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材简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概括、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
关于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又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b、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能力目标:a、充分凭借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b、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操作能力。
c、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a、使学生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的往复不断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b、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一)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再说“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
因此,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桌面、黑板面等)和课件演示图形,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摸一摸”中初步体会“面是一大片”;在“看一看”课件演示中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条线段围成的一大片;在“比一比”中感知“面有大小”。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接着,教材引入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
最后,教材教授了如何用面积单位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直观的操作和丰富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学会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2)引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
(3)教授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1一、说指导思想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76页内容。
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
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第一部分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掌握了线段、直线、射线、角等几何知识,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班学生有部分同学对面积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在确定图形面积大小时,往往凭借直觉,而不是通过计算。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各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我出了一些关于以前所学的几何知识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接着我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物体大。
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
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来认识面积的含义。
接着我出示一组物体(三件物品:黑板面、国旗、邮票),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然后我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得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重叠法。
根据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根据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概述:本课程将介绍面积以及常见的面积单位。
我们将探讨面积的定义、计算面积的公式以及面积单位的转换。
目标:- 了解面积的概念和定义- 研究如何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 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内容:一、面积的定义面积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它是一个二维量,通常用平方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把面积想象为一个区域内的平面,它的大小取决于这个区域的覆盖范围。
二、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1. 矩形的面积计算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来计算。
即:面积 = 长度 ×宽度。
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
即:面积 = 边长 ×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乘以高度的一半来计算。
即:面积 = 底边长度 ×高度 × 0.5。
4. 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的平方乘以π来计算。
即:面积 = 半径×半径× π。
三、面积单位的转换在计算面积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面积单位及其转换关系:1 平方厘米(cm²)= 0.0001 平方米(m²)1 平方米(m²)= 平方厘米(cm²)1 平方千米(km²)= 平方米(m²)1 平方英里(mi²)≈ .11 平方米(m²)总结:面积是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常用平方单位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图形的公式计算其面积。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需要注意面积单位的转换关系。
希望本课程能帮助您理解面积的概念、计算面积以及面积单位的转换。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与编排特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
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掌握简单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5)理解并体会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必要性;(6)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面积观念;(2)通过对单位面积的学习,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强化直观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1)探索不同的比较面积的方法;(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比较现实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4)通过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探究不同面积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使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说教法(一)活动教学法:因为本节课概念较为抽象,我根据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一步步深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面积,体会面积的意义,从而突出重点。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
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眼、耳、手、脑多重感官刺激,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法。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知识,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2014-06课堂内外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
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参考文献:[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6).[2]车敏虎,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硅谷,2008(17).(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编辑董慧红“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面积和面积单位》(精选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面积和面积单位》(精选5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1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所要讲的是人教版小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与面积单位》这部分的内容。
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能够使用适当的参照物比较图形面积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增强动手操作、归纳与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解决问题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单位,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情感与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乐学”,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与体验面的大小,让学生积累学习感情,享受在求知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对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的感悟。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有三方面:1、理解物体表面的这个“面”与它们的大小叫做面积的这个“面积”。
2、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使学生从“线”的认识到“面”的空间飞跃,形成正确的表象。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上我主要采用的是活动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方式就比较综合了,有观察、分析、操作、合作交流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看,由学习长度单位过渡到学习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直观体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估测的能力,发展其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具袋1(三张不同面积的红、绿、黄彩纸)学具袋2(长方形、圆形、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2、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3、交流讨论,让学生动口六、说教学程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为此,我将本课设计为4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首先,我会运用课件展示动画来引入课题。
这时我就会问:明明绕这个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是操场的什么?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接着我又会问:如果把这个操场铺满草皮,那它又是操场的什么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到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认识和计算方法。
教材中以房间的面积为引导,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明确“等面积”、“较大面积”、“较小面积”等概念。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面积概念2.面积单位介绍3.面积度量4.面积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掌握面积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学习面积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和换算关系。
3.学会应用所学方法计算一些常见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学习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理解各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3.应用所学方法计算面积。
3.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
2.学生初步掌握面积计算方法后,要通过实际应用,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4.1 情境渗透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如:画图,身临其境等真实情境认识面积。
在了解认识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习面积的探究活动。
4.2 学习新课通过引入几种常见的图形为基础,融入玩乐性学习方法、模型操作及多媒体手段等,并掌握相关的面积知识和计算方法。
4.3 巩固练习1.教师在教学时多使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具,给学生操作机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2.进行一些面积计算的小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错误。
4.4 课堂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些抽象,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应用面积计算方法。
因此,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具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同时,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并及时进行课堂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知识点,消除困惑,从而达到轻松理解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要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0~64页。
1.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二、说教法学法。
(1)活动教学法(2)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3)自学辅导法三、说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小学生从认识长度到认识面积,在空间观念上是一次飞跃,什么是面?我首先出示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出物体都有表面。
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摸摸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以及自己的课桌面,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摸到的面一个比一个粗糙,有的说它们有的大,有的小,让他们充分感知、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接着出示:(课件)六个图形,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两个图形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从比较中学生发现只有角没有办法比较,因为没有围起来,理解“没有围成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得出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2 、制造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出示两张肉眼可以观察出并可以用重叠法比较的图形(课件),得出比较面积的大小有观察法、重叠法。
然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一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想到用眼观察和重叠法比较都不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用数方格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课件)。
接着我又创设方格多少不能准确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矛盾情境(课件),引出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书中利用比较两张纸的大小,让学生在拼摆中感受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摆进行教学,但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拼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我出示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让学生用学具摆,然后告诉我有多大,由于我为学生准备的学具不同,自然学生告诉我的数也就不同,这时我故作奇怪的问:“为什么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同学们告诉我的数却不同呢?”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原来是测量的学具不同,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觉得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120——12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形式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的过程中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说学生(1)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为他们学习面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促过有关面积的知识。
不过,这些知识都是比较零碎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3)聋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表象时,还是要依赖于实物。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去充分感知。
三、说过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更主要的是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构建。
1、通过比赛给两个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涂色,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探求新知。
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感受面积的概念,正确建立面积的表象。
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常用面积单位的掌握。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2)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面和掌握、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的单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研读、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
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
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
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
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
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
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1
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