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4.3《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说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要独占中国的重要步骤,事变后全国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而西安事变的爆发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在中共的努力下,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本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求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两个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又要求学生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等环节,配合历史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的愤恨以及对第张学良、杨虎城爱国热忱的尊敬,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的认识。

课标精解习,使学生了解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及结果,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卖国政策的义愤。

通过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历史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它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认识到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中,中共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拥护。

教材分析容。

第一目“九一八事变”,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东北人民开始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4.1《抗日救亡》教案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4.1《抗日救亡》教案设计

第1课抗日救亡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的史实。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2)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史实及其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分析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人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民族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二、教学要点重点: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难在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治形象、中共在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读课本上的导入语,以此激趣。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①自近代以来,日本就不断侵略中国;②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③蒋介石政府的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造成了可乘之机。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抗日救亡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成为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本主题小结,进一步巩固知识。】
设计理念:通过联系以前所学,进一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充分认识其侵略本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过渡]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英勇的抗战。
二、狼烟狂,国有魂——中国的英勇抗战
设计理念: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师:通过思维导图来归纳抗战胜利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军的侵华暴行,西安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教师进行本主题小结,进一步巩固知识。】
【过渡】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和国际的支持帮助下,中国以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的代价赢得这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狼烟息,国崛起——抗战的伟大胜利
展示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及日本投降的图片,请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和胜利原因,要求学生掌握并认识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和平。
板书设计

中图版四单元第3课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中图版四单元第3课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王牌正规军
3月10日,坂垣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 向临沂猛烈扑来,庞炳勋部的阵地一片火海。广大 爱国官兵不怕流血牺牲,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 顽强地坚守阵地,顶住了坂垣师团的进攻。对于这 次阻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 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 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 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 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支那庞炳勋的 杂牌部队‘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 起。”3月14日凌晨,庞炳勋部与援军



——
破袭战——是对敌人的交通补给线、后方补给系统、 指挥通信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等目标, 进行有计划的袭击和破坏。
不不不 留留留 一一一 座根段 桥枕铁 梁木轨 !!! 八路军在破袭 正太铁路
摧毁据点
地道战——是依托地道进行的作战,是开展平原 游击战争和坚守城市的有效战法。
地雷战——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利 用废铁、废瓶、和石头、瓦罐,制成各 式各样的铁雷、磁雷、石雷、瓦雷,埋 在村口、路口、门庭院落,使日、伪军 进村入户就有触雷丧命的危险。
“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周恩来
北平陷落前夕,张自忠为掩护主力部队撤
出北平,接任了短短八天的代北平市长一职。 就因为这一段历史,在平津沦陷后,一度被国 人视为“华北特号汉奸”。张自忠化装逃出日 军占领的北平城以后,对家里人多是沉默不语。 1937年年底,张自忠被批准重返前线杀敌。 “可以说,自平津以来,张自忠将军但求一死 的殉国之志早已有之。” 在张重返战场后,几
乎是每战必留一遗书,书中以死报国的壮志被 多次言及。在1938年3月的临沂大捷后,张自忠 部几乎是每战皆捷,让日军又恨又怕,一度称 之为“现代关公”。

中图版八上第4单元-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共31张PPT)

中图版八上第4单元-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共31张PPT)

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概况
名 称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日军 中国军队
30万 14万 24万 35万 70万 28万 60万 110万
1937年8月~11月 1937年9月~11月 1938年2月~5月 1938年6月~10月
1938年 徐州东北台儿庄 国民党军队 李宗仁 消灭日军1万多人
百团大战
1940年 石家庄到太原地区 八路军 彭德怀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 拔掉据点近3000个
意义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 嚣张气焰,鼓舞了中 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 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 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 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 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 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 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 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你认为广 大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组织起来了吗?为什么?
敌后抗日根据地名称
晋察冀 晋冀鲁豫 晋绥 苏南 江北 刘伯承
主 要
创 建 者
聂荣臻 邓小平 徐向前
贺龙
关向应 陈毅
张云逸
(1)什么是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 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中有何作用? 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日军如何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推行“囚笼政策”、进行“扫荡”、实行“三光 政策”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常规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2011版新课程标准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松花江上》的插曲,学生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九一八事变
(一)播放《二战全纪录03:九一八事变》片断,讨论:
1、日本为什么要制作柳条湖事件?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2、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哪个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3、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播放《步入辉煌》、《赵一曼》电影片段,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
1、阅读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材料。

2、了解“嫩江大桥之战”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将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顽强奋战。

3、总结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三:西安事变
播放电视《西安事变》片段,学生讨论:
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2、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释放蒋介石?。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抗战士气,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等内容。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掌握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为学生提供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讲授与展示:教师针对抗日战争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军民的英勇事迹。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以及胜利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深入剖析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抗战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战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为例,剖析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原因。

然后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引发对本节课的兴趣。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军民英勇抗日》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抵抗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精神和民族气节。

本课是八年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感受中国军民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军民的英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相关内容。

2.媒体资源: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探讨和总结。

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2

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2
7
8
3.影响
• ①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全力进攻,实施“囚笼 政策”,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进行反击.
• ②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 辅
9
三、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10
• 1.指挥者:彭德怀 • 2.百团大战的主要
目标: •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11
2.百团大战的影响
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 一、台儿庄战役
1
2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3
• 1.时间:1938 年春
• 2.地点:山东 • 3.指挥者:李宗
仁 • 4.结果:歼灭日
军1万多人
4
5.意义:
(1).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
重大胜利;
(2).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3).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4)但从全局看,由于徐州的失守,整
个会战以国民党军队的失利而结束。到了
10月,广州和武汉又相继陷落。这样,中
国东南的半壁江山几乎全沦敌手。
5
二、日本改变侵略方针
想一想
到1938年底,日本共侵占了中国 多少领土?
东北三省、台湾、济南、上海、南 京、徐州
6
1.背景
从表面上看,日本貌似强大,占领了中国 大片领土,但从深层次分析,日军已陷入 第一,损兵折将困,兵境力,表不现足为; : 第二,战线拖长,补给困难; 第三,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拖住日 军后腿.
12
13
• 三、百团大战
• 1.主要作战目标: • 2.指挥者: • 3.影响:
14
巩固练习
A A
15
3.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C )

4.3_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案_中图版

4.3_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案_中图版

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1)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概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范围、战绩、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讲述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2.过程方法与能力(1)运用讲述法、讨论法、情境法和研究性学习来开发课程资源(查阅资料、走访亲历者、参观历史遗迹等〉。

(2)通过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分析,培养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3)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节假日收集有关抗战的小说、诗歌、歌曲、图片,收集当地抗战事迹和英烈事迹,了解日军在当地的暴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成三卸外来侵略的长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勿忘国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3)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得道多助,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教学要点重点:①台儿庄战役。

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②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难点:台儿应战役取胜的原因。

如何认识国民政府的抗战。

教学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播放或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或欣赏《到敌人后方去》、《青纱帐里》、《保卫黄河》等优秀抗日歌曲,也可引导学生回忆《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影片的情景,把同学们带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1.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组织的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观看《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留影》图片。

《第17课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导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无答案

《第17课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导学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无答案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导学案目的导航1.讲述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共产党指导抗日军民开展的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理解、体会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

2.在阅读有关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剧的根底上,与同学互相讲一讲关于抗日战争的事情,锻炼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情感的才能。

3.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敢于同身边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自主学习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获得的最大成功是〔 〕 A .徐州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临沂战役2.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指挥者是〔 〕A .佟麟阁B .张自忠C .李宗仁D .彭德怀二、非选择题3.请从战役目的、战役规模和战绩三方面评价百团大战。

活动探究请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合作,查阅地方史志等资料,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

一、 台 儿 庄 战 役 ①时间:1938年春;地点:徐州东北的台儿庄; ②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 ③指挥者:李宗仁; ④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⑤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获得的最大成功,他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的抗战时期。

二、 百 团 大 战 背景:日军调集重兵,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 开场时间:1940年8月; 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地区:华北地区; 指挥者: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目的: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战绩: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22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进步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坚决了全国人民抗战成功的信心。

视野拓展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广泛同情和热情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概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范围、战绩、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讲述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运用讲述法、讨论法、情境法和研究性学习来开发课程资源(查阅资料、走访亲历者、参观历史遗迹等〉。

(2)通过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分析,培养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3)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节假日收集有关抗战的小说、诗歌、歌曲、图片,收集当地抗战事迹和英烈事迹,了解日军在当地的暴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成三卸外来侵略的长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勿忘国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3)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得道多助,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教学要点
重点:①台儿庄战役。

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②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难点:台儿应战役取胜的原因。

如何认识国民政府的抗战。

教学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或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或欣赏《到敌人后方去》、《青纱帐里》、《保卫黄河》等优秀抗日歌曲,也可引导学生回忆《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影片的情景,把同学们带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1.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组织的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观看《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留影》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和“台儿应战役示意图”,讨论:“为什么士兵作战那么英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了解台儿应战役的背景,感受中国军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争夺徐州尤其是台儿庄的重大战略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徐州的地理位置,即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日军作战意图是以板垣师团和矾谷师团与华中日
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应是徐州的门户。

了解和感受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实行南北夹击,合击徐州,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概况:时间(1938年春),地点(山东台儿庄),指挥官(李宗仁),结果(歼敌万余人):
意义: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最后,通过观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巷战》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让学生明确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

国民政府虽然丧师失地,损失惨重,但初期的抵抗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爱国官兵的英勇业绩值得颂扬。

想一想:中国军队为什么能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教师在学生思考和讨论基础上总结:①大敌当前,全国抗战形势的鼓舞;②中国军队不畏强暴,英勇顽强,浴血奋战;③战术正确,利用夜战、肉搏战展开街垒战;⑷李宗仁等指挥有方,部署正确。

2.百团大战
本目着重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发动的(背景)?为了什么目的而发动(目的)?战斗概况?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在此利用“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并结合图片《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和《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线》两部分资料,明确百团大战作战地区与军事指挥者,引导学生通过图例认识图中相关事物,讲述百团大战的经过、分析作战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分析百团大战的意义。

背景:到敌人后方去,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量日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日寇在相持阶段把军事的重点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囚笼”政策,企图摧毁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形式异常严峻。

目的:八路军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中心任务:反“扫荡”,打破“囚笼”。

这是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破袭战,目标是破坏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据点。

时间、地点、人物:1940年,华北,彭德怀。

说一说:利用“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说说百团大战有哪些特点?
根据教科书“研习升级”中的“中日两国军事力量比较表”和“人民战争力量大”的材料,共同总结出这次战役的特点:规模大,主动出击、范围广,时间长,投人的兵力多,以破坏敌人的据点和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相互配合。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军事意义)。

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政治意义)。

(提示,其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