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 副本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那些不能在葬礼上哭泣的人是不孝的。
当我处理事务时感到生气和受到攻击的人正在借口制造麻烦。
过了一段时间,亲戚朋友之死的悲剧我不会感到太多。
哀悼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适应阶段,回避阶段,面对阶段,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筛选确定1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不应该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 [多项选择问题](2分)在灾难发生后立即与受害者打交道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与受害人开玩笑以缓解气氛3 [单选问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的心理急救:组织并实施1个“判断问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2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避免回想起现场,这是人们的保护。
对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3个“真实问题”(1分),灾难后的心理急救方法相同。
错误4 [对与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性,以增强群体团结并应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 [选择题](2分)救灾的一般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些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生死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
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
见证他人遭受的生死创伤。
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创伤事件。
体验性抢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再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个(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而心理症状明显增加。
4 [选择题](2分),灾难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
1 [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工作者在救灾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社会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2 [单选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佳干预措施?灾难发生后48小时,有3个(多项选择题)(2分)灾难心理援助的对象是与灾难幸存者相关的人员,例如参与灾难响应的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和后方救援人员,例如包括现场指挥,组织和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
有 悖 于 心 理 咨 询 原 则 的事 , 不 但 起 不 到 好 效 果 , 反 而 给 受 灾 者 造 成 二 次 伤 害。 但 灾 后 心 理 援 助 同 时 也 是 一 项 充 满 人 文 精 神 的 工 作 ,离 开 了 对 受 灾 人
心 理 援 助 人 员 的 帮 助 有 助 于 缓
解 受 灾 者 的 心 理 压 力 ,提 供 有 力 的 社
发公共危机事 件对人 的心理伤害 的需 要 。有序 、科 学地实施心理援助是 灾 后心理援助 的有效保障 。
灾 后 援 助 是个 系 统 工 程 。心 理 援
助 是 其 中 的一 部分 , 它 既 有 相 对 独 立
作理念 的梳理 和技术应用 的规 范,对 提高我 国灾后 心理援助 的科学性 、专
业 性 十 分必 要 。
灾后 心 理 援 助 的 基本 精神
一
会 支 持和 专 业 的 心 理 服 务 ,增 强 受 灾
性 , 又 有 必 要 与其 他 的 援 助 工 作 结 合
起来 。
人 群 战胜 灾 害 的 信 心 。但 外 界 的 心 理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援 助 最 终 要通的各 种 身 心 问题 多数 情况 下是正常人对异 常事件的正常反 应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 要接受心理援
心理援助是一项科 学活动 ,需要 遵 循科学的规律 。缺 乏专业知识和技
能 ,光 凭 一 腔 热 血 、一 颗 爱 心 ,心 理
的感 情 。 受 灾 人 群 在 突 如其 来 的 灾 难 面 前 首 先 需 要 的是 支 持 , 是 鼓 励 ,是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
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
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
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
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
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
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
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
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
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在葬礼上不能哭的人是不孝的。
当我处理事情时,那些愤怒和攻击的人都在找借口找麻烦。
过一段时间,我不会对亲友去世的悲剧有太多的感触。
悼念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适应期、回避期、对抗期、灾后精神病理学,灾害生态与团队选择确定1[判断问题](1分)灾民不应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立即与灾民打交道应怎么办?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和受害人开玩笑缓解气氛3[单选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心理急救:组织实施“判断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好心理创伤;2[判断题](1分)受害人避免回忆现场,这是对人的保护。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3个“现实问题”(1分),灾后心理急救方法相同。
错误4[对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能力,增强群体团结和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心理、心理)的反应,和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选择题](2分)一般救灾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种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生命和死亡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
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
见证别人的生死创伤。
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攸关的创伤事件。
体验式急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人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但心理症状明显加重。
4【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
1[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学家在救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社工、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2[选择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干预措施?灾后48小时,对受灾幸存者的家属、同事、朋友、后方救援人员等灾害心理援助3题(选择题)(2分),包括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受影响地区的相关人员和公众。
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
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灾难的来临常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对于受灾群众来说。
灾后心理援助成为了保障灾区人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更好地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我们制定了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给予受灾人员心理支持和帮助。
一、灾后心理援助团队的组建与培训灾后心理援助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团队成员需要有相关心理学背景,并拥有丰富的心理援助经验。
在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中,我们将根据灾区情况和需求,确定团队人员的数量和配置,并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
培训的内容包括心理援助技巧、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所需的专业素质。
二、灾后心理援助的分阶段在实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时,我们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1. 初期阶段:在灾难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内,受灾群众往往处于混乱和恐慌的状态。
我们将通过设立心理援助点、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
同时,也要加强对志愿者和救援人员的心理关怀与援助,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灾后工作。
2. 中期阶段:在灾后的中期阶段,已经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过程中,人们可能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我们将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他们调整情绪,重建信心。
3. 后期阶段:在灾后的后期阶段,一些长期影响和后遗症可能会逐渐显现。
我们将持续关注受灾人员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指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逐渐走出心理困境。
三、心理援助活动的开展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活动,例如:1. 心理支持小组:组织受灾群众组成小组,互相倾诉和支持,共同度过心理困境。
2. 心理疏导讲座:开展针对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讲座,向受灾群众普及心理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灾后心理援助与恢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重视和支持。
提高灾后心理援助的效果与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
对心理援助人员进行定期的专 业培训关学科领域的合 作,共同应对灾后心理问题。
制定标准化流程
制定灾后心理援助的标准操作 流程,确保援助工作有序、高 效进行。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心理 援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
用。
灾后心理援助与恢复的研究与发展
深入研究心理创伤机制
深入研究和了解灾后心理创伤的发生机制, 为心理援助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技术应用
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灾后心理援助领域,提 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提 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灾后心理援 助与恢复领域的发展。
当前灾后心理援助的困境与挑战
资源有限
灾后心理援助资源往往 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受
灾人群的需求。
专业人员不足
具备灾后心理援助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相对 较少,影响援助效果。
文化差异
灾后心理援助需要考虑 到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 观的影响,难度较大。
社会认知不足
社会对灾后心理问题的 认知不足,导致相关援 助工作难以得到足够的
物资资源
协调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物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工具、 宣传资料等。
资金资源
筹集和合理分配资金,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建立心理援助团队与网络
组建专业团队
组建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 心理援助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 、心理医生、社工等。
建立协作网络
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 关系,形成有效的协作网络,共 同应对灾后心理危机。
灾难后紧急心理救援
灾难后紧急心理救援:重建心灵家园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地震不仅仅给幸存者带来了生存环境的毁坏、带来了许多身体创伤性疾病、会暴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而且灾难和灾难所导致的房屋被毁、财产毁失、亲人死亡等对于灾难幸存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无法承受的社会心理应激源。
在如此大的应激源面前,绝大多数幸存者会出现情绪麻木、无助、绝望、抑郁、内疚、变得胆小害怕、恐惧、睡不踏实或整夜不眠等痛苦的体验以及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酒和药物依赖、自杀或诱发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等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
就象地震对幸存者身体、财产、生存环境的破坏需要外部力量和资源救援一样,幸存者遭受巨大心灵的创伤也同样需要社会的、专业的援助和干预才能渡过危机,走向新的希望,才能重建心灵和生活的家园。
对灾难幸存者在灾难后早期进行心理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恐惧、麻木、惊跳、回避等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灾难后各种内外应激的能力,对那些反应比较严重的幸存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如PTSD),对已经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所以,灾难发生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幸存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救援策略之一。
一、地震后幸存者的心理反应通常在地震灾难发生后,我们把幸存者的心理反应大致分成“恐慌、震惊”、“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三个心理应激反应阶段。
灾后心理指导 对救援者的心理调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灾后心理指导对救援者的心理调适
导语:地震和其他重大伤害的救援者,常常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同的感受,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体疲惫和心理困扰,甚至心理奔溃。
灾
地震和其他重大伤害的救援者,常常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同的感受,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体疲惫和心理困扰,甚至心理奔溃。
灾场如战场,因此到现场,一定要做好自我的心理调整,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面对死者,面对救灾中随时出现各种状况,面对幸存者亲人的离散和灾后恢复工作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刺激的状态,救援者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心灵创伤造成身心疲惫。
长期的休息与睡眠不足会出现心理崩溃。
对救援者的心理调适
(一) 身体上的反应
1、眩晕;
2、呼吸困难,上不来气;
3、紧张无法放松;
4、头痛;
5、胃或者其他地方疼痛;
6、感觉浑身发软。
(二) 心理上的反应
1、与别人交流不畅快。
和战友、同事或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表现出不再流利,变得反应迟钝。
2、情感迟钝。
面对死去的人不再感到悲伤,认为死亡很平常。
看到幸存者不再敢生活常识分享。
综合应急救援中的灾后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措施
综合应急救援中的灾后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措施灾害无情,但人间有爱。
当自然灾害降临时,灾后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措施成为了救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旨在帮助受灾者积极面对创伤、恢复心理健康,并在社会上得到适当的支持与关爱。
在综合应急救援中,灾后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措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灾后心理援助1. 心理危机干预灾后心理援助的首要任务是对受灾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处理和适应灾害造成的心理创伤。
专业的心理援助人员会倾听受灾者的困扰和苦闷,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个别辅导、群体疏导和心理干预等方式,助力受灾者渡过心理阴霾。
2. 紧急心理支持在救援工作开始之初,紧急心理支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着重关注灾后心理援助的紧急性,紧急心理支持通过构建安全感、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等方式,为受灾者提供第一时间的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迅速稳定情绪,战胜困难。
3. 心理康复和重建除了短期援助,灾后心理援助还需要关注长期的心理康复和重建。
在物质重建之际,心理康复同样需要得到关注。
心理康复和重建的目标是帮助受灾者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心态,并赋予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力量。
持续的心理咨询、康复辅导和心理群体活动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社会支持措施1. 社会组织参与灾后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措施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各种社会组织可发挥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支持。
比如,心理咨询机构可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志愿者组织可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受灾者提供物资和情感支持;宗教团体可提供精神寄托和慰藉。
这些社会组织的参与,给受灾者带来了真实的关怀和温暖。
2. 社区支持体系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社区支持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区可以成为受灾者相互交流、互助支持的重要平台。
通过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和康复项目,社区支持体系能够有效地减轻受灾者的心理负担,并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
灾后心理援助研究专题 ・
・
栏 目主持人语 ・
灾后 心理援 助—— 心理 学 工作 者 的机 遇 与挑 战
莫 雷
20 年 5月 1 08 2日发生在 四川 的特大地 震, 不
灾后心理援助 , 对心理学工作者来说 , 是一个重
要的机遇, 把专业所学应用于实践 , 运用心理学知识 为社会服务 , 这可以很好地展示心理学的价值 , 提升
理援助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希望 , 通过对灾
后 心理援 助 中的相关 问题 的研 究 和分 析 , 能进 一 步
促进政府 和社会对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关 注与重 视, 引发更多深刻的、 系统的、 有价值的研究, 为提高 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贡献力量。 【 责任编辑: 王建平】
展, 这样 才能确保 心理援 助 的质 量 , 到心理援助 的 达
预期 目 。为了提高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和有效 标 性, 心理学工作者必须对灾后心理援助进行科学的 研究 , 这不仅包括对灾后心理特点和援助方法进行 研 究 , 应包括对 如 何 培养 各 项心 理援 助 能力 进 行 还
研究。 在 四川 大 地 震 发 生 一 周 年 之 际 , 们 开 设 了 我 “ 后心理 援助研 究 ” 灾 专题 , 以展 现研究 者 在灾 后 心
收稿 日期 :09— 5— 2 2 0 0 1
作者简介 : 莫雷 (9 1 , , 15 一) 男 广东湛江人 , 心理学博士 ,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19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 的损失 , 也给幸存者 留 下 了深刻而持久的心理创伤。灾害发生后 , 大量心
对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与国
、
在 绵 阳市
对
,
5
个 帐 篷 学 校 进 行 了 多 种 形 式 的心 理
2780
内 外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的 同行 进 行 了 交 流 和 沟 通
在成都
作
,
56
个班级共
多 个 中小 学 学 生 进 行 了 心 月
日
绵阳
、
德阳
、
都江堰
一
、
绵 竹 等地
,
,
笔 者 了 解 到 了 当地 开 展
制心 理 健 康教 育优质资源 光 盘
用
;
,
供 灾 区 中小 学 开 学 时 使
中 国教 育 电视 台和 中 国
、
的
。
教育部
、
卫 生部
、
科技部
、
团 中央
。
、
全 国妇 联
、
红十
教 育 部 所 属 开 设 有 心 理 学 专 业 的 高 等 院校 开 通 心 理
;
字会 等机 构都 组 织 了心 理 援 助 志 愿 者
一 特别 关 注
中存 在 这 样 那 样 的 问题 ,但 我 们 必 须 承 认 ,成 绩是 主要 丰 富 的 心理 学 精 神 卫生 、临床 心理 学 等理 论 知 识 ,也 的 、主流 是 好 的 。本 次 心 理 援 助 工 作 同抢 险救 灾 、救 死 要 有 系 统 的心 理 危 机 干 预 实 务训 练 和 丰 富 的实 践 经 验 。 扶伤 工作一样 ,也取得 了显著成效。我们有理 由相信 ,在重 同时 ,专 业 人 员 还 须 有 很 高 的综 合 素质 ,包 括 乐 观 的 人 建家 园的过程 中 , 广大 心理学工作 者 、 教育工作 者在心理重 生 态 度 、丰 富 的 社 会 经 验 、宏 观 的 思维 方 式 以及 良好 的
洪灾心理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一、背景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心理援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心理健康,我们组织开展了洪灾心理救援工作。
二、工作内容1.组建心理救援队伍我们迅速组建了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心理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工作的专业性。
2.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我们开展了以下心理疏导工作:(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素质。
(2)对受灾群众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倾听他们的心声,缓解心理压力。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3.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针对受灾群众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我们开展了以下干预工作:(1)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为受灾群众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
(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心理创伤进一步扩大。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4.加强宣传教育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1)在灾区设立宣传栏,张贴心理健康知识海报。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三、工作成效1.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创伤得到了有效缓解。
2.心理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普及。
四、存在问题1.心理救援队伍的专业力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
2.部分受灾群众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误解,心理援助工作面临一定阻力。
3.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加强心理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2.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与展望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与展望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后果。
地震发生后,人们不仅需要面对生活、家园的重建,更需要面对心灵上的创伤和痛苦。
心理干预对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受灾群众有效地应对心理创伤,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以促进灾后心理康复。
一、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的进展1.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汶川地震灾后的心理干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纷纷投入到相关研究与实践中。
他们通过对灾区人民心理状态的深入了解,探索开展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心理干预模式。
这些模式包括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鼓励与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通过及时、有效地干预,帮助受灾群众恢复心理平衡,重建信心和希望。
2.心理干预资源的整合在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积极整合心理干预资源,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
他们通过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义工培训、组织心理援助志愿者等方式,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心理干预成果的反馈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许多受灾群众在心理干预的帮助下,逐渐走出阴影,重拾信心和勇气,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的展望1.心理干预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心理干预模式将会更加多样化、智能化。
未来的研究将会注重发展互联网心理干预和移动心理干预等新模式,以便更好地覆盖受灾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心理支持。
2.心理干预资源的共享未来的心理干预研究将会更加强调资源共享和协同协作。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干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整合和运用,不断提升心理干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心理干预成果的再检验当前的心理干预成果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和评估,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探索与挑战
welen n rp r ften t n a d i epe b tas rn n r u sc oo clt u ote srioswh l i¥a d po et o ai n t p o l, u lob ge omo spy h lg a r ma t h uvv r b y h o s i i a o
摘
要 : 国是 灾害多发 的国家, 我 重大灾害事件 不仅导致人民 巨大的生命伤亡和 经济财产的损 失, 而且也给亲历
灾害的幸存 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 家庭和 集体 的心理创伤。本文 重点回顾 了5 1 .2汶川大地震、.4玉树地震 41
和 8 8舟 曲特 大 泥石 流三 大 自然 灾害后 , 国开展 心 理 援 助 工作 的历 程 , 析 了开展 灾后 心 理援 助 工作 的 意 义 , . 我 分
wee e p s d t ia tr a id vd a , mi n o r x o e ds s , t n ii u l f l a c mmu i v l. h r s n r ce r ve e s c oo ia tre - o e a y d nt l es T e p e e tat l e i w d p y h lgc l n e v n ye i i
系统地 总结 了我 国近 年 来在 重 大 自然 灾 害后 心理 援 助 的 主 要 经 验 与 贡 献 , 时 , 我 国 灾后 心 理 援 助 中 面临 的 同 对 问题 进 行 了讨 论 , 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措 施 和 方 法 。 并 关 键 词 : 大 自然 灾 害 ; 理 援 助 ;. 2汶 川地 震 ;.4玉树 地 震 ;. 舟 曲泥 石 流 重 心 51 41 88
sd ) a d nlzdte in i ne n pr neo ievni pe et h rc s m t ay u m r e e l e ,n a e gic c di ot c t et ni lm n T e tl s t a c lsm a zdt i a y h s fa a m a fn r o m . a i e y e il i h
灾后心理救助要点
别害怕,我在你身边!—灾后心理救助要点(根据盛晓春博士录音整理)第一,灾后心理救助的宗旨:有利有序有效。
个人口号:别害怕,我在你身边!除了应对灾害外还要协助当地人们生活的正常化,现在还是救人时期,目前处于比较麻木的状态,还有余震,有人觉得房子还在晃,画面还在出现。
可能出现过度警觉,行为也可能过激。
比如:救助的武警,“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人“,这就是救人在情绪方面的影响,这都是救人时的反应,过段时间,能量耗竭,可能抑郁。
第二,怎么理解灾后心理创伤:自然界的事情慢慢形成适宜的反应,人们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适宜的接受范围,但大的突发事情,通常超出人的承受范围,这么多的信息如果承受不了,可能造成问题。
正常人对信息的流动,交换,互动,如身体感知,接受,理解,处理,对信号作出反应,但当刺激太大,这样流动的过程可能会被打断。
具体到地震,有人统计一周内将近94-96%有各种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延,这些信息不会消失和遗忘,但会被处理到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四个月左右,70-75%的人会处理得比较好,也就是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可能有遗留。
这些人可能我们称为应激障碍,就像用暴力把弹簧拉直后它没法弹回去。
前面四分之三的人如果有专业人员帮助,这种心理影响可能小点。
第三、怎么识别灾后心理创伤的常见症状:分为情绪,行为,感知觉等。
遭遇这么大创伤后,出现这种反应,有人用正常来形容。
第一个就是恐惧和担心:担心地震再次发生,担心出现可怕的事情,在混乱中急于找到亲人,急于联系,害怕亲人遭到伤害,剩自己一个人,害怕对自己失去控制。
第二个,过度警觉:对声音图像气味,过度反应;一旦有动静,有时甚至没余震,也吓得马上跑;安全感差,失眠,多梦,早醒。
从精神科来说,这是处于应激状态下,身体分泌肾上腺素,使随时处于待命逃逸状态,本来这有助于逃生,但这状态不能长期存在。
第三个,悲伤:亲人有伤亡,常见哭泣,流泪,比较常见,甚至有人哭得非常厉害,大声哭嚎,也有少数人麻木冷漠,也有人没有反应,会非常理性,如一个火灾后的孩子,把妈妈拖出来,所有事做完后才发现自己腿流血。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组织灾后心理疏导关爱灾民心灵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组织灾后心理疏导关爱灾民心灵灾难往往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创伤。
在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后,受灾民众面临巨大的心理困扰和不安,亟需得到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为此,应急管理部的公务人员在灾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组织并提供灾后心理疏导、关爱灾民心灵的工作对于受灾人群的康复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心理疏导是在灾难事件发生后,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和辅导,以减轻其心理困扰、缓解痛苦和压力,增强其抵御负面影响的能力。
在灾后,公务人员通过各类方式,如集体心理疏导活动、个别心理咨询等,积极帮助受灾人群走出阴影、重建内心的稳定。
同时,他们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受灾人群传授心理应对技巧,提高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关爱灾民心灵是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他们深入灾区,与受灾群众建立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公务人员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为他们提供物资和医疗援助,并通过关爱和关怀,让受灾人群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关爱灾民心灵不仅仅是满足灾民生活上的需求,更注重对他们心理上的关怀和慰藉,让他们在经历灾难后能够恢复自信、坚强勇敢地面对未来。
正如William James所言:“事情并非真的如此糟糕;其结果并不会那么严重。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灾难并非终结,只是开始,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希望和改变。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的存在和工作为受灾人群提供了这种希望和改变的可能。
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站在受灾人民的一线,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这些关心和帮助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灾后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中,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他们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熟悉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能够与受灾人群建立深入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公务人员还应密切关注灾区人民的需求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确保灾后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的效果。
心理援助工作:火灾事故后人员心理咨询方案
心理援助工作:火灾事故后人员心理咨询方案一、引言火灾事故往往给受灾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情绪困扰、恐惧、焦虑和失眠等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受灾者重建信心,稳定情绪,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火灾事故后人员的心理咨询方案。
二、背景分析火灾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对个人和社区都会造成巨大冲击。
在事故中遭受损失的人们可能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
这些精神创伤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和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三、方案概述1. 心理援助团队组建为了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应当组建一个资深的心理援助团队。
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等。
通过合作,他们可以为灾后受害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2. 灾后心理干预阶段划分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初期反应期、急性应激反应期和长期适应期。
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案,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四、具体采取措施1. 初期反应期初期反应期是指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前72小时,此时受灾者情绪波动较大。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提供积极支持来稳定受灾者情绪。
一些有效的方法包括:- 提供安全感:告诉受害者他们现在处于安全环境中,并且与其他人共同面对困难。
- 倾听:认真倾听受害者讲述自己经历和感受,并表达对其所遭遇的关注和同情。
- 提供信息:向受害者提供明确、准确、及时的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状并消除疑虑。
2. 急性应激反应期急性应激反应期是指事故发生后的1个月内,受害者可能会经历愤怒、回忆、失眠等心理问题。
在这一阶段,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具体的援助措施:- 提供个体咨询:与受灾者进行个人对话,了解其需求,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群体心理治疗:组织小组会谈和支持活动,为受灾者提供相互交流和支持的机会。
- 应对技巧培训:向受灾者提供合适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
3. 长期适应期长期适应期是指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月到数年之间,此时受众可能面临复杂的情感问题和关系困境。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且难以避免的灾难,它会直接影响到受灾地区的居民和救灾人员。
救灾人员在抢救和救援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证救灾人员在灾难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制度势在必行。
心理援助的必要性救灾人员在灾难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才可以重新适应生活和工作,并避免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等后遗症。
救灾人员所面临的种种心理挑战,可能包括:•紧张和恐惧:在救援过程中,救灾人员面临着生命危险和身体伤害的风险,他们需要时刻保持紧张的警觉性,从而产生恐惧感;•疲劳和睡眠障碍:救灾工作往往需要24小时轮班制,救援人员需要在紧凑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可能会导致昼夜颠倒、睡眠不足等问题;•悲伤和痛苦:救援人员经常需要面对一些令人感到悲痛和痛苦的事情,如失去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热爱的动物等;•失落和绝望感:面对灾难的残酷和无情,救援人员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和绝望感,甚至出现心理崩溃等问题。
因此,在灾难之后,救灾人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心理支持,以更好地调整状态,恢复工作能力。
心理援助的方法为救灾人员提供心理援助的方法与态度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方法:提供信息和交流的机会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准确、明确的信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灾难后期,这对于缓解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交流活动,将职业心理咨询师引入救援现场,帮助救灾人员排解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心理康复训练为了快速帮助救援人员从灾难情绪中恢复,心理康复训练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些训练可以在救援现场或区域内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包括情景模拟和身体感官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救援人员恢复信心和自信心,并找回工作的动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得到尽可能的关心和关爱,在他们疲惫不堪、身心俱疲的时候,这种关心和关爱可以起到缓解身心压力、舒缓情绪的作用。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当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如战争、恐怖袭击等发生时,救灾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者,使灾难逐渐得以缓解。
然而,虽然他们总是展现出勇敢和顽强的精神,但他们也需要接受心理援助,以增强他们自身的内在力量,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常见的救灾人员心理反应在环境极其危险和紧张的情况下,救灾人员经常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以下几种:初始反应初始反应通常在接到任务之初就出现,救灾人员可能会出现疲倦、恐惧、焦虑以及困惑等反应。
中期反应中期反应出现在任务进行过程中。
在这个阶段,救灾人员的情况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安、恐慌、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
后期反应后期反应在任务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
在这个阶段,救灾人员可能会出现失眠、抑郁、过度想象、记忆障碍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影响救灾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救灾人员的心理援助方案,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反应。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在救援任务前,应该给予救灾人员足够的物质和心理支持,以增强其工作表现。
他们需要足够的饮食和睡眠时间,有足够的水、防护装备以及医疗设备。
此外,组织应向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营造安全、放松的工作场所在救援任务进行中,救灾人员应该有一个安全、放松的工作环境。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交流和放松。
组织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激励活动和社交活动的场所,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组织可以雇佣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员,以提供救灾人员专业的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的内容可以包括情感支持、压力管理、情绪平衡、正念训练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紧张的环境和重要事件。
规划任务和目标在救援任务开始之前,规划任务和目标非常重要。
救灾人员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政府和社会对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关注与重
视,引发更多深刻的、系统的、有价值的研究,为提高 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建平】
收稿日期:2009—05—12 作者简介:莫雷(1951一),男,广东湛江人,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一tL"理学会副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 灾后心理援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心理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
要的机遇,把专业所学应用于实践,运用心理学知识 为社会服务,这可以很好地展示心理学的价值,提升
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幸存者留
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心理创伤。灾害发生后,大量心 理学工作者不顾生命的危险、条件的恶劣,积极热情 地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开展各种心理援助活动。心理 工作者,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接力的形 式,持之以恒地为灾区群众进行力所能及的服务,相 信这是每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最朴素的信念。 灾后心理援助的主要对象包括伤残者、生还者、 丧亲者、救助者、目击者等。这些对象往往会表现出 如下一些临床症状:强迫性回忆、噩梦、重历创伤经 验的错觉(闪回);身心易被与创伤有关的线索刺 激,持续逃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有过度警觉现象, 害怕灾难再发生;身体失去知觉,心理失去感觉,暂 时性的丧失记忆,思维混乱,失去判断能力或胡思乱 想;忧郁,失眠,无法专心,精力减退,食欲不振,对生 活失去兴趣,失去生存的意念;自责与内疚,焦虑与 紧张,悲伤与愤怒;等等。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对 于缓解、治愈上述症状,帮助受灾对象尽快走出灾难 阴影,重树生活信心,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具 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sfdxxb-shkx200903022.aspx 授权使用: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gnsfxytsg),授权号:b0bde2c2-cfd4-414e-9cbb-9e1f00e8c8c2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30日
心理学的形象,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同时,灾后心理
援助,对心理学工作者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灾后心理援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仅仅 凭借一腔热情,而要在科学、有序、规范的基础上开 展,这样才能确保心理援助的质量,达到心理援助的 预期目标。为了提高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心理学工作者必须对灾后心理援助进行科学的 研究,这不仅包括对灾后心理特点和援助方法进行 研究,还应包括对如何培养各项心理援助能力进行 研究。 在四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我们开设了 “灾后心理援助研究”专题,以展现研究者在灾后心 理援助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希望,通过对灾 后心理援助中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进一步
109
万方数据
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3) 0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No.3,2009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CIENCE
NORMAL
UNIVERSITY
2009年6月
Jtm.,2009
(SOCIAL
EDITION)
・灾后心理援助研究专题・ ・栏目主持人语・
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莫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