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板书设计(分配制度)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承包土 地赚钱
奖金
工资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9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 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 行哪种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在平均分配 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中,哪一种更合理?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金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请判断以下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形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2、小李(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经理,年 薪15万。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 20万。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
社会财富人人有份,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 平均分配: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经济生活》说课稿
《经济生活》说课稿《经济生活》说课稿(4篇)《经济生活》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内容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本单元首先(第十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1)知识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的知识目标是: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②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③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根据高一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能力目标是: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以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存在的某些问题,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①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②市场配置资源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所以必须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③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新课程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高中《经济生活》知识专题三收入及分配
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 社会公平的?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 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另一重要举措。 (4)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 入,着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 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 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 活的物质保障。
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 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必须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②分配政策: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 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 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八、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基本特征
表现为:①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 强制性:征税;②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 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无偿性:国家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 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代价。 由法律事先做出规定,未经国家有 固定性: 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注重效率,发 挥市场的作用,又要注重公平,加强政 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既要反对平均主 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合理调节 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 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经济生活第七课
区别
所有制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 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公有制
个体经济
私营企业、外 资企业等
企业按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 劳动力价值支付 劳动报酬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 社会以劳动者提供 分配的 成果扣除成本和税 的劳动为尺度分配 方式 款后直接归劳动者 个人消费品 所有。 收入形 式 地位
工资、奖金、 津贴
个人的劳动成果
《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 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 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 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 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 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 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 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练习7
[2009上海政治10]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
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 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 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练习9
[2009广东A卷政治41](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
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
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
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工作范文]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课前预习】【知识点梳理】—\基础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①②什么是按劳分配?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①②重要性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①是对②体现了③有利于【知识点辨析】二、知识拓展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⑶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探究】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
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 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李明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妻子开店的收入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儿子炒股的收入女儿的工资女儿当顾问的报酬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高.考.资.源.网.S5U.]【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巩固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D.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经营一家早餐店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和津贴收入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某三口之家,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三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分配方式
2、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意义:
❖ A、国家角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 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 B、个人角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称之为 C( )
A.按劳分配
B.多种分配方式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有 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20000 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
我每月靠出租 房屋也能获得 300元的收入
赵某的母亲:
按生产要素(土地)分配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2、按劳 分配为 主体
3、多种 分配方 式并存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含义+意义 小 结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4、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含义: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 D)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政治教案:《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
高三政治教案:《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安排一、安排制度考点 1:生产打算安排生产打算安排,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安排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定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
考点 2:按劳安排及其作用⑴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⑵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推断:下列属于按劳安排的有:①国企工人的收入(不选);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推断:按劳安排收入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⑶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全部安排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打算了按劳安排在我国全部安排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⑷为什么A.必定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打算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由此打算不能实行按资安排)。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由此打算不能实行按需安排)。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挺直缘由(由此打算不能实行平均安排、按需安排)。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第一需要和热身手段);②劳动者的劳动力量存在着明显差别(存在着旧式分工)(酬劳体现劳动的差别)。
B.重要性(意义):①实行按劳安排,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挺直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制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