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单元-2.梅岭三章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 梅岭三章 (共24张PPT)
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 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 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 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 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 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 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 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 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 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 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 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 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 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 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 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这一 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 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 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 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 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 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 楼,将来娶个好媳妇……养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 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 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 “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 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 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 “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共20张PPT)(完美版课件)
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美国____(国籍)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
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纪实____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 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走近作者 陈毅 (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 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 与 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任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 新四军代理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
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生: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 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 “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 到理想,一 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 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表
红军处境艰险,敌情瞬息万变;游击队员警惕性高,灵活机动。
10.(南通中考)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活动一:读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请结合《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创作 《暴风雨所诞生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或保尔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
或“使”;D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得”。
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ppt教学课件
写作特色
①构思新颖,结构严谨。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 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构成了 递进的关系,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作者 的壮烈情怀。
②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本都是封建迷信的传说和行为。而诗 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 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 狱,用纸钱来代替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 赋予它一种全新的含义。
拓展延伸 你知道新中国十大元帅吗?
拓展延伸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梅岭三章》中 统领三章的句子:
诗歌赏析 勉励战友
视死如归
现实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关心革命
想象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激励战斗
期盼胜利
“须”表达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多”,表达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表达 了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 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飞来”一词含有轻快、欢欣的意思,诗人盼望 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爽的性格和乐观的革命 主义情怀.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 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 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 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 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 的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 的艺术感染力。
③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诗中提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
梅岭三章
陈毅
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 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2020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课 梅岭三章(共14张PPT)
4.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 排比。 一泓春水是清亮的,虽然没有花,但我们看到了美丽; __一__片__夏__叶__是__浓__绿__的___,__虽__然_没__有__果____, __但__我__们__看__到__了__生__命____;_一__枝__叶__穗__是__舞__动__的__, __虽__然__没__有__风_____,__但__我__们__看__到__了__收__获___。
7.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做意 象。 _煤_具__有__深__藏__地__下__、_热__能__巨__大__、__一__旦_燃__烧__便__烈__火__熊__ _熊_的__特__点__,__这__和__被_压__迫__民__族__有__着__相_似__点__,__因__此__以__ _煤_作__为__这__首__诗_歌__的__意__象__十_分__妥__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体会诗中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梅岭三章》多次运用“借代”“比喻(借喻)”
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 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 “阎王”,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 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借代、比喻等 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பைடு நூலகம்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不合语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 的责任。(将“传统”和“文化”调换位置)
B.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 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 做法。(将“唯一”移至“目的”前)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单元-2.梅岭三章 教案+说课稿+学案
《梅岭三章》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即为.家遍种.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内容概括表现的革命精神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回首平生,豪情无限。
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
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
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梅岭三章 (共24张PPT)
有不少文章是按照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组织材料的。
【解析】这句用了借代和比喻,“旌旗”代指军士,“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敌人。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解析】都有死后也是“鬼雄” 的意思。
6.填空。 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绝,句属________;从题材抒内情容诗来看, 是________家。、第涯三、首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__。
A. .血雨腥风应有涯
涯:生涯
.
B.投身革命即为家 即:就,便
..
C.取义成仁今日事 取:选取
【解析】D涯.:捷边报际飞,来止当境纸。钱 捷报:胜利的消息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C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
应有涯
【解析C】.取取义义成/成仁仁/今/今日日事/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11.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1)此去泉台招旧部
_招__:__旗__帜_鲜__明__,__有__声_势__,__有__感__召_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斩:力度强,速度(快2)旌,旗有十居万高斩临阎下罗的气势,声调 _也__猛__烈__高_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课件(共30张PPT)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 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 比作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 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 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这些修辞 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 大无畏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③ 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 想,表现鞠躬尽瘁,为革命奉献到底的决心。
①想象、联想相结合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 大气魄。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 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 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联想“捷报飞来当纸 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浪漫 主义的创作,在表达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同时具有独特的 艺术感染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2 梅岭三章
陈毅(1901-1972)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十大元帅之一) 。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陈毅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 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 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离开 那里。这三首诗就写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结果。 2、交代了环境、背景。 是诗人的“绝命诗”。
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 大义凛然的情怀。
一
思考
1、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断头今日意如何? 总领全诗。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
(安徽专版)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件新人教版
修辞:__借__喻____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
的红纸条。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 “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个城市已从 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 人重建家园的决心与坚定的意志。
修辞:__借__喻____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 个选项中的诗句的意境相同?( A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 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jīng旗十万斩阎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丛莽• ( mǎng ) 旋• ( xuán )围解
jīng( 旌 )旗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 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13.[2018·黄冈]语文实践活动。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
“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 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 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 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 言简洁得体。
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梅岭三章ppt
这是明线;从第⑤段开始,作者回顾“60多年前发生 在这里的那场血战”,悼念英灵,这是暗线。
综合技能提升
7.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_____第__⑨__段__“__然__而__,__恰__恰__是__不__留__姓__名__,__比__所__有__挖__空__心__思__置____ _办__的__那__些__奢__华__装__饰__更__扣__人__心__弦__”__【__内__容__】__,__通__过__对__比__突__出____ _烈__士__为__国__捐__躯__虽__然__没__有__留__下__姓__名__,__但__长__久__地__活__在__世__人__心__中__;__ _而__有__些__刻__意__想__要__让__人__注__意__的__人__,__却__更__易__被__人__淡__忘__【__主__】__。____ 【点拨】本题属于效果作用题,对比的作用是突出表现什 么内容或表达什么情感,先找到一处对比的地方,再分析 对比双方,理解作者要突出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_____G__·4_·_2___明__线__:__“__我__”__瞻__仰__烈__士__墓__园__的__过__程_______
_【__明__】__。__暗__线__:__孟__良__崮__战__役__的__血__与__火__的__历__史__【__暗__】__。__ 【点拨】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本文的标题是《美丽
人教版九年级·下
2021年春季 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第二学期
2. 梅岭三章
人教版九年级·下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知能优化测验
1B
2A
3C
4A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PPT课件1(33页)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1934年10月 ,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1936年冬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受伤,转回梅山 ,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 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因担心 不能脱险,在危急情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
精读课文
诗中有哪些巧妙的关键词?
投身 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义无反顾的革命情怀。
应有涯
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坚信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会有终止的时候,革命必定成功。
取义成仁
《孟子》《论语》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现 了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精读课文
说明情况危急
显出诗人的镇定自若
“小序”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及诗人以诗明志、 革命到底的决心。
精读课文
品味第一章
设问,总领全篇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借指军士。
借代凶残的敌人。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借代、比喻
精读课文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精读课文
品味第二章
各位同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2《梅岭三章》教学课件PPT初三公开课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长征红色记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他们面对黑暗,从未低头;面对敌人,从未退缩;面对死亡,从未畏惧。
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才有了现在强大的中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的《梅岭三章》,感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必备知识走近作者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Array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陈毅的诗词,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
主要采用旧体诗词的形式,但又不为格律所束缚,灵活自由;不在语言上刻意求工、精雕细琢,具有朴实、明快的独特风格。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创作背景必备知识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
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
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组 诗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
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文学常识必备知识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课件
19
典故:眼悬国门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
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
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
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
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
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
掉。
2021/4/16
2021/4/16
8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2021/4/16
9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021/4/16
10
课文精讲
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2021/4/16
5
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 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 陈毅所带领的游击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 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 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作为自己的 绝命诗。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游 击队解围。
2021/4/16
6
字词学习
旌旗( jīnɡ ) 阎罗( yán ) 烽烟(fēnɡ )
悬( xuán ) 捷报( jié ) 有涯( yá )
2021/4/16
7
整体感知
一 听朗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 诗断,头读今出日气意势如,何读?出创感业情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0
4.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关键词:飞来
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 富有感情色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RJ教学课件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精读课文
1.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 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 诗人以诗明志的行为,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2.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借代
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 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旌旗”代替“军士”。
借喻
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 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人间遍种自由花”中的“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 解放。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下)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导入新课
郭沫若曾经作诗曰:“一柱天南百 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大家知道诗 中的“将军”所指何人吗?他就是被称 为“元帅诗人”的陈毅同志。
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名世俊,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 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3.“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 起什么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设问
•在全诗中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开头一问,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呈 现在读者面前,给整首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
4.“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 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饱含着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 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 实现的坚定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写作背景
及梅岭遇险的经过。从“旋围解”可以看出这段小序 是作者后来补写的。这段小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作者以诗明志的行为及其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怀。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点训》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2. 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
点拨:探究(1):多种修辞手法并用。①设问。如“断头今日 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②借代。如诗中用“旌旗”借指军 士,用“烽烟”借指战争。③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 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用“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 民解放。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有杀身以成仁” “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探究(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 斩阎罗”突发奇想,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 理想,并不排斥天国地狱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等怪异形象。这 样写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效果更好。
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 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 年春,他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 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 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 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一 读一读字音
mǎng jīng
“旌旗”借代什么?运用“泉台”“阎罗”这样 旧时的词语有何作用?
“旌旗”借代军士。运用“泉台”“阎罗”这 样旧时的词语,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 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品析第二章
第二章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头悬国门”运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东
门”的典故,表示死不瞑目,于城门高处以观革命 胜利的坚定信念。
品析第三章 品析“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论语》《孟子》 “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表达 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人间遍种自由 花”,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 好前景,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
1. 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
1.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重点) 2. 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重点) 3. 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 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素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代表作品 《十年》后经项英等人集体修改,成为 《新四军军歌》。
梅岭三章
回顾征程 勉励战友 展望未来
招旧部 斩阎罗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 取义成仁 人间自由
热爱祖国、 献身祖国
这三首诗,诗人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 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 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 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 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fēng
丛莽
旌旗 烽烟
chuàng chuāng
创造
创口
巧背妙记:创语境记忆法: 勇于创(chuàng)造 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
二 写一写字形
血雨xīng( 腥 )风
取义成rén( 仁 )
三 记一记词义
丛莽: 丛生的草木。 旌旗: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 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 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血雨腥风: 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 镇压。 取义成仁: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 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招”字,旗帜鲜明, 有声势,有感召力。再如“旌旗十万斩阎罗”,用 “斩”,力度大,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 的气势。
3. 突发想象,进行古典的创造性转化。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 的说法。而诗人用阎罗和泉台来比喻祸国殃民的反 动派和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 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2 梅岭三章
诗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 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 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 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 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 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点拨: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的时间,面对当时必死的险 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 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 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 时既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 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 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 情怀。
品析第一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
的基调——慷慨悲壮。“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 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面对目前 的险恶处境,英勇无畏的精神。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设问的作用(中考占2 ) 答题思路:设问是无疑而问, 自问自答。作用主要有: 对内容加以强调;能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承上启 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注意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设问作用分析法】
1. 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①设问。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②借代。如 诗中用“旌旗”借指军士,用“烽烟”借指战争。③借喻。用“ 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用“自 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 引用“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指为了人民的 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是我 们中华古诗文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它表现了一种 对生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对社会的责任感。它 既是对个性生命的张扬,也是对群体的认同与依恋。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系念朝廷安危,关怀民生疾苦,可以说是惊心动魄,感 动千古。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陆游的“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曾经激励过无数爱国者。辛弃疾 的不少词作也都流露出他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至于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已经成为表现家国情怀, 展现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千古名句。
内容理解
导思1.“泉台”“阎罗” 都是民间传说中的说法, 事实上并不存在,诗人使 用这类说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情怀
导思3.这三首诗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革命情怀?
关键词: 爱国情怀
抒情角度
导思2.这三首诗抒发感情 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试指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 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