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议程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第三节
一、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
政策议程的建立
(1)公众议程也称系统化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 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2)本质上,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
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散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进入政府议程;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1.外在创始型议程 (1)外在创始型议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 经阐释和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阐释是指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 (3)扩散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3)新旧项目对政府议程的影响
A.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款、社会保
障等。一般而言,政府对这类问题都较为熟悉,且处理方案在一定程度
上已经成型,所以它们往往会优先进入政府议程。
B.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大规模罢工、外交方面
出现的危机等。新项目进入政府议程常会受到拖延。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公共政策问题与议程

公共政策问题与议程

• 4、社会公众与大众传媒 •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 (三)确认政策问题的角度与过程
• 1、角度 • 对于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维度。 • 由于政策问题最终是由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所以从政府立 场看,有这样两个角度: •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确认政策问题:把某些由市 场本身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认定为公共政策问题。比如: 社会保障问题、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进城的农民工问题。 • (2)从政府失败的角度排除政策问题:把某些由政府来 解决反而效率更低、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排除到政策问 题的范围之外。如:一般行业的价格竞争问题
“ 炸楼是民意所向”
六朝古都南京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古迹、山 水、园林等旅游资源丰富。为了保持传统的山水园林式 的文化古都风貌,该市在规划上一直实施一个深受市民 拥戴的“显山露水”计划,“大钟楼——鼓楼——北极 阁”风景带正是这一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营造这一自 然人文景观走廊,政府做出了最大努力,附近居民做出 了巨大牺牲。然而某电信公司却在这一风景带内投资建 设了30多层的多媒体大楼,引起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专家以及众多市民的猛烈批评。很多人认为该楼严 重破坏了鼓楼地区的和谐景观,应该炸掉。到底该不该 炸掉,如何确认这个问题,涉及多个主体即利害关系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信公司、市规划局、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政府领导、专家、记者等。
• 政策问题的产生、解决都是客观的,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的影 响。比如,为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首先 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前提。以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又快又 好发展,先快后好,现在要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
• 2、相互关联性

一个领域的公共政策问题,往往与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相互影 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保问题往往与经济、法律、教育、 道德等领域的问题相互制约。(德国小孩钓鱼时手里要带一把尺, 小于一定程度的都要扔回去)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3)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3)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3)名词解释公共政策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1)、观望性政策执行偏差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52)、公共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53)、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

54)、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

55)、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57)、选择性执行偏差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58)象征性执行偏差象征性执行:在政策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59)、政策持续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60)、政策评估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

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

61)、公共政策控制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第四讲 公共政策议程及其理论模式

第四讲 公共政策议程及其理论模式

政策议程理论
原因——公共政治资源的稀缺性
• 众所周知,现实社会中的社会问题是层出不穷、 比比皆是的,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进入决策者视 野,更不是决策者一注意这些问题就都能制定相 应的政策或法律予以解决。 • 因此,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局限在“提出问题— 制定方案—执行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关注什么 样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策略下才能成为政策 问题以及被政治家关注并给予解决。 • 外在催生模式和多元流程模式正是为研究和解释 这一问题而提出的理论建构。
政策议程理论
(一)含义
含义:少数被政策制定者纳入公共政策日 程表的要求与意见。
政策议程的来源
政策议程的形式 政策议程的发动者 政策议程的发展顺序
政策议程理论
(二)类型及区别
• 系统议程也可以称为公共议程、公众议程、政策形象。 • 政府议程也可以称为制度议程、正式议程、行动议程。 • 系统议程所包括的只是那些在认识问题层次上的一般性项
多元流程模式
理论内容(续4)
政策企业家——当机会出现时,必须有一个 人承担起把这三条主线结合在一起的功能,这个 人就是政策企业家。政策企业家被界定为愿意投 资自己的精力、名望、财力等资源的政策倡导者。 当然,之所以把他们称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从 这种投资中期待着将在未来产生的物质上和精神 上以及政治上的利润回报。
二、金登“多元流程模式”(6)
6.政策企业家
当机会出现时,必须有一个人承担起把这三条 主线结合在一起的功能,这种人可以成为政策企业家。
当然,之所以把他们称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从这种投资期 待着将在未来产生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以及政治上的利润。
政策企业家被界定为愿意投资自己的精 力、名望、财力等资源的政策倡导者。
多元流程模式

3 第三章 公共政策议程

3 第三章 公共政策议程

26
——Barbara Nelson, 议程设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问题认识:一个问题引起注意,并被认为具有 需要政府采取行动的潜力。问题要足够的重要, 使政府行为者严肃地考虑 B、问题采纳:作出是否对问题作出反应的决定 政府在这个方面是否具有合法的职责? 是否能够发现、作出恰当的反应? C、问题的优先性:纳入议程清单,并就优先性排 序 D、问题保持:问题保持到决策阶段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18



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实质性问题,象征性回应” 政府决策者采取象征性政策有几个原因: 有些问题其强度可能很大,但范围却可能很窄,政策制 定者可能以表征性的答复或象征性的回应来承认问题的 重要性,但与此同时却不做什么事情来解决问题。 政策问题构成十分复杂,难以作出选择,就可能对各方 的实质性问题给予象征性的关注,因为最低限度的回应 是唯一可行的回应。 象征性地承认一个问题,能够同时安抚社会的各种疏离 因素,并且产生最低限度变化 。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21
1、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Roger W.Cobb and Charles D.Elder认为, 一个问题要得到政策制定者的考虑,必须符合三 个标准: 该问题必须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范围); 相当数量的公众提出必须采取行动的要求(强 度); 必须为一个适当的政府机构所重视。
安德森:《公共决策制定》 科布、爱尔德:《美国政治中的参与:确定议程的动力学》 琼斯:《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I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24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公共政策议程的概念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而当诸如自然事件和战争冲突等内在和外在的客观问题影响到了公众或政府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关注,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公正政策议程便正式启动了。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互相关联的议程阶段。

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

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简单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

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别: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造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提供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命令方式贯彻统一。

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别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别,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情绪)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办法更易采纳。

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引言议程备选方案是指为达到某种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公共政策则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方案和政策。

本文将探讨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议程备选方案议程备选方案是指在政府或组织中制定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时间安排。

在制定议程备选方案时,需要考虑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制定议程备选方案的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问题可以是经济、环境、社会或政治方面的。

2.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目标,即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和可达到的。

3.政策选择:根据目标和问题的分析,制定若干备选政策方案。

政策可以是结构性的、技术性的或行为性的。

4.评估和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势,以确定最佳方案。

5.决策和实施:选择最佳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预算。

然后开始实施方案,并监测和评估结果。

议程备选方案的制定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制定公共政策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并通过广泛的研究和调查来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以下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步骤:1.问题定义:明确问题的性质、影响和紧迫性。

这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和专家意见来确定。

2.政策制定:制定备选政策方案,并评估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政策可以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法律方面的措施。

3.决策和实施:选择最佳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预算。

政策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机构和监测机制。

4.评估和修改:定期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改和调整。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同时还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意见。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公开听证会、社区讨论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包括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和内参模式。

1.关门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没有公众议程的位置,议程的提出者
是决策者自身,他们在决定议事日程时没有、或者认为没必要争取大众的支持。

2.动员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会千方百计
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

3.内参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决策者通过内部咨询来形成议程,一
般表现为内部研究报告、情况反映和送阅件等形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 问题识别:政府必须首先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挑战。

这可能是通过对现有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来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咨询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来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2. 议程设置:在问题识别之后,政府需要确定将问题放入议程的优先次序。

这涉及考虑到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与其他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协调。

3. 政策制定: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法律、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从制定政策目标和方向,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的各个阶段。

4. 政策实施:一旦政策形成,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实施政策。

这可能包括制定具体的法律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以及建立机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5. 政策评估:政府还需要对制定的政策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包括评估政策的影响、有效性和效率,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以上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可能因国家、地区和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注重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 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 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 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一般分为常规议程和非常规议程两类。 常规议程是指政府职能范围内经常出现的、政 府必须定期加以解决的政策问题。 非常规议程是指因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导致的 公共问题,政府或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政策予以解 决的政策议程。
(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 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 从而进入政策议程。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 测性发动,敏锐的政治权威领导人或有关专 家学者对该问题将来的严重趋势有所察觉, 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把它提出来。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 过程。 正常的问题察觉机制:能对各种政策问题经常保 持警觉,并能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讨论、 分析和研究、以便形成政策议程的构建的机制; 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 体现民主性; 开放的问题觉察过程:指有关组织的问题察觉 系统不应该是自我封闭的。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 设置的模式
演讲人:杨赛楠
目录
公共政策议程概述 1 2 公共政策议程确立的条件与途径
3 公共政策议程确立的模式
4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第一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概述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 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 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 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2.动员模式 与关门模式一样,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 是由决策者提出的;与关门模式不同的是, 在动员模式里,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会 千方百计设法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 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也就是一个先有政 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揭示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参与者与决策机制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参与者和决策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观点、需求以及政府的权力和资源分配都会对最终的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环节参与者和决策机制。

一、议程设置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期阶段,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制定议程。

议程设置是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决定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政策制定者会考虑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等因素来确定需要制定政策的具体议题。

例如,针对社会的某个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教育改革等),政府可能会召集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各方参与者来讨论和研究,以确定制定政策的方向。

二、政策制定与评估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会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学术研究、专家咨询、行业调研等渠道。

政策制定者将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政策选项,并评估每个选项的优缺点、可行性和预期结果。

此时,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开展公众咨询、听证等活动,以吸收公众意见和建议。

三、决策与实施在完成政策制定与评估之后,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最终的决策和议题通过。

这个环节通常涉及高层决策者,例如政府部门负责人、行政首长等。

他们将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利益协调、政治意愿、法律法规等,来做出决策。

一旦决策确定,政策就会进入到实施阶段。

政策实施涉及到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配合和执行。

四、监测与评估政策的实施并不代表政策制定过程的结束。

相反,政策的监测与评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府或政策制定机构将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定期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政策的效果和问题。

如果政策出现问题或需要进行调整,政府将会重新制定政策,进入到一个循环的过程中。

总结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参与者和决策机制的复杂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现代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核心过程之一。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合作制定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挑战,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涉及五个关键要素:问题、目标、方案、实施和评估。

首先,政策制定的起点是社会问题的识别和界定。

政府必须了解和认识到公众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政策制定的目标是明确的,以解决问题和改善公众福祉为导向。

目标必须具体、可量化,以便衡量政策的有效性。

第三,政策制定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或政策措施,以实现设定的目标。

这些方案可以是法律、经济、行政或其他手段的结合。

第四,政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施措施来付诸实践,确保政策得以执行和落地。

最后,政策制定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以确定政策的成效和效果。

评估可以提供反馈,指导政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步骤公共政策制定通常涉及以下五个步骤: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

首先,议程设置是指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入政府的政治日程。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协商和决策。

第二,政策制定是指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文件和具体措施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利益相关方将被广泛咨询,并提供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第三,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这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和合作。

第四,监测是确保政策实施的全面性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最后,评估是在政策实施后进行的,以确定政策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政策效果的质量。

三、公共政策制定的挑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政策制定需要权衡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这可能导致利益的冲突和妥协。

政府需要寻找各方共识,并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政策制定需要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过程,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模型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模型

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可以基于多种模型和理论,其中一个基本模型是"问题定义模型"(Problem Definition Model)。

该模型描述了公共政策议程形成的一般过程,以下是其基本步骤:
问题识别(Problem Identification):在社会中出现问题或挑战时,相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专家等)会开始识别和认知问题的存在。

这可能涉及数据收集、研究和社会对话。

问题定义(Problem Definition):一旦问题被识别,就需要将其定义和描述清楚。

这包括界定问题的范围、关键特征和影响,并将其与其他问题进行比较和区分。

聚焦关注(Focusing Attention):在众多问题中,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开始选择并聚焦于特定的问题,将其列入政策讨论的议程中。

这可能涉及问题的紧迫性、公众关注度以及决策者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定级(Agenda Setting):在政策辩论中,一些问题可能会被优先考虑,被认为更加紧迫和重要。

这涉及到政治和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博弈和政策倡议的竞争。

政策制定(Policy Formulation):一旦问题被确定为政策议程的一部分,政策制定者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和方法。

这可能涉及专家研究、政策分析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决策和实施(Decision and Implementation):政策制定者进行决策并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

这可能包括政策的正式采纳、立法过程、资源分配以及监测和评估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

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公共利益:指与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利益。

¨公共目标:是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发展为目的性的行动指标。

¨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有直接相关性的一切事务。

¨公共问题:是指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矛盾问题¨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包括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半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的公共组织。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

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2.强度
(1)强度是指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态度或反应程度。 (2)如果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反应平淡,则不会引发相关的政策议程; 反之,如果引起公众的担心和愤怒,导致舆论哗然,那就会使得政策制 定者予以高度重视。
3.时间 (1)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2)瞬间机制(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广为人知的事件),如地震、爆炸、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体系的封闭
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民选代表不能代表选举人的利益,
那么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公众的呼声和愿望就很难为
决策者所知,人们不仅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且不能通过问 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 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和议程备选方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法律、规定和行动计划。

而议程备选方案则是针对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所提出的可能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倡导的建议。

一、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1 共同目标:议程备选方案和公共政策的共同目标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

无论是通过议程备选方案还是公共政策,都旨在提供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以实现公共利益。

1.2 互补关系:议程备选方案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基础性的建议和思路。

它们是针对特定问题或挑战的探索性研究,是对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参考。

1.3 反馈与改进: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反馈信息。

议程备选方案可作为反馈机制的一部分,以评估政策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2.1 问题导向:议程备选方案的存在使政策制定者能更清晰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

它们可提供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帮助政策制定者找到更精确的解决方案。

2.2 预防性措施:议程备选方案有助于提前发现和预防潜在问题的出现。

它们可以通过对可能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避免和减轻问题的方案。

2.3 多元化视角:议程备选方案的制定通常需要多方的参与。

这种多元化的视角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审视社会问题,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4 支持公众参与:议程备选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促进公众参与的机会,增强政策的民主性和可接受性。

三、建设性的建议3.1 提升议程备选方案的质量:为了增强议程备选方案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应加强对其质量的要求。

议程备选方案的制定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以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加强政策评估与反馈机制:应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获取政策实施效果的信息。

2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政策议程

2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政策议程
/g/20090811/01386597112.shtml
一位在深圳某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负责找地的人士:“双方会提前签好协议 ,约定一个土地保底价,假如拍卖的保底价是4000元/平米,但最后实际拍 卖价格是7000元的话,如果仍是该开发商拍得土地,政府便将3000元差价归 还,若由其他开发商拍得,这3000元的差价,便按比例分成,多数情况是政 府与开发商四六或三七,甚至五五分的。” 而对于地王现象,“有些地王是假的,参与前期开发的开发商去拿地,都会 提前跟政府协商签好协议的,外界看到的成交价并非开发商的实际拿地价。 ”他表示,如果是别的开发商拍走的话,多出部分便按比例分成,如果是自 家高价拍下来的话,政府再私下返回多余部分给开发商。 另一家中型开发商专门负责在珠三角拿地的人士:会尽可能去劝退来报名参 加拍卖的其他开发商。“前期没做贡献,就不要来抢地了,如果实在无法阻 止外来者,最后被别的开发商买走的话,便按上述比例来分成。”
“在我看来,议程是罗列了一些主题或问题的清单 ,这些问题或主题是政府官员和政府以外与官员有 密切往来的人们在任何给定时期内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官员应该关注的众多问题中,它们实际上真正 认真解决的是其中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另一些问题。 因此设定议程的过程就是将所有问题中真正成为关 注焦点的问题筛选到列表中的过程。”(约翰·金 登)
外部推动模式
问题由非政府的组织提出,接着充分扩展,首先成为公众议程, 最终进入正式议程。
政治动员模式
政治领导创建一个政策,但要求广大公众对政策的实施基于支持 ……关键问题是将议案从从正式议程推广到公众议程。
内部推动模式
问题在政府内部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团体内部提出,接着向关心 该问题的团体扩展,以求对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直至将议案列 入正式议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