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_曹志平

合集下载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2009级航空电子期班王唯嘉 301200915005摘要:本文旨在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从地缘政治的学科出发,观察俄国及其周边地理环境,总结俄罗斯历史阶段里地缘政治对俄国的影响以及其国家战略和应对策略,并结合美国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观,简要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一.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海岸线长3.4万千米。

国土面积1707.5万平方千米。

人口1.42亿(2006年)。

首都莫斯科。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0%。

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山脉以东、叶尼塞河以西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

南部、东南部及东部多山地。

高加索山主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462米,为全国最高点。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伏尔加河全长3530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和奥尼加湖等。

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一大湖。

贝加尔湖水深1620米,是世界第一深湖。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太平洋沿岸有季风型气候特征。

俄罗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06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石油探明储量82.19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铁、煤、铝土、铜、铀及金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二。

森林覆盖率50.7%。

该国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和森林工业为主。

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大,水平高。

农作物以麦类、玉米、豆类、马铃薯、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

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和养猪业。

虽然说从地理上来看,俄国约3/4的国土面积乌拉尔山脉以东,属于亚洲,但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情况来讲,基本上在俄国西部,首都莫斯科就在这边。

俄乌冲突背景下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

俄乌冲突背景下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

Liaoning Economy一、俄乌冲突给东北对外开放形势带来深刻变化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是21世纪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地缘政治事件,俄乌冲突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国关系的范围。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降至冰点,俄罗斯向西的经济合作通道更是被美国和欧洲所限制。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极限制裁和俄罗斯的反制裁,不仅阻碍了世界经济的艰难复苏,而且对全球安全、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

俄乌冲突已持续将近两年,冲突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长期化趋势或不可避免。

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还会使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速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调整。

基于这种情况,俄罗斯的经济压力日益严峻,俄罗斯想要缓解当前的不利局面,就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开拓向东的经济合作通道必然是俄罗斯的最优选择,中国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远东开发已确定为俄罗斯21世纪的优先发展方向,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是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合作对象。

2022年末,俄罗斯宣布向中国开放远东地区,准备与中国合力打造亚洲最大的经济特区。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俄期间,与普京共同签署了《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下文简称为“《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提出双边经济合作的八个重点方向,并提出“深挖两国地方合作和边境地区合作潜力,提高实效,发展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

作为高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深刻影响。

在百年大变局的背景下,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亚太地区及东北亚地区地俄乌冲突背景下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赵球1刘佳2刘慧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分析了俄乌冲突给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形势造成的影响,提出面向东北亚进行扩大开放是提高东北对外开放水平的现实选择。

要把握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点,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深化与日韩合作;要抓住向北开放机遇,积极开展对俄经贸合作;以一体化的格局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中俄关系是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之间的互动对世界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俄关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深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首先,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保持了高层交往的频率,两国元首之间的互访相对固定,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比较一致,相互支持。

例如,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两国都保持了一致的立场,并密切协调行动。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双方在能源合作、投资、农业等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中俄天然气东线、西线管道项目的合作以及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等合作项目的进展,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此外,两国还积极推动地方合作,加强双边经济交流与合作。

再次,在军事领域,中俄两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和军事合作,加强了两国军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还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开展了军售等领域的合作。

这种军事合作不仅加强了中俄两国军队之间的信任,而且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俄关系的前景可以说是广阔的。

首先,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有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深化合作。

其次,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和关切,双方合作的空间较大。

例如,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改革国际经济秩序、推进地区合作等方面,中俄两国合作具有广泛的共识和利益。

然而,中俄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给中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压力。

例如,美国及其盟友对中俄采取的一系列制裁和施压措施,以及一些地区局势的不稳定都可能对中俄关系产生影响。

其次,双方之间存在一些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差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来解决。

综上所述,中俄关系目前处于一个积极发展的阶段,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俄关系的前景也是积极的,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和关切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能源地缘政治已成为影响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演变、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首先概述了能源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历程和现状,包括能源贸易、能源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与中亚—俄罗斯能源合作模式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未来中国与中亚—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亚—俄罗斯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中亚及俄罗斯的能源概况中亚和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以及俄罗斯,都拥有庞大的能源储量,这些资源对于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

同时,哈萨克斯坦还是天然气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两国正积极扩大天然气出口,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虽然能源储量相对较小,但在区域能源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能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特别是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能源出口持续增长,为地区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最后,在全球进行经济布局,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转圜腾挪空间。长期以 来,美国把拉丁美洲视作“后院”,长期干涉内政和发展方向,比如,冷战 结束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诱发“拉美陷阱”, 阿根廷等国从准发达国家跌入债务危机,濒临破产。但是,也有古巴、委内 瑞拉等国家反对美国干涉,并且有更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发展经贸往来,以 发展本国经济。鉴于此,我国在拉美特别是南美洲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经济合 作。我国在南美参与横贯巴西与秘鲁的两洋铁路建设,与阿根廷、巴西开展 大宗商品贸易,与委内瑞拉开展石油贸易,促进了贸易多元化,促进了经济 安全。例如,在中澳关系紧张影响澳方必和必拓与中国铁矿石生意的时候,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铁矿石是很好的替代选项;在美国与中国打贸易战,中 国制裁美国大豆商的时候,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能及时补上。这些在西半球 开展的经贸往来,为中国经济对外经济布局,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转圜腾挪空 间,体现了古人“狡兔三窟”的智慧。
公共外交季刊 2022年第2期夏季号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郭海龙
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东升西降”的世界态势越发明 显,面对美西方国家维持霸权的战略举措,中国经济的“三 环外交”应运而生。通过整合周边经济、在“一带一路”沿 线乃至全球进行经济布局,我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团结,塑 造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为此,我国不仅需要立足 周边,强化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落实,还要努力拓展“一 带一路”沿线合作,深化互联互通,更要积极拓展全球范围 内的经济合作,从而促进政治互信、人文互通、文明平等互 鉴,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 同体。
-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郭海龙 试论中国经济“三环外交”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地缘政治的变幻,中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所做出的贡献。

1.历史背景中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

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建立了充满互动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诸多起伏。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中苏关系非常紧张,两国陷入了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

2.现状然而,在21世纪初,中俄关系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政府间的合作共识以及经济上的互补性,使中俄关系开始走向亲密和务实的合作。

如今,中俄关系已经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

3.政治层面在政治层面上,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他们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稳定,分享了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并在国际论坛上相互支持。

此外,中俄还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4.经济层面中俄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双方加强了能源、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此外,两国还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中俄欧铁路货运线”等,这些项目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5.安全层面在安全方面,中俄加强了军事合作与战略沟通。

双方经常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分享情报信息。

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两国的军事实力,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俄关系的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地缘政治平衡的改变中俄关系的密切合作使得东方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两国的合作促使世界在地缘政治平衡上发生了有利于东方力量的变化,使得西方不再是唯一的决策中心。

2.国际多极化格局的构建中俄作为国际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多极化进程。

从地缘政治角度解读“俄罗斯(苏联)威胁论”

从地缘政治角度解读“俄罗斯(苏联)威胁论”

从地缘政治角度解读“俄罗斯(苏联)威胁论”作者:田野来源:《人间》2016年第32期(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二战结束后刚刚不久,苏联与西方世界便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抗。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苏联陷入对抗的原因,前人已从多方面详加研讨,不再赘述。

本人在此谨从地缘政治观的角度,对其原因略作分析,探寻美国遏制俄罗斯(苏联)的地缘动力。

关键词: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80-01在一些地缘政治家看来,人类近代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斗争的历史。

诸如英法争霸,英俄博弈,英德战争,无不类此。

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便在其著作中总结归纳出了著名的海权论,这一思想的在于以三段论“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的运输之门;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的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世界”,来指导美国通过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获取海外资源,控制海上贸易,最终在世界上占据支配地位。

在马汉看来,冲突的关键地带处于在亚洲的北纬30到40度之间的地方,在这里,俄罗斯的陆权和英国的海权相碰撞。

此外,他还预测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的联盟终有一天会使反对俄国和中国成为他们共同的事业。

而在1904年,英国的地理政治学家海福特.J.麦金德则提出了可归纳为陆权论的“大陆心脏地带”学说,并将其归纳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就统治了世界”的三段论。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思想,同样与当时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迅速崛起扩张,并分别在欧亚大陆内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和柏林——安纳托利亚——巴格达铁路具有密切关系。

作为对麦金德理论的批判与补充,地理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在1943年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的陆权思想(可视之为斯皮克曼思想的变种),概括之则为“谁支配着边缘地带,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

中俄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视角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视角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视角陈小沁(内容提要) 从20世纪末期开始,地缘政治因素对世界能源及能源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在地理上相互接近,开展能源合作无疑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两国都把对方视为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同时,以能源为突破口提升两国间及在地区层面上的合作水平还可促进地区能源安全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它们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近年来,中俄两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合作项目,它们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双方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

本文对这些能源合作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便认清其中尚存的问题,巩固已取得的成就,深化未来的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能源合作(作者简介)陈小沁,197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0872)何谓能源地缘政治从20世纪末期开始,伴随着资源、能源设备与服务领域的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世界能源的快速发展使能源地缘政治因素日益突出,也就是说,地缘政治因素对世界能源及能源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

欧佩克专家对此所作的评估显示,2003~2005年,地缘政治因素对高油价结构的影响达到15%~20%[1]。

可见,地缘政治与能源的供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地缘政治学侧重研究的是地理特性对于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因此它可以被界定为“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内在联系的学问”[2]。

在考察国家行为时,它以这样一些特性为分析工具,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疆域、气候和人文特征等。

较早将能源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研究世界能源格局和国家对外政策的是美国的梅尔文·科能特,他与另一位学者合作于1978年出版了《能源地缘政治学》一书[3]。

鉴于能源产业在塑造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特殊作用,地缘政治因素对于国际能源政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能源争夺也日益成为各种地缘政治纷争的诱因,所以,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能源地缘政治这一较新的学科。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近年来,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走向密切,这对于世界格局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其对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邻国,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一直是密切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基础设施、贸易、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例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等,都为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这种深化的经济合作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国的发展,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二、政治互信的提升中俄两国在政治上也建立了强大的互信基础。

双方经常保持高层交往,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文件。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相互支持,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秩序。

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中俄两国经常保持一致立场,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这种政治互信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也对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军事合作的扩大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双方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加强了军事交流和合作,提升了两国军队之间的战备水平。

这种军事合作不仅能够增强中俄两国的国家安全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安全稳定。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安全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中俄关系的密切发展对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构建多极化的世界秩序,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其次,中俄两国的合作对于地区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在中亚、东亚等地域的合作,有利于减少地区冲突和乱局,推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中俄两国的合作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多样化的合作选择,减少了对单一大国的依赖,增加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多样性。

五、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中俄关系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

地缘政治论文范文

地缘政治论文范文

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缘政治论文,仅供参考!地缘政治论文篇一地缘政治分析与中国地缘战略选择一、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分析1、亚欧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麦金德于1904年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

麦金德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

欧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屿。

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力量的集中地,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又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他认为在陆地上亚欧大陆乃心脏地带,即为最有权力的地区,所以麦金德对欧亚大陆的掌控看成了是对世界强国的建立。

他认为,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或者德国征服俄国,就可以奠定了登上世界宝座的基础。

因此,麦金德把自己的思想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 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2、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

对于麦金德陆心学说加以修正的是斯皮克曼。

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

他并不否认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由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都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他认为,世界上核心区域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

所以他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在西部或者东部边缘有足够整合人口和资源能力的国家,并且可以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工业化,就极有可能成为强国。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有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世界超强美国的挑战者。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2
俄罗斯对待颜色革命政策
后期:适度反击,维护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
3、军事领域:独联体集团安全组织在军事演习方案中增强 了对抗颜色革命的内容,同时与亲俄国家频频举行双边、 多边联合军演。
4、文化领域:发挥软实力作用,在俄总统办公厅设立对外 地区及文化合作局,以对邻国文化、人文合作产生影响。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3
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
2 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苏东剧变后,东欧各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度 趋于冷淡。多数东欧国家都提出了加入北约 的申请,俄罗斯反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北 约东扩,通过外交努力缓和了与东欧各国因 此而产生的对立情绪,并保持了良好关系。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7
一、重视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变化
甩包袱
1992年—1993年
政策调整
1993年—20世纪末 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重中之重
21世纪初
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策 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8
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
4 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实施“积极参与”的外交政

(2)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 化进程是俄唯一理智的选择,1993年俄申请入世,经过长 达18年的“入世长跑”,2011年12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 加入世贸组织。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对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分析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地缘政治影响。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瓜分,中俄两国都饱受压力。

在这个时期,尽管中俄之间存在争端,两国在地缘政治上寻求合作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将边界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使得中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此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俄国也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虽然两国都面临内忧外患,但是中俄两国的接触逐渐加强,并找到了一些共同之处。

特别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上台,中共创立,中俄两国展开了第一次合作。

然而,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双方在国内政治上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俄关系陷入了一段冰冷期。

苏联在这一时期不仅援助中共建立控制区域,还试图在中国实施干预。

同时,中国国共内战的爆发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双方从互不干涉的基础上建立起友好的平等合作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两国积极不干涉对方内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然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新兴国家地位的确立,中俄关系再次面临了挑战。

两国因经济改革的不一致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中俄边界争端也一度引发了双方的紧张情绪。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尤其是中俄建立了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以及经济合作组织上的合作,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地缘政治影响是互相影响的。

中俄两国地理接壤,对彼此的地缘优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乌战争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乌战争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乌战争近年来,俄乌战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场战争在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展开,涉及到多方势力的利益和冲突。

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俄乌战争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背景与起因俄乌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独立。

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乌克兰的独立并没有消除俄罗斯对其的影响力。

俄罗斯一直视乌克兰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试图维持对乌克兰的控制。

乌克兰的政治分裂也是俄乌战争的起因之一。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人口主要是俄罗斯族群,他们对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而乌克兰西部地区则更倾向于与欧洲接轨,追求民主和自由。

这两个地区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乌克兰政府的分裂和俄乌战争的爆发。

二、地缘政治的利益角逐俄乌战争是地缘政治的一种体现,涉及到多方势力的利益和冲突。

首先,乌克兰是欧洲能源供应的重要通道,对欧盟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俄罗斯通过对乌克兰的控制,可以在能源方面对欧洲施加影响,增强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

其次,对于北约来说,乌克兰是其在东欧地区的前沿阵地。

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获得胜利,将对北约的安全构成威胁,可能会导致北约国家的集体安全受到挑战。

因此,北约对乌克兰的冲突持有高度关注,并提供支持。

另外,乌克兰的分裂也涉及到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竞争。

欧盟试图将乌克兰纳入其影响范围,推动乌克兰向西方靠拢。

而俄罗斯则试图维持对乌克兰的控制,阻止其向欧盟倾斜。

这种竞争也在俄乌战争中得到了体现。

三、影响与挑战俄乌战争对乌克兰和整个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乌克兰的分裂和国家的动荡。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亲俄派和乌克兰政府之间的冲突使得乌克兰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分裂和内战状态。

这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加剧了乌克兰的经济困境。

其次,俄乌战争引发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俄罗斯通过对克里米亚的吞并和对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控制,加强了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外交平衡、控局能力认知与欧亚地区危机

外交平衡、控局能力认知与欧亚地区危机

外交平衡、控局能力认知与欧亚地区危机目录一、外交平衡的重要性 (2)1.1 外交政策的基石 (2)1.2 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 (3)1.3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4)二、控局能力的认知 (4)2.1 控局能力的定义 (5)2.2 控局能力的构成要素 (6)2.3 提升控局能力的途径 (7)三、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危机 (7)3.1 欧亚地区的战略地位 (9)3.2 当前欧亚地区的主要危机 (10)3.2.1 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 (11)3.2.2 能源安全问题 (12)3.2.3 水资源争端 (13)3.3 危机对欧亚地区的影响 (14)四、外交平衡在应对欧亚地区危机中的作用 (15)4.1 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地区稳定 (16)4.2 促进国际合作与对话 (17)4.3 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18)五、结论 (19)5.1 外交平衡与控局能力在欧亚地区危机中的重要性 (20)5.2 未来展望与挑战 (21)一、外交平衡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外交平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外交平衡不仅关乎国家利益的保护和实现,更关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在欧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历史背景复杂以及国际关系纷繁,外交平衡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外交平衡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精准判断和有效策略,使本国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中保持稳健态势,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这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特别是在面对危机时,外交平衡更是成为稳定局势、化解矛盾的关键手段。

深入探讨外交平衡的认知与运用,对于欧亚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外交政策的基石在探讨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时,我们必须关注该地区的外交政策基石。

外交平衡是这些国家对外交往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与小国和邻国的关系中。

直击俄罗斯“中部-2015”军事演习

直击俄罗斯“中部-2015”军事演习

军 情 关 注曹殿宝 武 斌 崔 岩直击俄罗斯“中部-2015”军事演习2015年9月14~20日,俄罗斯军队组织开展了“中部-2015”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2015年度俄军最大规模的演习。

“中部-2015”军事演习的基本情况此次演习参演部队广泛、参演兵力众多。

参加演习的部队包括俄中部军区、南部军区、里海区舰队、空降兵、远程和军事运输航空兵及内务部、紧急情况部、联邦安全总局、联邦警卫局、联邦反毒品监督局以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武装力量,参演兵力9.5万,动用了7000余台(套)武器装备、170架飞机、20艘舰船。

其中,有1.2万名军人、470辆战斗车辆、90辆坦克、250辆步兵战车、130辆装甲运输车、20门火炮和火箭炮在俄联邦的欧洲领土参加演习。

“中部-2015”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军事指挥机关指挥军队集群联合开展军事行动、制止国际武装冲突、包围消灭非法武装团伙的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包括: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

俄军认为,武装斗争的进程和结局首先取决于各军兵种行动的协调一致。

9月17日,中部军区萨马拉摩步旅的2500余名官兵,动用250辆装甲车、约400台车辆,在阿斯特罕州的阿舒卢克靶场举行了联合作战演练。

演练中,上级派出强击机、歼击机、武装和军事运输直升机,及部分工兵分队实施联合作战。

摩步旅在强击机、歼击机和陆航直升机的协同配合下,对“非法武装团伙”进行打击,一举消灭“敌人”10个指挥所。

18日,空天军在奥伦堡州附近演练了不同军兵种间的协同战斗行动。

期间,航空兵在陆军的支援下,在陌生靶场完成了战斗任务,成功击中所有目标。

在该阶段,参演的图-160战略轰炸机发射了6枚制导导弹。

反恐作战行动“9·11”事件后,俄罗斯将反恐作战列入军队训练科目,不断探讨新战法。

在此次“中部-2015”演习中,反恐作战行动是重要内容。

9月19日,在阿列伊斯克靶场演练阶段,米-24武装直升 2015年9月14日,俄罗斯“中部-2015”军事演习拉开序幕 俄罗斯中部军区主要包括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地区与西伯利亚西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机从空中掩护地面部队实施作战任务。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俄军事关系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俄军事关系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俄军事关系
胡云腾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7(000)018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和俄罗斯是亚欧大陆两个面积最大的国家,被认定为地缘政治大国,其一行一动都对周边国家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军事行动.两国的军事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也是亚洲国家以及拉美等国家关注的焦点.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新局势下,从地缘政治视角对中俄之间的军事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总页数】1页(P224)
【作者】胡云腾
【作者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广州 5104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北极关系研究 [J], 张佳佳;王晨光
2.俄美北极关系视角下的北极地缘政治发展分析 [J], 邓贝西;张侠
3.俄美中亚角力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地缘政治分析视角 [J], 方奕贤
4.中亚地缘政治态势新发展再探——以美俄在中亚的博弈为视角 [J], 苏瑛;雷娟利
5.俄美中亚角力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地缘政治分析视角 [J], 方奕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俄罗斯欧亚平衡外交的形成及表现

试析俄罗斯欧亚平衡外交的形成及表现

试析俄罗斯欧亚平衡外交的形成及表现
张丽华;王梓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1998(0)5
【摘要】俄罗斯独立之初,为了获得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加入西方民主国家行列,采取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

大西洋外交政策根源于俄领导人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厢情愿和他们关于西方对俄罗斯政策的浪漫主义判断。

由于判断过于浪漫",俄罗斯没能靠依赖西...
【总页数】4页(P65-68)
【关键词】平衡外交;俄罗斯;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大国地位;发展模式;国家利益;东方外交;外交政策;两国关系
【作者】张丽华;王梓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政治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51.2
【相关文献】
1.试析俄罗斯积极推行亚太外交战略的考量、表现、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J], 张轶平;
2."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上篇: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原则[J], 王海运
3.试析俄罗斯积极推行亚太外交战略的考量、表现、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J], 张轶平
4.2018年俄罗斯亚太外交——兼论印太战略与大欧亚伙伴关系战略构想的关系[J], 李勇慧
5.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想与全方位外交的确立 [J], 钟泽鹏; 张洋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论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论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姚晓瑞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1999()2
【摘要】俄国控制着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拥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但它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海上大国。

在历史上它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手段是陆军,海军的作用极其有限。

这与俄国国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岸线的性质以及海陆关系这些具体的地理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极其不利的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限制和影响。

【总页数】4页(P74-77)
【关键词】地缘环境;俄国海军;战略思想
【作者】姚晓瑞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512.53;E512.53
【相关文献】
1.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分析会综述 [J], 何灵
2.帝俄晚期俄国海军的发展及其影响 [J], 齐石;张广翔
3.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J], 姚晓瑞
4.从清末民初中国时局看1917年俄国革命的地缘政治影响 [J], 孔源;
5.论地缘特点对近代俄国外交的影响 [J], 于宁宁;刘晨曦;白胜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

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

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地缘
政治学为研究视角
胡伟星
【期刊名称】《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乌克兰危机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民族冲突、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背景,需要从乌克兰内部、俄乌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多层次加以解读。

放在一个较长历史时空来看,这场危机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

俄乌冲突不仅是一场地区冲突,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延续。

俄乌冲突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发生了突变,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

俄乌冲突告诉人们,传统地缘政治逻辑并未远去,大国竞争仍是对战略空间的争夺,战略空间影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它仍然是今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轴。

俄乌冲突搅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大分化、大震荡、大重组,国际经贸和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

【总页数】18页(P12-28)
【作者】胡伟星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0
【相关文献】
1.地缘政治学对大国崛起的理论诠释
2.地缘政治学及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形势
3.地缘政治学理论、方法与九十年代的地缘政治学
4.2009年后缅甸国内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
5.理解俄乌冲突背景下资本主义同盟性状和大国博弈的一部力著--介评《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
潘志平
【期刊名称】《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自新疆西去,一出国门就是俄罗斯及其有强烈影响的中亚地区.因此,中俄合作特别是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自提出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中俄在其中合作的问题、前景,对于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0页(P19-38)
【作者】潘志平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金融联系的空间分异与合作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七省(区)为例
2.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
3.“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金融联系的空间分异与合作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七省(区)为例
4.中俄沙棘合作研究的新进展--中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执行情况介绍
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合作研究——潜力开发与战略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中亚研究 1998年第5期·国际·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曹 志 平 【内容提要】地缘政治考虑在俄罗斯外交战略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独立以来,其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俄国国内先后出现了三种地缘政治主张:大西洋主义、“近邻外国”优先和新欧亚主义。

新欧亚主义反映了俄罗斯对国内需求和地缘政治利益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对当初全盘倾向西方的大西洋主义的反思和逆动,是在“近邻外国”优先基础上的更全面的外交战略主张。

【关键词】俄罗斯 外交 地缘政治 大西洋主义 新欧亚主义【作者简介】曹志平,1962年生,现为华东师大法政系博士生。

(上海 200062) 俄罗斯独立以来,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演变。

独立之初,俄政府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92年5月则提出实施“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

1993年4月,俄罗斯确定了复兴俄罗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树立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总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1994年俄政府提出了“三环外交战略”。

1995年俄总统咨文明确提出了“全方位外交战略”,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就任外长后,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战略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至此,俄外交战略构想已端倪尽显。

从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考虑在俄外交战略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的理论。

在国际关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①作为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出现于19世纪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拉采尔和瑞典的切伦,英国的麦金德和美国的马汉等也被公认为是早期地缘政治理论的杰出代表。

本世纪30年代,“地缘政治”被德日法西斯作为扩张侵略的理论工具,一度声名狼藉。

但是,以研究国际政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学本身并未销声匿迹,相反,它在战后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近10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动,“地缘政治”更是倍受青睐,用地缘政治理论分析国际关系现象在国际政治与外交界成为一时之风尚。

①《辞海》,第524页。

至于俄罗斯,在其不同于又兼容于东西方文明的第三类文明即欧亚文明(或称“结合部文明”)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的令人吃惊的地缘政治意识本能,这种地缘政治意识与其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统一,即构成了俄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俄罗斯思想”。

美国学者戴维·克尔写道:“有关俄罗斯横跨欧亚的独特位置及其对俄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取向的意义的认识,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文化的经久不变的因素。

”①自俄罗斯国家形成以后就贯穿于其发展历史的“西化”“与“斯拉夫化”的争论,本身就具有地理和文化鉴别的性质,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欧亚主义”更直接地反映了俄罗斯人的地缘政治意识和它们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的体认。

事实上,地缘政治考虑早就渗透在俄国外交政策和军事纲领的决策过程之中。

18世纪初,彼得大帝发动的历时21年的对瑞典的战争(北方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出海口,向西方靠拢。

而16世纪以来,特别是18、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沙皇俄国大肆向南、向东扩张,也主要是为地缘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领土安全等所驱使。

对于这种扩张政策的地缘政治因素,俄国学者尼古拉·伯狄阿耶夫曾明确指出,由于俄罗斯居民的居住地缺乏天然屏障,因此“不得不经常扩张他们的边界,不让他们的敌人接近”,俄罗斯国家正是“为控制广阔土地而斗争的产物”。

②进入20世纪后,诚如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所说:“苏联政府一向以地缘政治观念思考其外交政策。

”③前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曾向其友人透露,他每星期总有好几次离开繁忙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书房,面对一幅巨大的世界挂图,“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什么也不干,只是凝神注视着这幅地图沉思……”④他是在深入思考事关全局的地缘政治问题。

由此,我们对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前苏联)对外关系便可有一新的理解:“1905年灾难(指对日战败——引者注)之后,人们可以发现,在帝国的两端——相距约15000公里,大部分距离通过当时低效而极易遭受攻击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连结起来——同时遭到进攻的两线作战所带来的战争创伤,已经成了苏联欧亚战略继承下来的主要的地缘政治因素。

如果忘记了这一基本的战略因素,人们就无法理解诸如斯大林在面临希特勒进攻时在东西方之间搞均衡的行为,无法理解自60年代以来苏联在远东地区大规模集结陆海军的潜在动机。

”⑤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路线的选择表明,前苏联政府已深得地缘政治之精髓。

然而,前苏联的地缘政治思想中有两个基本特征或者说致命的弱点。

首先一点就是,地缘政治考虑与其“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其结果是使得俄罗斯国家利益不能真正得到确认和维护。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后持续40年的与西方的冷战和同美国的争夺。

1990年,苏共国际部的伊戈尔·马拉申柯承认:“`东方’和`西方’这两个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至少这样一个事实:它不仅是意识形态上的竞争甚或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碰撞,而且是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地缘政治的对抗。

”这种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利益“混合”的对抗,使得前苏联“付出了高昂代价,人为地造成了它与世界经济的隔绝状态,其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准都下降了。

苏联经济的持续危机不仅是其反市场特征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对地缘政①②③④⑤米兰·霍勒:《理解亚洲:俄罗斯亚洲心脏地带的昨天和今天》,伦敦1990年版,第70页。

转引自冯绍雷等著:《国际关系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67页。

转引自冯绍雷等著:《国际关系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

戴维·克尔:《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地缘政治学的兴起》,〔英〕《欧亚研究》1995年第6期。

治作经典的帝国式解释的必然结果。

”①更为重要的另一点是,前苏联政府没有认识到国家权力本质的变化,依然固守着旧的“大国”理念和传统地缘政治学所谓“空间范围的控制”的思想。

“我们对`大国’的理解可能通常是与拥有巨大的版图、众多的人口,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军事力量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低估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国家`力量’和`权威’的经济因素、特别是技术潜力的重要性。

”②而当今世界的现实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和世界相互依赖的加强,军事力量在“大国权力要素”中的作用已有所下降,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有关空间范围的控制的思想也随之有所变化。

传统的“空间范围的控制”是对资源的控制与竞争,是为直接控制别国版图而斗争,而当代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则主要是技术、产品、市场的控制与竞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相互依赖的加强,空间控制呈现出新的、部分改变了的形式,如经济、通讯和信息控制等。

这是因为文明的进步使人类获得了对新的空间范围的控制,它使得利用早期的控制形式——其中直接的军事控制是最为传统的——在许多情况下都不可能成功。

”③这再一次从地缘政治上说明了苏联集团在国际角逐中败下阵来的原因。

二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

这一特殊地缘政治现实不仅助长了俄罗斯的大国意识和优越感——面对落后的亚洲,俄罗斯尽情展示了自己得益于欧洲的先进和强大;也在俄罗斯的国家意识中滋生出自卑和阴狠——面对更发达的欧洲,俄罗斯感受到的是轻视和对这种轻视的无奈。

换句话说,独特的地缘政治现实产生了独特的俄罗斯国家意识:俄国既属于欧洲,又属于亚洲;俄国既不属于欧洲,又不属于亚洲,“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欧亚大国”。

长久以来,这种根深蒂固的欧亚主义地缘观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在东西方之间摇摆的机会主义倾向,④另一方面又脂溢出强烈的扩张性和大国主义色彩。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改变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同时也引起了俄罗斯国家意识的混乱。

俄国地缘政治取向必须要重新抉择。

对于俄罗斯面临的新的地缘政治形势,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分析家和战略思想家兹·布热津斯基在其1997年的新著《大棋局》中有详细的描述。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实体,苏联解体使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的削弱和危困:资源锐减,经济滑坡,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意识形态混乱和人民对国家身份认同的危机等。

昔日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只不过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地区性大国而已。

第二、苏东集团的崩溃,不仅使得俄国西部边界发生了改动,也使俄国地缘政治影响的范围大大缩小。

失去了波罗的海三国后,俄国西部边界已退回到1600年左右的伊凡雷帝时代,①②③④其根据在于“时而面向西方,时而面向东方,选择吸收他人文化,是俄国文化发展的特征。

”安启念:《东方国家的社会跳跃与文化滞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页。

K ·普列沙科夫:《全球变革中的地缘政治学》,〔俄〕《国际事务》1994年第10期。

S ·沃比茨基:《用进化论观点看改革时期的日本》,《认识日本》,莫斯科1992年版,第41页。

I ·马拉申柯:《俄罗斯:地球的心脏》,〔俄〕《国际事务》1990年第7期。

里加和塔林港的丢失,使俄国进出波罗的海的战略通道更受限制。

东欧诸国脱离华约和经互会后迅速倒向北约和欧盟,使俄国丧失了一个重要的产品市场和与北约之间的安全缓冲地带。

而这些是前苏联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和地缘政治平衡的重要基础。

第三、在俄国的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乌克兰的独立,不仅使俄国失去了一大块潜在富裕的工农业经济和在种族与宗教上同俄国人极为接近的5200多万人口,“动摇了俄国是泛斯拉夫共同特性的天授旗手这一说法的根本”,①也使它失去了在黑海的主导地位,而黑海是俄国与地中海地区及更远国家的重要贸易通道。

加之高加索国家的独立,——它使俄国在这一地区的边界退回到了19世纪——“重新唤起了(俄国)对土耳其影响卷土重来的战略上的担心”。

②中亚国家的独立则意味着俄国东南部边境有些地方向北退了1000多英里。

“失去了中亚,使人感到丢掉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对潜在伊斯兰挑战忧心忡忡。

”③第四、俄国的远东地区,虽未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化,但俄国人发现,他们面对着的已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强劲、在国际政治中也日益活跃和扩大影响的亚洲国家(或者,把眼界再放宽些,是亚太地区)。

俄独立后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后来的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卢金写道:“过去俄国虽然落后于欧洲,但却自认为比亚洲先进。

但从那以来,亚洲发展的速度要快得多,……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处于`现代化的欧洲’和`落后的亚洲’之间,而是处于`两个欧洲’之间的一个奇怪的中间地带。

”④总之,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得对俄罗斯极为不利,其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下降,影响范围收缩,几乎已从昔日欧亚中心腹地收缩到更为内陆化的欧亚大陆一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