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作者:朱凯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22期
摘要:青少年篮球训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篮球人才。
我国的篮球运动没有凸显优势,在比赛暴露出来的移球慢、对抗技术差、体力不足等问题,而类似问题都是训练不到位所致。
所以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必须得到重视,本文笔者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及人本主义等方面,分析篮球运动的训练心理,为系统性、科学性的篮球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训练心理学基础理念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8(a)-0020-02
该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青少年运动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收集、访谈等,获得真实客观的训练资料,并从实际训练中获得对篮球训练的意见和想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能够适合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现状,更具有实践意义。
而有了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在制定训练计划,规划训练目标时,就能更有目标性,并以此为标杆,形成系统的训练体系,为中国篮球助力。
1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角度谈青少年篮球训练
行为是对环境做出的反映,环境是行为的刺激。
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指环境对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在篮球训练中,强调环境、同伴或对手给运动员造成的刺激,或好或坏,或紧迫或轻松。
详细来说,篮球运动的根本刺激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完成竞争和自我提高,而其反应就是勤于训练,通过防守和进攻得分,实现个人和整体的篮球能力提高。
所以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篮球训练时,应该给学生合理的“刺激”,要求这一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从心理上激发打篮球的兴趣。
另外,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导的篮球训练,容易造成对篮球运动的机械理解,只从生物角度来理解篮球运动,而未丰富到社会层面,缺少社会和人文的解释意义。
且容易陷入纯客观主义的误区,忽视了主观的努力,只用成绩说话,对一些运动员是不公平的。
还有就是容易忽视细节,如运动员对比赛节奏的掌控,专项意识和专门化感觉的培养等。
这些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指导方面的缺陷,还需要更多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完善,注意从其他理论中寻找弥补。
2 从认知心理学理论角度谈青少年篮球训练
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将客观和主观意识相结合,强调知识由外而内的学习,即将外在的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心理结构,并对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此理论帮助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在吸收,能够从自我的角度上认真参与训练,而且效果也会比较突出,影响时间比较长。
但同时,此理论也存在缺陷,需要老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单纯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容易将训练的重点向内在的理论和意识偏离,缺乏运动的实践性,这对学生的篮球技巧成长是有害的。
再者,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人努力、意志力的培养、比赛习惯和心理的养成等,不要将重点单一得落在认知上,而忽略了其他的非认知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对篮球训练的内在总结,要想充分发挥这一训练理论的指导意义,就应该充分结合个人意志、自然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因素等非认知心理学因素,从而将学生的训练更加完整化,能够表现出个人的成长和训练心得,突出个人能力的提高,对篮球运动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结合行为主义理论,从行为到认知能有统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思考性,让篮球运动成为一项运动而思考的活动,在训练或是比赛中都能够有所得,有所知。
3 从构建主义心理学理论角度谈青少年篮球训练
建构主义从哲学角度上来解释,是“观察渗透理论”,个体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来解释这个社会,或者是看待自己未知的事物,因此人对世间万物的解释是多样性的,不存在绝对的对错,但同时也有片面性。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其的解释应该富有个人的特点,要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这些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解释。
有一句谚语说,农民会以为皇帝挑的都是金扁担。
其实这也是对构建主义心理学理论中反应的片面性的一个解释,在篮球训练中,应该加以利用构建心理学的认知多层次性,通过完善对象来源丰富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从而提升技能。
构建主义心理学因为了解世间万物的复杂性,以及人认识的片面性,所以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得进行篮球训练。
从而对事物和知识的了解能够多方面、多维度,学习者不需要设定某一固定的起点,而是根据自己训练的变化随时改变,随时调整。
采用语言和行为传递的方法,直接感受来自其他构建主义个体的知识和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影响,从知识到身体训练,从训练到竞争比赛,从他人那里学习构建认识,完善个体能力。
从而提高篮球技巧、比赛应变能力以及场上战术能力等。
构建主义心理教学理论改变了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训练教学方法、直接感知方法以及身体练习习惯方法等,从情境中学习,直接受到篮球技巧的熏陶。
再者,构建主义心理学要求自上而下的学习,即在训练中采用支架式、抛锚式的学习方法,能够从技巧到基本能力,提高技巧,巩固基本能力。
但是在实践此理论时,也应该把握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过于强调相对性,而导致真理性的丧失,导致理论跟不上实践,只凭经验进行篮球训练。
4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角度谈青少年篮球训练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指在训练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看做完整成熟的整体,能够自我挖掘学习潜力,了解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进度如何安排等。
而且提倡学习的整体性,实现以人为本,围绕学生进行核心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实践此理论,不是用专业知识教学,而是用情感引导,用人际关系来发展训练。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理论旨在通过篮球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篮球知识和训练技巧,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获得强健的体魄,提升全面发展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在提升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同时此理论也重视意义学习,也认同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将练习的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实现有弹性的学习和训练,对非认知因素有一定的包含能力。
目前无论是教学还是体育训练,都强调素质教育,即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考虑学生的训练感受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以人为本,就会限于“矫情”的状态,学生会更加考虑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制约作用,这是反客观主义的表现,甚至是唯心主义。
这样的过度理论指导,会让成员自私自利,不利于球队的团结,造成整体效果差,大家都有英雄主义的不良思想,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应该把握这个度,让青少年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学习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从而可以自我鼓励,自我训练和成长,这是篮球运动中很重要的品质。
5 结语
综合来讲,这几种心理学理论都各有利弊,各有千秋,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训练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整体来看,这几种理论在理解中有相互违背的地方,但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相互补充缺陷,成为系统的科学指导理论,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除了心理学理论之外,篮球运动更应该包括生理学理论、运动理论、学习理论等等,甚至是在赛场和生活中运用交际理论等,从做人,到做运动员都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宋校能,黄德胜.浅析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J]. 考试周刊,2014(79):101-102.
[2] 王晓春.试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与控制[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24-25.
[3] 史维建.从心理学角度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1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