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
1. 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 救灾工作的进行; 2.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3.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个体化的针对目前问题提供帮助。 4. 保护被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5.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本次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灾后心理干预是驱散“心灵余震”的必需品。
1、为什么灾后急需心理干预?
2、灾区人们的心理反应
强烈的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失去熟悉的家园、遇难者的遗体、幸存者的呼救、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和亲人失去联系、特别是艰难等待尚未救出亲人时的焦虑和悲伤,加上夜间的寒冷、生活的不规律、不能在室内居住、或是被转运到其它公共场所集中安置、拥挤嘈杂、睡眠缺乏、生活没有规律和营养水分的不足等,会使有些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心理反应表现复杂多样: 有些人变得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发火,指责抱怨,愤怒,甚至行为失控; 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助,悲痛欲绝,沮丧无望; 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弄不清楚时间和地点; 有些人会出现茫然失措,行为笨拙;还有的人会在灾难过去之后仍然反复回想灾难的场景,甚至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 有些人还可能借酒浇愁、吸烟增加,甚至服食毒品以缓解痛苦。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那些不能在葬礼上哭泣的人是不孝的。
当我处理事务时感到生气和受到攻击的人正在借口制造麻烦。
过了一段时间,亲戚朋友之死的悲剧我不会感到太多。
哀悼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适应阶段,回避阶段,面对阶段,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筛选确定1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不应该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 [多项选择问题](2分)在灾难发生后立即与受害者打交道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与受害人开玩笑以缓解气氛3 [单选问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的心理急救:组织并实施1个“判断问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2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避免回想起现场,这是人们的保护。
对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3个“真实问题”(1分),灾难后的心理急救方法相同。
错误4 [对与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性,以增强群体团结并应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 [选择题](2分)救灾的一般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些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生死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
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
见证他人遭受的生死创伤。
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创伤事件。
体验性抢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再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个(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而心理症状明显增加。
4 [选择题](2分),灾难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
1 [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工作者在救灾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社会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2 [单选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佳干预措施?灾难发生后48小时,有3个(多项选择题)(2分)灾难心理援助的对象是与灾难幸存者相关的人员,例如参与灾难响应的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和后方救援人员,例如包括现场指挥,组织和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
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
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
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
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
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
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
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
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
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在葬礼上不能哭的人是不孝的。
当我处理事情时,那些愤怒和攻击的人都在找借口找麻烦。
过一段时间,我不会对亲友去世的悲剧有太多的感触。
悼念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适应期、回避期、对抗期、灾后精神病理学,灾害生态与团队选择确定1[判断问题](1分)灾民不应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立即与灾民打交道应怎么办?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和受害人开玩笑缓解气氛3[单选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心理急救:组织实施“判断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好心理创伤;2[判断题](1分)受害人避免回忆现场,这是对人的保护。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3个“现实问题”(1分),灾后心理急救方法相同。
错误4[对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能力,增强群体团结和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心理、心理)的反应,和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选择题](2分)一般救灾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种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生命和死亡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
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
见证别人的生死创伤。
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攸关的创伤事件。
体验式急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人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但心理症状明显加重。
4【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
1[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学家在救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社工、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2[选择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干预措施?灾后48小时,对受灾幸存者的家属、同事、朋友、后方救援人员等灾害心理援助3题(选择题)(2分),包括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受影响地区的相关人员和公众。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灾后心理辅导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
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
因此,在近二十几年以来,在全世界针对各大灾难的救援活动之中,灾后心理辅导基本上已被列为了正式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
而至今为止,大家最为熟知的灾后心理救援活动就是关于911事件的心理辅导工作。
目标人群一是遇难者家属;二是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者;三是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
灾后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情绪反应包括:害怕·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身体症状包括: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不进行心理疏导或酿大祸“因为突然遭受家庭变故或重大打击,会变得不敢和社会接触,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仇视人群和社会,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
灾难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灾难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关键词:灾难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应激反应;心理调适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睹或是经历灾难性事件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因为它常常在灾难事件后发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治疗,将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
为了有效消除心理创伤,必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同时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配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自我心理调适。
一、灾难后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当个体目睹或是经历灾难事件时,比如洪水、地震、瘟疫等,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等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心理状态的不同,个体受到灾难事件的影响有大有小。
心理状态良好的个体能够较好地面对痛苦,较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个体生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心理状态不好的个体会较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
但是无论心理多么强大的人 ,可能都会感到痛苦和悲伤,同时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我们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个体遭受严重的精神刺激后所出现的认知情感和认知行为的一系列精神障碍,持续存在时间长,也会发生延迟出现。
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
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个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
常见的表现有:(1)拒绝回忆和选择性遗忘。
不愿意去回想痛苦的场景、事件,有时甚至记不起来“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有时出现麻木、呆滞。
(2)重复体验到创伤感受。
时不时想到或者梦到创伤性的经历或事件,不自觉地会“触景生情”。
(3)过度警觉和负面情绪。
对于一般事件反应过度,比如我们常讲的“神经兮兮”、“一惊一乍”,有时会出现莫名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等不良情绪。
受灾人群心理干预与护理相关问题解答
受灾人群心理干预与护理相关问题解答1.《灾难心理卫生的主要观念》指出心理危机的基本观念包括哪些?心理学家DianeMyers在《灾难心理卫生的主要观念》(Key ConceptsofDisasterMentalHealth)一书中指出,在从事灾难心理救护前必须先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念,这些观念包括:①每一个见证灾难的人均会被灾难影响;②灾难性创伤有“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两种类型;③大部分的人在地震后会聚集在一起救灾,但效果常打折扣;④灾难后的压力及哀伤反应是对不正常状况的正常反应;⑤许多幸存者的情绪反应来自灾难所产生的生活问题;⑥灾难救助的过程被称作第二度灾难;⑦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们需要心理卫生的服务,也不会去寻求此方面的协助,幸存者可能会拒绝各种方式的协助;⑧灾难心理救援经常在本质上偏向实际层面而非心理层面,等等。
2.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是什么?心理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又称应激管理(stressmanagement),是指由心理救治专业人员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正处于灾难之中或刚经历过灾难的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照护,帮助受灾人群克服各种灾难引起的心理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标准手段,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的方法。
3.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什么?经历突发灾难的个体,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处于危机状态时,即一般在灾难发生后的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内,而干预的黄金时间是危机发生后的24~72小时。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①缓解干预对象的精神和躯体症状,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②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③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5.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准则包括:①所有经历过灾害的人内心都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②大多数人在灾害后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救灾,但是他们的效率会明显降低;③在所有的救灾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心理健康的问题;④灾害所带来的压力和悲伤反应是“对不平常的情境的平常反应”;⑤灾后的心理健康帮助在性质上应该更为实际,而不是纯心理化,比如提供通信工具、分发饮料、聆听、进行鼓励、安慰等;⑥灾后旨在帮助减轻内心痛苦的心理援助可能会让幸存者难以接受,他们可能产生挫折、愤怒和无助感,他们可能拒绝各种形式的灾后心理救援。
灾后心理救助要点
别害怕,我在你身边!—灾后心理救助要点(根据盛晓春博士录音整理)第一,灾后心理救助的宗旨:有利有序有效。
个人口号:别害怕,我在你身边!除了应对灾害外还要协助当地人们生活的正常化,现在还是救人时期,目前处于比较麻木的状态,还有余震,有人觉得房子还在晃,画面还在出现。
可能出现过度警觉,行为也可能过激。
比如:救助的武警,“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人“,这就是救人在情绪方面的影响,这都是救人时的反应,过段时间,能量耗竭,可能抑郁。
第二,怎么理解灾后心理创伤:自然界的事情慢慢形成适宜的反应,人们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适宜的接受范围,但大的突发事情,通常超出人的承受范围,这么多的信息如果承受不了,可能造成问题。
正常人对信息的流动,交换,互动,如身体感知,接受,理解,处理,对信号作出反应,但当刺激太大,这样流动的过程可能会被打断。
具体到地震,有人统计一周内将近94-96%有各种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延,这些信息不会消失和遗忘,但会被处理到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四个月左右,70-75%的人会处理得比较好,也就是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可能有遗留。
这些人可能我们称为应激障碍,就像用暴力把弹簧拉直后它没法弹回去。
前面四分之三的人如果有专业人员帮助,这种心理影响可能小点。
第三、怎么识别灾后心理创伤的常见症状:分为情绪,行为,感知觉等。
遭遇这么大创伤后,出现这种反应,有人用正常来形容。
第一个就是恐惧和担心:担心地震再次发生,担心出现可怕的事情,在混乱中急于找到亲人,急于联系,害怕亲人遭到伤害,剩自己一个人,害怕对自己失去控制。
第二个,过度警觉:对声音图像气味,过度反应;一旦有动静,有时甚至没余震,也吓得马上跑;安全感差,失眠,多梦,早醒。
从精神科来说,这是处于应激状态下,身体分泌肾上腺素,使随时处于待命逃逸状态,本来这有助于逃生,但这状态不能长期存在。
第三个,悲伤:亲人有伤亡,常见哭泣,流泪,比较常见,甚至有人哭得非常厉害,大声哭嚎,也有少数人麻木冷漠,也有人没有反应,会非常理性,如一个火灾后的孩子,把妈妈拖出来,所有事做完后才发现自己腿流血。
心理咨询常见问题35问(挺全面)
心理咨询常见问题35问(挺全面)小编注:在心理咨询行业这么些年,以工作室助理的角色接触了很多类型问题的来访者,深切的体会到来访者的想以最少的精力、最低的金钱投入、最快的时间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毕竟问题的形成是日积月累,问题的解决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关乎心灵的成长,咨询师也没有灵丹妙药一吃即好,所以,给自己和咨询师一些时间吧,在咨询中慢慢的体会慢慢的改变1.心理咨询真能对我有帮助吗?答: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困扰的方法,它能通过调整和完善人格的结构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
如果你愿意寻求帮助,并且有一个匹配的心理师提供这种帮助的话,心理咨询是会对你有助益的。
2.我能靠自己解决我的问题吗?答:即使你的问题不太严重,完全依靠自己解决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自己的问题离自己太近了,我们很难完全客观地看清它,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引起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心理问题是不良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使人的内心产生很多冲突,进而干扰着一个人与他人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这些冲突只有一小部分我们可以意识到而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因为“压抑”的机制把这些痛苦的冲突排挤到我们的意识之外。
4.我能靠自己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吗?答:有可能,但是绝大多数人不行,因为我们不仅很难看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往往容易扭曲它。
由于我们不能完全客观的观察自己,所以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5.心理问题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吗?答:人格的形成的确基于早年与父母或重要关系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早年经历有创伤,他的人格结构很可能会受损,并且很可能在以后出现心理问题。
6.我知道我的人格可能有问题,可是这与我的症状有什么关系?答:因为人格问题会导致许多人际关系的困难,这些困难又引发了很多不愉快的体验和新的冲突,那么最后的结局就会出现紧张、疲劳、抑郁、恐惧等许许多多的症状。
7.是不是我需要心理治疗就意味着我意志薄弱或容易崩溃?答:不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一些正常人都在寻求帮助,因为他们认识到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改善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指南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指南一、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的重要性灾害事故常常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冲击。
受灾群众面临失去亲人、财产以及安全感的巨大压力,容易陷入恐慌、焦虑、抑郁的情绪中。
因此,给予受灾群众及时的心理援助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常见方法1. 提供情绪支持:对于受灾群众,要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感受,传递安抚、理解和关爱。
这种支持可以通过问候、握手、拥抱等身体接触方式来营造亲切感和安全感。
2.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受灾群众调整他们的认知,正视事实,并利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灾难后的挑战。
积极引导受灾群众注意到积极或善良的事物,提升他们的自我评价,并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着重关注脆弱群体:儿童、老人、残疾人、孕妇等脆弱群体在灾害事故后更易受到心理创伤的影响。
因此,专门的心理援助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安抚和支持,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训练。
4. 建立安全环境:为受灾群众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是心理援助的前提条件之一。
清理废墟、修复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工作是给予受灾群众心理援助的基础。
5.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困惑、理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介入可以起到稳定情绪、解决困惑的作用。
三、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团队的作用灾害事故中的心理援助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完成。
这个团队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志愿者等组成。
他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具备与受灾群众沟通、倾听、观察和评估的能力。
他们还需要了解灾后心理模式和创伤后应激反应,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
四、构建灾后心理援助网络在灾难之后,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灾后心理援助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网络可以由政府、志愿者组织、专业机构等共同构建。
通过开展心理援助课程、培养专业人才、设立电话热线、开设心理援助中心等活动,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支持服务。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
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
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
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它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
地震后心理辅导——对话示范篇
2008年9月23日中华心理教育网地震后心理辅导——对话示范篇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08-6-1灾难心理后遗症,不用捐钱,你帮得上忙……心理辅导(对话示范篇)连日来,大家一直注意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却料不到,心理上的创伤也随着电视、收音机、报纸、互联网、开始打击非灾区的每一个人…灾难心理后遗症四大警讯出现,立即求医:1.自行决定是否求医:最近因为余震不断发生而恐慌地震,但尚可正常起居饮食、工作。
立即求医:怕到整天精神彷佛,失去判断力,有危险也不会逃避,过马路也不看车。
2.自行决定是否求医:最近偶尔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身体处于警戒状态。
立即求医:紧张到天天无法睡眠,有吃不下饭,体力一直衰退。
求医好处:赶快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给你一些适量的药物,短暂使用,但因人人体质不同,假如你觉得食药后过度嗜睡,可以立即复诊,医生稍作调整,.便会成为最适合你的剂量,既可入睡又不会失去逃生警觉性。
注:安眠药使用不超过两周及在细心的医生指导下,成瘾的危险性不高。
3.自行决定是否求医:地震后不久偶尔会想到那些可怕的画面会很难过,但不看见时候,心情便好一点,胃口较差但还吃下,只有一两晚睡不着。
立即求医:天天一直做恶梦及痛苦的回忆起那些恐怖的场面,不开电视也挥之不去,搞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求医好处:你有需要求助精神科医生宣泄心中的恐慌,症状自然减轻,当然这需要一点点时间,每次说一点,慢慢进行。
4.自行决定是否求医:想到地震中死去的人十分难过,但不妨碍生活工作。
立即求医:有家人在地震中罹难而出现强烈的自我责备罪恶感,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建议:赶快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请他陪伴你去看精神科急诊,因为你随时有可能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
请记住!即使你的家人在地震中罹难,他们在天之灵,也不愿意你这样做,而根据精神卫生法中的强制住院条例,有强烈自杀意念者,各医院必须立即优先处理,.假如你强烈坚持不去精神科,你最少可以去看别科医生,或最少请一个最好的朋友陪伴你度过这危险时刻,再由朋友介绍去看一个口碑不错,愿意花时间聆听病患的医生。
卫生应急心理救援培训理论测试
卫生应急心理救援培训理论测试一、单选题(每题2分)1.心理危机形成的四个阶段中,当事人求助动机最强的阶段是()[单选题]*A、警觉阶段B、功能恶化阶段C、求助阶段(正确答案)D、危机阶段2.对危机下的人群进行心理评估,如果对方拒绝,最合适的做法是()[单选题]*A、反复进行劝说,告知评估的重要性。
B、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出干预建议,定期随访。
(正确答案)C、如是非高危人群,则尊重对方意见,立即离开。
D、持续关注对方,伺机完成评估。
3.适合0-6岁儿童的评估方式是()[单选题]*A、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方式。
(正确答案)B、结合其认知发展阶段采用投射性游戏的方法。
C、在学校分班级可结合团体心理干预进行评估。
D、只要听得懂,就像成人一样进行评估。
4.评估过程中,做法不恰当的是()[单选题]*A、评估前,要准备量表、笔、纸张等物品,着装得体,佩戴标识。
B、不用进行自我介绍,要保护自己的隐私。
(正确答案)C、不要问太细节的创伤经历。
如对方出现明显情绪反应,应终止评估,适当干预。
D、对于拒绝评估者,尤其是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应告知家属或当地干部注意事项和一般支持性方法,务必留下求助方式。
5.不适用于成人的评估量表是()[单选题]*A、PTSD-7B、SASC、HAMAD、CRIES(正确答案)6符合切入技术的保密性原则的有()[单选题]*A.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工作(正确答案)B.可以告诉来访者的亲人C.随意讨论干预对象的治疗D.将干预档案随意放置7.初次和干预对象见面时()[单选题]*A.要树立一个领导者的形象8.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正确答案)C.过分热情D.只关注有无心理问题8.在和来访者保持目光接触时()[单选题]*A.温和而适当(正确答案)8.紧盯着对方眼睛C.东张西望D.不看对方的眼睛9.有效的倾听()[单选题]*A.只需要用耳朵听到患者说的话B.对不适当的内容及时反驳C.要听出干预对象的言下之意(正确答案)D.经常打断患者10.共情是()[单选题]*A.同情干预对象的遭遇B.做思想工作,相信政府C.以亲身经历告诉干预对象一切都会好D.设身处地的理解干预对象(正确答案)11.专业人员的胜任力包括以下哪些?()[单选题]*A、知识B、技能C、态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2.督导形式()[单选题]*A、领导者或长辈督导B、同事或同辈督导C、特殊条件下的远程督导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二、多选题(每题2分)1.危机下,个体高唤醒状态下的情绪表现包括()*A、焦虑(正确答案)B、愤怒(正确答案)C、攻击行为(正确答案)D、抑郁2.危机下,个体生理改变可表现为()*人、心悸、心慌、胸部疼痛。
火灾事故中的心理援助与应对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火灾事故中的心理援助与应对消防安全常识大全火灾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当火灾发生时,人们不仅需要迅速逃离,还需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因此,心理援助在火灾事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火灾事故中的心理援助,并提供一些应对火灾的消防安全常识。
1. 火灾事故中的心理援助火灾事故往往会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受灾者需要在事故发生后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以帮助他们恢复平静并逐渐走出心理创伤的阴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援助方法:1.1 提供安全感在火灾发生后,受灾者常常会感到绝望和无助。
提供安全感是心理援助的首要任务。
救援人员需要及时到达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并向受灾者传达信息,告知他们目前的安全状况。
1.2 听取倾诉受灾者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和焦虑,他们需要有人倾听并理解他们的痛苦。
救援人员和心理专家可以通过与受灾者交流,听取他们的倾诉,并提供情感支持。
1.3 提供信息和指导为了减少受灾者的焦虑和恐惧,救援人员需要向他们提供清晰的信息和指导。
告知他们可能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如求助电话、安全出口等,以及后续的心理援助资源。
1.4 建立支持群体在火灾事故中,受灾者常常会感到孤立和无助。
建立一个支持群体可以帮助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这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心理支持小组或在线社区来实现。
2. 应对火灾的消防安全常识除了心理援助,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常识,供大家参考:2.1 预防火灾-保持家庭和办公场所整洁,清理易燃杂物;-定期检查电线、插座和电器设备,避免电器隐患;-不乱丢烟蒂和火源,禁止在床上吸烟;-使用合法可靠的燃气设备,避免煤气泄漏。
2.2 提高自救能力-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掌握使用灭火器的技巧;-培养逃生意识,不慌乱逃生。
2.3 报警和求援-火灾发生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保持冷静,告诉救援人员火灾的准确位置和情况;-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
灾后心理学考试答案
灾后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灾后心理干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提供物质援助B. 评估心理状况C. 重建家园D. 提供心理治疗答案:B2. 灾后常见的心理反应不包括以下哪项?A. 焦虑B. 抑郁C. 兴奋D. 麻木答案:C3.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支持方式?A. 倾听和理解B. 提供情感支持C. 强迫受害者回忆灾难经历D. 提供实际帮助答案:C4. 灾后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什么?A. 消除所有心理问题B. 帮助个体恢复正常生活C. 完全治愈心理创伤D. 让受害者忘记灾难答案:B5.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A. 保密原则B. 尊重受害者C. 快速解决问题D. 建立信任关系答案:C6. 灾后心理干预的长期目标是什么?A. 恢复社会功能B. 完全消除心理创伤C. 让受害者忘记灾难D. 恢复正常生活答案:A7.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干预者应有的态度?A. 同情B. 耐心C. 专业D. 冷漠答案:D8.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干预者应具备的技能?A. 倾听技巧B. 沟通技巧C. 快速诊断D. 同理心答案:C9.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干预者应遵循的原则?A. 尊重受害者的意愿B. 避免二次伤害C. 强迫受害者接受干预D. 保护受害者隐私答案:C10.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项不是干预者应考虑的因素?A. 受害者的文化背景B. 受害者的年龄C. 受害者的性别D. 受害者的个人兴趣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灾后心理干预可能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情绪支持B. 危机干预C. 心理教育D. 药物治疗答案:ABCD2.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干预效果?A. 干预者的专业性B. 受害者的接受程度C. 干预的时间点D. 干预的环境答案:ABCD3.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些是干预者应避免的行为?A. 强迫受害者回忆灾难经历B. 过度同情C. 忽视受害者的文化背景D. 缺乏耐心答案:ABCD4.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些是干预者应采取的策略?A. 建立信任关系B. 提供实际帮助C. 尊重受害者的意愿D. 避免二次伤害答案:ABCD5. 灾后心理干预中,以下哪些是干预者应具备的素质?A. 同理心B. 耐心C. 专业知识D. 快速反应能力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1. 简述灾后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
应急救助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应急救助心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紧急情况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a) 立刻逃离现场b) 冷静下来思考应对方式c) 拨打紧急电话求助2. 你遭遇突发事件时,最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a) 恐惧和焦虑b) 愤怒和愤懑c) 担忧和不安3. 在应对紧急情况时,你会如何决策?a) 先行动再思考b) 先冷静分析再采取行动c)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4. 当你遇到危险时,你倾向于如何寻求帮助?a) 靠自己的努力b)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c) 拨打紧急电话求助5. 面对紧急情况,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a) 保持冷静b) 快速采取行动c)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二、问答题1. 紧急情况中,冷静思考是为了什么?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思考是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形势、合理判断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避免因情绪激动或冲动行为而造成错误选择和不良后果。
2. 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有效地与他人合作需要:- 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沟通- 分工明确,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任务- 相互支持与鼓励- 善于听取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和应对策略3. 紧急求助时,如何正确地描述事件和现场情况?在紧急求助时,正确地描述事件和现场情况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准确评估情况,提供有效的帮助。
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件的性质和紧急程度- 发生地点和现场情况的描述- 受伤人数和伤情的简要说明(如果有)- 自己的联系方式和所在位置三、案例分析题某天晚上,你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人躺在马路中央,昏迷不醒。
你是如何应对这个紧急情况并提供帮助的?解答:1. 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迅速检查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
2. 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告知发生的事故情况和现场位置。
3. 小心将昏迷的人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检查昏迷人的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采取心肺复苏术。
5. 尽可能获取伤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和过敏史等。
6.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供基本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关注员工健康考核试卷
B.悲观
C.兴奋
D.愤怒
13.心理援助中,以下哪些是员工应遵循的原则?()
A.尊重隐私
B.保密原则
C.自愿原则
D.专业原则
14.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中,以下哪些是心理援助人员应提供的支持?()
A.心理咨询
B.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C.团体活动
D.法律援助
15.以下哪些是事故隐患后可能引发的工作问题?()
5.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活动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
6.员工在事故隐患后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心理援助对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8.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中,团队领导应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A.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
B.组织心理援助活动
C.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
D.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10.以下哪种心理援助方式最适合个体?()
A.团体辅导
B.个人咨询
C.心理测评
D.心理培训
11.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援助人员应遵循的原则?()
A.尊重隐私
B.保密原则
C.强制干预
D.信任建立
15.事故隐患后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可能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16.心理援助活动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团队凝聚力,但不利于个人发展。()
17.心理援助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与员工建立信任关系。()
18.在事故隐患发生后,员工的心理恢复过程可能比身体恢复慢。()
19.心理援助中,员工应学会倾诉,但不应过度依赖他人。()
救人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救人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心理学概念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并试图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什么是救人心理学?救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理解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以帮助那些遭受心理困扰或处于紧急状态的人们。
它关注于救助行为的动机、心理过程和有效的干预策略。
二、心理测试题请回答以下问题,并选择最符合您实际情况或个人偏好的选项。
1. 当你遇到别人发生事故或急需帮助时,你的第一反应是:a) 立刻行动,尽力给予帮助b) 观察周围情况并判断帮助的必要性c) 先打电话报警或通知相关机构,然后再考虑帮助2. 当与朋友或家人交谈时,你会:a) 关注并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b) 提供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c) 给予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理解3. 当你的朋友遭受心理困扰时,你会:a) 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并提供安慰b) 分析问题并给予建议和解决方案c) 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并克服困难4. 你如何看待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a) 提倡尊重、包容和跨文化沟通b) 对不同文化保持开放和好奇心c) 积极学习和理解其他文化,消除偏见和歧视5.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你更倾向于:a) 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寻找共同点b)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推动合作进程c) 协调不同观点,寻求妥协和解决方案三、答案与解析1. 答案:a) 立刻行动,尽力给予帮助解析:选择a表示你具有救助他人的强烈意愿和行动力,愿意迅速采取行动来帮助别人。
2. 答案:a) 关注并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解析:选择a表示你擅长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能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3. 答案:b) 分析问题并给予建议和解决方案解析:选择b表示你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更善于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4. 答案:a) 提倡尊重、包容和跨文化沟通解析:选择a表示你重视文化差异,积极倡导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支持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
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
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
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
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不合适的处理包括:(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
”——过于担心。
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2)“我没事,我挺好的。
”——隐藏感觉。
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
”——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
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
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悲痛(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6)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7)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5、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作为陪伴者,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 这不是你的错。
?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是发疯了。
? 事情可能不会总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 你会走出来的。
?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你应该要将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6、我没有救下我的亲人,如何减少负罪感?在严重的灾难之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或负罪感。
人们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
亲人死亡对幸存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因此有上述提到的负罪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通常这些反应都会在一个月之内缓解,若一个月后,这种负罪感仍强烈存在,则需要寻找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7、亲人丧失后,该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丧亲之痛?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1)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2)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3)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4)恢复期:不再做噩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
在居丧过程中,可有以下一些心理自助方法:(1)对于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2)应当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
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3)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
8、灾难后,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本次地震中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
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儿童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
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首先,需要留意孩子的如下反应:(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2)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好像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其次,需要更为关注以下可能在灾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儿童:在地震中身体受伤的儿童;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女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或者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第三,在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安全、预防潜在的危险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2)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3)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4)要指导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
鼓励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灾民的关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在心理保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2)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儿童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
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
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
(3)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
(4)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
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5)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附: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9、我一直无法安睡,处于惊恐中,我该怎么办?地震之后,出现恐惧、担心、失眠等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
还可能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
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
这些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在灾难发生后48-72小时后逐渐减轻,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
出现这些情况,首先应当尽可能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其次应当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另外,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