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区设置看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边缘化历程——以13~18世纪的云贵川交界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云南历代政权的改变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云南历代政权的改变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云南历代政权的改变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元朝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由于云南地处偏远地带,政治局面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权的更替频繁。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以孟获这首的蛮夷部落起兵反抗。

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见爨族;六诏)统治维持400年。

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

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

后其子阁逻凤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云南省政权的第一次统一。

公元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

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原清平官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灭亡了南召自立为王满改国号为大长和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

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并多次派军深入缅甸中部北部西部东部,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管理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

国开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答案

国开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君主专制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战国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洋务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

清末的1905年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世袭君主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王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西周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夏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 。

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政治制度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国防最高委员会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民生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南京临时政府19.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李鸿章20.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时期。

秦汉2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答: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盆支持.在伶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冲 【 文章编号】 04 44 0 1 —03 0 10-43( 1)1 03—4 2 1
条件。
新 中国成 立 后 。党 对 民族 地 区 区域 政 治发 展 进 行 了艰 辛 探索 ,本文 通 过 考 察 和 审 视 这一 变 迁 过 程 。可 以梳理 和探 知 其 中 的经 验 得 失 与实 践 启 示 。 于推 进 社会 主义 政 治文 明建 设 、 固 民族 区 对 巩
族 自治 共 和 国制度 , 而是 实 行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 。
个条件 而其他 条件 不成 熟则 进行 小 改 。例 如 , 数 少 民族 地 区 的风俗 习惯 可 以先行 改革 。少数 民族 地 区要 进行 全 面深 人 的社 会 改革 需 要 同时具 备 三 个 基本 条件 : 群众赞 成 和参 与 、 立 革 命 的人 民武 装 建 力量 和拥 有少 数 民族 自己的 干部 。否 则 就不 要 进
历 程 从党对 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 的探索历程来 看 ,民族地 区区域政治发展主要是从 民族地 区的 社会改革开始切入和推进 ,主要涉及和涵盖的内 容包括 :从政治制度化与法制化到少数民族 的政
标 、政策过程与发展结果 于一体的政治民主化和
政治现代化的复合过程 ,政治系统 由此获得现代
性 的特征和发展 的改进 。并体现一种全新 的政治 发展观和发展的价值追求【 1 】 。区域政治发展与区域
经济发展相互交织、 互推共进 , 者为后者的政治 前 因素和政治条件 。后者为前者的实现手段和物质
偿I 金项目 21 年广西教育厅课题“ 】 01 广西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争实现路径研究”2 10L 45 阶段性成果 (016 X 9)
民族 地 区 区域 政 治发 展 是 区 域政 治发 展 在 民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2期)(原卷版) (1)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2期)(原卷版) (1)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77 民族大团结1.(2022年黑龙江大庆)下图为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区图其中①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它的建立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选举制度2.(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A.经济开发B.文化传承C.科技创新D.民族平等3.(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

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4.(2022年广东)如下表。

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工业总产值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5.(2022年山东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区域视野下的明清川黔边界博弈-以“遵义调龙安”为中心

区域视野下的明清川黔边界博弈-以“遵义调龙安”为中心
唐宋以来川云贵交界地区犬牙相入政区格局的形成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杨斌的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第1期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2011年西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谭影的边缘地带的双城记一清代叙永厅治的双城城市形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l1期马琦韩昭庆孙涛的明清贵州插花地研究复旦学报2010年第6期杨永福的论元明清时期滇川桂毗邻地区的移民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高宏的试析滇川黔交界地区在清代渐趋稳定的原因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徐继艳的民国时期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与匪患问题研究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 简介 :吴兆 庆 ,男 ,1 9 9 0 年生 ,陕西安康人 ,西南大学历 史地理研究 中心历 史地理 学专业硕士 ,主要 从事两南 史地 研究 。 吴 晓玲 ,女 ,1 9 9 3 年生 ,重 庆酉 阳人 ,西南大学历史 文化学院 民族学专业硕 士 ,主要从事西南 历史文化研究 。 1“ 龙安 ”是永宁县 的别称 ,文 中的 “ 龙安 ”和 “ 永 宁县 ”是一个概念 ,都指清初 的永宁县 。 2主要 研究成 果有 :温春来 的 《 从 “ 异域 ”到 “ 旧疆 ”一宋 至清 贵州西北部 地 区的制度 、开发与认 同 》 ( 三联 出版社 ,2 0 0 8 年 )、 王开 队的 《 1 3 — 1 8 世纪 云贵川交 界地 区政 区设置 变化趋 势研 究 》 (《 中国历史地 理论丛 》 ,2 0 0 9 年第 l 期 ) 及 《 边缘 化地 区的控制一 十三 至十八 世纪之 际云 、贵 、川 三省交 界地 区政 区设置 与变迁研究 》 ( 2 0 0 6 年 四川大 学硕士 毕业 论文 )、郭声 波 ,王开 队的 《由虚到实 :唐 宋以来川 云贵交界 地区犬牙 相入政 区格 局 的形成 》 (《 江汉 论坛 》,2 0 0 8 年第 1 期 )、 杨 斌的 《 历史 时期西南 “ 插 花”初探 》 (《 西南 师 范大学学 报 》,1 9 9 9 第1 期 ) 和 《 明清以来川 ( 含渝 ) 黔 交界地 区插 花地研究 》 ( 2 0 1 1 年西南大学博 士毕业论文 )、周振鹤 主编的 《 中国 行 政 区划 通史 ・ 明代 卷 》 ( 复旦大学 出版社 ,2 0 0 7 年 )以及 《 中国行 政 区划通史 ・ 清代卷 》 ( 复旦 大学出版社 ,2 0 1 3 年 )、 谭影的 《 边 缘 地带 的 “ 双城 记”一 清代叙 永厅治 的双城城 市形态研 究 》 (《 西南 民族大学 学报 》,2 0 0 9 年第 l 1 期 )、马琦 ,韩 昭庆 ,孙涛 的 《 明清 贵州插花 地研究 》 (《 复旦学 报 》,2 0 1 0 年第6 期 )、杨永 福的 《 论元 明清时期 滇川桂毗邻 地区的移 民 》 (《 贵州 民族 研究 》,2 0 1 1 年第 1 期 )、高宏 的 《 试 析滇川黔 交界地 区在清代渐 趋稳定 的原 因 》 (《 内江 师范 学院学报 》,2 0 0 8 年第 1 期 )、 徐 继艳 的 《 民 国时期 川黔 交 界地 区插 花地 与匪患问题研究 》 ( 2 0 1 4 年贵州师 范大学硕士毕业 论文 )。

2023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2023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讲 描述第运四动单的元基本概民念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 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 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第1讲 描述第运四动单的元基本概民念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本概民念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讲 描述第运四动单的元基本概民念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与现实因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 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旧中国的民族政策 ①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②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解析 据材料“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 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该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 族团结,故C正确。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导语】⾼三会教给我们奋⽃,每个⼈都有⽆尽的潜⼒,每⼀个⼈都有⽆穷的提升空间,不经过⼀年⾎战,也许我们永远发现不了⾃⼰⾝上蕴藏的能量。

所以⾼三注定是精彩的⼀页,下⾯⽆忧考就为⼤家分享了《⾼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 ⼀、原始社会(⼆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约4000——5000年前) ⼆、奴⾪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奴⾪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的奴⾪制国家建⽴)(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制社会的⿍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制社会的⽡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历史沿⾰: 1、秦汉时期(统⼀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589年隋朝建⽴)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国时期(⼤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 4、辽宋夏⾦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1368年明朝建⽴)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法:以奴⾪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给⾃⾜的⾃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选择题1.新中国实行的既体现民族平等,又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D.完成三大改造3.“在一九五八年,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跃进。

据统计,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等地,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粮食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4.“(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

”这里的“它”()A.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B.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C.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5.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提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

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利。

”这主要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B.是国情和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是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产物D.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需要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知识梳理1.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①秦:夺河套,在此筑城设县;征服越族,设象郡、桂林郡、南海郡,管辖珠江流域。

②西汉: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管辖今新疆地区。

汉武帝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

③唐朝: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设黑水、渤海都督府。

④元朝:设岭北、云南、辽阳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派官吏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⑤明朝:东北设努尔干都司。

在西藏设乌斯藏都司.任用藏人担任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⑥清朝:清军人关前,漠南蒙古已归属清。

后来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清朝。

1696年,清军(康熙帝)在昭莫多战役中平定噶尔丹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

l733年,清朝(康熙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1759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被清军迅速平定(乾隆帝)。

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乾隆帝),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期,清朝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1684年清设台湾府(康熙帝),隶属福建省。

1884年中法战争后设行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分区概况:新疆。

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东汉:重设西域都护。

③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

④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分区概况:东北。

①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归唐朝版图;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

渤海也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州。

②元:辽阳行省。

③明: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在东北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4.分区概况:西南。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中历史第13课习题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中历史第13课习题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

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发展了民族经济B.使民族关系和谐C.有充分的法律保障D.促进了法制化建设2.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自治机关须保障自治区内的一切人民,不问民族成份如何,均享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这表明,我国()A.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B.提倡民主协商的精神C.从法律上保障公民权利D.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3.1981 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

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4.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

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现实中还建立了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

截止到2005年,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

综合练习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综合练习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综合练习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5.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代具有全国性的统治机构有( )。

A.行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B.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C.行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大夫D.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大夫正确答案:B涉及知识点:综合2.洪武年间修复过的水利工程有( )。

A.白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会通河正确答案:B涉及知识点:综合3.洪武时期,率领彝汉等族人民重新开通从云贵到四川的山路的贵州彝族女土司是( )。

A.杨应龙B.马烨C.奢香D.帕木竹巴正确答案:C涉及知识点:综合4.历史上,下列( )的实行对当时的历史起到了积极作用。

①王莽改制②魏晋士族制③隋唐科举制④清代八旗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正确答案:B涉及知识点:综合5.明初和清初,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相似措施有( )。

A.下令军队屯田保证自给B.奖励垦荒C.轻徭薄赋D.分配前朝王室的土地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6.张勋复辟失败以后,中国政坛上出现了新的“府院之争”,其实质是( )两派军阀之间的争执。

A.晋系与皖系B.直系与奉系C.直系与皖系D.晋系与奉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综合7.李白作《哭晁卿衡》,以纪念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留唐日本友人A.吉备真备B.空海C.阿倍仲麻吕D.最澄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综合8.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 )。

A.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反盗窃国家资财C.反偷工减料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综合9.1942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是( )。

A.美国B.英国C.苏联D.中国正确答案:A,B,C,D涉及知识点:综合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0.批红正确答案:批红又称批朱,是明朝皇帝对奏章文书的朱笔批示,明朝往往由宦官代行。

政治社会学论文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

政治社会学论文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

政治社会学论文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正文: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政治体系。

其中,少数民族政治体系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对于了解和研究多样化社会的政治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古代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古代社会,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族群关系、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以古代中国为例,历史上存在着诸多少数民族政治体系。

这些政治体系往往以部落联盟、王国合并等形式出现。

例如,在汉朝时期,中国的西北地区存在着大批少数民族政权,如匈奴、氐、羌等。

这些政权以部落联盟的方式,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与中央政权形成复杂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少数民族政治体系也经历了多次整合和变迁。

其中,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因素对于政治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蒙古帝国的崛起,将欧亚大陆的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纳入统治之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

这种形式的政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种族和民族的界限,形成了独特的统治和行政模式。

二、近现代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经验与教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在近现代,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变革和演变进一步加剧。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政治冲突、种族问题等挑战和困难。

然而,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治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加拿大在建国初期就采取了一种基于民主的多元政治体系,旨在平衡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和权力。

在这一体系中,各个省份和地区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少数民族的政治代表也能够参与并发声。

这种政治体系的建立为加拿大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现代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建立并非没有挑战。

政治稳定、民主治理以及平等权利的保障是少数民族政治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少数民族在政治体系中的代表性和权益保障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与地方统治

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与地方统治

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与地方统治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地区,是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王朝统治的重要边缘区域。

在明朝时期,西南边疆地区主要是指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而清朝则囊括了西南地区和台湾。

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在明清时期面临着许多地方政权的崛起和统治,这些地方政权既是对中央政权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

云贵高原是中华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交汇地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汉族人民与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边疆文化。

明清时期,这些少数民族社群在地方政权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自治体系。

例如,在云南地区,明朝的统治者通过设立土司制度,使得少数民族统治者成为地方政权的代表,同时又受到中央政权的监督和约束。

这种混合的统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主和文化传统。

其次,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地区也面临着强大的外部压力。

对于明清王朝而言,西南边疆地区是其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防线,也是与西南邻国的边界争端的集中地。

尤其是明朝时期,察哈尔部、僧格林沁等西南蒙古部落与明朝边疆地区的关系紧张,时常发生武装冲突。

为了加强对这些外族的统治,明朝政府实行了边防管理制度,加强了边境的巡逻和防卫,使得西南边境相对稳定。

而清朝则通过延平王爷的势力扩展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发展,控制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局势。

再次,明清时期的西南边疆地区也因内外因素的叠加受到了沉重的负担。

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川纵横,河流众多。

这种地形使得西南地区的治理工作异常艰难。

同时,西南地区还存在着常年瘴疠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少数民族叛乱的威胁。

这些问题给明清王朝的统治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管理西南边疆地区,明清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明朝的地方派遣制度,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政务;清朝则采取了“台湾通商”政策和云南巡抚的设立等措施,加强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

双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差异加剧了民族矛盾

双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差异加剧了民族矛盾

双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差异加剧了民族矛盾近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民族主义复兴及相关事件再一次凸显出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在国家间的重要作用。

在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中,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下,民族矛盾和冲突都有了更加明显的表现和强化。

因此,本文拟从政治体系和制度两个维度来思考,双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差异加剧了民族矛盾的原因和表现。

一、政治制度差异引发民族矛盾政治制度是影响民族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因。

西方国家一般呈现出多党制,而亚非拉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则多为单一政党体制。

多党制的优点在于民选制度的实现,让各个派别的人士有机会参与进来;而单一政党体制有着更高的效率和统一性,方便有序地制定和推行政策。

这两种体制下,都会难以避免因为不应该和无意义的民族政治而发生的恶意针对他人的行为和语言,然后再发散开来,产生冲突和分离主义的想法;而在单一政党体制下,倘若内部结构和治理体系失衡,就会导致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因被忽视和受到限制而引发抗议和挑战的行动。

例如中国西藏问题其实是政治制度差异带来的民族矛盾。

按照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结构,所有重要决策的制定、执行、检查都有一系列内在程序。

当一个众多民族的国家出现流血事件时,在这个体制下会有许多污点,因此在政治制度下少数民族问题容易被如此政府隐瞒,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杂化。

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政治制度对民族矛盾的掌控力不足。

此外,西藏问题中还导致了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竞争,从而加剧了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

二、政治体系差异引发民族矛盾政治体系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民族矛盾。

欧盟矛盾峰回路转,源自于欧盟自由市场的消费主义和受害人意识的受剥削者。

其他一些国家的政治体系相对比较集中,对于各种违法犯罪会有严格的审判和处罚,中国大陆的政治体系自然也不例外。

以中国本土少数民族问题再举例:1979年,全国政治体系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各层面的巨大改革造就了中国的经济独角兽;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民族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切都是跟随着政治体系的变革,而政治体系又是由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共同决定的。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2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2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② 机构重叠,事权不一
视角2 清代的治边之策 材料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①,使之 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 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②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 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1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
一、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 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特点:迅速、机密①。 ②作用: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
官僚机构 的控制。 (2)军机处: 雍正 时设立。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②。
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3)“ 文字狱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严重摧残了文化。
3.治理边疆
郑成功
驻藏大臣 理藩院
准噶尔部
伊犁将军
雅克萨 楚条约
尼布
二、清朝前中期危机初显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 显。 2.表现 (1)清朝 人口 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史观史论
1.唯物史观——清代军机处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 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2)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 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 力。 (3)军机处设立后没有出现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 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代汉代政治组织汉代政府组织皇室与政府皇室与政府之职责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划分中央政府的组织汉代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之关系汉代选举制度大学,毕业考试称科,甲科为郎,乙科为吏乡举里选无定期,举贤良特殊的选举,征召定期的选举,举孝廉汉代经济制度土地所有权盐铁政策汉代兵役制度全民皆兵中央一一卫南郡一一皇宫卫队北军一一首都卫戍部队边郡一一戍原地——役汉代奴隶制度一一为了躲避人口税而出现汉制得失检讨经济一一没有解决土地兼并兵役制度不合理皇家与政府权责不清由西汉的宰相、太尉、御史大夫改为东汉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代唐代政府组织汉唐相权之比较领袖制变委员制牢相职权由三省(中书、门下、尚)分,这职权变动是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归政府造成的三省职权分配中书主发令门下掌副署权,可以封驳诏书尚书主执行中央虽高机构政事堂尚书省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政治制度的两大名著:《周礼》、《唐六典》唐代地方政府唐:最低为县,其上为州,设刺史汉:最低为县,其上为郡,设太守汉代属官由长官自行辟任,唐代则由吏部任命观察使与节度使唐代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监察使巡视重地,临时获得重权,即为节度使唐代考试制度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唐代之科举唐代经济制度唐代的租庸调制租:粟米之征,四十税一庸:力役之征调:布帛之征唐代帐籍制度唐代的两税制唐德宗时期,因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故称两税与租庸调制的不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容易新立明目,加倍征收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汉代:节制资本唐代:避免赤贫汉代的盐铁政策和唐代的两税制都是由于兵祸而引起的制度变动唐代兵役制度唐以前:全农皆兵,寓兵于农唐代:全兵皆农,寓农于兵府兵制失败的原因由宿卫变为苦力军人的荣誉、待遇渐渐变差由轮值变为常戍唐代制度综述三公九卿制变为尚书六部制由乡举里选变为科举考试由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变为单一税收由普及兵役制变为自由兵役制宋代宋代政府组织宋代中央政府相权之分割中书改称政事堂,与枢密院统称两府。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介绍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介绍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介绍》一,保甲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

抗战期间,在华北沦陷区“治安强化运动”中也曾经广泛实行。

系宋代以后封建旧制。

1932年8月蒋介石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后,正式开始在豫鄂皖三省红军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施行。

后来先后扩大到陕西、江苏、甘肃、宁夏、湖南、绥远、福建、浙江、山东、江西、四川等省及北平(今北京)、南京市。

1937年2月由行政院公布修正《保甲条例》,推行全国。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

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

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

至清,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极为相似的“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

保甲制度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国民政府内政部曾专门发布过一份连坐暂行办法,其主要内容五,取父子连名的办法来保持血缘关系的巩固和延伸,若干代以后形成一条家支链,凡是本家支成员都可以从这链条上找出自己的名字。

为了让子女了解自己的家支,每个家庭要进行家支历史教育,熟记家谱,今后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谱,证明自己所属家支,遇到本家“家门”,就会得到亲人般的接待和帮助。

家支只限于黑彝和白彝(曲诺)两级,因这两个等级人多势大,族根深远。

阿加和呷西在彝区生活数辈以后可以挂靠其它家支或自身形成一个家支组织。

《地域文化专》5205050复习资料二

《地域文化专》5205050复习资料二

A AA、工业B、农业C、商业D、服务14.(3分)“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 )为重点。

ﻫ业15.(3分)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A、安顺市B、铜仁市C、六盘水市D、黔东南州A、袁中道B、16.(3分)明代诗人()曾说:“江南千重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ﻫ刘伯温C、刘基D、张羽17.(3分)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A、唢呐B、芦笙C、古瓢琴D、铜鼓18.(3分)苗族乐器最著名的是()。

ﻫ19.(3分)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B、20.(3分)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ﻫ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21.(3分)贵州苗族舞蹈种类很多,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下属于苗族的舞蹈的有()A、芦笙舞B、反排木鼓舞C、“锦鸡舞”D、“多耶舞”22.(3分)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少数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23.(3分)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 )。

A、乾嘉起义B、顺康起义C、康乾起义D、咸同起义24.(3分)“十三五”以来,贵州强力推进()三大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A、大扶贫B、大数据C、大生态D、大旅游25.(3分)贵州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四帮”服务包括( )。

A、帮搬迁B、帮融入C、帮就业D、帮解困26.(3分)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

简论元明时期的云南边远地区

简论元明时期的云南边远地区

简论元明时期的云南边远地区摘要: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统治云南的力度,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云南广大地区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迨至明末,民族关系生疏、社会生产生活落后的趋势在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关键词:元明;云南;边远地区元明两代,中央王朝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开发力度。

政治上,经过历朝统治者的不断完善,由“羁縻”政策发展而来的一套较适合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逐步确立和巩固。

“‘土司制度’是利用土著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地方政权机构中的长官的制度。

”①也就是说,中央王朝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头人按其势力大小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使这些世代统治着该地少数民族的头人们成为朝廷官吏,听从朝廷的调度。

经济上,大规模地在西南地区推行屯垦,加大开发力度。

军事上,加强了汛塘的设置和驻军,加强控制。

文化上,兴科举,办儒学,加大汉文化的传播。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汉代以来就逐步推行用“羁縻”的方式进行统治,元明两代趋于成熟。

明代中期以前,在西南施行“土司制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但”土司制度”存在的沃土是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

明中期以后,地主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土司制度”逐步成为西南地区发展的阻碍。

与前代相比,元明两代的统治者实现了对云南地区完全的统治,虽然大部分地区仍需要通过众多被朝廷册封的少数民族头人——土司来实现。

但这些土司领地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是极其有限的。

一般说来,元明时期的云南各民族间的交往是不甚密切的。

元明时期云南的中心区,即重要城镇及周边,如昆明、曲靖等地区,土地肥沃,“汉多夷少”,经济文化也较发达。

在这些地区,汉族逐渐成为主体居民,经济文化上与内地交往较为密切。

中心区以外的平坝地区“汉夷各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心地区,与内地汉族的联系较少,而与中心地区交往较为密切。

而广大的边远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长期处于更为封闭、落后的土司统治之下,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土司统治区平坝地区相比更为落后,甚至山区少数民族与坝区汉族间的接触都还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