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子规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导读: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8.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反衬(对比)。

杜鹃口中的鲜血已把原野上的花染成红色,这样悲鸣又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

这里借春草繁盛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的悲惨命运。

9.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痛苦心情。

“羽毛飘荡一年年”写子规的漂泊,“他山叫处花成血”“月斜长吊欲明天”写子规叫声的凄切,“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写子规的凄苦。

鉴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呢?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子规阅读答案】1.子规古诗阅读及答案2.《弟子规》阅读答案3.《子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4.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子规5.子规阅读理解附答案6.《弟子规》试题及答案7.阅读《弟子规》有感8.弟子规阅读意义上文是关于子规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子规_阅读附答案

子规_阅读附答案

子规阅读附答案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请求对旧制进行整理和改革,受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

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因而上奏章为范仲淹辩解,也被贬。

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名韁:名,功名,这里指科举考试;韁,同缰,系马绳。

名韁,把寻求功名富贵,看做约束身躯的韁绳。

8.扼要赏析首联中冤字的妙处。

(5分)9.这首诗是怎么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一个冤字即颔联写子规申述的环境,实质也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十个字叠用了六个名词,勾画了一幅烟雨微茫的风景,说明作者找不到知心的人,也找不到可以纵情倾诉的人。

将作者此时的心境刻划得淋淋尽致。

(公道作答)9.(6分)这首诗歌应用了借景抒怀和直抒胸臆的抒怀方式。

开头两联借景抒怀,作者描述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最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了范伸淹及自己的遭受,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愧疚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尽早归隐田园。

赏析余靖贬知吉州,1015年(庆历五年)蒲月十五日接到敕命,星驰即道,迅疾赶赴任上,八月十四日到州。

他带着赎罪的心境,在吉州勤询疾苦,削去苛横,求古人简易之理,做了一些亲民善政。

但是,他蒙冤不白,内心不得镇静,于次年暮春,写下这首诗。

作者以子规自喻,大声疾呼地申述自己的委屈。

虽然他泪将干,魂欲断,成了封建统治团体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却只字没有提及政敌,更不敢把矛头指向最高的统治者,唯有自伤自惭,怨天尤人;最后想到索性归家,一走了事,乃至卖了命,还不明死于谁手。

这是余靖这一类愚忠的封建士大夫的惨剧。

无非,这首诗的构思极富艺术匠心,可以视为余靖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方面趋向成熟的标志。

首联写子规,声嘶力竭地鸣冤叫屈,这其实是余靖自己的化身,采取暗写的手法。

子规 阅读答案

子规 阅读答案

子规阅读答案篇一:曹伯启《子规》阅读练习及答案#8203;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子规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篇二:《子规吴融》阅读附答案子规吴融①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对比(1分)。

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吴融《子规》诗词赏析

吴融《子规》诗词赏析

吴融《子规》诗词赏析子规唐代: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注释子规:杜鹃鸟。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国:故国。

委:舍弃,丢弃。

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

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离:分开。

长:通“常”,持续,经常。

吊:悬挂。

欲:想要。

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凄切:凄凉悲切。

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

杀,表示水准深。

赏析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因为哀啼声切,加上鸟嘴表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

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不过,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

“草似烟”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

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

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

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

子规 阅读附答案

子规 阅读附答案

子规阅读附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子规阅读附答案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2019-2020-曹伯启《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2019-2020-曹伯启《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2019-2020-曹伯启《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曹伯启《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曹伯启《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
子规
【Ԫ】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释】:
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翻译】:
【赏析】:首联点出这个传说。

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了。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

远客
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

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
不断催促人们。

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

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

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

尽管其中
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

【古诗文阅读】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子规吴荣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山上的花儿哭成了血,老花园里的草像春天的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黄昏时分,湘江的声音很凄惨,人们担心会杀死行人,回到船上。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

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2.这首诗如何处理写作中情境之间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 他拿着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夜雨中杜鹃的悲鸣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② 在这首诗中,微雨冷风、斜雨影、杜鹃啼鸣,融入了诗人的官场失意和思乡之情;③ 风景衬托出这种感觉。

在家乡的春天,草木繁茂,绿油油的,浓烟缭绕。

它还引发了杜鹃独自漂浮的悲惨命运,哀叹没有办法。

(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

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二(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写表达了什么复杂的情感?(4分)试题答案:(1)相形之下,这副对联用郁郁葱葱、烟雾缭绕、生机勃勃的老花园青草与苍凉的布谷鸟形成对比(2分),突出了布谷鸟独自漂泊、无法悲伤的悲惨命运(2分)。

【或相反,作者将“他山之鸟”(指异国他乡)中叫喊着鲜血、漂浮着的杜鹃与“故园”(故乡)春天依然青青、烟雾缭绕、稍有不规则的悲伤就削弱其生命力的绿草进行对比;(2分)清楚地显示了杜鹃的悲惨命运,它独自漂浮,无法摆脱悲伤(2分)。

唐诗鉴赏100例——子规

唐诗鉴赏100例——子规

唐诗鉴赏100例——子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

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

吴融《子规》阅读答案附赏析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

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

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阅读练习二(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试题答案:(1)反衬,颔联用葱葱郁郁、含烟吐雾充满生机的旧苑青草反衬叫声凄切的杜鹃(2分),凸显了杜鹃的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青草,构成对比;(2分)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曹伯启《子规》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曹伯启《子规》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曹伯启《子规》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曹伯启《子规》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篇一」子规①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②。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

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居荆南(“荆楚”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旧苑,指京城。

草似烟,指草青葱拂郁,含烟吐雾。

1.诗人借子规抒发了内心情感,请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并结合子规加以分析。

(5分)2.本诗在颔联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是一位飘荡在外、境地凄苦、愁断肠的游子形象。

(1分)第一联写子规(杜鹃鸟)离开繁华的故地,年复一年地四处飘游(1分);第二联借“故苑”和“他山”写子规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1分);第三联描写子规在雨里在月夜凄然长鸣(1分),作者借所咏之子规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1分)2.反衬(乐景衬哀情)。

(2分)京城春来草木荣生,春景怡人,(1分)而远处他山(异地)那鲜红的花朵就像是用杜鹃的血染成的,子规(杜鹃鸟)啼叫成血,(1分)作者以京城的春意反衬异地子规的悲哀凄苦(2分)(对比,亦可,6分。

以“他山”处子规哀啼与“旧苑”春意盎然形成对照,2分;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二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2、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的意思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的意思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的意思
一、字词解释
1. 偷随
- “偷随”在这里有悄悄地跟随的意思。

“偷”有偷偷地、暗中的感觉,描绘出一种比较隐蔽、不被察觉的状态。

2. 柳絮
- 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在古诗中常常是春天的象征,也常被用来烘托一种轻柔、飘忽、离别等情绪。

3. 子规
- 即杜鹃鸟,它的啼声哀怨凄切,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哀怨等情感。

二、诗句翻译
- 我(诗人)悄悄地随着柳絮飘飞到城外,走过水西的地方听到了杜鹃鸟(子规)的啼鸣声。

三、诗句赏析
1. 意境营造
- 前半句“偷随柳絮到城外”,诗人将自己的行动与柳絮联系起来,柳絮随风飘舞,本是自然现象,而诗人说“偷随”,仿佛自己化身为柳絮,被春风携带着飘向城外。

这营造出一种轻盈、灵动的意境,也暗示出诗人一种闲适、自在又有点俏皮的心境。

- 后半句“行过水西闻子规”,在前面营造的闲适氛围中突然加入了子规的啼声。

水西这个地点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空间感,而子规啼声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与闲适。

子规啼声哀怨,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愁绪,诗人在这里听到子规啼声,可能会引发思乡之情、人生的感慨或者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息等复杂的情感,使得整个意境从单纯的闲适转向了略带惆怅。

2. 情感表达
- 从情感角度看,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绪。

开始“偷随柳絮”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享受着在自然中的惬意时光。

然而“闻子规”后,可能会勾起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这种先扬后抑的情感表达,使诗句富有层次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子规催耕阅读答案

子规催耕阅读答案

子规催耕阅读答案【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乡村四月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答案】【小题1】这首诗的前句从视觉描写山原河水,草木葱茏,水光映天,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从听觉和视觉描写子规的鸣叫和如烟飘洒的细雨;前句描写静景,后句描写动景,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旖旎的自然风光。

【小题2】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繁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表达技巧。

解答本题先答出前两句描写的什么景物,然后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辉映,杜鹃啼鸣,烟雨蒙蒙,一“绿”一“白”,色彩对比鲜明。

前句描写静景,后句描写动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比喻手法,“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

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

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繁忙的四月,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村民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写出乡村四月农家的紧张忙碌的生活,繁忙紧张之中透露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也让读者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总之,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顾况《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顾况《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顾况《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顾况《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注释】: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éɽ。

【翻译】: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赏析】: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令人闻而悲凄。

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阅读训练】: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参考答案】:答案:《子规》运用了托物言志/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子规》全诗及赏析

《子规》全诗及赏析

《子规》全诗及赏析《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参考译文】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

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

春已残,花飘零。

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

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

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

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

心思凄凉。

【赏析】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以寄托游子的浓浓哀愁。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

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鸣。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

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

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顺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

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 (厌於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

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

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

子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子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子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子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子规宋代:余靖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憀自束,为尔忆家园译文: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春花都已凋谢,杜鹃啼声还一声比一声凄厉!你有千古奇冤藏在心底!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你哭诉,向着疏烟、明月与丛林,你哭诉,向着微雨、落花和大地。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闻者眼泪流干,见者心魄窒息。

名缰憀自束,为尔忆家园。

追求功名富贵就是自己束缚自己,子规的声声悲叫,勾起阵阵乡愁!注释: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即杜鹃,又称杜宇、杜主。

相传是古蜀帝名,啼血方止,故常以其叫声比喻为出于悲苦与冤屈的呼号。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duò)将乾(gān)泪,能伤欲断魂。

堕:落,掉。

名缰(jiāng)憀(liáo)自束,为尔忆家园。

名缰:把追求功名富贵,看作束缚身躯的缰绳。

名,功名,这里指科举。

缰,系马绳。

自束:自己束缚自己,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束,束缚。

尔,你,这里指子规。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景,以疏烟、明月、树木、微雨、落花、村落背景的怆凉衬托杜鹃的声声哀鸣,气氛极浓。

后四句抒情,叙述自己本来已经伤心,听到杜鹃声就更悲伤了,因而产生了思家的念头。

全诗基调激越,主体和客体两两相形,蕴露有法。

此诗一开始,诗人便以杜鹃自喻。

杜鹃的声声嘶鸣,凄切动人,蕴含着自己的万古冤屈。

颔联写杜鹃生活之环境,诗人叠用六个名字,营造出了雾霭弥漫、烟雨迷茫、明月凄清、落花遍地的客观环境,这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曲折反映。

现实世界知音难觅,诗人内心的'冤屈无人可以申诉,也无人可以分担。

这一联是写景。

诗的下半部分,明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人泪将干,魂欲断,自怨自艾,自惭自伤。

因此,他深深责怪自己“谬从科试”作茧自缚。

如今,听到杜鹃的声声哀啼,他越发思念家乡,甚至意欲远离仕途,回归家园。

特别是诗歌尾联,虽然表面上是对自己的责怪,然而读者从中却可以体味到诗句的言外之意。

顾况《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全诗翻译赏析

顾况《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全诗翻译赏析

顾况《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全诗翻译赏析《听子规》是唐代著名文人顾况所作的一首诗。

该诗描写了杜鹃哀啼,僧人禅定这一组画面,以杜鹃的哀鸣衬托出了僧人六根清净、心无一物的禅者之风。

听子规①栖霞山中子规鸟②,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入定③,闻似不闻山月晓。

注释①子规:鸟名,即杜鹃。

相传古蜀帝杜宇亡,去化为杜鹃,于山中啼叫以至泣血。

②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约20公里。

山有三峰:凤翔、龙山、虎山,并有栖霞寺、千佛崖、舍利塔等胜迹。

③后夜:佛教将一夜分为初、中、后夜。

入定:指僧人静坐敛心,使心定于一带处。

”译文栖霞山中子规呜叫,口边出血啼声不了。

山僧后夜已经人定,是否听到山月知晓。

鉴赏杜鹃鸟在山中声声凄厉的啼叫,勾起世人多少愁绪、多少感伤。

顾况有另一首《子规》诗,诗言:“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杜鹃的啼声对人有种感染、移情的作用。

可这首《听子规》诗,偏偏写这么一位禅僧,在杜鹃鸟无休歇的泣血的啼叫声中,默然入旦定,纹丝不动。

他是已参透了人世间的大喜大悲而大彻大悟,还是他入定之后,六根清静,杜鹃乌啼声已充耳不闻呢。

他的表情那么淡漠,他的心思旁人无法知晓。

他神情高远、静穆有如山间那一轮明月。

惟有明月才是他的相知。

他是否听到乌鸣,听后又是何种感受,作者将一个神秘的悬念留给了静静的山月。

作者简介顾况(约727—820),字逋翁,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苏州)人。

曾长期定居海盐横山禅寂寺侧。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进士及第。

曾任校书郎、著作郎。

在朝“不能慕顺”、“傲毁朝列”,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公元794年(贞元九年)秋,去职归隐,游于江、浙、皖一带。

此地区,道教天师道与禅宗南宗极为发达。

顾况曾从叔父虎丘僧七觉受佛经。

儒家“诗教说”、庄子“天籁说”及禅宗的“机悟说”,在顾况崇尚自然的思想中糅合为一体。

《沧浪诗话》评:“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全唐诗》存其诗4卷。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子规啼破城楼月。

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

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

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

岭南无雁飞。

赏析/鉴赏【注释】:此词作于词人在岭南卸任之时。

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

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

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

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象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

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

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

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尤为入妙。

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

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读之令人陶醉。

过片二句写别情。

佳人,谓画船中乐妓。

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

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

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

“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

广西在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

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在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

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译文春花都已凋谢,杜鹃啼声还一声比一声凄厉!你有千古奇冤藏在心底!你哭诉,向着疏烟、明月与丛林,你哭诉,向着微雨、落花和大地。

《子规》全诗翻译及赏析

《子规》全诗翻译及赏析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这两句是说,雨昏风冷,子规藏在绿树丛
中苦苦啼唤;残月将坠,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执着地倾诉自已内心的伤痛。

诗句借咏物托意,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达到了“状物而
得其神”的艺术效果。

出自吴融《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释
⑴子规:杜鹃鸟。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⑵国:故国。

⑶委:舍弃,丢弃。

⑷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⑸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⑹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

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⑺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⑻离:分开。

⑼长:通“常”,持续,经常。

⑽吊:悬挂。

⑾欲:想要。

⑿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⒁凄切:凄凉悲切。

⒂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

杀,表示程度深。

译文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注释】: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é?。

【翻译】: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赏析】: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令人闻而悲凄。

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阅读训练】: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参考答案】:答案:《子规》运用了托物言志 /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