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 专题四 课件 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5张PPT)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冗费
历史上其他王朝 西汉,7945:1 唐朝,2927:1 明朝,2299:1 清朝,911:1
1万
北宋的官民比例
100:1
1. 7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91万 66万
(5想)一变想法:目假的如你:是
王安石,你会重点
解富决国哪强些问兵题,?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积贫 积弱
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 变法 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核心
二、解决之道
在富国、强兵、取士三方面分别采取了 哪些具体措施?(展示预习成果)
内容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目的
具体措施
作用
青苗法、募役法(免 增加政府收入,限制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方田 均税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变法的哪些内容会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 “高校”录取?
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Hale Waihona Puke 将兵法纳钱代役 农户养官马 政府收滞销货
合作探究一
穿越时空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北宋时期一个官僚地主、 农民、士兵、读书人,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会影响到 你?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官僚
农民
士兵
读书人
(1、2、3) (4、5) (6、7) (8、9)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选修一 专题四 课件 王安石变法

选修一 专题四 课件 王安石变法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 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 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 过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 是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 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 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 必被其泽” 。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流 ①一职多官 ①冗兵、冗官 民编入军队 原因 ②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士 ②大兴土木 实行“守内虚外” 人数
③皇室开支
③边境大量屯兵 ④更戍法
③恩荫赏赐
④向辽、西夏交纳
“岁币”
后果
①军队战斗力低下; ①行政效率低下; ②积弱; ①财政危机; ②官俸负担沉重。 ③边境危机;
2、外患——辽、西夏的侵扰
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 (1)策略失当:
守内虚外:为加强中央集权,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 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频繁调动: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禁军轮流 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2)对辽夏作战失败:
宋辽战争和1004年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1040—1042年宋夏之战和宋夏和议:宋每年给夏银两 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分析下面图片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一
冗兵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王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 精神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小结 背景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矛盾。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施 方田均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 增加了国家的 ) 税法 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 赋税收入
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 有利于稳定物价 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 增加国家收入
措施
内容
作用
强 兵
保甲
(法

事 措 施 )
将 兵 法
十家为一保,农闲 时练兵、生产,战 时编入军队
禁军固定辖区,有 固定将领训练
(1)调整关系:抑制地主兼并土地,限制 他们对农民的盘剥,打击他们的特权;鼓励 农民发展生产,保障他们的生产时间;增加 封建国家的收入。
(2)主要针对大地主、大官僚、大富商。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结果
1、失败 2、失败原因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展的逃是避(A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C利法)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5AB.王..封地安建主石AC国阶变..家级均方法和和输田所大农触法均地民及税主阶的阶法级主级的B要D的矛..矛市青矛盾盾易盾苗是法法(B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6.目王的安和石作变用法上中的的相青同苗之法处、有募D(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
3、庆历新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件 (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件 (共23张PPT)

育 人
关注人才的选拔、改革科举制度、
培养和使用,为 整顿太学、编撰 变法造舆论。 教材。
培养了变法 人才
❖角色体验
❖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 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
❖ 假如你是个地主、大官僚, ❖ 假如你是个大商人, ❖ 假如你是个农民, ❖ 假如你是个正在服役的士兵…… ❖ 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说明
育改革而言,有哪些值得借鉴?
废除死记硬背,关注社会现实,
富 国
发展生产,改变 积贫局面。
均输法、市易法、 青苗法、农田水利 法、免役法、方田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均税法。
入。
强 兵
整 改顿变加积特强弱军局点队面:,. 以精保法兵马、富、法设国保、军强甲将器法兵监兵、为节 提 斗核省高 力了。了心政军府队开战支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原因
可见,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1、局限性:
①变法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改革自救运动,它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 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进步性:
①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 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 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你对变法的态度及理由。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及评价
1、最终结局: 失败
2、对改革的评价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
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 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 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 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返回
二、强兵 1.将兵法 (1)内容: 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 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 将官 ,选拔有作战经验 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返回
2.保甲法 (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 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 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第 题二 四课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1
返回
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失败的原因
第 二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军事措施及变法

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的改革
尝试,认识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为什么将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2)募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 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 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 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返回
[例] (2010·山东高考)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 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 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折》
返回
[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 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3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33张PPT)

富国
强兵
(1)富国:理财措施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 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王安石认为,最 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 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获后,随夏、秋 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 钱。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 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跟高利贷者 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 很轻的。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 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C、州郡长官 文臣担任
受通判监督
(三)集中财权- 制钱谷:转运使
1. 7万 1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 费累百万。
—《宋史》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 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 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 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方田均税法:核实纳税田亩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 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 也不例外。
市易法:平抑物价
一、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质课件(33张)

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质课件(33张)

改革感知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出发,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不仅推 动了当时北宋社会的发展,也给后世留 下宝贵的财富,其关注民生、维护人民 利益的理念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材料一 (枢密使)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 人心,以静重为先。凡事当兼采众论,不宜有所 偏听。陛下即位以来,厉精求治而人情未安,盖 更张(改弦更张,指变法)之过也。”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 (司马光)曰:“……故夏遵禹训, 商奉汤典,周守文武之法,汉修高祖之律,唐行 太宗之制,子孙享有天禄,咸数百年。……先帝 (宋神宗)以睿智之性,切于求治,而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 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小组分工
1、 2、 3小组 4 、 5、 6小组
7、 8、 9小组 10、 11小组
阶级代言
农民阶级 大地主
大商人 以宋神宗为代表的北宋统治阶级
成果归纳
富 均输法 减轻纳税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国 市易法 限制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之 青苗法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收 法 入
募役法 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 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轰轰烈烈的 改革功勋 位及人臣的 无上尊荣
改革夏然而 止,充满遗 憾 身后滚滚骂 名,不合常 理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内 容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并掌握王安石变 法措施的影响
温故知新
思考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
积贫 局面 积弱 局面
方田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均税法
强 兵 之 法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 入军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军器监 军器监负责军器制造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PPT文档资料

• 主持人: 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
• 中心措施:整顿吏治。
• 结果: 昙花一现,统治危机依存。
• 结果之因:触犯保守派利益遭其强烈反对;宋仁 宗动摇。
• 意义:
揭开北宋改革序幕。
面对危机,北宋统治 者做了什么尝试?结 果如何呢?
后先
天天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下下 之之 乐忧
——
而而
土地兼并严重 (政府纵容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反抗不断
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做了什么尝试?结果如何呢?
庆历新政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 楼的岳阳楼,始建于唐代。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 时期: 宋仁宗时。
局限: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变法失败的原因
直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2.一些措施加重人民负担,危害百姓(经济上根
本目的是富国而不是富民),且执行中用人不 当,致百姓不满。 3.改革派内部分裂,宋神宗动摇及其去世,使保 守派重新得势。 4.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阶级 矛盾、民族矛盾)。
范 仲


淹。,
改革失败,统治危机依存。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
1. 北宋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 、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内忧(农民起义、财匮)外患( 辽夏威胁、兵虚)的统治危机。
2. 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依存并 加剧——紧迫性。
3. 宋神宗支持。
——必要性 ——可能性
目的: 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增强对 内镇压、对外防御能力,巩固统治。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件(24张PPT)(共24张PPT)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课件(24张PPT)(共24张PPT)

育第 三
才章
强第 二
兵章
富第 一
国章
王 安 石



法 的



加二 在是 农政 民府 身把 上繁
重 徭 役
量一 土是 地官
僚 富 豪 兼 并 大
采取开源的富国之路
王安石变法——富国
均输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作用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政府低息贷款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 产时间,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 收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意义: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
注现实;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2)原因: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 新旧两派互相攻击;政府的折中兼顾。
启示: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的关系、注意用人, 政策应该切实可行,符合人民的利益。
王安石变法——变法之果
华莱士曾经指出 ,王安石和20世纪30 年代罗斯福总统面临的经 济危机“几乎完全相同”,采取的办法“也极为相似”,“王安
石执行了一套谷物贷款办法 ,与纳税人的能力相称的税收制度 , 公共建设计划和一系列的相关法律”,目的是为了封建国家的利 益 。那么新政的农业政策目标除了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 ,保护 农场主利益 ,长远地看 ,就是通过建立常平仓制度 ,稳定农业 价格 ,保护农场主和保护消费者 ,彻底稳定美国的经济基础。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四第二课.王安石变法 课件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四第二课.王安石变法 课件
诗境.心境.时运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写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
• 借春节万众欢乐和万象更新景象,寄托了诗人 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 感!
历史评价
史学争鸣
•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根本上使北 宋摆脱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 改革是失败的;有人认为改革的具体措施 使社会一度出现繁荣富足的景象,因而是 成功的。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育 关注人才的选拔 改革科举制度、整 统一了思想,培

培养和使用,为 顿太学、编撰教材 养了改革人才,
变法造舆论。 《三经新义》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得君行道”是古代士大夫梦寐以求的理想, 而王安石无疑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 支持。然而任何理想都要靠人去实现的,王安石 的法令在推行的过程中,会是一帆风顺的吗?
县之事不胜烦矣。
——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根据材料分析,反对派对青苗法提出质疑的理由有哪些?
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 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归纳总结青苗法实施的过程:
青苗法的背景
青苗法的本意
青苗法的悖论
国家对地主不抑兼并 国家对地主抑制盘剥


地主对农民高额盘剥 国家对农民低息贷款
措施 目 的
富 国
发展生产,改 变积贫局面。
强 整顿加强军队

,改变积弱局 面.
内容
作用
均输法、市易法、 抑制了豪强地主的
青苗法、农田水利 兼并势力,促进了
法、免役法、方田 农业生产与发展,
均税法。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共18张PPT)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共18张PPT)
以“将”为军队编制单位,设正将一名, 专管训练(改变了以往“兵将分离”) 监督兵器制造,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 量。
以提高军队 的战斗力和 加强对人民 的管理为中 心,摆脱积 弱状态。
四、措施、内容、特点——王安石怎样变 法?◆ 冗官(贫弱)取士之法
措施
内容
特点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
斗力低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下
积贫
积弱
政治危机 (阶级矛
3、辽、西夏的威胁
边疆危机(民族矛盾盾))
(二)原因及目的
1、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根本);三冗(主要);
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阶级);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 五年1045)失败;宋神宗的愿望(主观);宋神宗起用王安 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直接)。
二、知识结构
“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阶级矛盾导致人民起义不断
背景辽、西夏对宋的侵扰导致边境危机加深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王 安
宋神宗支持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石 变
富国之术: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

措施强法兵、之市术易:法保、甲方法田、均保税马法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3、辽、西夏的威胁
边疆危机(民族矛盾)
(二)原因及目的
1、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根本);三冗(主要); 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阶级);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
五年1045)失败;宋神宗的愿望(主观);宋神宗起用王安 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直接)。
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根本); 解决积贫积弱局面(直接);缓和社会矛盾。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 课件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 课件

注定改革必然失败。
3.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 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力,有效地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
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
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②市易法:设市易务,政府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以稳 定市场。此法限制了豪商大贾们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 了财政收入。 青苗 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钱或粮 ③______ 食)。此法使农民避免了高利贷剥削,政府也增加了收入。
④募役(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此法保证
3.育才之术
经义策论 取士。 (1)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____________ 此法有利于选拔实用的人才。 太学 ,自编《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 (2)改革学校制度:改组______
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此法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 到广泛的传播。
二、短暂的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起到了什么作用? 3.变法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富国之术 开源 而不消极______ 节流 。 (1)指导思想:积极_______ (2)具体措施 均输 法:规定各地发运使就近采购政府所需物资。此法 ①_______
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⑤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此法使大量薄地变成
良田。 方田均税 法: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税。此法 ⑥___________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四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共18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四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共18张PPT)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
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
同: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得到了王权的支 持;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 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 系作出了调整。
异 ①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
“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 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
要 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 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 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 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 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四2.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四2.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课标要求: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⑵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 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材料3: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
范仲淹(989一1052)
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 持变法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 “三不足”的变法精神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免役法和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全国、贯彻 始终的法令。
材料 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令上,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 趋事”的言论。在他秉政期间,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 乡村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可是在向全国推行时,乡村下户被变法 派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待到役钱收入固定下来,宋廷又变相 恢复了差役。在乡役方面既出免役钱,又服差役的情况,一直持续 到南宋末。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依陕西青苗 例钱”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有的收息三分, 而且城廓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 支付钱币,使得“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大臣孙傅后来对 宋钦宗说:“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设军器监
取士(育才)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积贫
④军费负担沉重。
一、兵虚财匮;
守内虚外
兵虚
更反戍映法了封建专制制

根本养募原兵兵 因冗:兵度的本质.
贫 积 弱
北分事宋化权 加冗强官中冗央费集财权匮。
大兴土木 皇室开支 修建寺观 “岁币”
二、内忧外患
1、内忧?
——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
2、外患?
——辽、西夏的侵扰;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4、庆历新政:揭开改革序幕。 可能性
二 王安石变法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意志坚
祖宗之法不足守。”
强“三不足”的大
——王安石“变法精神” 无畏精神推行变法
“冗官、冗兵、 冗费”现象
土地兼并严重,农 民起义频繁
财政危机(积贫) 军队战斗(积弱)
力低下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辽、西夏的威胁
边防危机 (民族矛盾)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一 财政困难 二 土地兼并 三 农民起义 四 辽和西夏的威胁
1、出现根源: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
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后果) 2、弊端表现: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分析下面图片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一
冗兵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北 宋军事上实行守内虚外政策, 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太 祖时仅有禁军19.3万人,太 宗时增至35.8万人,真宗时 增至43.2人,仁宗时猛增至 82.6万人,全国军队包括厢 军在内已有126万人,出现 “冗兵”现象。
1、内忧——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
(1)原因: 地主官僚和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增加苛捐杂
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 (2)影响:
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强烈震撼和打击北 宋统治集团。
2、外患——辽、西夏的侵扰
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
(1)策略失当:
守内虚外:为加强中央集权,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 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 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 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 过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 是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 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 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 必被其泽” 。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庆历三年(1043)为参知政事,上书建议十事,主张 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而深忧各路(相当于省)监司 等官吏“不才”,下决心澄清吏治。他翻阅登记各路 监司的簿册,凡遇“不才”(指庸官、贪官等)姓名, “一笔勾之,以次更易”。枢密使富弼见此情景,试 图劝阻他说:“‘范六丈公’则是一笔勾去,焉知一 家哭矣!”公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遂悉罢 之。” 以“不才”官吏一家之“哭”,而换取一路 百姓不“哭”,这充分体现了范氏以民为本,体恤民 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坦荡胸 襟。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财政危机
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导致冗兵、冗官、冗费现 象严重,形成积贫局面。
2、政治上: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造成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 团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给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
3、军事上:边防危机(民族矛盾)
对辽夏战争失败,民族矛盾尖锐,造成积弱局面。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流 ①一职多官
民编入军队
①冗兵、冗官
原因 ②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士 ②大兴土木
实行“守内虚外” 人数
③皇室开支
③边境大量屯兵 ③恩荫赏赐
④更戍法
④向辽、西夏交纳 “岁币”
后果
①军队战斗力低下;
②积弱;
①行政效率低下; ①财政危机;
③边境危机;
②官俸负担沉重。
思考:从真宗到英宗年间,官员大大增加的原因?有何影响? 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 官僚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下。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问题三
冗费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思考:巨额的花费在花在何处?影响如何? 军费、官俸、大兴土木、皇室开支、岁币。 北宋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 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急令亲信宦官 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驱入川。五月,王继 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 被镇压下去。
也许有同学会说,农民起义各朝各代都有,没 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跟我们以 前熟知的几场起义却有不同。哪里不同呢?
频繁调动: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禁军轮流 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2)对辽夏作战失败:
宋辽战争和1004年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1040—1042年宋夏之战和宋夏和议:宋每年给夏银两 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979年,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集中军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中央:分相散权 集中行政权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使: 分军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五代十国形势图
陈桥驿兵变
宋太祖 (927-976)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死,
宰相范质扶助柴荣幼子继位。恭帝年幼, 后周出现了不稳定的局势,当时禁军统帅 赵匡胤与高级将领石守信等人策划的军事 政变。
翌年(960年)正月初一,听说契丹和北 汉发兵南下,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 遣赵匡胤率军北上,正月初三,赵匡胤统 率大军到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当天 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就在将士中散布 舆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 为国效力,有谁知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 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的情 绪很快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和 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黄袍 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 周恭帝被迫退位,北宋政权建立。
思考:这么多的军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养兵政策,不断扩充军队,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①政府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战斗力并不强。
下面图片所反映的问题? 北宋官员增长示意图 2. 4万
1. 7万 1万
问题二
冗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材料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 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的主张:
(一)明黜陟,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 (二)抑侥幸,限制恩荫。 (三)精贡举,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长官,选好的地方官。 (五)均公田,这主要均地方官员的收入。 (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 (十)重命令,重视法律的制订和执行。
运动的。
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分析当时社
会政治问题,提出改革主张,但是没有受到 重视。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的万 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 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 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 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 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神宗坚定 了变法决心。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
而而
范 仲乐忧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 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 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 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 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 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 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 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 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 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 府,新政宣告夭折。失败后与欧 阳修等被贬官。
三、庆历新政——挽救危机的尝试
(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有 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方案:《答手招条陈十事》。 (3)中心:整顿吏治。 (4)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淹被 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5)失败原因:
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②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 变法改革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