驱之。
’”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
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
孔子曰:“义也。
”(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注】①鄎(xī):周代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内。
②一子: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中的一家。
“二子”即其中两家。
《老子》《论语》今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老子》《论语》今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二句话中,反映出他对妇女和小人的蔑视。
()参考答案:错2.《卫灵公》篇有记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比察焉”。
()参考答案:对3.在古人看来,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民信”。
()参考答案:对4.“足食、足兵、民信之”是孔子认为的从政最重要的三件事。
()参考答案:对5.下面哪一项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参考答案:比喻6.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其实是道德的败坏者即为”乡原”。
()参考答案:对7.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可以从“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反映出来。
()参考答案:对8.下面哪一项是“颜渊曰:‘请问其目?’”中“目”的意思?()参考答案:表现9.孔子曾说季康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说明孔子认为他()。
参考答案:没有以身作则10.在古人看来,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民信”。
()参考答案:对11.“足食、足兵、民信之”是孔子认为的从政最重要的三件事。
()参考答案:对12.孔子早年间弟子的代表人物是子张。
()参考答案:错13.知所言和知而言是知言的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对14.孔子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包括()。
参考答案:知理###知言###知命15.下面哪一项是“颜渊曰:‘请问其目?’”中“目”的意思?()参考答案:表现16.为什么孔子强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参考答案:女人无独立地位17.孔子曾说季康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说明孔子认为他()。
参考答案:没有以身作则18.“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直”指的是正直。
()参考答案:错19.“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有所加厚,是即直”是钱钟书先生的观点。
()参考答案:错20.“果哉,末之难也”中“末”指的是终点。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 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 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 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 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 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 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 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 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 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 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 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 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 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 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 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 共着《论语》120篇。又独着6篇,谓之 《敬简集》。
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 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雍也,仁而不佞
• 一个人的仁德固然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言论,但是 对于一个有仁德的人来说,能言善辩应该不是一 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因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在今天的信息 社会里,这样的特长尤其可贵。一个人不善于表 达,就算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有仁德的人不但不会因为 能言善辩而变得不仁德,或许还能使他一个人的 仁德成为更多人的仁德。
品读《论语》公冶长篇第二课:君子不器
品读《论语》公冶长篇·第二课:君子不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七戒《论语》原文: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解读:孔子评子贱曰:“不齐诚为君子也。
鲁国若无君子,焉能出此君子哉?”注释:【1】子贱:宓(fu二声)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也有说四十九岁)。
被孔子赞为君子。
机智多才,仁厚爱民。
曾任单(shan四声)父宰(单父即山东菏泽单县,宰是地方长官)。
为防止朝中君臣干扰地方政务,他巧饰妙计:先请鲁君派两个亲信给他当助手,到任发布政令时,命二人记录,并不时撞其肘部,然后当众痛骂二人之字如鬼画符。
二人怒,愤然辞去,回报鲁君。
鲁君猜到他的意思是不想受到掣(che四声)肘,非但不责怪,还下令将治理单父的全权交给他,凡是自主,五年一报。
而他不负所托,知人善任,虽足不出户、终日弹琴,而地方大治。
【2】若人:此人,指子贱。
【3】鲁国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鲁国假如没有君子的话,子贱怎么能取得这样的修养。
斯:这,这人,指子贱。
焉:怎能。
取斯:取得这样的修养。
这两句话把子贱的父兄师友乃至整个鲁国都夸了。
可见孔子是性情中人,生气的时候感叹当今世上看不到一个君子,高兴的时候似乎一国都是君子。
《论语》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1】?”子曰:“女,器也【2】。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3】。
”解读:子贡闻孔子赞子贱为君子,急问孔子曰:“我如何?”孔子曰:“你如器。
”子贡知孔子有“君子不为人皆可用之器”一说,乃惴惴(zhui四声)然再问曰:“何器?”孔子曰:“瑚琏,贵重华美之器也。
”注释:【1】何如:怎么样,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君子。
【2】女:汝,你。
器:孔子说君子不应该成为人皆可用之器,又直截了当地说子贡是器,可能是因为子贡能言善辩、自视太高,有意以贬抑为警示。
【3】瑚琏:天子、诸侯祭祀时用来盛放谷物的玉器,非常贵重精美。
以子贡的优秀,如果一定要说他是器,那就非称为瑚琏不可了。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1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二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
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
“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
“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
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
”“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
“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06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2 2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是。
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
用作“想”的宾语。
05论语解经资料--公冶长篇
公冶長篇第五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
凡二十七章。
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
(一)子謂公冶長:“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集注】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妻,去声,下同。
缧,力追反。
绁,息列反。
公冶长,孔子弟子。
妻,为之妻也。
缧,黑索也。
绁,挛也(系也)。
古者狱中以黑索拘挛罪人。
长之为人无所考,而夫子称其可妻,其必有以取之矣。
又言其人虽尝陷于缧绁之中,而非其罪,则固无害于可妻也。
夫有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
名绦,又名适。
字子容,谥敬叔。
孟懿子之兄也。
不废,言必见用也。
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用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
事又见第十一篇。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或曰:“公冶长之贤不及南容,故圣人以其子妻长,而以兄子妻容,盖厚于兄而薄于己也。
”程子曰:“此以己之私心窥圣人也。
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况嫁女必量其才而求配,尤不当有所避也。
若孔子之事,则其年之长幼、时之先后皆不可知,惟以为避嫌则大不可。
避嫌之事,贤者且不为,况圣人乎?”【直解】公冶长是孔子弟子。
女嫁与人为妻,叫作妻。
缧,是黑索。
绁,是拘禁犯罪的人,以黑索拘系之于狱中,叫作缧绁。
子,是所生的女,古人男女皆谓之子。
门人记孔子曾说:“人伦莫重于婚姻,匹配莫先于择德。
吾门弟子,若公冶长者,可以女配之而为妻也。
他平日素有德行,虽曾为事拘系于狱中,乃是被人连累,而非其自致之罪,既非其罪,则固无害其为贤矣!”于是以所生之女而为之妻焉。
此可见圣人之于婚嫁,不论门族,而惟其人;不拘形迹,而惟其行。
非独谨于婚姻,亦可谓明于知人者矣!南容,是孔子弟子南宫縚,字子容。
废,是弃而不用。
老子论语课后习题答案与考试答案
、单项选择题〔题数:50,共50.0 分〕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1.0 分A、看歌舞的地方B、喝酒的地方C、求雨的地方D、登高的地方正确答案:C2“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1.0 分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正确答案:C3 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0.0 分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正确答案:C4“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孔子读的书是:〔〕1.0 分A、《易经》B、《道德经》C、《大学》D、《诗经》正确答案:A5“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1.0 分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正确答案:C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话中“士”的意思是:〔〕1.0 分A、士兵B、将士C、读书人D、士大夫正确答案:C7“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句话中“反”的意思是:〔〕1.0 分A、相反B、反而C、返朴归真D、反对正确答案:C8 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以下哪项视为首要的:〔〕1.0 分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正确答案:C9 古人讲学习的第一步要:〔〕1.0 分A、拜师B、立志C、博览群书D、游学正确答案:B10 以下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0.0 分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正确答案:A1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受以下哪位的影响:〔〕1.0 分A、司马迁B、庄子C、曹雪芹D、老子正确答案:D12“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 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正确答案:D13 孟子在〔〕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
0.0 分A、《孟子·离娄》B、《孟子·告子》C、《孟子·万章》D、《孟子·尽心》正确答案D14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鲁哀公尊称他为:〔〕0.0 分A、军师B、国师C、国老D、国公正确答案:C1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中“称”的意思是:〔〕0.0 分A、映衬B、相称C、称道D、匀称正确答案:B16“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1.0 分A 、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正确答案:D17“文胜质则史”中“史”的意思是:()1.0 分A、史实B、史诗C、华美的言辞D、历史正确答案:C18“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的关键词是:〔〕1.0 分A、山梁B、雌C、雉D、时正确答案:D19“夫子哂之”中“哂”的意思是:〔〕0.0 分A、恶意的笑B、大笑C、夸张的笑D、善意的笑正确答案:D20 以下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0.0 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正确答案:B21 在孟子看来“圣之时者”是:〔〕0.0 分A、伯夷B、伊尹C、孔子D、柳下惠正确答案:C22 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防止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0.0 分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正确答案:C23《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1.0 分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阔正确答案:C24 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1.0 分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正确答案:C25《论语》中的《里仁》篇重点论述:〔〕1.0 分A、智B、义C、信D、仁正确答案:D2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1.0 分A、《道德经》B、《古兰经》C、《诗经》D、《史记》正确答案:A27“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中“趋”的意思是〔〕。
《论语》各章节重点篇目解答题练习
《论语》练习题合集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1)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说“耻”的原因。
(2分)(2)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孔子的言行观?(4分)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6分)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天下有道”之“道”的意思是,“独行其道”之“道”意思是。
(2分)(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
(4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不器②。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③也。
”(《论语·公冶长》) [注] ①造次:危难时。
②器:某种器具。
③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具。
(1)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器也,瑚琏也”,他的言外之意是。
(2分)(2)综合以上材料,评说孔子的“君子观”。
(4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材料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1)材料一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现象发出的感叹。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学案及答案
5 高一《论语·公冶长》学案一、依据原文填空1.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______也。
”曰:“何器也?”曰:“______也。
”2.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______。
”子说。
3.子曰:“______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______过我,无所取材。
”4.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__________________,赐也闻一以知二。
”5.宰予昼寝,子曰:“__________________,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6.子贡曰:“夫子之______,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______与______,不可得而闻也。
”7.子路有闻,未之能______,唯恐有闻。
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9.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______,其事上也______,其养民也______,其使民也______。
”10.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______,______是用希。
”1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____________共,敝之而无______。
”二、复习巩固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之:(2)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观:(4)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加:(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6)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裁:(7)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2.解释下列句子的句意,并体味其中包含的儒家思想观念,或体会其中的人物特点。
《论语》导读第1至第15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第01—05篇练习(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 公冶长》习题附答案
《论语· 公冶长》篇巩固习题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论语·公冶长》(1) 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言,而不该言。
(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2分)(2)在《论语》里还有一些关于“君子”言语的语录,请写出三则: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6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
”子说。
(《论语.公冶长第五》)[注]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
②“吾斯”句:“吾未能信斯”的倒装。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他经常鼓励学生学好知识,若有余力,就要去做官。
B.漆雕开是一位甘于寂寞、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不是热衷官场、追名逐利的人。
C.孔子对漆雕开自认为还不能做官这种有自知之明的想法感到高兴。
D.漆雕开说自己对做官没有信心,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你认为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第二》)答: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①。
”材料中的“喜”字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从孔子的话中又能概括出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一起学《论语》5.8公冶长篇——赐也何敢望回!
一起学《论语》5.8公冶长篇——赐也何敢望回!一起学《论语》5.8公冶长篇——赐也何敢望回【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白话】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呢?”子贡说:“赐啊怎么敢相比于颜回呢!颜回听到一点能领悟出十点,赐呢听到一点只能领悟出两点。
”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释词】女:汝。
孰:谁。
愈:胜、胜过,可以看作“更胜一筹”。
望:比视、照着对比。
《正义》:“子贡言颜子有大智之德,己不敢视比之也。
”一、十、二:知十、知二,是子贡做了个形象的比方,借用数目的多寡来表明优劣,不可以具体化而视之。
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一之对也。
朱子:“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
‘无所不悦,告往知来’,是其验矣。
”(颜子:识体、心地;子贡:识面、闻见。
)弗如:不如、比不上。
钱穆:“颜渊由一得全,子贡由此及彼,颜渊盖能直入事理之内,浑然见其大通。
子贡则从事理之对立上比较,所知仍在外,故孔子亦谓其弗如也。
”(按:此弥见圣人之谦意,又见夫子之循循善诱。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美颜回之德。
假设数名,以明优劣。
颜回亚圣,故闻始知终;子贡识浅,故闻一才知二。
以明己与回十分及二,是其悬殊也。
辅广曰:闻一知十,只是知得周遍,始终无遗;闻一知二,只是知得通达,无所拘泥。
知得周遍,始终无遗,故“无所不说”;知得通达,无所拘泥,故“告往知来”也。
胡氏曰: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
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
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
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也。
缪播曰:学末尚名者多,顾其实者寡。
回则崇本弃末,赐也未能忘名。
顾欢曰:欲使名实无滥,故假问孰愈。
《论语集说》曰: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虽上知之资亦学,力所至也;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虽中人以上之资而学,力犹未至也。
论语课后参考答案
《论语》各课课文核心内容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均贫富含义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仁关系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如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等)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的基本含义第六课《君子之风》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利观第八课《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教育原则与方法如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重身教等,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的师生关系第十三课《沂水春风》曾皙的理想(礼乐治国思想或孔子晚年出世退隐之念头和心境)第十四课《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哲理《论语》课后解读参考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1、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德政,“富之”“足民”,说明他重视满足百姓基本生活需求,这是物质基础;他又主张礼治,重视教化百姓。
从“均无贫”“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去食”一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
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多。
民信是立国之本。
2.“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均”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语言义。
而到了“均无贫”与“均贫富”这两个句子中,就变为了具体的个别的语境义。
3、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第二课《克己复礼》1、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核,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仁”(17.11 / 3.3)。
《论语 公冶长》习题附答案
《论语公冶长》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公冶长有什么长处?- A. 聪明过人- B. 勇敢果断- C. 诚实守信- D. 孝顺敬老答案:A2. 公冶长有什么不足之处?- A. 愤世嫉俗- B. 缺乏勇气- C. 缺乏聪慧- D. 无视道德伦理答案:D3. 公冶长的家庭环境如何?- A. 家境贫困- B. 家庭和睦- C. 父母有文化修养- D. 家族世代权贵答案:C4. 公冶长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A. 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 B. 愤世嫉俗- C. 因性格不合而被革职- D. 受到他人陷害答案:B5. 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是什么?- A. 忠诚可靠- B. 聪明机智- C. 为人正直- D. 性格偏激答案:D二、简答题1. 公冶长是《论语》中的哪一篇?- 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十九篇。
2. 公冶长的职位是什么?- 公冶长起初是孔子的弟子,并出任国家的司寇。
3. 公冶长为什么辞官?- 公冶长因为愤世嫉俗的性格,对时代的道德伦理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最终选择辞去官职。
4. 孔子对公冶长有何评价?- 孔子认为公冶长性格偏激,无法接受他的意见和批评,因此评价他是一个有极端情绪的人。
5. 公冶长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公冶长性格偏激,愤世嫉俗,对社会不满,并且缺乏和他人的合作精神。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公冶长的优缺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优点:公冶长聪明过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道德伦理有自己的见解。
他的批评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改革。
公冶长聪明过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道德伦理有自己的见解。
他的批评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改革。
缺点:公冶长性格偏激,愤世嫉俗,缺乏合作精神,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因此与人相处困难,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公冶长性格偏激,愤世嫉俗,缺乏合作精神,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因此与人相处困难,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公冶长的形象在《论语》中被孔子批评,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性格极端和偏激,从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与时代相适应。
《公冶长背诺》阅读题答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公冶长背诺》阅读题答案整理《公冶长背诺》阅读题答案公冶长是孔子的同学,为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
他自幼家贫,勤俭节省,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冶学不仕禄。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公冶长背诺》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公冶长背诺世传公冶长①能解①百禽语。
一日,有鸱①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①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
众遂逮长见邑宰①。
宰审问,长一再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
【解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同学。
①解:理解,懂得。
①鸱(chī) :鹞鹰。
①应:答应。
①宰:县官。
【简评】这个故事讽刺了公冶长的言而无信和贪得无厌。
而事实上,公冶长是孔子的同学,为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
他自幼家贫,勤俭节省,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冶学不仕禄。
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
孔子出于对诸侯干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将女儿许他为妻。
公冶长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闻名文士。
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
《公冶长背诺》阅读题目: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
(1)遥呼曰( ) (2)冶长无言以对(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了不久,鹞鹰又像以前一样来告知他。
B.过了不久,鹞鹰又上前来报告他。
C.住了不久,鹞鹰又像以前一样来告知他。
D.住了不久,鹞鹰又上前来报告他。
3.公冶长是由于得罪了鹞鹰并遭到了报复。
他又由于,所以面对邑宰的审问无言以对。
4.本故事体现了公冶长的品德。
《公冶长背诺》参考答案:1.(1)遥:远远地。
(2)对:回答。
2.A3.得到獐却无意给喂鹞鹰獐肠;是死人却以为是死獐,远远地喊是他击死的。
4.言而无信和贪得无厌。
《论语·公冶长》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论语·公冶长》文言文练习附答案《论语·公冶长》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 盍:何不。
②伐善:夸耀自己的优点或才能。
伐,夸耀。
③施劳:张扬自己的功劳。
施,张扬、炫耀。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一起共同享受车马、衣服等物品,即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
可见子路性格慷慨豪放。
B、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谦虚谨慎。
C、孔子的志向是让老人得以安养,让朋友间以诚相待,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充满自信。
D、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2、本章叙述孔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愿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3分)答:【答案】1、C (孔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志向,看不出他的自信)2、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
(1分)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
(1分)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
(1分)(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论语公冶长练习题
论语公冶长练习题孔子曰:“公冶长可以為魯封君,可謂至德也已矣。
”(《论语·公冶长》)在《论语·公冶长》这篇章节中,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可谓高度赞扬。
那么,公冶长有什么样的品德和才能?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与反思?本文将从公冶长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
首先,公冶长被孔子称为“可以為魯封君”,可见他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治理艺术。
公冶长以其智慧和才干为魯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者。
他不仅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政治的重要性,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地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君主,公冶长在国家治理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其次,公冶长的高尚品德也是孔子称赞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冶长以其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在品德上也是一位楷模。
他勤政爱民,懂得尊重他人,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奉行仁爱之道。
这种品德和道德风范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机会,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公冶长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公冶长的高尚品德成为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学习和成长。
正如公冶长一样,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公冶长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孔子的高度评价。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给后人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反思。
我们应该向公冶长学习,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提升上不断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加点字注音
瑚琏()桴()
杇()醯()
【答案】liǎn fúwūxī
2.成语解释
(1)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2)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
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
做为可耻。
3.解释加点字
(1)从.我者,其由与!________
(2)曰:“瑚琏
也。
”________
..
(3)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跟随、随从。
(2)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3)更加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
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
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5.填空题
《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答案】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
6.填空题
宰予昼寝,子曰:“________,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答案】朽木不可雕也
7. 理解填空
(1)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
8.问答题
儒家处世之道,它的观点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翻译下列句子
(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
件事。
”
(2)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
别人身上。
”
10.知识拓展,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对于宁武子这种做法的态度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持赞许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