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岳麓版必修1
1.设计了“创设情景”部分,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屠洪刚演唱的歌曲《精忠报国》,营造一种激昂雄壮的历史气氛,将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带入那惊天动地的革命年代。
2.在学习新政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段材料,里边有些错误,让学生依据学案,默记一下,然后我来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学生默记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国旗、国歌等内容,三分钟后,教师利用设计好的练习题进行检测,看哪一个同学找到的错误最多。)
辛亥革命的过程部分
播放图片《革命形势图》,文字资料:南京临时政府有关内容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看书、回答
图片;文字资料
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播放史料
学生思考回答
历史史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教学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对辛亥革命做出适当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其史实分析能力,学习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1、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有大量可供我们使用的文字史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学习辛亥革命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2.在课前,多媒体播放激昂奋进的歌曲,营造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
3、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形势图、图片《临时约法》,创设具体情境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8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8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孙中山的视频
观看得出结论
多媒体
讲授
讲述原因,过程,意义等
积极参与,互动
教材与多媒体
研讨、探究
展示探究课件
小组讨论,书写
多媒体
复习、训练
随堂练习
做题
练习题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堂导入时加入介绍孙中山的影视剧,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孙中山。
2、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学生能从中学会如何分析一个事件的成败原因。
3、通过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民众生活习俗的变化,直观感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评价
提示本节重难点总结本节内容Fra bibliotek多媒体
建构
板书 展示课件
理解、消化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2.根据课堂所学,列举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对革命成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阅读相关辛亥革命史料,选取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体现该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分析性文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内容:按照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
5.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讲座等,增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5岳麓版必修1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5岳麓版必修1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5岳麓版必修1教学主题一、教材分析⑴在整个教材与专题中地位: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的关键点,标志着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的终结,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本节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三第二节内容,上承太平天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承上启下。

同时对必修三《三民主义》和选修四《国父孙中山》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⑵在现实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反映了国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其革命精神浩气长存;202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学习很有现实必要。

二、学生分析优势:高一新生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又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已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具备了一定的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在思考分析问题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劣势: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

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还比较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1、【课标内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辛亥革命背景、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景、材料解析、问题探究、合作学习、辨证质疑等方法,来感悟历史,铭记历史,启迪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献身精神,感受孙中山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的评价:。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 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 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 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 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 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 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互联网搜 集辛亥 革命中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完成预习作业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在课堂上,通过PPT幻灯片:包括视频、 图片等, 补充新材料新情景,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不足。通过形象的问题,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记 住一些需要 识记的知识,以减少课业负担。课后让学生观看电影《辛亥革命》,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受伟人为了民主权利,国家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并写影 评或感受,以 QQ方式提交作业。
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且领悟历史,感受现实。同时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辛亥 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 持观点的 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西安市鄠邑区第八中学聂忠凯教学目标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基本知识。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选择革命道路、要求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探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阅读电子白板上展示的图片和文字史料,通读课文,解决辛亥革命的背景,使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突破“辛亥革命的意义”这一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在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本课分为三目,第一目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第二目介绍了狭隘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及初步成果。

第三目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

学情分析: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理性认识不足。

本课要着重突破《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等需要学生抽象思维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处理方法:展示照片、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教师补充讲授,突破辛亥革命的过程。

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处理方法:展示史料,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方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图片来自“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的百度快照截图,仔细观察,思考“107年”是哪一年?“107年”是公元2018年,台湾官方坚持使用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为:民国某年加1911就是公元纪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题:辛亥革命学校:大方三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师:曹飞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根底知识;b5E2RGbCAP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水平;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plEanqFDPw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彳门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RTCrpUDGiT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5PCzVD7HxA2 、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革命准备:1、思想根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62页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邹容那么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2、组织根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63页〔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1〕兴中会一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懿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一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时间:1905年B、地点:日本东京 C 、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D、政治纲领:“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E、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F 、机关刊物:?民报?G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H、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军事根底: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黄花岗起义〔课本63页〕最为壮烈. 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xHAQX74J0X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革命爆发导火线:四川的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筹划起义, 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异常严峻.LDAYtRyKfE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 中华民国〞.三、革命的开展: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四、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1912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南京4、国旗: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公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Zzz6ZB2Ltk2、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制度.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五、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课本64页1、条件:①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③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④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dvzfvkwMI1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课本65页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rqyn14ZNXI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拟广泛的影响.〔三〕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EmxvxOtOco板书设计: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1、政治条件: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经济和阶级根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3、思想根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根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2)同盟会一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 “三民主义〞5、军事根底: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中华民国〞.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1912.1.1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南京 4 、国旗:五色旗★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2、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制度.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四、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条件:2、步骤: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㈡功绩(三)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民国的建立以及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以及袁世凯篡权等史实;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 过程与方法:提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分析图片、史料等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利用材料分析并结合课本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党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2) 难点: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视,使得上高一的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要了解清楚,以免考试混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展示中国近代四个时期国旗的变化由此引出国旗背后的故事即政权的变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大清帝国的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中华帝国的国旗)【课标解读】:知道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大致的过程,认识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

【预习检查】:让学生纵向把握这节课所出现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总体的印象。

【概念把握】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板书]:一、背景[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用材料证明此时的清王朝已丧失民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并结合课本讲述革命党人的探索,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

高中历史_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先问学生什么是革命,你怎样理解革命?然后给学生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片尾孙中山理解的辛亥革命。

再点出我们刚刚看到的电影片段正是长春电影公司为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拍摄的大型史诗级电影《辛亥革命》,本节课的学习就以电影辛亥革命的拍摄为载体进行学习。

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齐读课标,指出本课的重点是要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角色体验一:如果你是导演成龙(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经过)1、片头:为了让观众迅速的回到历史中,需要在片头简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你觉得该如何简单介绍呢?2、地点问题:你会选择哪几个城市作为拍摄的取景地,分别拍什么戏?3、道具准备:哪些历史文献、法律文件需要临摹?哪些旗帜需要制作?4、演员问题:需要哪些配角?著名的辛亥人物。

5、剧本解读:整体把握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学生们分组讨论完成上面四个问题。

然后小组分别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解决问题一:片头:为了让观众迅速的回到历史中,需要在片头简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你觉得该如何简单介绍呢?(1)甲午战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居心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问题二:地点问题:你会选择哪几个城市作为拍摄的取景地,分别拍什么戏?1、美国檀香山(兴中会)2、日本东京(同盟会)3、广州(黄花岗起义)4、武昌(武昌起义)5、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京(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重点突破:兴中会和同盟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注意区别)重点突破: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由于革命的那个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起义不断遭受挫折。

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应该对革命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对过程作简要介绍,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尤其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教材分三目内容,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

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

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及革命的最终结果。

本课知识容量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都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像过去那样光革命背景就上一节课是行不通的,面面俱到成为不可能,本节课如何避免成为师生匆匆赶场子,如何上出新意,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达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比较陌生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原因理解也不深入。

高中教学应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近代,围绕相关问题讨论、表达,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为了共和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以及革命潜伏的危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讨论,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多元”素材、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而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51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51岳麓版必修1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多媒体、视频、当堂检测等。
1.PPT、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方便的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展示本节课主题主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通过前几个章节的学习和小测试及课堂提问了解到,学生上课状态比较活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孙中山生平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完成本课的有利因素。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而且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同时青少年普遍对政治性的东西的兴趣比较小,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这又是本课学习的不利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

一建立条件: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难点分析武昌起义的条件是重点。

1、经济基础:汉口的自然经济解体早,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早,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3、群众基础:武汉地区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4、起义准备: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5、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的革命有什么启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最终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发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讲授新课:教师: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

这时,中国的民族危急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9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9岳麓版必修1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生在初中对辛亥革命已有所了解,对孙中山的事迹并不陌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但是,基础中等,认知水平不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学法单调低效;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等。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辛亥革命在整个中国近代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影响极其深远。政治: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经济: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思想文化:是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和重大变化时期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武昌起义主可观条件的归纳,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了解其进步性。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了解其历史地位。
(4)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提出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本主干知识一目了然
制作思维导图,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
结尾
通过本次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培养学生高度概括能力,进一步升华辛亥革命的精神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感悟历史。
作业布置
课件展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激励学生

辛亥革命教案(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基本知识。

2.理解和运用(1)从文本、网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都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

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

因为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我们应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新课学习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

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兼之实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它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某些重要影响。

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士兵。

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0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0 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

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通过制作PPT完成本课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导入部分通过插入有关《辛亥革命》的电影资料,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 PPT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在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中国同盟会成立链接【百度百科】。

通过PPT补充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中,通过插入并播放《黄花岗起义》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悟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革命过程中插入并播放《武昌起义》的视频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影视资料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民国的建立以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以及袁世凯篡权等史实;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过程与方法:提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分析图片、史料等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利用材料分析并结合课本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党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视,使得上高一的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要了解清楚,以免考试混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中国近代四个时期国旗的变化由此引出国旗背后的故事即政权的变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大清帝国的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中华帝国的国旗)
【课标解读】:知道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大致的过程,认识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

【预习检查】:让学生纵向把握这节课所出现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总体的印象。

【概念把握】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板书]:一、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用材料证明此时的清王朝已丧失民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并结合课本讲述革命党人的探索,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

【师】展示图片及材料
【生】看图思考,此时的中国面临怎样的问题?
结合材料提取有关信息,说明当时的民众对清王朝是怎样的态度?
【师】利用地图展示革命党人在组织方面的探索,并让学生在课本中重点划出同盟会的建立、纲领以及刊物。

【生】用连线的形式将十六字纲领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加深理解三民主义。

【师】口头介绍革命党人的军事准备,向学生灌输革命党人坚持革命,牺牲自我的精神,鼓励学生向先人学习这种为了理想,持之以恒的精神。

【过渡】:随着革命的条件的成熟,革命经验的不断积累,革命党人迎来了第一次胜利——武昌起义。

[板书]:二、过程:武昌首义——各省响应——民国建立、颁布约法——袁氏当国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首义的经过,结合课本掌握民国的建立和袁世凯篡权的史实,通过材料理解革命胜利之初所蕴藏的危机。

【生】通过视频加深对革命的印象,了解大致的过程后,在课本中找出革命后的情形。

1894
1905
1912、1、1
1911、10、10
1912、2、12
1912、3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 1911、4
广州起义
【师】利用材料分析革命后各省响应中蕴藏的危机。

材料: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师】整理武昌起义的高潮部分,即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及措施
【生】掌握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

【师】简述清帝退位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板书]:三、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对比,材料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整个中国近代产生哪些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概括。

【师】展示近代化的概念。

由近代化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积极的评价。

中国的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表现,其核心是工业化,另外还包含了思想自由化等。

【生】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理解辛亥革民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使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大大加速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习俗等角度来认识辛亥革命。

【探究: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学会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

【师】展示不同对辛亥革民不同看法的材料。

【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自己心目中的辛亥革命。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理解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历史问题。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武昌首义. 推动民主法制
17省独立. 经济发展. 民国建立. 促进资本主义
帝制终结. 主观条件. 袁氏当国. 促民主共和
【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
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
C 动摇了封建制度根基
D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理论是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B.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作业布置】
1.完成《世纪金榜》第15课的练习题(选择题必做,大题选做一道)
2.预习16课,完成基础检测的填空题。

【板书】
一、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新政”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3.主观条件:革命党人的不断探索
组织:同盟会的成立
思想:三民主义的提出,与改良派的论战
军事:黄花岗等军事起义
二、过程:武昌首义——各省响应——民国建立、颁布约法——袁氏当国
三、积极意义: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思想近代化。

社会:改变社会风气,逐渐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