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
①准确把握修辞特点,结合语境指出其构成要素。
②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联系语句及文本情境 概括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
一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一)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就是“打比用方一”。事即物抓来住喻两另种一不事同物性。质和的事比物喻的词相(似比点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问题驱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手法,请简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
‘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 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 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不同于借代。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合作探究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件 ppt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 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 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 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 间的相关点。其作用 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 代情。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 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 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 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 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 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 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 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 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 形象,表意丰富。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 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 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 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 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 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 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 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 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 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合并_(精)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 :正确运用常有的修辞手法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不时责备自己弊端”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可以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当克制自满 ,不时责备自己的弊端 ,。
答案示例 :仿佛我们为了洁净 ,为了去掉尘埃 ,每日要洗脸 ,每日要扫地同样。
2.以“蜘蛛结网”为话题 ,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好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手法。
(1 褒义 :像蜘蛛结网同样 ___ __________________(2 贬义 :像蜘蛛结网同样 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 :(1 谨小慎微 ,才有圆满结局。
(2 妄图网住他人却也网住了自己。
3.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各写一个比喻句。
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详细要求相符合。
(1 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并采纳起码两种其余光景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 ,并要求揭露将某一事物 (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由。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 :(1 群山葱翠 ,江水澄碧 ,矗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凝视着这片漂亮的土地,凝视着它的过去、此刻和将来。
(2 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入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4.模仿下边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 ,说明前面加点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惟有用心 ,乃能出头。
”急于出类拔萃的话 ,除了自寻烦忧以外 ,不会真实获得什么。
就像一只蝴蝶 ,要想漂亮如画 ,它的蛹就一定要经过地表下乌黑炼狱般的生活。
假如不愿接受被压迫的难过 ,展翅欲飞之时 ,就是它的漂亮终结之日。
答:答案示例 :就像一粒种子 ,要想长大 ,就一定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1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专题1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
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乃至于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使命的重担。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求发展、谋进步的种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撒。
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技术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
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眼花缭乱、无暇思考。
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C.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
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3.作用: 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五)对偶
1.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一 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类型: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 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 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六)排比
1.概念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组句子。
2.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 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 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 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九)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 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 有的也打感叹号。
1.概念
2.种类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 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 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 面前倒下去了吗?
四、常用的修辞知识及运用
(一)比喻
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 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 格。 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构成比喻必备的条件: ⑴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⑵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借代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 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 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 (202X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锦鳞指的是鱼
代
以器物代人物
雨来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
“刺刀”代鬼子。)
以专名代通名
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 主义。)
借代与借喻的区分:
其一,借喻侧重类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A.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 B.那里的蔬菜跟与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类似之处的不同类 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 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 答案:B
①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比拟作用: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 到生动的富有乐趣的表达效果。
3、借 代 什么叫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 密切关系的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 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借代,借体和本体的关联要力求明显,否则,容 易造成费解或误解。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
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 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
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 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 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 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辨认、 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 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势:
(1)特征代本体。例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3)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线。 (4)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XXX万万个雷 锋。 ( 5)形象代本体。例如:—队红领巾唱着山歌飘下来 了。 (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 发对青铜。(“青铜”是古代制镜的材料) (8)以物代人。旌旗十万斩阎罗。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是有意的合理的夸大和缩小,所以不能失去生活 的基础和根据。
(1) 我们的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这个黄霉季节,呼和浩特一带足足有五六十天阴雨不断, 谷子高粱都霉烂了,连人也发霉了。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3)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第三,夸张要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协调 (4)坚强的李刚视死如归,然而,他受尽了折磨,身躯已像 草杆一般瘦。 第四,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因袭前人,简 单地模仿、套用。 (5)万丈高炉生紫烟,烈火染红半边天。铁水直吐三千尺, 疑是火龙降人间。 第五,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 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
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C.雕阑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本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分析。
A项,“绿”与“红”分别代指叶与花,借代。
B项,“丝竹”代指乐器,“案牍”代指公务,借代。
C项,“雕阑玉砌”代指宫殿,借代。
D项,结合“不谙离别苦”分析,为拟人。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专题15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备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练
专题15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4)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A.反问排比比喻拟人B.设问排比夸张拟人C.反问排比比喻夸张D.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中运用反问修辞,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役夫不敢申恨”。
(2)“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中三个“是……的”句式一致,构成排比。
(3)运用比喻,把“过往的车辆”比作“穿梭的小船”。
(4)“忙得忘记早晚”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蜜蜂以人的生活状态。
所以依次是:反问、排比、比喻、拟人。
故选A。
2.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C.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
将“海洋”比喻成“生命的摇篮”和“天然的牧场”。
B.反复。
“前进”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人民军队的勇往直前。
C.无修辞手法。
“狼狗”和“狼”是两个同类的事物,“像”在此表示比较。
D.拟人。
“挺”字赋予了宅门人的动作特点,把“宅门”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宅门像人一样坚强地挺立着的形象。
故选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
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为榴结百籽、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
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
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判断一下
PANHDUANYIXIA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
√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C ) A.我凭舷远眺,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排比)
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 们。(夸张)
答: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1分),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分)。
比拟
BINI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 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答: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
泼。
排比
PAIBI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法。
答题模板:
(1)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 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1、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PPT课件
•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 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
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
高考题例: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
成了、变成”等 ,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1)“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 者? 两者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
(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拟思人想手情法感。?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
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分析仍“怜仍故怜乡故水乡,水万,里万送里行送舟行。舟” 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 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 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 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背肿, 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 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炼
4、区别对比;
5、横批。A、如文章的标题,标示对联主题,是
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笔。 B、常用四字横批,又有一、三、五、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纲阐释】常见的题型有:一种是选择题。
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前者常出现在第一大题和诗歌鉴赏题,后者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单纯从修辞角度设题。
也有的与阅读内容和其他表达技巧综合设题。
另一种是表述题。
辨认表述题只需要写出修辞的类别,鉴赏表述题要具体分析,并组织语言。
【考情分析】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呈现出如下态势:从题型看,主观表达题越来越多,可观选择题越来越少,一般不再用单一的选择题考查修辞手法。
从主观题的命题范围看,放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仿写中考查已成命题趋向;有的省市还在几个板块都考查。
很明显,所有的高考试卷都已从过去对修辞常识的考查转向了对相关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精神。
同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作文的表达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是衡量考生语言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③表示想象。
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⑤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例:你带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透析】《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
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
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应考方法盘点注意考查特点历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着重考查正确运用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多与其它表达方式结合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
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
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
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
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
”“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此外,这一考点还常常出现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通常需要结合诗句或内容辨别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以及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比喻和比拟的辨析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借喻和借代的辨析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对偶和对比的辨析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排比和对偶的辨析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反问和设问的辨析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