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关键信息项: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3、研究时间安排4、研究成果形式5、研究团队成员职责6、研究资源分配7、研究质量保障措施8、成果应用与推广计划1、研究目的11 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

12 分析问题解决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13 总结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研究方法2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23 实验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2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研究时间安排3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成立研究团队,明确成员分工。

开展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准备研究所需的资料和设备。

3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按照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

定期组织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研讨。

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

3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撰写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4、研究成果形式41 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42 教学案例集:整理和编写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43 论文:在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44 教学资源库:建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试题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5、研究团队成员职责51 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审核研究成果。

52 研究人员按照分工开展研究工作。

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

参与研究成果的撰写和讨论。

53 技术支持人员提供研究所需的技术支持,如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等。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目前对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教师在实践中对情境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资源匮乏,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等。

有必要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具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情境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真实情境的设定,学生需要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确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通过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构建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索新路径。

2. 正文2.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令初中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问题解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探索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步骤将一根绳子切成相等的两段,引导学生通过试错的方法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种探索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提示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有关比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和比例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和优惠,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数学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told 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这也要求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数学情境教学的概念,分析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对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套可行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效果,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数学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而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如何通过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一、引言2024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将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核心内容入手,解读初中数学的课例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理念1.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课例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多元智能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数学素养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课例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强化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课程标准对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明确定义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课例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

三、课例式教学模式解读1.基于真实案例的问题导入课例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或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初中代数方程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小明和小华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小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向B地行去,小华25分钟后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在小明和B 地之间的路上追赶上小明。

问A点与B点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先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引入代数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2.学生合作探究和发现在引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以初中几何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利用纸板和剪刀制作三角形,并观察三条边的关系,然后总结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性质”的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性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作者:沈思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12期问题学习是一种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情境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运用“基于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

一、问题探究情境的设置情境设置对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然而情境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这样情境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设置探究性教学情境是值得教师采纳的一种模式,对于新的教学要点,教师如果能够先铺垫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原则,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意识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几个公式:(x+3)(x-3)=x2-32(x+5y)(x-5y)=x2-(5y)2(2x+1)(2x-1)=(2x)2-12(3a+5b)(3a-5b)=(3a)2 -(5b)2笔者并没有直接引出平方差公式,而是通过例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够在探究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经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对于相应的公式就会记得格外牢固。

很多学生首先意识到因式的特点:两个二项式相乘,其中一组的符号相同,另一组的符号相反。

这说明学生观察得很准确。

笔者让学生继续分析、总结二项式相乘的乘积有什么规律,这时学生会发现:乘积是由相同符号的因式的平方减去相反符号的因式的平方。

通过观察与探究,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了平方差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枯燥地讲解,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只有充分地拓展思维,才能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数学灵感,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摘要】本文从问题驱动的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中,结合了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问题驱动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问题驱动角度解读数学教学策略,总结出了问题驱动角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能够更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问题驱动角度的探讨,可以推动数学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实践案例,应用,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从问题驱动的角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

这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分析现有的教学策略在问题驱动角度下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深入剖析问题驱动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也希望通过对问题驱动角度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于数学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探讨,不断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

优秀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案例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问题提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B=DE,BC=EF,∠A=∠D,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B=DE,AC=DF,∠B=∠E,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D,∠B=∠E,∠C=∠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 问题探究(1)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尝试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 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哪些?(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浅析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摘要】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现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也极为迫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阶段的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放在首位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活化理解数学知识。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不仅要立足“社会化”,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数学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就主要谈一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一、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体验数学的生活乐趣很多数学道理源自于生活,而生活也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就可以引出“线段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趣味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可以诱发无尽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有趣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数学奥秘的热情,帮助学生在趣味中解决数学疑惑。

如问题情境:有口井,7米深。

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这样的趣味知识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探究数学的真谛,享受数学的乐趣。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一、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数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引领和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发扬自己的思辨能力,通过阅读、观察、体验、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问题、确定解决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上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引领学生,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

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学生能够感到自己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动力。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要求学生在众多的数学应用中慢慢地形成对问题的认识,然后通过合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获得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思维的潜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式教学是以团队合作为核心,孩子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研究问题,完成思维活动,共同探寻数学世界的奥妙。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

4.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知识整合的方式。

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有机地整合在学习过程中。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1.明确问题和目的。

明确问题和目的是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问题和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2.确定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学习任务,并形成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

3.绘制活动规划。

在设计数学探究式教学之前,应考虑教学活动的规划,包括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分组和评价等方面。

规划的细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过程和学生探究的方向。

4.组织和协调教学。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进程,协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同时,教师应注意安排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教学结果。

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

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

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摘要: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数学课堂更侧重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它重在实现数学的“四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故本文笔者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为出发点,然后重点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开展教学,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设计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价值1.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式能让初中生在学习的模式上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模式,由被动学式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

这种积极的思考模式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用思考问题的思维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1.2.优化知识结构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高质量的对知识进行优化和组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学生的知识生成,知识的生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可以明确的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重组,新生成的知识被初中生不断的重视和利用,使得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1.3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和数学学习习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的的大前提之下,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短处是很有必要的。

长期在这中个性化的辅导中,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能找到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也能在自我的成长空间中尽情的探索自己的成长路径。

二、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2.1深度备课,规避教学模式的缺点备课是一个教师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今在教师的备课过程生中一定要做到深度挖掘教材,进行深研和备课,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并且合理规避其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使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很有可能被隔离或者碎片化,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引起重视。

【课题中期小结】《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课题中期小结】《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二)、合作探究我能行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充分认识100万,我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分小组进行探究,根据活动过程填写活动报告单,最后展示探究成果。

第小组活动报告单组员任务主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得到的结论活动过程的感受主题①“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就是财富,如果把我们的100万本数学书叠在一起有多高?相当于几层楼高?主题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估测自己的步长,计算100万步大约有多长?能绕我们操场走几圈?主题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告诫我们要珍惜粮食,那么我们一餐大约吃下多少粒大米呢?100万粒的大米质量又是多少呢?主题④水资源紧缺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国际上流传很多说法——“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但我们很多同学不注意节约用水,大家试试看100万滴的水有多少立方米?相当于多少瓶的矿泉水?[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100万,认识到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是感受较大数据的重要方法,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探究中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

③把体验项目多样化,增加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个活动都赋于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拓广应用展智慧1、张三的心情今天可真不错,昨天花2元买了一张体育彩票中了大奖,除了缴税,还有100万,他兑完奖刚回到家门口,就碰见邻居李四……①请你根据右图的情景,写几句两人见面时的对话?②张三家中有三个不同规格的箱子(单位:厘米):45×15×10、60×20×7、75×40×4,你知道他手上捧的是哪一个箱子吗?[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幽默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包上糖衣使之甜甜的,让学生在品尝甜美中受到启笛,让学生在愉快和盎然的心境中增强学习效果。

浅谈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

浅谈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

浅谈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情境教学,也可称为“抛锚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对每个学生都是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才能使课堂活跃有效呢?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本人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乐趣,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这样设计的,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示意图(比例尺为1∶2)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图上标出a、b、c三点,(a点表示北京,b点表示内蒙古,c点表示上海)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联想,对应的角与边有什么关系。

这样很自然地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比例为1∶2)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出学习知识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开发性与创造性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章时有这样一题: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cd。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摘要: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性极强,但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总结问题,不能对数学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

因此,开展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数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难题,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文介绍了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并探究了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问题归类;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要会用数学的符号表达数学道理。

课堂教学应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新课标遵循螺旋上升原则,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使教学内容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发挥问题归类法的作用,有效整合问题的相似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1.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1.1数学问题归类要有条理性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点状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

而问题归类的教学方法要求数学教师进行问题归类时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转变教学设计结构,变点状为片状,从整体出发进行数学问题规划。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依据教材知识、单元作业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框架,将相似、相反等习题进行整合,提升数学作业的有序性。

单纯地刷题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需要有效整合问题规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举一反三的数学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用问题归类法的数学教学中,问题归类需要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基于例题教学的初中数学教育研究

基于例题教学的初中数学教育研究

基于例题教学的初中数学教育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基于例题教学的教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题教学是指通过典型的例题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基于例题教学的初中数学教育展开研究,探讨它的优点、不足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例题教学的优点1.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基于例题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地完成例题的练习,学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例题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

通过解析例题,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可能导致机械化学习基于例题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式学习,只注重例题的解题过程,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例题的解题方法,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就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2. 缺乏灵活性1. 结合实际案例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基于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答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基于例题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初中数学教育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机械式学习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自主探索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等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基于例题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基于例题教学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挑战,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并分析其优势与可行性。

项目学习简介什么是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团队合作为核心、跨学科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选择基于项目学习?1.激发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实际应用:项目可以帮助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跨学科合作:鼓励多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综合素质。

4.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设计合适的项目主题:选择与中学生生活相关、引人入胜且有挑战性的项目。

2.技能与知识结合: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4.提供指导:老师作为指导者和辅导者,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项目设计实例题目:设计一个公交路线优化方案项目背景:城市A需要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你是一位数学师生团队成员,被委托研究如何优化现有公交路线。

项目任务:1.收集数据:调查当前公交线路、车辆运行情况及乘客需求。

2.分析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3.建立模型:设计数学模型以优化公交线路,并考虑各种因素(如运行时间、站点分布等);4.方案评估:综合评估不同方案,并提出最佳公交路线优化方案的建议。

预期学习成果:1.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学生了解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

结论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机会。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践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践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导言一、问题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问题导学模式源自于美国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通过构建具有数学内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问题为中心。

问题是问题导学模式的起点和终点,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以问题为引导进行学习和探究。

2.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构建知识和理解概念。

3. 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情境化教学。

问题导学模式通过构建具体的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

1. 构建“数学问题情境”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构建具有数学内涵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小明在修剪花园的树篱时,发现无法直接测量树的高度,他该如何测量?”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2.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会相互促进,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基于问题情境发展为主线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基于问题情境发展为主线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单元教学设计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将某个单元或者某一模 块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章节教学设计, 单元教 学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尽可能地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使知 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获得更具整体性和关联性, 有利于学生形成 有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单元教学设计通常具备整体性、 相关性、 阶梯性、 综合性的特点。 其中单元教学设计的阶梯性 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从简单到复 杂、 从单一到综合、 从基础到提高, 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 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的设计往往是以问题情境导入的方 式进行。 那么对于整章知识层次的阶梯性发展, 是否能以问题 情境中问题的纵深发展为主线呢? 下面笔者试以人教版义务教 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为例, 探 究如何以问题情境的设计来体现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阶梯性。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估算方 法,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并在与同伴交流、 讨论中体 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理解不同估算方法的合 理性, 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需求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来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 顺“生” 而为,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获得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更 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 法, 积累活动经验, 形成策略意识。 在解决问题之后, 追问:“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分
法”。 对于实际问题没有做单独的课时安排, 而是将其设计于 问题情境活动之中, 体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 值, 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单元教学设计 本文将着重阐述每课时中如何通过问题情境体现本章知识 体系的阶梯性呈现, 对于各课时详细的教学设计不再赘述。 (一) 第 1 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问题情境: 校园新闻: 经过两周的激烈角逐, 我校“春篮 杯” 篮球比赛于上周顺利结束, 其中初一(3)班男子篮球队在 10 场比赛中以总积分 16 分的成绩获得初一组冠军。 本次篮球 比赛的比赛规则为: 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 每队胜一场得 2 分, 负一场得 1 分。 请同学们根据该新闻背景尝试提出合理问 题。 问题 1: 本次篮球比赛的比赛规则为: 每场比赛都要分出 胜负, 每队胜一场得 2 分, 负一场得 1 分。 初一(3)班在 10 场 比赛中得到 16 分。 那么初一(3)班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问题 2: (只列方程不求解) 篮球比赛活动结束后, 初一 (3)班决定奖励“运动员”。 体育委员第一次到商店购买了 5 支 钢笔和 8 支中性笔, 花费 74 元; 第二次又去购买了 7 支钢笔 和 5 支中性笔, 花费 85 元。 求每支钢笔和每支中性笔各多少 元? 设计意图: 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背景,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个问 题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可解决, 第二个问题用 一元一次方程较难解决,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较易解决, 从而体 现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二) 第 2 课时:“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 3: 若在本次篮球比赛中, 初一(3)班获胜场数恰好是 输的场数的 3 倍。 那么初一(3)班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别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创新。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操练素材。

情境教学是集中于认知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将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情境教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生活问题或者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园区规划的问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建筑物的面积和周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构建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内部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