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德育为先_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四个方面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二、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三、实践活动,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增强实效。
只有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它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道德是人才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一、抓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中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
所以,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竞赛、评比,认真领会规范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
但是,我们知道,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理念的学校制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果庄镇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教导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等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育人服务,离开育人,学校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和存在的意义,抓住了育人,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根本。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育人为本徳育为先全面加强学校徳育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德育工作的优先性、重要性和持续性,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学习十七大报告,就是要深入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把报告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报告精神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不断改进教育教法,创新育人理念,打牢教育发展基础,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为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
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关爱学生方面有待加强。
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平等相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尚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没分高低年级、没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计划一订完好象没事了,悠哉游哉,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比较弱;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家长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成就孩子一生;二、、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德育;三、实践活动,加强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深入孩子内心。
只有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我们教师和家长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家庭修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德育工作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一、抓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
所以,我们班首先做的是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领会规让范要求,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
但是,我们知道,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
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
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需求层次
成认低层次需求 激发高层次需求 帮助争取谋生需求 推动追求自我实现
最低目标:谋生
郑板桥 恽南田
我清高,我自立
信奉“行行出状元 〞的罗福欢
• 记者:
• 现在很多大学生
觉得找工作很难,
你有什么忠告?
• 罗福欢:
• 首先是你最好是
先能养活自己OK,
你别再让父母为你,
大学生 选择街边擦鞋, 走过8年 再这样操心,那样
个人需求
人生体验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
孔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根雕〞: 神形各异 积极张扬
“木雕〞 : 千人一面 呆板畏缩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 最初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 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 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 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 在芝加哥大学,“哪里有 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1948年初,获知的杨笑振话,一直流传至今。 宁在实验室不顺经历的 特勒给出了建议:转攻理 论物理学。
的创业之路 ,从昔日的小鞋摊儿到 再给你拿生活费什
今天拥有80多家加盟店
么的,那样才是对 的。
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需求群众化:
+ 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社会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道德养成
社会需求
社会责任 学术开展
文明传承
教育需求群众化: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职业技能
竞争资本 幸福源泉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 为重、全面开展
•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 大学建校1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
• 要坚持把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作 为学校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
教师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关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去实践和探索,是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即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
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和健康人格的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
师德堪称教育主魂,师能乃教学之本。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好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老师有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雄心,学生才有成才报国的志向。
试想,在学生面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庸庸碌碌,没有远大抱负的教师教育出新时代的接班人是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时间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从学生的身上看到教师的印迹,所以也只有励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业务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才能不辱‘园丁’这个称号。
教师教育学生凭的就是良心。
凭着良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会积极的投入全部的精力。
有良心才会有爱心,有热心;‚一切教育都源于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育人之本 德育先行
育人之本德育先行育人之本,寓意着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做到学富五车、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德育先行,意味着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德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德育先行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正直、宽容、勇敢、诚实、友善、公正等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个性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平台。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坚持正义、诚实守信,才能够在社会中做到和谐相处,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毅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德育的引导和培养。
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面对问题和困难,如何调节情绪和压力,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人。
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力提供帮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答:一、首先要正确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在于服务社会。
所谓全面发展,就发展对象而言,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发展内容而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忽视德育倾向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发展人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人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因而,教育务必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但是,仅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品德,既不是全面发展,也无法保证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
二、“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上的保证。
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在竞争的时代里,学生更容易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而忽视思想品德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忽视思想品德在成才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达到了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因素。
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身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四、教师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为学生作出表率。
有道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百年之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记第三届高级论坛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国校长德育论坛"
等 要 素 的 细 化 、优 化 与 科 学 化 : 校 和 谐 德 育 特 色 学 化 ~ 一 形 成 学 校 所 处 的地 方特 色 、层 次 特 色 和 办 学 特 色 在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中表 现 出 来 的 独 特 风 格 ; 校 学 和 谐 德 育 可 操 作 性 一 一 学 校 德 育 工作 贯 穿 于 学 生 从 入 学 到 毕 业 的整 个 过 程 之 中 , 到 全 面 操 作 : 德 育 做 把
识 , 立 全 员 机 制 , 辟 全 员 渠 道 等 措 施 , 每 一 个 建 开 使
教 职 员 工 均 能 根 据 自己 的职 责 分 工做 到 “ 书 育 人 、 教
做 人 做 事 的基 本 道 理 , 播 中华 民 族 的 优 秀 文 传
化 和 革命 传 统 。
管 理 育 人 、服 务育 ’ 。
沉 浸 其 间 , 且 , 为 崇 高 的 道 德 而 获 得 幸 福 并 因 的一 种 力 量 。
德 育 呼 唤 阳 光 课 堂 教 学 , 为 学 生 的喜 、怒 、 、乐 因 哀
关 系 到 中 华 民 族 的 整 体 素 质 , 系 到 国 家 前 途 关
教授 陆 士桢 、 中国少儿 出版社 原副 总编卢勤 、 京陈 北
经 伦 中学 副 校 长 朱 洪 秋 在 论 坛 中认 为 : 校 德 育 应 该 学
体 现 对学 生良好道 德培 养 , 爱心的升华 ; 学校 德育应
中 国 伦 理 学 会 德 育 研 究 、 国 学 校 教 育 网总 编 李 亚 平 博 士 认 为德 育 的 中
感 悟 德 育 的 内化作 用
北 京 师 范 大学 于 丹 教 授 说 : 育 不 简 单 是 德
一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谓教书,毫无疑问,即“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那么,何谓“育人”?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并且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国教育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德育的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
由此可见,如何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学校目前所面临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中的误区1、德育教育场合的误区虽然如今各个学校也把德育工作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方面,但由于我们对于校园中德育教育场合的认识常常陷入一种误区,所以往往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刻意去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升国旗、开班会、听报告等等,当然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活动,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收到的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中,所作的发言常常是提前准备好了的空话、套话、官话、场面话,而非内心真实所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听者只能算是一种意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有甚者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只是在做一种虚假的口号,不利于以后的德育教育。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的。
当你让学生拾起地上的纸片时,就是提醒他们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你随手关上教室的灯时,就是做了一个节约资源的示范……总之它可以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2、德育教育技巧的误区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经常找他谈话,一谈就是一个小时,他怎么就是不听呢?”是的,这样的“日月谈”老师大有人在,而且他们的确在苦口婆心地规劝,但收效却是甚微。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包钢五中德育工作理念与实践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即做人在先,才能成大器。
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大家都知道,目前在社会转型之际,尤其是普通大众家庭的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将形成的行为习惯,让教育者忧心忡忡!在这方面,学校是个阵地,加强德育教育,拯救部分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抓成绩,搞排名。
一、用科学制度规范学生制度管理是保障,制度管理就是使人明辨行为的对错,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效应是抑制人中不好的一面。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就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
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影响到学校所造就人的品味。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导向其行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校在校园内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名人事迹、名人名言激励学生,用学生的书画作品感召学生,用日常用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处处创造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三、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工作中既要树立的先进典型,具有旗帜的作用,使人们自觉的见贤思齐,又要从反面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警醒的作用。
学校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新生入学、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着力于抓全、抓小、抓严、抓实。
通过各种典型事例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
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公开表彰奖励,对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公开批评教育和处理。
对学生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从而正确导向学生。
这些做法,对正确的校园舆论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无形中推动了校风的形成。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马元沛党的十七大对“育人为本”教育目标的表述。
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尊敬学生的重要性,指引学生发展。
“德育为先”一个“为先”,特别明确地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的地点。
师德古来有之,不一样时代对师德有不一样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给予了新的内涵。
所以,修师德、树师表、讲课老师风、教书以育人为本,不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针对上述我就浅谈几点教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浅显认识,望同仁赐教。
1、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权衡教师个人行为和质量的最高要求,也是当教师的实质要求。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放心教育事业的,更不行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建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第一要建立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今世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仿佛他们不是在“工作” ,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尝快乐。
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由于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风趣,或许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忱干出来的。
其次,教师不该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宁愿地当教师,让教师在焚烧自己的时候,享遇到人生的兴趣,感觉到人生的价值。
假如哪位老师到了只是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实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实的教育是发自心里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实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敬业爱岗,热爱本员工作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爱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详细表现,更是教师教勤学生的前提。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育人、塑造人的事业,不可以没有感情、没有爱,爱是当教师的道德底线,没有爱学生最最少的开始,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当老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我心中的素质教育----浅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理念我国现在推行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理念,给今天的教育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科学内涵,把握并处理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内在关系,认真履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职责,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新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让人耳目一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
说明了人的重要性。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
这一创新理论不仅对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的培养、教育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是要把教育人、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培养、教育人的过程中始终把对人的理想教育、品德培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
施教者与被施教者,要有个共识,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和谐,就是教育过程的心灵的和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就是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懂得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善于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给自己有个标准尺度,量力而行;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生的最好的老师。
适当学习方法和技巧,教会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汲取更多所必需的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知识也同样在变;学会做事,就是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团体意识,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学会创新,就是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不满足于现成的观念和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新事物、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和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健体,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用良好的身体素质去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方式,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心理调节方法,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事业、对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的德、才、体、能、貌、行等各方面素
质在社会交往中的具体表现,是一个人内外在素质协调统一 而形成的独特风貌。
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榜样力量
是无穷的,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时 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师德-教师之魂
师德既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 需要。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 身、以身立教。 师德的实质在于一个“业”字——敬业、乐业、责业、
爱业、创业、勤业。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 分或自由地发展——哲学家罗素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在知识的海洋里,”涉浅水者得鱼虾,探深海者得 蛟龙“。 —列宁
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整体素养
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
• •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 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要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性工作。养成研究、探索、反思
的习惯,并能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素质:智商+情商+心商
当好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做好自己的心理疏导师
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原则 ,教师要在 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 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教育 学生、赢得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无 形的、潜在的,教育作用是有形的、深刻的。教师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忻州师范学院 罗小兰 教授
一、师德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
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已不是 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即关系到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师德建设是 社会的必然,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是当前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的纲,也是落实以德治国的需要。
教师职业是艰苦的,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
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成功没有秘诀,只要 坚持就是胜利。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
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
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
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李素丽
严谨治学
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努力扩大知识面
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 文化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 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要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
体验职业乐趣,提升人生境界
教师职业分为三个层次: 生存境界——谋生之路。 责任境界——职业,工作是“践责”,做该做的事。 幸福境界——生活艺术,工作融进了自己的生 命,是为了表达生命、享受幸福。 体验职业乐趣,认识职业价值,快乐工作。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
要有恒心和毅力,永不言弃(苏格拉底…)
责、积极奉献。
敬业意识
乐业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 勤业意识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
21世纪的通行证——责任心
责任心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没有责任心,就无法胜任教 师工作,更无法成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 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责任心与自尊 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同情心、爱心、孝心、 善心等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
师爱=师魂
师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 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一视同仁的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心理学家林崇德
敬业爱岗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岗位;尽职尽Fra bibliotek——教育厅
法》 ——教育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二、 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 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所
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 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 师德和业务水平”。—— “十六大”提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提出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 干意见》,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中组部、中宣
部、教育部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