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下肢部的物理诊断法

合集下载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法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法

• (三)触诊 三 触诊 • 1.骨性标志:肩部触诊要重点触摸其骨性标志,肩峰、大结节、喙突三 点组成三角形,称肩三角。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 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外、中 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 2.压痛点:上述骨性标志往往是临床疾病的常见压痛点。如肩关节周围 炎,其压痛点多在肱骨大、小结节问沟,喙突和冈上窝部,后期形成 广泛性粘连而功能发生障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限于结 节间沟,且可触及增粗的长头腱;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压痛点多局 限于喙突;三角肌下滑囊炎,则压痛广泛,但主要位于三角肌区;冈 上肌腱炎或冈上肌腱断裂,压痛位于股骨大结节尖顶部。肩背部肌膜 炎,可在背部肩胛骨周围,触及多个压痛点和结节。 • 3.外伤患者检查:触诊尚可用于骨折或脱位的诊断,如锁骨位于皮下, 骨折后容易触知,骨折有移位时尚能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肩关节 脱位时,肩三角关系改变,并可在肩峰下方触到明显凹陷和空虚感, 在腋窝部或肩前方能触到肱骨头。肩锁关节脱位时,在锁骨外端触到 突起的骨端,向下按压时,有琴键样弹跳感,并有明显压痛。
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 一、肩部检查
• 由于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上某些内脏疾病表现为体表某些区域的疼痛,因此遇到肩 部疼痛的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疼痛。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 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另外有些肩痛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之为"颈肩综合征"。 所以对肩部疼痛进行整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一)望诊 一 望诊 肩部望诊时,双肩必须同时裸露,以便对比检查。 1.肿胀:观察肩部肿胀时,要注意其皮肤颜色情况,肩部有无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 对比两侧三角肌的形态,判断有无萎缩。任何一种较严重的肩部外伤,均可能引起不 同程度的肩部肿胀,如挫伤、牵拉伤,腱袖破裂等筋腱损伤;肩部骨折脱位时,肿胀 更为严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大结节骨折等。急性化脓性肩关节炎,肩部肿胀而且 局部灼热,触痛敏感。肩锁关节脱位,肿胀在肩上部。锁骨骨折肿胀在肩前部,锁骨 上窝饱满。 2.畸形:要观察双肩部是否对称、是否在同一水平,两侧肩胛骨内缘与中线的距离是否 相等。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损伤时,患者为缓解肌肉牵拉性疼痛,肩部往往向患 侧倾斜。此外,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造成的肩部肌肉麻痹,也会出现垂肩畸形。肩关 节脱位时,肩峰异常突出而出现"方肩"畸形。肩部肌肉萎缩和腋神经麻痹,可致肩关节 发生半脱位,而出现"方肩"畸形。"先天性高位肩胛症"出现肩脚高耸,如为双侧则出现 颈部短缩畸形。前锯肌麻痹致肩胛胸壁关节松动,肩胛骨向后凸起,如累及双侧则称 为"翼状肩脾气但要注意与脊柱侧弯而引起的肩胛骨后凸畸形相鉴别。 3.肩部肌肉萎缩:多出现在疾病的晚期,肩部骨折长期固定,肌肉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如有神经损伤而肌肉麻痹,失去运动功能,则出现神经性肌萎缩。肩关节化脓性炎症、 结核、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肿瘤等疾病,肩关节运动受限,也往往出现肌肉萎缩,检 查时要认真进行两侧对比。

下肢肌力检查方法

下肢肌力检查方法

下肢肌力检查方法
下肢肌力检查方法如下:
1.髋关节屈曲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屈髋关节,保持小腿位置不变,使膝盖靠近胸部,试图向下推腿,评估髋关节屈曲力量。

2.膝伸直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试图上提小腿,评估膝伸直力量。

3.髋伸直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屈膝关节,同时伸髋关节,试图将臀部抬离床垫,评估髋伸直力量。

4.胫骨前肌力量测试:
患者坐在床沿或平坦的地面上,将小腿伸直,试图将脚趾向上弯曲,评估胫骨前肌力量。

5.胫骨后肌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将膝盖弯曲,脚跟放在床沿或平坦的地面上,试图将脚趾向下弯曲,评估胫骨后肌力量。

6.脚背伸肌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或坐位,将脚背向上弯曲,试图使脚趾朝天,评估脚背伸肌力量。

7.脚掌屈肌力量测试:
患者仰卧或坐位,将脚掌向下弯曲,试图使脚趾朝下,评估脚掌屈肌力量。

推拿学基础—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学基础—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
63
望诊
1、站立姿势 正常站立姿势是 两足向前或呈 “八”字形,步 行角度不超过15°
内、外“八”字 脚
.
64
2、负重点 足跟 第一跖骨头 第五跖骨头
.
65
足 弓
.
66
3、步态 4、检查足弓、足
长与足宽
平足、高弓足
.
67
5、畸形 内翻足 外翻足 马蹄足 仰趾足 高弓足 扁平足
病人仰卧,检查者 先从其髂前上棘向 下作一垂直线,再 将其髂前上棘和大 转子顶点连成一直 线,最后从大转子 顶点画一水平线垂 直于第一条线,即 构成一三角形,为 布瑞安(Bryant)三 角。
38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 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 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 锐角为髋臼角。 正常度 数为20 ~25°。半脱位时 常大到25 ~30°,全脱位 在30°以上。
.
21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部
.
22
髋关节
望诊 触诊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
23
.
24
望诊
臀横纹对称检查:
腹股沟对称检查:
先天性髋 关节脱位
一侧饱满肿胀,多提示髋关节肿胀。 一侧出现凹陷空虚,多提示股骨头脱位 或有严重的破坏
.
25
触诊
仰卧位: 髂前上棘
髂嵴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
4
肘三 角检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
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 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 即失去正常关系。
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 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 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 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推拿诊断方法

推拿诊断方法

一、颈椎分离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一手托住患者颏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

阳性体征: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

临床意义:分离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也可以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还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因此能减轻疼痛。

本试验阳性多见于颈椎有病变。

二、叩顶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顶,另一手握拳轻叩垫手掌背。

阳性特征,叩出时患者颈部或上肢部出现疼痛或麻木。

临床意义:叩顶试验的机理是通过改变椎间孔对颈神经根的刺激,而出现疼痛。

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叩顶时尽量避免患者张口,对疑有颈椎肿痛,结核等骨质破坏患者慎用。

本试验阳性多见于颈椎有病变三、吸气转头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

医者位于其后方,以一手握住其腕部用手指摸到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

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颏转向被检查的一侧,阳性体征:医者感到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艾迪森(Adson) 试验,用来检查锁骨下动脉的情况。

颈肋或前、中斜角肌紧张可压迫锁骨下动脉,该动脉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进入上肢。

本试验的特殊姿势,增强了前、中斜角肌的紧张,增加了对锁骨下动脉的压迫。

试验出现阳性时,提示有颈肋或前、中斜角肌挛缩等病变。

四、直腿抬高试验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侧下肢伸直靠拢。

医者位于其一侧,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将另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在60°以上,两侧对等。

阳性体征:两侧抬高不等小于60°,一侧腿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是通过直腿抬高,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病变,坐骨神经有压迫或粘连,通过坐骨神经受牵拉,即引起腰背部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常用推拿检查法

常用推拿检查法
常用推拿检查法
目录
• 触诊 • 观察法 • 听诊法 • 问诊法 • 特殊检查法
01 触诊
皮肤触诊
总结词
通过触摸皮肤,检查温度、湿度、弹性、敏感度等,以判断皮肤状态及疾病。
详细描述
皮肤触诊是推拿检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触摸皮肤,可以感知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敏感度等指标,从 而判断皮肤状态及潜在的疾病。例如,如果皮肤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存在炎症或血液循环问题;皮肤弹性减弱 可能表示年龄或疾病的影响;敏感度过高可能表示神经病变或过敏反应。
判断骨骼和肌肉的状态。
坐姿
观察坐姿是否舒适、自然,有无扭 曲、倾斜等不良姿势,以评估脊柱 和肌肉的健康状况。
步态
观察行走时的步态是否稳定、协调, 有无跛行、蹒跚等异常表现,以判 断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功能。
动作观察
动作协调性
观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 灵活性,有无僵硬、不协 调或颤抖等现象,以评估 神经系统和肌肉状态。
皮肤观察
01
02
03
皮肤颜色
观察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 有无苍白、发红、发绀、 黄染等异常表现,以判断 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皮肤温度
通过触摸皮肤,感知其温 度是否正常,有无发热或 发冷的情况,以判断气血 运行状况。
皮肤湿度
观察皮肤是否湿润、干燥 或出汗,以了解体内水液 代谢情况。
姿势观察
站姿
观察站立姿势是否端正,有无倾 斜、弯曲、摇晃等异常现象,以
肌肉触诊
总结词
通过触摸肌肉,检查肌肉的质地、紧张度、疼痛点等,以判断肌肉状态及疾病。
详细描述
肌肉触诊是推拿检查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触摸肌肉,可以感知肌肉的质地、紧张 度、疼痛点等指标,从而判断肌肉状态及潜在的疾病。例如,肌肉紧张度过高可 能表示肌肉疲劳或损伤;疼痛点可能表示肌腱炎、肌肉拉伤等病变。

下肢检查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下肢检查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下肢检查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下肢检查的操作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 观察: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行走和步态,注意是否有异常表现,如畸形、肿胀、萎缩等。

2. 触诊:用手触摸患者的下肢,检查有无肿胀、温度变化、压痛等症状。

可以检查深静脉血栓等问题。

3. 检查脚踝反射: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脚踝,观察反射动作是否正常。

这可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4. 测量腿围:使用测尺测量患者的腿围,以评估是否有水肿。

5. 检查恒定性:让患者平躺,将双下肢抬高并放置于支撑物上,观察有无水肿。

6. 转动关节:对髋、膝和踝关节进行触诊,观察有无异常活动或疼痛。

7. 检查脉搏:触诊动脉,特别是肘动脉和足背动脉,检查脉搏和血流是否正常。

8. 神经功能评估:检查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如指示患者屈伸脚踝或脚趾。

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时应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遵循医学伦理和专业规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非专业人士,请尽量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检查操作。

下肢肌力评定方法

下肢肌力评定方法

下肢肌力评定方法
1.肌力等级评定法:根据患者能够完成的最大重量,将其下肢肌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0级(无运动),1级(肌肉收缩但未移动),2级(肢体能够移动但无重力作用),3级(肢体能够与重力作用抗力运动),4级(肢体能够与重力作用协同运动),5级(肢体能够与重力作用完全协同运动)。

2. 手动肌力测试法:通过手动抵抗的方式,评定患者下肢肌力。

将患者的下肢放置在床上或凳子上,医护人员手握患者的脚踝,要求患者向上或向下运动。

根据医护人员手的压力和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定下肢肌力等级。

3. 动作评定法:通过观察患者进行不同动作的能力,评定其下肢肌力。

例如,观察患者单腿站立的时间、跳跃高度、爬楼梯的速度等。

4. 电子肌力测试法:利用电子设备,测量患者下肢肌肉的最大收缩力。

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通过上述方法评定下肢肌力,可以有效地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 1 -。

第三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第三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颈部特殊检查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正坐,头颈偏向健 侧,医生一手放于患侧 头部,另手握住患侧腕 部使上肢外展,呈相反 方向牵拉。若出现颈部 疼痛加重,患肢疼痛、 麻木则为阳性征。常见 于颈椎病,说明神经根 受压。
颈部特殊检查
深呼吸试验
又称艾迪森(Adson)征。用于 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检查,即 锁骨下动脉是否因前斜角肌 肥大或痉挛而受到压迫。患 者坐位,两手臂放在膝上, 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 将下颌转向患侧,医生一手 下压患侧肩部,另一手摸患 侧桡动脉。若出现桡动脉搏 动明显减弱或消失,疼痛增 加.即为阳性征。
胸腰部特殊检查
胸廓挤压试验
患者坐位或站位,医生两手在胸廓一侧的前后对称位或 胸廓两侧的左右对称位作轻轻挤压胸廓动作,若损伤部 位出现明显的疼痛即为阳性征.提示有肋骨的骨折和胸 肋关节脱位。
胸腰部特殊检查
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病人头部枕后,一手置于病人 胸前,然后将患者头部前屈,若出现腰痛及坐骨神经痛 即为阳性征。颈部前屈时可使脊髓在椎管内上升l一2cm ,神经根亦随之受到牵拉,出现放射性疼痛。常用于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颈部特殊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正坐,头稍向患侧 的侧后方倾斜。医生立 于患者后方,双手交叉 放于患者头顶向下施加 压力,使椎间孔变小, 若出现颈部疼痛,并向 患侧上肢放射痛则为阳 性。常见于颈椎病。
颈部特殊检查
椎间孔分离试验
患者正坐,检查者双手分 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 向上牵引。如患者能感到 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 为阳性。
颈部特殊检查
超外展试验
用于超外展综合征的检 查,即锁骨下动脉是否 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 患者坐位或立位,上肢 从侧方被动外展高举过 头,桡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即为阳性征。

下肢力量评定标准

下肢力量评定标准

下肢力量评定标准下肢力量评定是通过对下肢肌肉群的力量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了解个体下肢力量的状况。

这有助于指导运动员或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康复,提高下肢力量,预防运动损伤,提升运动表现。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下肢力量评定标准:一、评定方法1. 主观评定:通过观察和询问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力量感、疲劳感、疼痛感等,来评估下肢力量。

2. 客观评定:通过仪器设备对下肢肌肉的力量进行定量测试,如使用力量计、肌肉电图仪等。

3. 功能性评定:通过进行一些特定的下肢力量测试动作,如深蹲、硬拉等,评估受试者的下肢力量。

二、评定指标1. 最大力量:指肌肉在一次最大努力中所能产生的力量。

常用最大力量测试如卧推、深蹲等。

2. 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力量,主要用于速度和爆发力。

常用测试如折返跑、跳远等。

3. 耐力力量:指肌肉在长时间内持续产生的力量。

常用测试如连续蹲起、步行等。

4. 肌肉围度:通过测量肌肉的周长来评估肌肉的大小和生长情况。

常用肌肉围度测量如大腿围、小腿围等。

三、评定标准1. 优秀:最大力量、动力性力量、耐力力量均达到或超过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肌肉围度较大。

2. 良好:最大力量、动力性力量、耐力力量中有一项达到或超过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肌肉围度适中。

3. 一般:最大力量、动力性力量、耐力力量均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肌肉围度较小。

4. 较差:最大力量、动力性力量、耐力力量均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肌肉围度非常小。

四、评定注意事项1. 评定时要确保受试者了解测试方法和动作要领,以减少误差。

2.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个体,评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3. 评定过程中要关注受试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4. 评定结果仅供参考,结合受试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和康复计划。

五、训练建议1. 根据评定结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

2.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力量训练、有氧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全面发展下肢力量。

下肢后侧部保健按摩程序

下肢后侧部保健按摩程序

下肢后侧部保健按摩程序1、拿下肢后侧按摩师以双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将腿部肌肉反复提拿数次,自上向下逐步移动到踝部。

2、股后揉捏以两手四指置股后内侧,拇指置股外侧,做钳形揉捏,自上向下逐步移动,由承扶穴经委中、承山穴到昆仑穴止,反复操作数次。

揉捏时大、小鱼际应着力皮肤,拇指与四指掌侧着力作缓慢而有节律的移动。

大腿用力应重于小腿部。

3、点按后下肢以两手拇指指腹对置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穴等,余指置腿部两侧,徐徐加力进行长按。

用力要均匀,用力大小以能耐受为度,逐渐加压。

4、直推后下肢按摩师以全掌着力于股后,向上向下反复直推。

5、按跟腱法以两拇指置跟腱两侧,一手拇指自跗阳穴向下经昆仑穴到仆参穴,另一手拇指自复溜穴经太溪穴至水泉穴推按,再以两手拇指置承山穴,自上向下经足跟直推到涌泉穴止。

6、揉涌泉以一手握足趾使足背屈,另一手拇指置涌泉穴,旋转指揉数次,持续2~3分钟,指揉应均匀有力,并配合点按涌泉穴。

7、击足跟一手托住足背,另一手握拳击足跟,反复数次,然后以拇指、食指捻揉足趾,并按伸趾关节,并以掌根直推足弓部,反复数次。

8、下肢拍打按摩师五指并拢呈虚掌,沿下肢后侧自上向下进行拍打。

上肢部、头部保健按摩程序1、按百会按摩师以拇指指腹长按百会穴,再从前顶经百会推到后顶,又从一侧经百会到对侧进行推法,反复数次。

2、干洗头按摩师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及两侧耳上发际处,对称进行抓搓动,由头部两侧缓慢移到头顶正中线,双手十指交叉搓动,如洗头状。

3、推正顶以拇指指腹自素髎穴沿头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至哑门穴止,沿经穴配合点按。

手法要缓慢柔和,取穴要准确。

4、分抹五经以双手拇指指端分别自印堂穴、鱼腰穴、丝竹空穴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进行头部推摩,手法要缓慢柔和,不可力度过大,以能耐受为度。

5、扫散少阳以五指分开置于头侧部,另一手固定头部,自太阳穴、头维穴处扫散至风池穴,扫散时腕部要进行抖动,又慢逐渐加快。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正常字体放大字体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最多应用的还是颈、肩、腰腿疼痛和四肢骨关节、肌肉、神经等病变,为了杜绝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并融为一体的。

通过此方法可以排除炎症、肿瘤等各种非推拿治疗适应证的疾病。

而且还能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甚多,医学科学又是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重点介绍四肢骨关节和脊柱最基本而又是最实用的物理诊断方法。

◆ 上肢部的物理诊断法【肩关节】1.望诊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丰富,所以望诊时必须两侧对比检查。

检查时两肩一定要裸出,对比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有无肌肉萎缩等情况。

正常肩关节外形为浑圆形,若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状,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

若肩肿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肿骨高耸症。

除静观外,还要视其动态情况,嘱患者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观察有无活动障碍及其异常活动,如前锯肌瘫痪向前平举上肢,可出现“翼状肩胛”。

2.触诊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几个骨性标志。

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是肢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为喙突。

还要检查局部皮肤温度,有无肿胀,如系肿物,要检查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何。

要仔细地寻找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常见的压痛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冈上肌腱损伤,压痛点局限于大结节的尖顶部;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局限在肩峰部。

除压痛外应检查肩关节有无异常活动,如肩锁关节脱位时,当按压锁骨外端,可有弹性活动。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可在结节间沟触及肌腱的弹跳。

3.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注意其运动方式,幅度,有无疼痛、受限,尤其注意其肩肿骨的动态;避免肩胛骨一起参与活动而造成的假象活动度。

肩关节的中立位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关节活动度(图18)如下:前屈:70°~90°后伸:40°外展:80°~90°内收:20°~40°内旋:70°~90°外旋:40°~50°上举: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肿骨旋转的复合动作)4. 特殊检查(1)搭肩试验: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时,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粘连。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下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下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一)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且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对小儿某些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效果。

一、委中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熄风止。

穴位定位: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疾病: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点按在委中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30至50次,力度由轻至重,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惊风、抽搐、腹痛、遗尿等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和经络油。

在委中穴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角刮法,将刮痧板的脚部着力于委中穴,力度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小便不利,下肢痿软、无力、吐泄等疾病。

二、箕门学:主要功效:清热利尿,治水泻。

穴位定位:箕门学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主治疾病: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合并食指,中指,用两指指腹,从腹股沟部位推至膝盖内侧上缘,操作100至300次,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小便赤涩不利,尿闭等泌尿系统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

经络油。

在箕门学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面刮法,将刮痧板的一侧着力于大腿皮肤,从腹股沟部位刮至膝盖内侧上缘。

着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刮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三、百虫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止抽搐。

穴位定位:百虫穴,位于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推拿特定穴之上下肢部穴位

推拿特定穴之上下肢部穴位
第一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主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伤食,呕 吐,腹泻,便秘,痢疾。
〈次数〉:100-500次。 〈应用〉:
⑴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 的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
⑵清脾经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所引起 的胃脘痞满,呕吐等症,常与分腹阴阳结合 使用。
第三页,共46页。
1.脾经
〈位置〉:脾经亦称脾土,
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
⑴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脾经。 ⑵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脾经。
⑶拇指伸直,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称清补脾经。 ⑷补脾经,清脾经与清补脾经称推脾经。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积滞,化痰 涎。
2.肝经
〈位置〉:肝经亦称肝木, 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 肝经,亦称平肝;反之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和补肝 经统称推肝经。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养阴镇肝,和气生血。 〈主治〉:惊风,目赤,烦躁不安,头痛头晕。 〈次数〉:100-500次。
〈操作〉:以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内劳宫。 〈作用〉:清热除烦,熄风凉血。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次数〉:100—300次。 〈应用〉:本穴乃清热除烦之要穴,用于治疗五心烦
热、口舌生疮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等法合用。
第十五页,共46页。
12.小天心
〈位置〉:手掌大、小鱼际交接之中点凹掐处。 〈操作〉:
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清肺经和 补肺经统称推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泄热,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胸闷。。

【小儿推拿】上下肢分筋法

【小儿推拿】上下肢分筋法

上肢分筋法患儿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儿的外侧,按以下步骤施治。

(以左手为例,右手反之)。

第一步:摇手腕。

右手捏住患儿左手腕,大指扣住患儿手腕背面,中指反扣患儿手腕正面,用左手将患儿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向里往复旋转数次;同时用捏患儿手腕的右手大指,分拨患儿左手腕背面的筋。

第二步:反拨手腕。

患儿左臂蜷起,手向上扬,用右手将患儿左臂肘扣住,以大指口曲池部位的筋,食指、中指扣住肘后的筋,左手大指握住患儿左手腕背面,食指、中指握住患儿左手腕,向里往下合拨,大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同时趁势往上挑,使患儿手掌向上仰。

第三步:仰拨手臂。

右手位置不变,随即向外仰拨,用左手仍捏住患儿腕骨,大指顶住患儿手背的中指掌骨向里压,食指、中指扣住脉门(即手腕诊脉的部位),使患儿的手勾起,向外仰拨,按照第二、三步,仰合、里外、上下分拨3-5次。

第四步:分拨腋筋。

患儿左臂呈曲平伸,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腕,1手心对患儿腕背,大指扣住患儿虎口,食指和中指扣住患儿的脉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住患儿左肩头,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腋下的筋,分拨3-5次。

第五步:分拨上臂的筋。

左手仍握住患儿左手腕,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肩头,食指、中指将腋下的筋扣住分拨,循肱骨后外侧的筋,一手一手的往下分拨至肘端,做3-5次。

第六步:分拨小臂的筋。

左手仍按住患儿左手腕不动,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肘下外侧面的筋,同时用食指和中指扣住肘下面与大指相对处,大指向下扣拨,食指、中指向上仰拨,顺其筋脉,一手一手向前仰合分拨,大指至列缺部位止,同时食指和中指也分拨到与大指相应的部位止。

分拨时,患儿五指均有摇动的感觉,因为所拨的筋,均与五指相通。

第七步:抻手臂的筋。

患儿左臂反仰平伸。

用右手大指顶住患儿做手掌背面中指的骨节,食指、中指握住患儿手掌及手腕右侧面,用右手大指往里推,食指、中指往里合,使患儿的手掌呈向上往里仰勾,与肩头相对。

同时,用左手大指往里推住患儿左肩井上通往项部的大筋,食指、中指扣住背部靠肩胛处,同时用右手将2患儿的左手往外抻,左手扣住患儿左肩的筋往后推,使患儿左肩反仰(正面反仰和反面正仰)第八步:分拨肩头的筋。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测量,通常用于评估身体比
例和骨骼发育。

一般来说,下肢长度的测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测量方式,使用测量尺或
软尺直接测量从髋关节上缘到踝关节内侧的距离。

被测者应该站立
并保持双腿并拢,然后测量师在髋部骨盆上缘水平处进行测量,直
到踝关节内侧。

2. 分段测量法,这种方法将下肢长度分为大腿和小腿两部分进
行测量。

首先测量大腿长度,从髋关节上缘到膝盖上缘,然后测量
小腿长度,从膝盖上缘到踝关节内侧。

最后将两部分长度相加即可
得到下肢整体长度。

3. X线测量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可以通过X线片来测量下肢
长度。

医生会使用X线片上的参考标记点来测量髋关节到踝关节的
距离,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更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无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需要在测量前确保被测者站立姿势
正确、放松,并且测量工具的放置和读数准确。

此外,还应该考虑
到个体差异、肌肉紧张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下肢肌肉的手法检查

下肢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髋关节1.屈曲主动肌:髂腰肌评定:5、4级仰卧,小腿悬在桌缘外,做屈髋动作,阻力加于膝上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屈髋2、1级侧卧可主动屈髋,或于腹股沟上缘触及肌肉收缩2.后伸主动肌:臀大肌、腘绳肌评定:5、4级俯卧,测臀大肌时屈膝,测腘绳肌时伸膝,做伸髋,阻力作用于股远端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伸髋2、1级侧卧可伸髋或触及肌肉收缩3.内收主动肌:内收肌群股薄肌耻骨肌评定:5、4级向同侧侧卧,托起对侧下肢,被检肢做髋内收动作,阻力加于股下端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髋内收2、1级仰卧,可在滑板上做髋内收,或可触及肌肉收缩4.髋外展主动肌: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评定:5、4级向对侧侧卧,做髋外展,阻力加于股下段外侧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髋外展2、1级仰卧,可在滑板上髋外展,或触及肌肉收缩5.外旋主动肌: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上、下孖肌闭孔内、外肌6.内旋肌肉: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评定:5、4级仰卧,小腿在桌外下垂,做髋外、内旋动作,使小腿向内、外摆,阻力加于小腿下端3级体位同上,可做全范围髋外、内旋2、1级仰卧伸腿,髋可做部分范围向外或内旋,或触及大转子上方肌肉收缩二,膝1.屈主动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评定:5、4级俯卧,做屈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屈膝2、1级向同侧侧卧可屈膝,或触及肌肉收缩2.伸主动肌:股四头肌评定:5、4级仰卧,小腿在桌外下垂,做伸膝动作,阻力加于小腿下端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伸膝2、1级向同侧侧卧能伸膝,或触及肌肉收缩三,踝1.跖屈主动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评定:5、4级俯卧,测腓肠肌时伸膝,测比目鱼肌时屈膝,做踝跖屈动作,阻力加于足跟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踝跖屈2、1级侧卧可跖屈,或触及肌肉收缩2.内翻&背屈主动肌:胫前肌评定:5、4级坐位,小腿下垂,做足内翻踝背屈动作,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下、外方推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足内翻踝背屈2、1级侧卧可做足内翻踝背屈3. 内翻&跖屈主动肌:胫后肌评定:5、4级向同侧侧卧,做足内翻跖屈动作,阻力加于足内缘,向外、上方推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足内翻跖屈2、1级仰卧,可做足内翻跖屈或触及内踝后肌腱活动4.外翻&跖屈主动肌:腓骨长、短肌评定:5、4级向对侧侧卧,做足跖屈外翻,阻力在足外缘,向内、上方推3级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足跖屈外翻2、1级仰卧可足跖屈外翻,或触及外踝后肌腱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下肢部的物理诊断法
2009-3-9 11:16
【髋关节】
1.望诊站立位有无髓关节畸形、臀部肌肉萎缩、腰前凸代偿性增加、大腿皮肤皱折加深,下肢有无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畸形和下肢短缩或增长的改变;同时还要观察两侧髂嵴和两侧臀皱襞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

行走时患肢能否持重,步态是否均匀、稳定,并描述步态的特点。

2.触诊髋关节肿胀,可触及其周围皮肤张力增高。

髋关节脱位,可在异常部位触到股骨头或扪及股动脉搏动减弱。

臀肌挛缩可在臀部触及紧张的束带。

弹响髋可在粗隆处触及肌腱的弹跳,并出现弹响声。

大粗隆处浅压痛伴有囊性肿块,多为大粗隆滑囊炎。

3.髋关节活动度检查中立位为髋关节伸直,髌骨向上。

关节活动度:
屈曲:130°~140°后伸:10°~15°外展:30°~45°内收:20°~30°内旋:40°~50°外旋:30°~40°
4.特殊检查
(1)单腿独立试验:患者直立,背向医生,患肢屈髓屈膝上提,用健肢单独站立。

正常时,骨盆向健侧倾斜,患侧臀皱襞向上提起,称为阴性。

同法使患肢单独站立,如发现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或臀中、臀小肌麻痹。

(2)望远镜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握住小腿,沿身体纵轴向上推;另一手摸着同侧大粗隆,此触及有活塞样活动感,为阳性。

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尤以幼儿体征更为明显。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4”字试验:患者仰卧,嘱患肢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使其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关节上部,形如“4”字。

若无法完成“4”字动作而髋部疼痛者,为髋关节病变。

若能完成“4”动作时,医生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将患肢膝关节内侧向下压,如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

见于骶髂关节炎等骶髂部病变。

(4)屈膝屈髋分腿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相对,医生两手分别置于膝做双膝分腿动作,出现股内侧疼痛,为阳性,提示内收肌痉挛。

(5)足跟叩击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以一手将患肢略作抬高,另一手沿体纵轴叩击其足跟,使髋部产生震痛,为阳性,见于髓部骨折、炎症或下肢骨折。

(6)中立位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手平托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为阳性,见于股骨颈骨折。

(7)髂胫束挛缩试验: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将健侧髓膝关节屈曲,抱于胸前;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屈曲90°,患髓先屈曲后外展再伸直,此时医生除去外力使其自由坠落,如有髂胫束挛缩,则患肢可被动地维持在外展位,则为阳性,并可骼崎与大粗隆之间摸到挛缩的髂胫束。

(8)托马征:患者平卧,健侧髓膝关节尽量屈曲,使大腿贴紧躯干,双手抱住膝关节,并使腰部贴于床面,如患髓不能完全伸直,或虽伸直但腰部出现前突,则托马征阳性,并应记录患髓关节屈曲角度。

见于髓关节僵硬,腰椎结核或骼腰肌痉挛。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膝关节】
1.望诊比较两侧股四头肌,特别是观察股四头肌内侧头有无明显萎缩。

当膝关节屈曲位,骸韧带两侧“膝眼”消失,表明关节有肿胀。

站立时双腿并拢,两腿股骨内髁及双足内踝可以接触。

若两内踝分离,即为膝外翻,又称“X”型腿;若两内髁分离,即为膝内翻,又称“O”型腿(图28)。

膝内、外翻畸形,常见于佝偻病、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折、骨髓炎或软骨发育不良等引起,因骺板生长不对称所致。

在站立时,膝关节呈明显的过伸状态,称为膝反屈或称为军刀腿,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股骨内、外髁任何一侧见有局限肿大,伴浅静脉怒张,提示有肿瘤的可能性。

2.触诊确定压痛的部位,对诊断膝关节疾患十分重要,膝部常见压痛点(如图30)示。

若发现肿块(包括胭窝部),应检查其大小,硬度,深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及膝关节活动的关系。

膝关节周围触及滑膜增厚、变韧,提示慢性滑膜炎。

在伸直膝关节时,将骸骨作上下或左右推移时,出现沙沙的摩擦音及痉痛,提示骸骨软化症。

膝关节在运动时出现音调清脆的弹响同时伴有疼痛者,提示半月板损伤。

3.膝关节活动度检查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

膝关节活动度:
屈曲:120°~150°过伸:5°~10°内旋约:10°外旋约:20°
4. 特殊检查
(1)浮髌试验: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虎口对着骸骨上缘,手掌压在骸上囊上,使关节积液集中在骸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挤压髌骨,并迅速放开。

如感觉髌骨浮动或有撞击股骨髁的感觉,即为阳性,提示膝关节内有积液。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髌骨摩擦试验: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松,医生用一手按压住骸骨,并使其在股骨髁关节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动,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觉疼痛,则为阳性。

提示骸骨软化症。

(3)麦氏(McMurray征)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摸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先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内收,外旋,
并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内侧膝关节疼痛或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损伤。

反之使小腿外展、内旋,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有外侧膝关节疼痛或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损伤。

(4)研磨试验:此试验为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可请一助手将大腿固定不使转动,医生双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纵轴提起小腿,然后再内外旋转小腿,此时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如有损伤,在旋转时会引起疼痛,提示侧副韧带损伤。

另一方法是医生双手按压足部,并内外旋转小腿,若出现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侧向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施加压力,另一手在膝关节作向内侧加压,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承受外翻张力,如有疼痛或有侧方活动,则为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压力,使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承受内翻张力,此时有疼痛或侧方活动,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6)过伸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压住膝部,使膝关节出现被动过伸运动,如有疼痛为阳性。

可见于半月板前角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或脂肪垫肥厚、损伤等。

(7)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足平放于床上,医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稳定其足,双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拉后推的动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动,说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如小腿上端能向后推动测说明后交叉韧带损伤。

【踝关节与足】
1.望诊正常踝关节两侧可见内、外踝的轮廓;在跟腱的两侧亦各有一凹陷区(肥胖的妇女不甚明显),当踝关节背伸时可见伸肌腱在皮下的走行。

踝关节肿胀时,上述的轮廓全部消失。

此外在足部常见如下畸形:
扁平足(平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展。

马蹄足:踝关节跖屈,前半足着地。

内翻足:足内翻常伴足弓高度增加。

外翻足:足外翻伴足弓变平。

跟足:与马蹄足相反,站立时足跟着地。

弓形足:与扁平足相反,纵弓过高。

(足母)外翻:(足母)趾长轴向外侧偏斜,常伴有前半足增宽,严重的(足母)外翻,可使
第二趾叠架在(足母)趾之上,第一跖骨头内侧伴有“(足母)囊炎”。

锤状趾:近节趾间关节挛缩,足趾形如锤状。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触诊踝与足部软组织较薄,当检查时局限性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的位置。

在跟腱止点处压痛,可能是跟腱滑囊炎;在跟骨蹠面正中偏后压痛,可能是跟骨骨刺或脂肪垫病变。

跟腱断裂时,可在皮下触及一横沟。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可在外踝后方触及肌腱弹跳。

足背及腔后动脉的搏动,应注意两侧对比。

3.踝关节与足活动度检查踝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角,而无足内翻或外翻。

足的中立位不易确定。

踝与足部关节活动度如下:
踝关节:背屈20°~30°,跖屈40°~50°距下关节:内翻30°,外翻30°~35°跖趾关节:尤以(足母)趾为最重要,正常背屈约45°,跖屈30°~40°
4.特殊检查
(1)捏小腿三头肌试验:患者俯卧,足垂床缘下,医生用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时可产生足跖屈,如无足跖屈为阳性。

提示跟腱断裂。

(2)足前横向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医生用双手对患足前部两侧作横向用力挤压,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跖骨骨折、跖间肌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